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发现世界级铀矿 系国内最大铀矿记者 11 月 4 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国内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连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跻身于世界级大矿行列。这对我国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提高核电发展资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义。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主要得益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煤铀兼探”的勘查思路创新,即根据区域矿产分布规律,进行勘查技术优化组合,在开展煤炭勘查的同时,利用煤炭钻孔同步进行放射性测井和编录,探索砂岩型铀矿存在的可能性。在发现并圈定一系列重大铀矿找矿靶区后,果断决策开展铀矿
2、勘查会战。据悉,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了分别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和地勘局的 4 支勘查队伍、28 台钻机、500 余名勘查技术和施工人员,顶严寒、冒酷暑,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苦战 300 天,一举实现大营铀矿勘查的快速重大突破。“煤铀兼探”找矿新思路实现了一矿变双矿的创举。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在该地区既勘查评价了一处资源量达 510 亿吨的超大型煤矿,又发现了一处超大型铀矿。不仅节省了大量铀矿前期找矿投资,同时也缩短了 4 至 5 年的铀矿勘查周期,预计开发利用后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土资源部积极推动下,“煤铀兼探”思路正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新
3、的铀矿找矿成果不断涌现,促成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格局的转变,为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前景。大营铀矿勘查重大突破是我国建立“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以来的一次成功实践,是组织实施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一次具有宏观影响的重大找矿成果,对立足国内提高核电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地勘基金特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决策迅速、投资到位、不断创新管理等优势促成了此次铀矿勘查重大突破。中国发现万吨级超大铀矿2008-3-03 10:45 天助中华:中国发现万吨级超大铀矿可富国强兵好消息,天助中华,官方宣布:中国新疆发现万吨级超大铀矿!如果按一枚
4、核弹用铀 20kg 来算,10000 吨铀可以造 500000 核 40 万吨当量原子弹!当然,我们只是少部用来制造核武,大部分用来用于核发电,解决中国能源危机。某些国家操纵石油妄图引发中国经济危机,现在可以取消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了!伊犁铀矿勘查现场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铀资源因其重要性被形象地称为核电站的粮食。在核电大发展的今天,铀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记者从核电建设的主力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了解到,我国铀矿勘查找矿效益明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由此,我国的铀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每年新增资源量将远远大于需求量,不仅满足了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还为我国
5、中长期铀资源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首现新疆伊犁不久前,中核集团旗下的二一六大队在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发现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经探明,这是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新疆伊犁盆地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大基地。这一项目直接推动了我国铀矿勘查从南方硬岩型向北方砂岩型的战略性转移,在我国天然铀资源勘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二一六大队大队长王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是一个铀煤共生的综合性矿田,其伴生资源经济价值达三千多亿元,向新疆提交的煤炭资源有 40 余亿吨,为该地区已经建成的大型煤电一体化生产基地提供了资源保证。铀是稀有的
6、放射性金属元素,核裂变时能产生巨大能量,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二,其形成可利用的工业矿床的几率较小。要在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寻找铀矿靶区,无异于大海捞针。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要,国内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寻找和开发地浸砂岩型铀矿已成为天然铀发展趋势。所谓地浸砂岩型铀矿是赋存于松散沉积砂岩中可以用原地浸出工艺开采的铀矿资源,一般产出于中新生代盆地,与传统的硬岩矿床相比,经济效益特别显著,环保意义尤为突出。我国是否存在该种类型的铀矿,能否找到该种类型的铀资源,已引起国内能源界的高度关注。1990 年,中核集团旗
7、下二一六大队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在无指导理论、无勘查技术、无规范标准的“三无“状态下,以伊犁盆地为突破口,踏上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探索之路。1991 年,二一六大队开始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第一钻。1995 年,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普查报告问世,填补了国内铀矿勘查史上的空白。2008 年 1 月 8 日,在 200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核集团旗下的二一六大队主持完成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首次重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
8、铀矿床;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铀矿成矿理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这一项目首次建立的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不仅填补了国内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该类型铀矿成矿理论。利用该成果在新疆吐哈盆地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落实了两个砂岩型铀矿床。鄂尔多斯地区探明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铀矿床在鄂尔多斯地区,中核集团旗下的二八大队创新了找矿思路和成矿理论,提出“古层间氧化带铀成矿观点“,先后在前人宣布没有铀矿的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实现了突破,探明了
9、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铀矿床,铀资源达到数万吨,这一成就在我国铀矿找矿史上可谓史无前例。中核集团二八大队是一支承担国家战略性和公益性铀矿找矿任务的专业队伍。在鄂尔多斯盆地,过去的研究认为,这一地区不存在铀矿。二八大队科研人员查阅研究了大量有关该地区的地质资料,研究后发现,远古时期该地区经历的一次大范围的次造山作用应该使其具备成大矿的条件,而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着大量油气和煤气,油气和煤气对铀具有还原作用,早先形成的铀矿床应能够得以保存。于是,他们大胆提出了“古层间氧化带铀成矿观点“,这一观点通过以后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并发展为新的铀矿找矿理论。随着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展开,这个地区有望发展成为
10、一个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也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们在鄂尔多斯地区落实了我国首个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并且在其北部也取得了突破性找矿成果,由此翻开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新的历史一页,确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铀矿地质勘查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铀矿资源前景广阔核地质勘查是整个核工业循环链的最前端,直接决定着整个核产业的发展。在核电面临大好发展形势的今天,它更是保证核电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核集团在铀矿地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集中科技优势力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在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找矿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了我国陆相沉积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勘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铀矿勘查技术标准体系。中核集团党组成员王森表示,目前,我国十多个铀成矿带及大面积的勘查空白区尚待开展系统的勘查评价,找矿前景十分广阔。新一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正在进行,预计我国潜在铀资源超过数百万吨。除了国内勘查以外,中核集团还积极开展铀资源贸易。王森说,我国的铀资源供应是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核工业的地质队伍也完全有能力负责起铀资源供应这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