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吟镇江(祝诚).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05160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吟镇江(祝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元曲吟镇江(祝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元曲吟镇江(祝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元曲吟镇江(祝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元曲吟镇江(祝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元曲吟镇江【说明】 “前言”原名“山水画风俗画人物画:元曲吟镇江前言” ,自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3) ,页 105-109;第一节自“元曲吟镇江(一)汤式的三首小令赏析” , 教学与进修(语言文学版) ,1983(3) ,页83-86;第二节自“元曲吟镇江(二) 金山风光小令赏析” , 教学与进修(语言文学版) ,1984(2) ,页 71-74;第三节自“元曲吟镇江(三)北固风光小令赏析” , 教学与进修 ,1984(4) ,页 91-95;第四节自“元曲吟镇江(四)扬子江风光小令赏析” ,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2) ,页 65-69。据“前言” ,

2、元曲吟镇江似已成书,但未见出版。前言这里所选辑、笺注和赏析的,是与历史文化名城、江南风景胜地镇江有关的一些元人小令。元人小令,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在金、元统治时代的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与词一样,它原是一种合乐的文学可按待定的曲调吟唱的歌词。其时亦称小曲、小调、叶儿。小令是曲体之本。如再细说,通常又可分为单支小令、带过曲和重头三种。单支小令又是小令的基本形式。它一般只有一段。类同一首单片的词。如本书所选的王恽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 、乔吉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等多数篇目即是如此。如果写作单支小令意犹未尽,则可再续上一到两支属于同一宫调而在音律上又正好可以承接的曲调,这称为带过曲。如本书所选的无名

3、氏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咏苏卿 ,又如张可久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 、汤式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四景题诗等等。所谓重头,实即是指同一支小令,反复连用多次所构成的组曲。如马致远用仙吕青儿哥的曲调以十二月为题共写了十二支小令合成一组;又如张可久用中吕卖花声连写了春 、 夏 、 秋 、 冬四首小令合成一组即是。此外,小令还有两种比较罕见的体制:一为集曲,即摘取各调零星的句子缀合而成;一为摘调,即将套曲中的一、两个曲调摘出而成为小令作品。然而,这仅是元散曲的一种类型。与小令相对,元散曲还有一种类型叫套曲,亦称套数、散套、大曲。这是指由同一宫调的多种曲牌相联缀、有头有尾、一韵到底的一种组曲。如马致远般涉

4、调耍孩儿借马套数,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杜仁杰般涉调耍孩儿庄稼不识勾阑套数等等,好比联章体的诗歌一样。“文律运周,日新其业。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元人小令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植根于民间沃土中而承继前代文学样式蜕变产生的文学新品种。从音乐角度看,它有三个来源:一是宋词之曲:直接继承了宋词的词调,如忆秦娥 、 秦楼月 、 风入松等;二是“胡夷”之曲: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如阿纳忽 、 者剌古等;三是里巷之曲:来源于流传在北方的民间歌曲,如干荷叶 、 玉娇枝 、 红绣鞋 、 山坡羊 、 梧叶儿等。再从文学角度看,它又是由于宋词日益趋于僵化,人们【106】需要突破其格律束缚而产生

5、的,也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更是由于上述种种新的曲调本身需要填写新词而应运问世的。这与唐代音乐繁荣给乐府诗创作带来有力的刺激一样,元代音乐的多渠道来源也就必然会刺激元散曲的兴盛。和词有词牌一样,每支小令均有曲牌,标明这支小令所属的宫调及其所用的调式的名称。所谓宫调,也就是乐律,是我们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其作用是限定声调的高低缓急,从而表现乐调的喜怒哀乐。因为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声情,高明的曲家总是选择 与作品文情相一致的宫调中的曲牌来创作小令。这样依情选曲,就能收到情韵相协的艺术效果,而使曲词倍加动人。原人小令,据隋树森先生所辑的全元散曲和近几年来专家学者辑佚钩沉的

6、新发现,约有三千八百多首。和五万多首的唐诗、两万余首的宋词相比,似乎不能望其项背。然而,人们还是乐于把唐诗、宋词和元曲相提并论,可见它还是有其高度的思想价值、超迈前人的艺术成就和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格的。仅就描写镇江的元人小令来看,就有歌咏江山雄伟、风光旎旖者;有凭吊历史遗迹、抒发思古幽情者;也有反映民情风俗、记录日常生活者;更有讴歌青年男女的爱情自由而终成眷属者;内容颇为丰富,艺术也很高超。我们约略可把它们分成风光小令、风俗小令和人物小令三类来谈。这些作品,俊得江山之助而成名篇佳作,又反过来使得镇江江山增色生辉,因而有其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颇有足资借鉴之处。一、风光小令山水画:江城山城

