1、1冷水滩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区扶贫办(2017 年 10 月 31 日)冷水滩区是全省第一批 20 个全面小康达标县区,是全省面上扶贫县区,全区总人口 56 万,辖 20 个乡镇(街道)163 个行政村(合乡并村后)。2014 年识别贫困村 33 个,2016 年合村后为 31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8667 户,贫困人口 27066 人。2014 年以来,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11428 人。到 2016 年底,尚有未脱贫人口 15638 人、贫困村 31 个,贫困发生率为 4.2%。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强
2、化“悠悠万事,脱贫为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区之力,强力推进,全力实施精准脱贫“十大工程”,即:顶层设计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培育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小额贷款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贫困村提升工程、政策兜底工程、资金整合工程、组织保障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分别荣获 2014 年度、2016 年度“全省精准扶贫先进县区”和 2016 年度“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先进县区”的称号。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紧扣精准要求,顶层设计落地落实。一是精心谋划。我区把脱贫攻坚战作为
3、全区八大会战之一,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2指挥长的精准脱贫会战指挥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秦远林任常务副指挥长,副区长蒋建辉任执行副指挥长,常务副区长、区委办主任等相关区级领导为副指挥长,建立健全“1+X”部门体系。制定了冷水滩区精准脱贫两年工作规划和冷水滩区 2017年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出台了冷水滩区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冷水滩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冷水滩区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冷水滩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验收暂行办法、冷水滩区脱贫攻坚工作各级职责规定5个纲领性文件,并围绕精准扶贫十项重点工作,量身打造了精准脱贫“十大工程”,每个“工程”都明确了牵头单位、牵头责任和完成时间,并落实“一
4、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讲评、年终一考核”制度和跟踪督查办制。组织了区、乡镇、村层层签订减贫责任书和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把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执行力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党政领导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和年度绩效考核等次挂钩。二是精心选派。从 2015 年下派驻村工作队员中召回调整工作不力人员,从区直单位择优选派 26 名得力干部充实 31 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并选派 98 名区直单位干部和 596 名乡镇、街道干部充实“千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解难题”工作组,下到各乡镇街道村精准帮扶,明确在驻村帮扶期间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并 对 全 区 所
5、有 干 部 职 工 实施“54321”结对帮扶的机制,实现了区 8667 户贫困户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全覆盖,不留空档。同时,各乡镇党委也十分注重对贫困村党支部班子的选优配强,想办法召回能人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三是精心管理。对 31 个 帮 扶 工 作 队 和 8667 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干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机制,全面加大驻村和结对帮扶力度。首先,3制度管理。出 台 驻 村 帮 扶 工 作 管 理 办 法 、 结 对 帮 扶工作管理办法, 对 选 派 的 31 个 驻 村 帮 扶 工 作 队 所 有 队 员 , 实 行 专 职 化 ,每 月 住 村 时 间 不 少 于 20 天 。 其次,
6、定位管理。投 入 20 多 万 元 ,给 所 有 驻 村 工 作 队 员 发 放 工 作 手 机 125 台 , 并 委 托 永 州 移 动 公 司开 发 GPS 定 位 管 理 系 统 , 每 个 工 作 手 机 都 下 载 定 位 APP, 确 保 工作 队 住 村 时 间 。 再次,痕迹管理。发 放 “精 准 扶 贫 联 系 卡 ”8500册 , 每 个 结 对 帮 扶 干 部 人 手 一 册 , 每 个 季 度 进 村 入 户 1 次 以 上 ,做 到 结 对 帮 扶 有 记 录 、 有 痕 迹 、 有 贫 困 户 签 字 确 认 。(二)聚焦发展短板,脱贫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基础设施显
