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论文:从学困生看初中教育.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05541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育论文:从学困生看初中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教育论文:从学困生看初中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初中教育论文:从学困生看初中教育学生甲:初中一年级,学习成绩较差 ,由于家境较为优越,对于学习的意义不了解,兴趣不大,自己关注的只是怎么打游戏,怎么去玩。 学生乙:初中二年级,每次看到他都感觉他学得很累 ,似乎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时间外,他都在学习,尽管这样,他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 学生丙:初中三年级,不到一年时间就要参加中考 ,而她的学习成绩自上初中以来都未曾及格过,据他自己说,初一时听不懂,初二时就只能睡觉,到了初三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忙于工作的父母对她的学习也是放任自流 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均属于学困生行列,而且具有典型性。学生甲没有学习意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了又有

2、什么用。学生乙苦学,类似于苦行僧似地学习,学而不获是导致其变为学困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是这类学困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丙,昨日的苦果,导致今日的痛,如果初一时她能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此时学习对她而言似乎不是特别费劲。从表面上来看,以上三位同学均是出自自身主观上的原因,可仅仅是自身原因吗? 我们发现社会、学校、家庭在对学困生问题上存在偏差,学校制度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看法,社会整体上没有一个对于学困生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所以,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学困生,本来学习就不顺利,还要承受整个社会的不同看法,这对学困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更多的鼓励。 其次

3、是学校,学困生往往是老师麻烦的制造者,他们会让老师头疼,不被老师所关心,而有些学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大量招生,一个班级有七八十人之多,想想看,何种能力的老师能够在这样一个班级中兼顾所有学生呢。再有就是让相近科目的老师兼代其他科目课程,这些兼职老师没有该门课程的经验,怎么能更好地教好学生呢。 除了以上的,学困生现象也有家庭的原因,有些家长不能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没有让学生从价值观念上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只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还有一些父母,未完成自己学生时代未达到的理想,将这一切寄托到子女身上来实现,给学生学习太大的压力。 有人总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很成功,不谈学困生,我

4、们培养成很多成才的学生,可这样公平吗?难道学困生注定是我们教育的牺牲品吗?所以,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所达到的效果还需进一步思考,实际上,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 培养师资,我们缺少大量高素质的老师,当我们看到大中城市的师资水平时,我们不敢想象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所谓大力培养具有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教师是当务之急,这也是缓解部分地区教师缺少的根本方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时代原因,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等等,所以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训,再提高,增强其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准,最后对所有老师进行更合理,更全面的分配。 第二,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我们的教师整日忙于

5、分析教材,研究课本之时,还需要与学生有更好的交流,这种交流不能只是简单语言上的交流,而应该是心灵上的交流。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之所想,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对于他们的各种问题,应当给予合理的建议,而并非是怒目训斥。同时,这种交流应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不只是好学生,当学生愿意向老师倾诉其内心想法时,我们才可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有些教师以自己教出多少好的学生而自居时,对于那些将学困生转变成非学困生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意义的荣誉呢。 第三,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我们知道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所以学校不能与家庭分割开来。在学生的教育上,我们会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其家庭与学校有很好的联系,而家庭教育很好地补充了学校教育,这里不在于家长给学生补充多少额外的学习任务,而是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由老师和家长协同解决,一味地将学习推给学校的家长,是很难懂这其中的道理。 最后,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学困生只是一种现象,一种能反映我们教育存在问题的现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全面看待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