7、花城京口道上,满眼风光。在吟咏镇江的风光小令里,元散曲作家们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山水画、风景画,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如赵禹圭的双调蟾宫曲题金山寺 ,张可久的双调湘妃怨多景楼 ,张可久的双调燕引雏雪晴过扬子渡坐江风山月亭 ,汤式的双调湘妃引京口道中等,他们有的倾倒在“长江浩浩西来” 、 “滔滔春水东流”的扬子江前,有的折腰于雄奇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京口三山脚下,有的醉心于花团锦簇、百鸟争鸣的大好春光里,有的讶异于“渚莲花脱锦衣收” 、 “堤柳绿减长条瘦”的满眼秋色中;更多的诗人既乐其山、又乐其水,把握了镇江风光中江城如画、山城如花、花城如锦的特色,将三者合而为一,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幅溢彩流光的锦绣江

8、山图。从审美的观点来看,他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镇江的山水之美作了绰约多姿、丰富多彩的艺术反映。如果说,元代山水画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那么,反映镇江山水的元人小令,就是诗人们用文字、用诗心、用彩笔描绘出的元代镇江山水画了。他们不仅欣赏美、赞叹美、描绘美,而且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正如薛昂夫在双调殿前欢秋中所云:“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 ”这就艺术地表达了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正因如此,每当我们登揽镇江风景名胜时,这些小令中诸如“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长江一带展青罗,远岫双眉敛翠蛾

9、。 ”等警策动人的佳句,便会情不自禁地腾涌出口。元散曲作家在模山范水时,有哪些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107】点:一是善于穷形尽相。也就是说,为了把这些山水景色之美和盘托出,作者往往不惜笔墨,尽情挥洒,甚至夸张、拟人、对比、博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一起上,将景色特征一一镂刻出来。二是善于敷彩着色。因为绘画中,景是“基本的视觉形象” 。它的美感要求,是要画出“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 (莱辛拉奥孔 ) 。所以描摹山水,不仅要随物赋形,而且要随形着色。这样,才能强化景物形象的美感。在这方面,杜甫的咏溪前即景 、骆宾王的咏鹅均是范例,而本书张可久双调湘妃怨多景楼 、周文质双调折桂令过多景

10、楼亦均是佳例。三是善于借景组画。英国诗人拜伦在谈诗歌的景物描写时曾说:诗人应该“运用取景、光、影、距离等手法加强原来风景的美点,掩饰它的缺点。 ”这是很有道理的。山水画不是自然山水的照搬,山水诗也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它应该而且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集诸美于一美,纳大千于尺幅。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取景和借景,根据构思立意,重新组织成理想的山水画面。试看本书中无名氏的商调梧叶儿甘露寺 、王恽的正宫黑漆驽游金山寺 ,便可明白元人小令作者是深谙此道的了。二、风俗小令风俗画:冰壶空城绿柳高尔基曾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外,还有风俗画。 ”(见给青年作者给兹波夫斯基 ) 。又说:“世态风俗当然是

11、有趣的在这里,须将地方性的世态风俗变成世界性的,就是要表现得使读者的我能够好好地窥见人类底一般的世态风俗,这是非常重要的。 ”(见给青年作者给格莱宾西特可夫 ) 。作为江南古城,镇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又有经历了宋元两次朝代更迭遭到劫难的斑斑遗迹,更有作为交通枢纽、风景胜地所特有的世态、民情、风土、习俗。元代至顺镇江志卷三曾引刘梦得北固山诗赞道:“风俗泰伯余,衣冠永嘉后。 ”又引徐铉集云:“是郡也,扬州之都会,京口之重镇,六代之风流人物,综萃于斯,三吴之山川林泉,肇发于此。高深自改,气象常存。 ”还引宋书文帝纪云:“徐州人多劲悍,衿带江山,表里华甸,经涂四达,利