7、著改善。以水、电、路、业、房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整合水利、交通、“一事一议”等各类涉农资金 6.2 亿元,所有贫困村村级主道全部实现路面硬化,所有贫困村全部完成“村村响”广播设备安装和投入使用,实现直播卫星全覆盖。新建贫困村卫生室 10个,农网改造升级 9 个村,新建通信基站 10 个,新建村级公共服务平台 18 个,整治骨干山塘 38 口,维修改造灌溉渠道 25.6公里,兴建 15 个贫困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 2.2万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 296 户。二是教育扶贫斩穷根。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库,今年为 1600 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发放入园补助金 80 万元,为 2
8、508 名农村学校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贴 150 万元,为 762 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发放助学金 75 万元,为 72 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免学费5.76 万元,为 570 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 57 万元,为 4046 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免学费 485.52 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覆盖率 100%。深入推进国家“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资助项目,共补助 229 人,人平补助标准每年 2000 元,改善了因学致贫贫困户家庭读书难问题。筹 建 “暖 阳 小 学 ”, 实行学杂4费、生活费、服装费、保险费、学习用品费等全免费的寄宿制学校,免 费 为 37 名 孤 儿 等
9、贫 困 学 生 提 供 就 学 机 会 。 筹 措 资 金220.94 万 元 , 对 建 档 立 卡 贫 困 生 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做到助学全覆盖。三是兜底保障体系逐步改善。加快了“两线融合”的步伐,全区重新认定兜底保障对象 703 户 1383 人,兜底保障标准提高到 3036 元/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 100%,基本医疗报账比例提高 10%,全部纳入大病救治范围,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 50%。对患有大病、重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政策,解决因病致贫
10、、因病返贫问题。并率先启动签约医生服务,在全区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已有 21230 人贫困户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预计到 11 月初贫困户签约率能达 100%。大力实施“扶贫特惠保”工作,为我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一份 60 元的家庭综合保障保险,逐年进行。四是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去年完成了 93 户 326 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今年计划实施 257 户 824 人,全部采用分散安置方式安置。提高分散安置户建房补助标准。将分散安置户每人增加 5000 元,即人平补助 25000 元。统筹分散安置户基础设
11、施建设。由项目乡镇申报,区联席办核实,整个项目打捆统一建设,按建设程序进行规划设计和公开招标投标。增加拆除旧房补助。加大力度推进搬迁户拆除旧房工作,鼓励搬迁户交出原有宅基地,对每拆除 1 户,补助 8000 元拆房款。增加后续产业扶持资金。按搬迁人口 8000 元/人的补助标准补助到扶持项目,不发放到个人。重点扶持搬迁户发展产业、就业培训。5做好普利桥集中安置小区扫尾工作。首先实施普利桥集中安置小区外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全长共约 750 米,总投资约 308 万元;其次增加建筑节能预算约 60 万。截止目前,分散自建有 111 户350 人房屋工程已完工,竣工率为 90%;购房安置的有 16 户
12、 62人已购房,完成率为 89%,并且有 18 户 56 人已入住。(三)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势头良好。坚 持 一 村 一业 、 一 村 一 策 , 拓 宽 村 级 集 体 经 济 发 展 路 子 , 提 高 产 业 扶 贫 成 效 。区财政整合投入 1800 万元,区直后盾单位筹集资金 300 多万元,集中用于 31 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农业产业扶贫。在全区 31个贫困村新建优质稻、西瓜、白茶、油茶、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其中,在杨村甸乡培育以姬菇和香菇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年产量超 10000 吨,产值超 1 亿元。蔡市镇零东圩村开发 450 亩产业种植基地“百果园”,种植水果 1
13、1 种,并成立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 300 万元、集体纯收入达 30 万元。天里坪村开发 300 亩湘莲、360 亩青蒿、200 亩黄栀子共 860 亩的产业种植基地,并建设 60KW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上岭桥镇东村组建年纯收入达 35 万元的工程服务队,并建设 60KW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二是旅游开发扶贫。确定蔡市镇邓家铺村、高溪市镇普口村、伊塘镇茶花村为我区乡村旅游第一批试点村,聘请香港设计团队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带动和促进贫困户及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并整合投入 6000 万元,将上岭桥镇贫困村明塘村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是新兴产业扶贫。发展光伏电站 26 个,目前,已完
