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国 南 方 电 网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CSG 1 0014-2007 负 荷 管 理 系 统 实 用 化 验 收 规 定2007-03-XX 发 布 2007-05-01 实 施中 国 南 方 电 网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布Q/CSG 1 0014-2007I目 次前言 .II1 总则 .12 基本条件 .13 评价标准 .23.1 总体评价内容 .23.2 系统基本要求评价 .23.3 系统应用功能评价 .33.4 终端装置功能评价 .53.5 系统性能指标 .63.6 系统运行管理 .64 测试项目及方法 .7负荷管理系统测评表 .1负荷管理系统测评结论表
2、 .1Q/CSG 1 0014-2007II前言为实现“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战略目标,提高负荷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监测、分析、控制以及电力营销和优质服务水平,规范负荷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建设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和规范,并结合目前南方五省(区)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实际和管理要求而提出,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荷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及管理维护工作。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交易部提出并策划。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电
3、网公司电力营销与交易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滇生、王静辉、曹重、李绍祥、李保平、张云虎、李俊松。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交易部归口并解释。Q/CSG 1 0014-20071负 荷 管 理 系 统 实 用 化 验 收 规 定1 总则为推动负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的建设与发展,检验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规范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实用化验收等系统评价工作,依据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 、 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特制定本规定。负荷管理系统评价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2 基本条件各省供电局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功能
4、设计的原则建设负荷管理系统,已建系统达到数据传输规约统一、与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统一。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与服务支持、电力营销管理支持、营销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运行管理等功能。系统工程竣工后,经供电局组织初验合格,方可报省公司组织验收。 系统建成竣工验收合格正式运行后,已连续稳定运行 6 个月及以上,方可申请实用化验收。必备的文档资料是:a) 系统规划设计b) 安装调试记录c) 主站文档材料1) 硬件配置结构图2) 主站软件说明书3) 主站软件主流程图4) 应用软件操作说明书5) 数据库结构说明书d) 数据传输规约e) 与其他系统互联的接口规范f) 终端文档材料
5、1) 型式试验合格报告(复印件) 2) 终端硬件原理图3) 整机装配图4) 应用软件主流程图5) 使用操作说明书6) 面板显示说明书7) 各类外接线缆接线说明书8) 与电能表的数据通信规约g) 设备档案h) 运行记录i) 运行管理制度-/T-XXX -XXXX2j) 系统运行自评价报告3 评价标准3.1 总体评价内容负荷管理系统的评价从装用范围、系统基本要求、功能完备性、总体性能和运行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测试评分。3.2 系统基本要求评价3.2.1 系统基本要求内容依照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及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从主站、终端、通信信道、系统配套四个方面进行评价。3.2.2 主站基
6、本要求3.2.2.1 主站硬件配置3.2.2.1.1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应为分布式结构,由若干台服务器和工作站及配套设备构成,不同的应用可分布于不同的计算机节点上,有关键应用的计算机节点应做冗余配置。主站应配置数据备份设备,数据备份介质应能异地存放。3.2.2.1.2 通信设备公用无线信道及有线信道的通信设备,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通信设备必须双机备份并可切换。主站对终端存储数据的采集,控制命令下达后的操作响应时间不得超过 5 秒钟。3.2.2.1.3 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通过局域网互联,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应具有网络安全措施。主站网络速率应在 10-100M 以上, 。3.2.2.1.4 电源
7、主站应有互为备用的两路电源供电,必须配置 UPS 电源,保证主站设备的不间断工作。3.2.2.2 主站软件要求3.2.2.2.1 系统软件主站操作系统应支持多线程、多进程工作方式,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选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库调用接口,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较强的安全机制。3.2.2.2.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必须满足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及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各项功能要求,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应用软件操作界面应灵活方便,同时应具有较强的纠错、容错能力和出错提示功能,并可自动记录出错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数据查询
8、。系统终端日数据定时自动多任务采集时间应不大于 8 小时。3.2.2.3 系统安全要求3.2.2.3.1 网络安全负荷管理系统的局域网与其它信息系统互联时,必须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保证系统网络安全。3.2.2.3.2 软件系统安全应对系统的每一个操作功能设置独立权限,并建立严格、完善的密码管理制度,确保系统软件和Q/CSG 1 0014-20073应用软件操作的安全。系统应具有操作日志,记录所有受控操作发生的时间、对象、操作员、操作参数、操作机器 IP 地址等信息。系统必须有防范病毒措施。服务器要有必要的病毒入侵检测手段和足够的抗病毒能力。每年因病毒侵害引起的宕机
9、次数不得超过两次。3.2.2.3.3 系统冗余备份系统运行的关键部件应采用冗余设计。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应定期进行备份。数据库数据自动备份频度不得少于 5 天 1 次。3.2.2.4 主站环境主站应设在具有防火、防水、防尘、防静电、防鼠等条件的专用机房。机房的温度和湿度应满足主机运行的技术条件。主机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上述要求均应符合 GB/T2887 的标准。3.2.3 终端基本要求 3.2.3.1 资质系统中运行的各类终端必须按规定通过质检中心检测合格并取得型号注册登记的产品,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3.2.3.2 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各类终端设备必须满足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
