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刷中的标准观察条件最新 ISO 3664 介绍色彩和密度测量是印刷中对复制质量进行控制的常用方法。但是对于一幅图像来说这些相关的测试方法并不能代替人眼对对色彩质量复制效果的最终评价。印刷复制中,我们主要是将复制图像与各种图形原告进行比较,判断色彩复制的还原程度。例如,对一幅复制的彩色图像进行色彩质量方面的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这些图像与一份原件图像与原告的忠实程度的结论。无疑,在印刷过程中对印品复制进行控制的最佳观察条件应该与印品最终的观察环境相符。如果十分清楚最终的观察环境,经刷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印刷品的品质监控了。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不太可能,尤其重要的是,最终的观察条件不允
2、许我们在原稿、照片或合同样张、最终印刷品件进行直接的对比。因为在光源和相关观察条件下,每一种材料的显色方式直接影响最终的图像效果。他们的表现常常不同。为了避免对色彩复制效果的误解,在产品复制过程中使用稳定的观察条件是十分必要的。观察环境的周围物体或存在的物体表面,其颜色和亮度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节点色彩感觉。优势,人们使用标准观察箱进行观察。但是一般的观察台健在房子的某一部分。所以,对观察环境的控制十分重要。为确保在所有的复制环节中使用统一的观察条件,推荐统一的观察标准势在必行。对于彩色印刷品和照片的观察条件,推荐的标准是 ISO3664。最新的版本将在 1999 年推出。在
3、新标准推出之前已经有了两个标准,1975 年的ISO3664 观察色彩透视片和复制品的照明条件和 ANSI 的PH2.30-1989 印刷品、照片、色彩印刷品、投射激光成象复制品的观察条件。他们在有关观察标准的推荐上十分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新的 ISO3664 标准的改版是在 1994 年末开始的,ANSI协会表示讲解艘锌版标准为 ANSI 标准。在印刷复制环节中,要保证稳定一致的观察条件,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照明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2、照明光源的发光强度和均匀度3、观察环境条件(包括观察环境和照明环境两部分内容)4、照明环境的稳定性 ISO3664 新版本包括了所有要求的推荐标准。同时锌
4、版标准对在彩色屏幕上进行图像观察,及图片展览和鉴赏的条件也做了推荐。此标准将同时是用于印刷机照相行业。表 1 中对 ISO3664 的观察标准中的关键条目做了介绍。(1)此参数推荐为除了彩色显示器外的参考照明制定了光源的光能分布,对彩色显示器在括号中指明了白点的显色容忍度。这些说明都是根据 1976u1010UCS 系统的视觉观察得到。(2)当在透射稿和印品件进行比较时,透射稿光源的照度与同等印品观察平面的照度比是 2(+-.2):1。(3)彩色显示器的环境照明应该小于或等于 32 lx,一般=64 lx 都可以使用。光源的标定本标准中将基本的观察照明推荐为 CIE D50 标准光源,实际上是
5、将照明指定为相关色温在 5000K 的日光光谱分布。据说,最初使用 D50 的一个原因是他在光谱的蓝、绿、红波段的能量分布接近等能状态。光源的生产商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材料制作荧光灯和滤色片,以得到 D50 效果的光源。但是,是集中并没有一种灯的发光效果与 CIE 标准照明体 D50 完全匹配。所以,在标准中推荐了相应的参数,对真实观察光源与理论光源的区配程度进行比较。表 1 ISO 中的指定观察条件ISO观察条件参考照明和色差(1)照度 显色指数(符合CIE13.2标准)同色异谱指数(符合CIE51)照明均匀度(min:max)环境照明的反射率/照度/亮度印品的鉴定比较条件(PI)D50标准光源