14、成 22 个光伏电站建设,已全部并网发电,其余 4 个在 9 月底能并网发电。在花桥街镇金山岭村、杨村甸乡沙子坳村等贫困村新建电商扶贫服务站 8 家。(四)创新推进模式,小额信贷和转移就业见成效。一是小6额信贷扶贫效果明显。我区已发放小额贷款 1.35 亿元,涉及贫困户 3536 户,占有效授信户数的 48%,建立信贷资金监管平台和项目库,建立金融扶贫联席制度,每月分析调度,加快平台公司结余资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紧密对接。5 月底已建立三方共管账户、平台公司结余资金,全部与产业对接。二是转移就业稳增收。建立健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协作脱贫信息系统平台,组织专场招聘会 10 期,成功转移劳动力
15、 2120 人,主要集中在长沙、广东、江浙、沿海地区一带就业,帮助 560 户家庭脱贫增收。积极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 2 期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西瓜、柑桔栽培技术、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养殖、电商等知识,并分批组织了 74 名贫困户到衡阳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 1 名劳动力能掌握 1-2门实用技术,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目的。(五)规范精准管理,挂图作战和档案管理成常态化。区、乡镇、村三级的显要位置都开辟了挂图作战专用宣传栏。一是挂好了脱贫攻坚路线图。对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异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求助、项目建设、帮扶措施、工作进度等情况绘
16、成详细图表。二是挂好了脱贫攻坚时间表。在公示栏上,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公开各年度脱贫人口数量,以及 2016-2020 年年度脱贫计划。三是挂好了农村扶贫条例海报及解读漫画、脱贫攻坚规划摘要、路线图。四是挂好了脱贫攻坚责任图。在精准识别“回头看”和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布图上墙,挂图作战。五是挂好了宣传公示栏。在 31 个贫困村村委会门口都立置了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公示栏,对扶贫政策、资金使用、动态管理等情况进行公开公示透明。六是规范扶贫档案管理。对精准扶贫档案按照“五专”7的要求进行管理,做到了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册,做到帐实相符、规范完整、
17、专柜保存、专人负责。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作战指南、数据支撑。(六)强化精准投入,保障脱贫攻坚有序推进。一是财政预算安排。2016 年,区财政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 1000 万元;2017 年争取了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 1500 万元(不含行业部门扶贫资金),与去年相比提高了 50%。二是整合涉农资金。今年整合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资金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资金 6.2 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和产业发展,其中:财政投入每个贫困村用于集体经济发展不低于 60 万元。三是强化宣传效应。积极挖掘驻村帮扶、扶贫帮困的先进典型以及精准扶贫推进会议精神
18、进行宣传报道,并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社会扶贫的浓厚氛围。今年,已向市级以上媒体投稿186 篇,被采用 169 篇;编制了冷水滩精准脱贫简报8 期。(七)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集中整改推动脱贫成效提升。根据省市扶贫办的整改安排部署及市扶贫办交办 4 月 18 日问题清单交办的小额信贷使用管理、建档立卡系统数据、贫困人口识别、扶贫政策宣传、主导产业效应、驻村帮扶措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 7 个方面的问题,集中摸排,举一反三,进一步查找出内生动力、“六到农家”、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质量、扶贫合力等 5 个方面问题。围绕 12 个问题,区委、区政府站在提高政治站位的高度,将
19、突出问题整改作为政治任务、政治责任,成立区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扶贫政策不熟悉不放过、一户一档不精准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四类对象”“五类人员”不清查不放过、帮扶工作不出成效不8放过“五个不放过”的原则,每个问题明确了牵头单位、整改要求、完成时限,并以点带面,详细制定了整改工作路径图,实行挂图作战,对每类问题进行动态通报,完成一件销号一件。自 4月 20 日起,举全区之力开展为期 60 天的集中整治,确保各类突出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做好迎接中央、省委和市委督查巡查各项准备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区12 个突出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共确定清理“四
20、类对象”1963 人,新识别“五类人员”纳入 1809 人,清理拆分户删除 145 人,纳入 786 人。修 正 和 完 善 建 档 立 卡 贫 困 户 数 据 15776 条 , 完 成 了 31个 新 贫 困 村 信 息 采 集 和 更 新 。 建 立 了 2017 年 预 脱 贫 困 人 口 管 理 台帐 。(八)坚持平台提质,以“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推动脱贫成效提升。根据省、市扶贫办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将“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列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截止目前,我区贫困户 8667 户已全部注册,注册率 100%,发布贫困需求4668 条,成功对接 2012 条,对接成功率 4