12、尽淮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胜,实为名都” 。元散曲作家对此十分留意。他们在描绘镇江山水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反映时人生活与当地民情的风俗画。请看张可久的双调折桂令游金山寺:“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 ”不禁使人想象到唐代诗人王昌龄在 芙蓉楼送友人远行、苏东坡在金山寺将玉带赠与住持佛印禅师的情景。这尽管是使事用典,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朋情深,却是任何时代的人们所共有互通的世态人情。至于“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就更是典型的镇江风俗画面了。这是元散曲作

13、家运用镇江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所描绘出的风俗画。次看反映元代镇江现实生活的风俗画。如汤式的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 ”又如徐再思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再如张可久中吕普天乐渡扬子江:“凤鸾吟,鱼龙竞,舟移古渡,潮打空城。 ”读到这【108】些曲词,我们应该说,元曲家们在这里是正视现实的,并没有作避世出尘、超凡入圣之想。透过这些残破、颓败、荒芜、凄凉的画面,我们不是也多少窥到了一些元蒙社会历史变迁的时代折光与历经动乱后镇江民情风俗的生动反映么?事实正是如此。我们不妨验之以元代的至顺镇江志

14、 ,便可得到应证:“本县田土硗瘠,水旱易灾,车救费工,所收微薄。佃户终岁勤苦,尽田内所得子粒,输官不敷,拖欠无纳,父子妻女,累累禁系,枷扒拷打,抑逼追征,十户九空,无可陪纳,上摧下并,遂将家业变卖。无资产者,卖子鬻妻,或弃生就死者有之,抛家失所者有之,佃户逃移,田土荒白。 ”这就难怪诗人所见,不是“败垣芳草,空廊落叶” 、 “残花剩柳” ,就是“摧垣废屋,新冢荒丘” 、 “潮打空城”了!这是元散曲作家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时为我们摄下的一幅幅风俗画。末看作为交通要冲的镇江民情风俗画。如汤式的双调湘妃引京口道中写道:“露浸浸芳杏洗朱颜,云冉冉晴峦闪翠鬟,烟蒙蒙弱柳迷青盼。天然图画间,恼离人情绪艰难,

15、乞留屈律归鸿行断,必颩不答蹇驴步懒,咿呖呜刺杜宇声乾。 ”对于当年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恼离人”来说,满腹羁旅闲愁,一腔离情别绪,该是元时镇江的一种十分普遍的风情吧!这就难怪在吟咏镇江的小令中,有着较多的反映了。如周文质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云:“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又如赵善庆双调水仙子渡瓜州云:“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均写出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样一种思想感情。由此可见,若说元人小令中的镇江风俗画面,已“将地方性的世态风俗变成世界性的, ”变成“人类底一般的世态风俗” ,看来并不过分

16、。三、人物小令人物画:诗人恋人旅人元人小令,作为一种诗体,属于抒情诗一类。但,由于散曲多用赋体,又较长于铺叙,因而并不乏人物形象的描绘。即使是那些风光小令、风俗小令,也有各色“人在画图中” 。更不消说有些元人小令中,还有着讴歌双渐苏卿这对恋人的作品,以及描写天涯游子思亲望乡的作品,其中的青年男女与迁客骚人就更不是聊供点缀的装饰品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主要可以看到三类人:一类是苏卿双渐式的恋人,一类是飘泊羁留的旅人,一类就是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自己。对于前两类人,我们在各篇分析中均有具体评述,这里不再赘言。而于诗人自己,我们以为: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为这些作者,毕竟是生活在元代的封建士子居

17、多,他们一方面对黑暗社会深致不满,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愤懑不平,对黎民百姓的身受磨难颇多同情,对国势阽危也不无忧虑;但另一方面,当他们寄情于湖光山色之中,或超脱于黑黯现实之外时,一种消极避世而又故作放旷,表面安然而又满腹牢骚的情思便时有流露了。这就是说,客观上这些作品时有暴露封建社会的意义,而作者自己却又往往是一些感叹人生如梦、鼓吹及时行乐、甘愿忍辱退让的消极归隐者。只有作如是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他们的作品,去芜取菁,古为今用。吟咏镇江的元人小令在艺术上也是富有特色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语【109】句上,句式富于变化,且大量吸收方言口语,因而叙事抒情以淋漓尽致、直率刻露见长;