6、(0.005)2000 lx+-500 lx(理想为+-250 lx)常规指数:=90样张 1-8的指定指数为:=80视觉效果:C 或更好:理想为 B或更好UV:=0.75面积超出 1mX1m 的平面=0.6=90样张 1-8的指定指数为:=80视觉效果:C 或更好:B 或更好=0.75 5%-10%的亮度水平(个方向延伸变应为中性灰,并向外延伸 50mm)印品的实际评价(P2)D50标准光源(0.005)500+-125 lx常规指数:=90样张 1-8的指定指数为:=80视觉效果:C 或更好:理想为 B或更好UV:=0.75 =90样张 1-8的指定指数为:=80视觉效果:C 或更好:理想
7、为 B或更好=0.75 亮度水平为 5%-10%(中性灰并在各方向延伸 50mm)彩色显示器D65光源的色度(0.025)75 cd/m2(理想为100cd/m2) _ _ _中性灰、暗灰或黑(3)本标准中将基本的观察照明推荐为 CIE D50 标准光源,实际上是将照明指定为相关色温在 5000K 的日光光谱分布。据说,最初使用 D50 的一个原因是他在光谱的蓝、绿、红波段的能量分布接近等能状态。光源的生产商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材料制作荧光灯和滤色片,以得到 D50 效果的光源。但是,是集中并没有一种灯的发光效果与 CIE 标准照明体 D50 完全匹配。所以,在标准中推荐了相应的参数,对真实观察光
8、源与理论光源的区配程度进行比较。在以前的标准中,匹配度使用 CIE 的显色指数来指定。它反映的是一系列标准色块在理论 D50 光源下表现的颜色与实际观察光源下的显示颜色的相似程度。如果我们处理的色彩具有光谱的发射曲线,并且 UV 上光剂的上光效果页不会对其有什麽影响,那麽我们就可以使用 1795 年的标准而不用更改了。当前,彩色成像和打样系统在创建图像时,使用了许多新技术:染料升华、热转移、喷墨、静电成像等等。这些方式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加图像的色彩反差。这些技术使用的原色燃料,大多在匹配照片或油墨印刷色彩效果时,它们的反射曲线相对它们匹配的颜色曲线会在某些地方有突变情况。这叫做同色异谱匹配。同色
9、异谱匹配的负面作用是颜色对照明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样,只使用显色指数描述光源特征已经不够了。新标准中保留了显色指数这一特征,同时增加了两个新的标准参数:可视度和 UV 变色指数。这两个指数来自 CIE 版标准 No.51,1981-评价光源质量的方法。这些参数使用了更加复杂的匹配标准。一个标定可视情况,一个标定光谱 UV 部分的情况,以便更加严格的对实际光源与 CIE D50 理想照明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如果符合新标准,观察设备将提供更加稳定的观察条件。这将降低因为新材料或荧光灯对纸张和油墨的敏感性而出现的问题。初步的测试显示,在旧标准中认为是较好的观察设备,大部分也同样符合新标准。早期被标
10、准界定的设备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并需要更新 所以还不能用以说明那项推荐指标是可行的,而那些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一种叫 GATF/RHEM 的光源指示器可以在观察条件不正确时,对观察环境发出警告。若将此装置直接装配在工作条件下,用以提醒工作人员观察环境的情况,将十分方便。但要注意的是,GATF/RHEM 并不能说明观察条件的正确性。亮度水平新标准中推荐了两种照度,高照度(P1)2000+-500 lx,用于评测和比较图像时使用;低照度(P2)500+-25 lx,用于模拟相似与最终观察条件的图像阶调观察。对早期标准在鉴定性评价和比较方面的修改十分必要。例如,比较原稿和样张的效果,或在印刷过程中比较