21、3.1%;爱心人士注册26374 人,对接 1363 人,对接成功率 75.72%。注册扶贫商城的企业 26 家。一是强 化 组 织 领 导 。 成立冷水滩区“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何冲龙任总指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秦远林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蒋建辉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中国社会扶贫网”冷水滩区管理中心,办公室设在潇湘创客汇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面积有 80平方米,服务窗口设贫困村农产品展示区、爱心捐赠区、义卖区。从区扶贫办、区商粮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卫计委等单位抽调 6 名专职工作人员,聘任 4 名大学生见习生为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冷水滩
22、区社会扶贫网网站的平台建设、管理、9运营与维护;负责协调与全区主要媒体平台进行扶贫信息的对接、发布;负责与中央、省市各类网络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对接;负责与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沟通和协调,推进工作开展、深入开发和转型升级;与有关监督机构配合,做好扶贫捐赠资金和物品的监督工作。二是制 定 可 行 方 案 。 结合区情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中国社会扶贫网”在冷水滩上线试点工作方案,对全区试点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在区中小企业园设立社会扶贫网窗口。三是细 化 责 任 分 工 。 区里确定 6 名专人作为信息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区乡镇街道确定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为分管领导,确定了 32 名懂业务、懂
23、电脑的乡镇扶贫专干作为乡镇级管理员;确定了 293 名村主干、年轻党员等为村级信息员负责本村的信息收集、审核、上网发布。四是加 大 宣 传 营 造 氛 围 。 大力宣传“中国社会扶贫网”的作用和意义,在车站、公共汽车站台、农村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永久性的宣传标语或宣传牌 30 多处,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体向村民全方位宣传,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做到家喻户晓。区财政先期安排 50 万元建设项目经费,为试点工作建设提供经费保障。(九)严格工作纪律,务求脱贫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成立高规格的扶贫工作督查组进行督查。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督查组,由区级领导带队,区委督查、区政府督查室、区纪委、区委组织部
24、、区扶贫办等单位抽调专门成员组成专门督查组,专门负责督查各级部门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等工作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明查 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并定期发放通报年终计入考核重要内容。今年,结合区委第一次巡察工作,派出 4 个巡察组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全区已发通报 2 期。二是出台了冷水滩区脱贫攻坚工作“十条禁令”。对各乡镇、区直单位和驻10村帮扶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成绩显著的可优先提拔重用或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培养;对人员不到位、履行帮扶责任和执行政策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和召回。三是区委统战部组织民主党派开展第三方督导。全区 10 个民主党派支部参与精准脱贫第三方督导工作
25、。四是区统计局、国调队牵头组织大专院校等第三方对乡镇贫困户开展调查监测和第三方评估。实行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调查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每月发通报一次。五是增加考核分值。将今年精准扶贫年终考核分值由去年占比 3%提高到 6%。六是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严重滞后、工作推进不力且月排名靠后的乡镇或区直单位由区级分管领导约谈其分管领导,对每季度工作推进不力、排名靠后的乡镇或区直单位由区级主要领导约谈其主要领导。两次被约谈的乡镇党委政府或区直单位主要领导,按程序报请调整岗位。(十)突出活动主题,确保“三走遍三签字”活动有声有色。为深入贯彻落实 6 月 9 日全市脱贫攻坚“三走遍三签字”活动暨突出问题集中整改视频会
26、议精神,我区实行“三强化,三到位”工作机制,确保将“三走遍三签字”活动落到实处,力求脱贫攻坚的精准化、基础建设的配套化、富民产业的多元化、联系群众的制度化。一是强化领导带头,确保示范引领到位。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家”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三走遍三签字”,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何冲龙书记已带头走遍了16 个贫困村,桂砺峰区长已带头走遍了 13 个贫困村,其他区级领导、区直单位负责人以及乡镇党政领导也正紧跟步伐深入走访。二是强化监督责任,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围绕年度制定的 31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8 年实现整体脱贫两个目标节点,以“三走遍三签字”活动为契机,以区委常委会研究出台的顶层设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