18、而这在诗词上却都是禁忌。其次,在格律上,既较严整又较自由。说它严整,因它不仅分平仄,而且分四声。但它毕竟是诗词格律的进一步解放,在其他格律方面,还是较为自由的。如可在曲牌规定的字句以外添加衬字。又如它的韵脚和平仄,基本上是依照当时北方话的实际语音来安排的,不再拘泥于沿用已久、早已不合实际的诗韵等。复次,在表现手法上,大量地使用三句一组、两两互为对偶的鼎足对,把顶真和对偶结合起来的联珠对,以及广泛使用重叠式形容词和摹声拟状词等。所有这些,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都还值得借鉴。毛泽东同志在和芦荻同志的一次谈话中说,要选一些诗词曲赋给学生阅读,“选它五百诗,五百首词,三百首曲,三十篇赋。 ”(见光明日报

19、1978 年 12月 20 日在毛主席身边读书一文。 )当代词曲高手、著名诗人赵朴初同志也曾指出:“曲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诗歌形式,对于创立我国的新诗歌,还是可以起帮助作用的。 ”(见片石集 )我以为,要全面地继承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与艺术经验,元人小令确实是不容遗忘的。正是有感于此,我试着选编了这本小书。限于水平,臆解妄说恐有不少,纰漏疏失在所不免,敬希高明有以教之。一、汤式 的三首小令赏析翻检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及近人所辑“补遗” ,见有歌咏镇江的散曲达数十首之多。佳作纷呈而罕人称道,殊有遗珠之憾。今不揣谫陋,择其精采篇什,试作注释、赏析,以供乡人同好把玩。是为序。双调湘

20、妃引 京口道中 露浸浸芳杏洗朱颜 ,云冉冉晴峦闪翠鬟 ,烟蒙蒙弱柳迷青盼 。天然图画间,恼离人情绪艰难。乞留屈律 归鸿行断,必颩不答 蹇驴步懒,咿呖呜剌杜宇声乾。 【84】 注释汤式:字舜民,号菊庄,元末明初浙江象山人。曾为本县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在燕邸时,遇之甚厚。著有杂剧瑞仙亭 、 娇红记两种,今俱不存。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名笔花集 ,久佚,一九三一年前后,方由马廉于浙江宁波发现,遂使今日犹存别集之元曲家,于张养浩、乔吉、张可久三人之外,复添一人。 双调:宫调名。宫调,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调式,以标志曲调节奏的不同。散曲中常用的是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

21、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湘妃引:曲牌名,又名湘妃怨、水仙子、凌波仙、冯夷曲。常规句式: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共八句七韵。但末节句法极为参差,不作划一。 京口道中:本支小令的标题。京口:镇江古称。 朱颜:指女子美好的容颜。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 翠鬟:喻青山相连如同妇女的环形发髻。孙蕙兰诗:“坐对银蟾整翠鬟” 。此处是形容云气冉冉升腾之晴峦。 青盼:即青眼,表示尊重或喜爱的眼色。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喜弟康闻之,乃賚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名义考卷六:“后人有青盼、垂青之语。人平视睛圆则青,上视睛藏则白。上视,怒目而视

22、也。 ” 乞留屈律:元曲中的模状词语。亦作七留七林、七留七力,意为悄悄地、慢慢地。 黑旋风剧二折油葫芦曲:“我这里七留七林行,他那里必丢不搭说。 ”此处形容归鸿慢飞的情状。 必颩不答:元曲中的模状词语。亦作必丢不搭。颩,di。此处形容蹇驴蹒跚行走时的情态。 咿呖呜剌:摹拟杜宇(即杜鹃鸟)发出的鸣叫声。剌,l。乾:犹云清脆响亮,形容词。李致远小令双调水仙子春暮:“荼縻香散一簾风,杜宇声乾满树红。 ”赏析这是一首吟咏镇江明媚春光的小令。诗人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诗人行进在京口道中,如同走在山阴道上,只见杏红柳绿,应接不暇。 “景乃诗之媒。 ”(谢榛四溟诗话 )诗人便以一组

23、鼎足对开头,一连三句,写出了自己的眼中所见:那沾满晶莹露珠的绯红杏花,好比刚刚盥洗过的美女容颜。那云岚冉冉升腾的晴朗山峦,恰似女子卷曲飘拂的发髻。烟雾迷蒙中,柔嫩的柳枝摇曳多姿,宛如使人垂青入迷的熠熠秋波。诗人捕捉住三个典型的大自然美景,出之以拟人化的曲词,便把“城市山林”的京口风光和盘托出。 “朱”颜、 “翠”鬟、 “青”盼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字,更令人感到这是一幅春意盎然、色泽鲜艳的“天然图画” 。然而,置身于这幅“天然图画间”的,却是一个长期落魄江湖的“恼离人”!“恼离人”者,怨恨离别之断肠人也。这位天涯游子,哪有心情欣赏这烂漫的春光呢?他不但不因春光而陶醉,或使索寞离情得到些许排遣,反而