10、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参数设置、控制、事件记录等各项功能要求,并具有防雷和接地等安全措施。3.2.4 数据传输信道基本要求3.2.4.1 信道的选择3.2.4.1.1 无线公网信道采用无线公网(GPRS、CDMA 等)做数传信道时,无线收发模块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 YD/T1214 和 YD/T1028 的要求。采用公用信道时应切实做好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并在试运行的基础上,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3.2.4.1.2 专用无线电信道采用 230MHz 无线电信道时,要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全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专用频点规划,合理使用频点资源,做好场强测试
11、,防止互相干扰。该专用信道通讯设备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3.2.4.1.3 电力线载波信道采用电力线载波信道时,其频带、输出电平等指标应符合 DL/T790.31 的要求。3.2.4.2 通信规约终端与主站的通信规约应采用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3.2.5 系统配套基本要求a) 安装在客户端的电能表是系统采样的主要数据源,与系统终端配套的电能表应具备 485 接口,并支持 DL/T 6451997 等通讯规约。b) 为满足系统控制功能的要求,应根据客户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分轮次将相应配电开关接入终端(只测不控的特殊客户和客户的保安负荷除外)。c) 作为电力营销技术支
12、持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的数据接口应遵循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编码的规定,以便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互联实现数据共享。3.3 系统应用功能评价-/T-XXX -XXXX43.3.1 系统应用功能评价内容依照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中规定的应用功能,从数据采集、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与服务、电力营销管理支持、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系统管理功能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3.3.2 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a) 数据采集1) 负荷数据;2) 电能量数据;3) 抄表数据;4) 工况数据;5) 电能质量数据。b) 数据处理1) 计算、统计分析;2) 数据合理性检查和分析。c) 数据传输1) 主站与终端交换信息;2) 与电力营销系统
13、交换数据;3) 向电力客户服务系统提供数据;4) 与其它系统交换数据。d) 事件处理1) 事件告警;2) 事件属性设置;3) 重要事件上报处理;4) 事件记录查询。3.3.3 控制功能a) 功率定值闭环控制;b) 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c) 遥控;d) 保电、剔除设置;e) 无功补偿控制(选配)。3.3.4 需求侧管理与服务支持功能a) 负荷分析和电力市场需求预测b) 客户信息查询服务c) 执行有序用电方案d)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3.3.5 电力营销管理技术支持功能a) 远程抄表b) 实施催费告警及购电控制c) 电能表运行状况在线监测3.3.6 营销分析与决策分析支持功能a) 面向客户信息发布b)
14、 负荷和电能量数据分类统计分析c) 线损分析(选配)Q/CSG 1 0014-200753.3.7 系统管理功能a) 权限设置b) 终端管理c) 通信管理d) 运行状况监测e) 故障管理f) 系统报表3.4 终端装置功能评价a) 数据采集1) 电能表数据采集;2) 脉冲量采集;3) 系统( 电压电流) 模拟量采集;4) 状态量采集;5) 模拟量采集;b) 数据处理1) 实时和当前数据;2) 历史日数据;3) 历史月数据;4) 电能质量合格率统计。c) 参数设置和查询1) 时钟召测和对时;2) 设置电流变比、电压变比和电能表常数;3) 设置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含有率等限值;4) 设置功控时
15、段和定值;5) 设置电能量定值;6) 设置终端地址;7) 设置抄表参数。d) 控制1) 功率定值闭环控制;2) 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3) 保电、剔除;4) 无功补偿控制(选配)。e) 事件记录1) 重要事件上报;2) 一般事件记录。f) 数据传输功能1) 与主站通信;2) 与电能表通信;3) 中继转发(230M 专网)。g) 本地功能1) 显示相关信息;2) 客户数据接口。-/T-XXX -XXXX6h) 终端维护1) 自检自恢复;2) 终端初始化;3) 其它。3.5 系统性能指标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分可靠性、实时性、容量和处理能力、通信信道指标四部分。a) 可靠性1) 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 1.5
16、%2) 数据正确率 98%3) 抄表数据正确率 =100%4) 遥控正确率 99.99%5) 主站年可用率 99.5%6) 终端年可用率 99.5%7) 终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2 104h8) 系统故障恢复时间 2 小时b) 实时性1) 主站巡检终端重要信息(重要状态信息及总加功率和电能量)时间30 min(230M 通信方式每信道600 台终端)2) 系统控制操作响应时间 5s (遥控命令下达至收到终端确认的时间)3) 系统对客户侧事件的响应时间30min4) 数据应用浏览响应时间 10sc) 容量和处理能力1) 系统数据存储容量(存储全部数据时限) 3 年2) 系统数据处理能
17、力(系统主服务负载率) 60%d) 通信信道1) 专用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 10 52) 采用公网通信成功率 963) 采用 230MHz 无线专网直接与主站通信的系统巡测成功率98 4) 采用 230MHz 无线专网经过中继站与主站通信的系统巡测成功率96 3.6 系统运行管理依照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进行测评。3.6.1 系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a) 各供电局电力营销部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负荷管理系统的规划制定、建设管理、运行与维护管理、安全与质量管理、功能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工作,并根据系统的规模和长效运行的管理要求配备运行维护人员,不得缺员缺岗。运行维护人员须经相关部门的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b) 各供电局应制定管理终端的安装、调试质量要求,制定完备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应制定负荷管理系统发生重大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时的系统应急预案。c) 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可根据需要实行三班制或二班制值班运行。值班人员应对主站设备定时进行巡视检查,定期检查汇总系统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做好系统软件及数据的安全备份工作。主站应有完整的系统运行值班工作日志,有关的技术资料、设备台帐和重要记录完备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