11、合同样张和印刷图像的细微色彩差别,适用于此推荐标准。由此,尽管观察条件有一定适应度,照度水平的变化也会对图像的表现效果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为了模拟最终的图像观察环境,使用推荐的低照度水平(P2)。虽然日常的观察过程中的照明条件也在变化,但是标准照度条件的选择是我们平常观察是最具代表性的照明情况。在行业中,低照度水平的推荐应起了很大的争议。人们提出,太多的照度推荐可能引起混淆。所以,在标准之后附加了下面的提示给予说明:注:“强调比较图像细节效果”时,在高于平时观察的照度下进行,这将有利于观察图像间的细微差别。例如:一张合同样张与一张印刷样张能够很容易的比较区分。所以,所有的两张或更多图像的质量比
12、较必须在 P1 条件下进行。但是,对于单一图像的阶调复制和真实质量的评判,最好在与最终的观察条件相符的条件下进行。这与读者对图像的观察条件是一致的。然而,最终的观察条件怎麽样,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再不了解最终观察质量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典型的正常观察照明条件。模拟正常的观察条件要确保图像的暗调细节能够分辨。P2 条件符合这种情况。David McDowell 先生(本文作者之一)认为,应该强调以下几个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最近,我在几种不同的照明条件下观察了同一幅图像。画面内容中包括一条十分精致的花边,颜色与背景十分贴近。我在标准观察台下的观察效果不如在办公室环境下的效果那麽好。在办公室中看见的十
13、分漂亮的图像,在观察台下观看时,显得苍白,就像水浸泡过的效果。一段时间以后,我碰见一个关于大型的批发过程的广告图画。画面是彩色的,内容是在黑色背景映衬下的黑色草坪修建工人和割草机的图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图像怎麽能够复制呢?我们几乎都看不见上面有些什麽。但是,但我在标准观察台下再观察时,连图像的阴影都可以毫无问题的分辩出来。可能我们也常常碰见这种情况,不妨试着注意一下。”除了在观察台上观看复制图像与原稿的匹配情况,我们也可以把图像放在大厅、办公室或其他低照度的地方观察。这种照明条件的变化,无论在亮度水平或颜色特征上,都是不可以得以控制的。如果我们在使用这种变化的照明进行打样,尤其是对于某些新
14、型的材料使用时,我们就会被强制去对图像的色彩效果进行调整。所以,规定一个既适于高亮度的观察条件(2000 lx),又适于低照度的观察条件的低照明观察条件将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这样,图像的阶调复制效果将更加真实的得以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其他地方对这种观察条件进行模拟,从而得到相同的观察效果。标准中也对透射稿和投影图的观察标准作了规定。直接观察时,透射稿照明的中心照度应该为1270cd/m2+-cd/m2,并规定周围环境至少在离各边 50mm 宽的区域呈现中性灰状态,照度不超过图像观察面的 10%。透射稿如果镶上不透明边框,也无须将边框出去。观察环境在观察中,周围的条件也对观察效果起着很
15、大的影响作用。在新标准中对一下条件作出了提示:1、观察环境应对图像观察的干扰达到最小。为了避免其他的条件影响对透射稿或印品的判断,在进入观察环境后,应避免立即开始评判工作。人眼至少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去适应环境。2、额外的光线,不管是从其他的光源发出或是从其他的物体表面反射,都会对观察或其他图像照明产生影响。3、在当时的观察环境中,不应有强烈色彩的表面(包括衣物)存在。注:在观察市场中的强烈色彩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因为他们可能会产生无法避免的反射。视场中的天花板、墙、地板或其他表面的反射都可能使反射率低于 60%的中性灰色块变色。新标准也指出,观察范围边缘中性无光的周边环境在各边应该至少延伸出观察空