24、因此而倍加烦恼,黯然神伤。所以诗人接着写其心中所感:“天然图画间,恼离人情绪艰难” 。王夫之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见姜斋诗话 )这种“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笔,更加显出了“恼离人”的“情绪艰难”非同一般。值此“恼离人情绪艰难”之时,景色再美,也唤不起他的愉悦之思。音色再妙,也逗不起他的兴奋之情。因而,诗人最后写其耳闻目睹,便只能是:“乞留屈律”的慢飞归鸿, “必颩不答”的蹒跚蹇驴和“咿呖呜剌”的杜宇鸣叫。就这样,诗人又以一组鼎足对作结。 【85】首尾情景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说,开篇是一幅春色诱人的风景画,那么,结束便是一幅“每渡吴关增客愁”的风俗画。读到此,

25、我们仿佛看到归鸿正飞向遥远无际的北方;耳中传来一声声“不如归去”的杜宇声。这一切,必将激起诗人更加思念故乡与亲人。“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见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这支小令,头尾两组鼎足对,既严整工饰,又妙语天成。开头的三组叠词与结尾的三组相声词,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双调庆东原 京口夜泊故园 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释庆东原:双调中常用的曲牌名。常规句式:三三七,四四四,五五,共八句六韵(一、七句不用韵) 。 故园:故乡。 漂泊命:流离失所、浪迹江湖的命运。 三处愁相并:谓由城头、江心、山顶传来的

26、鼓声、浪声、钟声所引发的愁思,同时汇集于一身。赏析封建文人喜好叹老嗟卑、思乡怀远,以发抒其失意怅惘之情,汤式亦不例外。在这首写夜泊所感的小令中,他也“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这是不足为训的,自不可取。但这首小令在艺术上却有可取之处。你看,氛围的制造渲染便颇有独创性。为了写出心绪不宁、夜不能寐的孤寂失意的情怀,他既未写“月落乌啼” ,也未写“江枫渔火” ,而是先写故园之远、旅程之长,以此作好铺垫;接着,他便根据散曲不忌重韵的特点,集中笔力,写万籁俱寂中传来的三种声响:那城头报时的“鼓声” 、江心澎湃的“浪声”与山顶悠扬的“钟声”。这样连续描述、一气写来,便给人以一种声声入耳、惊心动魄之感。这同样写

27、出了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描绘的那种情境,而且越发反衬出诗人在夜阑人静时“一梦难成、三愁相并”的孤独感。但它明白如话,直抒胸臆,又具有散曲所特有的“蒜酪味” 。另外,这支曲牌,要求首二句及末二句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一般要求作鼎足对。这就是说,全首小令除一句外,几乎全是由对句构成。诗人在这种格式的重重束缚下,写得却十分轻松自然,不落斧凿痕迹,足见其驱遣文字的功力之深。中吕满庭芳 京口感怀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 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 横剌 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 斜阳候,吟登舵楼, 灯火望扬州。注释满庭芳:中吕宫中常用曲牌之一。常规句式:四四四,七四,七七,三四五,共十句

28、九韵(第二句不用韵) ,与词调满庭芳同,但词中多双叠,用韵也疏些。 海门:据镇江府志云:“焦山东北有二岛,谓之海门。 ”清人杨棨京口山水志谓此二岛:【86】 “一名松寥,一名夷山” , “分峙江中,若双阙然,故名海门。 ”古人多有歌咏“海门”者,如刘禹锡晚下北固山诗:“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 ”又如明人屈大均京口舟中望金焦二山诗:“万树分京口,双峰作海门。 ”今人笺注此词条,多失考,误指为今江苏海门县。详见本刊 1979 年 2 期高春华同志润州“海门”考一文。 铁瓮城:指孙吴时建于镇江之“京城” 。据唐润州图经云:“古谓之铁瓮者,以其坚固若金城之类。 ”又,唐人韩滉南征记云:“润州城如铁瓮

29、” 。一取其形,一取其义,二说似可并存。 横剌:横向拉开。剌:l,划开、拉开。 鳌头:鳌为传说中的海中巨龟,一说大鳌。此处是说耸立江心的金山寺仿佛镇立于鳌头之上。又,金山的最高处有金鳌峰,故以此喻之。 舵楼:船上掌舵人蹲的楼阁。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情景相生、寓意深远的散曲佳作。如果说,前一首诗人所感喟的仅仅是“自叹漂泊命”的个人愁苦,那么,这一首所“感怀”的,就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它隐隐然含有哀念“民生多艰”与“千古兴亡”的浩叹!开头三句是第一层,描绘京口一片残破荒芜的景象:“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 。一组鼎足对,寥寥十二字,便写尽了元末社会大动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创痛,而又包含着

30、诗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怜悯。这是他“感怀”的内容之一。紧接四句是第二层,诗人掉转笔峰,把目光投向劫后余生的景象,写出“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 (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的镇江自然形胜却“依旧”雄伟:海门砥柱中流, “依旧”屹立在滚滚大江之中;固若金汤的铁瓮城“依旧”横拉着虎口,摆出一副拒敌于城外的架势;“打破维扬水底天”的金山寺, “依旧”巍然矗立在金鳌峰上。这是何等的壮观,又是何等的气势!也许是得力于镇江的江山之助吧,真是神来之笔。赞叹“天下第一江山”的“依旧”有险可凭、有景可赏,这是他“感怀”的内容之二。最后三句是第三层,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他对“千古兴亡”的关注之情。“江左占形胜

31、,最数古徐州” 。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南控江湖,北拒淮泗,山川形势,自昔用武处也。 ”(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面对“千古江山” ,时值傍晚“斜阳候” ,诗人也许想起了辛弃疾的著名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许想起了历史上这里曾多次鏖兵,也许想起了孙恩、宗泽、韩世忠、梁红玉于是他禁抑不住“吟登舵楼” ,隔江纵目,放眼神州。 “灯火望扬州” ,细味此句,不也暗含着“烽火扬州路”的兴亡之忧吗?这便是他“感怀”的内容之三。汤式此曲写得深沉蕴藉而格调高昂,又能化用古人诗句,因而寄寓丰富、容量较大,不失为散曲中之精品。二、金山风光小令赏析金山,公元五五(梁天

32、监四)年南朝梁武帝肖衍在此大做水陆斋仪而声名大振,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真不愧“千载金山寺”的称誉。千百年来,几多诗人墨客,俊得江山之助,写下了无数描绘赞美的诗文。如唐人窦庠咏金山诗云:“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便使人想见当年江中浮玉、空中悬日、红碧映照、江天一览的壮丽图景。时至元朝,金山的旖旎风光不减当年。但在元曲家笔下,却又别具一种风采,另有一番情趣。仅据粗略统计,至今可见的这类散曲尚有二十余首。这里试撷其数阙,以与乡人读者共赏。正宫黑漆弩 游金山寺 王恽 苍波万顷孤岑矗, 是一片水面上天竺。 金鳌头 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

33、, 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注释】黑漆弩:曲调名,属正宫。元曲家白无咎曾以此调咏渔父,云:“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故后人取句首曲意,又名鹦鹉曲 。该曲分前后两片。常规句式是:前片七七、七六。后片七六、七七。共八句五韵(第三、五、七句可不用韵) 。游金山寺:本支小令的标题。金山寺,镇江名胜之一,在城西北金山上。王恽:(1226-1304) ,字仲谋,别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在元中统、大德年间,历任国史编修、翰林学士、河南北道提刑等职。弹劾赃官,平反冤狱,

34、刚正不阿。一生好学,著作丰富,是当时有名的学者、词曲家和书画家。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卷,其中秋涧乐府四卷,是他的词曲意。孤岑(cn):独立突兀的小山。指金山矗立在万顷碧波当中。天竺(zh):古印度别称。 史记大宛列传:“其(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一名身毒。 ”玄奘大唐西域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因古印度是佛教发源地,故后人又用“天竺”来借指佛寺。又,浙江杭州有上、中、下三天竺。上天竺有建筑壮丽的寺院。喻指此处,亦可通。金鳌头:金山之最高处为金鳌峰。这里是喻指金山峰巅如一大金龟之头。蛟龙虑恐下燃犀: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按在今安徽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