16、间的 1/3。周边环境的反射率要小于 60%,最好小于 20%。新标准中同时指出对比图像应该进行对边放置。保持光源的稳定性一般情况,观察人员没有相应的测试设备用以测试观察台上的照度和光谱能量的分布。所以常规使用的观察环境维护方法就是定期的更换灯泡。标准中提出,生产厂家应该对设备或仪器的保质时间进行说明,提醒用户按期进行维护,除非用户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它建议,在观察设备上配备相应的使用时间测试设备或者其他一些具有衰减指示的仪器。一些生产厂家用 2500-5000 小时、一年来说明灯泡的使用时间,但是,并没有提出观察台面应该保持清洁和整齐。显示屏观察条件行业中一直没有推荐任
17、何在显示屏上观察图像的条件。如果人们不需要依赖屏幕上的显示情况来判断最终的图像效果,将不是问题,我们不必争论观察方式是否可行。但是,要得到稳定的观察,就需要提供一种稳定的观察条件。新标准中包括了区别于任何形式的拷贝的屏幕观察标准说明。当然,规定的观察条件对硬拷贝图像或屏幕图像的同时观察应该是有效的。另一个标准 ISO12646印刷技术 使用彩色显示器进行彩色打样的标准正在制定中。它是由 ISO 的图形技术协会 TC130 开发的,包括更多的有关图像直接屏幕比较的观察细节的推荐标准。ISO 3664 包括了以下的关于显示器观察的说明:1、显示屏幕上的白色色度接近 D65 的标准;白色的亮度必须大
18、于 75cd/m2,一般大于 100cd/m2就可以了。2、对于任何显示屏或观察面进行测试时,环境照度应低于 64 lx,最好是低于 32 lx。环境照明色温必须=显示屏白点的色温。3、显示图像周围区域应为中性,最好是最低闪烁度的灰色或黑色,色度值与显示屏的白点接近。4、显示器需放在没有强烈色彩反射(包括衣物)的观察区域。因为强烈的色彩或许会在显示屏上产生反射。理想的状态是,事业中所有的墙、地板、家具都应该是灰色或无任何招贴、标示牌、图像、文字或其他影响观察这是觉得物体。5、环境中应该避免其他的光源或光斑。因为他们已造成图像质量效果的降低。显示器应该被搁置在无直接照明体、窗户等这些产生显示屏反
19、射的物体的环境内。对于相关色温不同于 5000K 的光源,标准中指定的条件配色和色彩的显色指数不适用。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必须了解钨丝灯的光谱分布与理论上的完全辐射体的相似度。如果光谱分布十分接近,则色度、条件色茶、显色情况将十分接近。其他内容ISO 3664 也包括测试条件和有关证明标准有效性的实验性数据。因为“在对图像的内容进行评判或图片展出的过程中,人的主观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判断准则。”此标准包括一则附录 “评判和展出图片的观察标准。”(此标准同时适用于印品和彩色照片)。表 2 中列出了这个附录中观察条件的推荐情况。表 2 推荐:评判和展览图片的观察条件材料 推荐观察条件评判状态反射照片 I
20、SO 的 PI 状态,0 度/45 度观察角,如使用钨丝灯,相关色温为3200K透射图像(直接观察)ISO 的观察条件(漫射光)展览状态反射照片 ISO 的 PI 状态,0 度/45 度观察角,如使用钨丝灯,相关色温为3200K,照度水平达到 375 lx透射图像(直接观察)ISO 的 T1 观察状态(漫射照明),如使用钨丝灯,相关色温为3200K,照度为 240cd/m2 以下,或 1000 倍的隐藏光斑亮度以下。注:在典型直接观察下,隐藏光斑照度大约是 0.0016 倍的杂散光在照明表面的照度透射图像(直接观察)ISO 的 T2 观察状态,如使用钨丝灯,相关色温为 3200K,照度为40c
21、d/m2 以下,或 1000 倍的隐藏光斑亮度以下。注:在典型直接观察下,隐藏光斑照度大约是 0.3 倍的杂散光在投射表面的照度结论彩色印刷工艺有待发展,客户期望更大的色彩稳定性和质量要求。印刷产业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工艺过程,在彩色图像的复制中涉及许多不同的公司的介入。色彩感觉的特点时的不同公司的交流十分困难。所以,色彩观测的标准观察条件色推荐十分重要。标准的照明条件下进行图像的视觉交流是印刷中必须的过程。新版本 ISO 将有利于在关键性的色彩处理或评价时减少错误。3664 对印刷过程提供并规定了完整清晰的观察条件。如果我们有意识的适用符合 ISO 标准的观察设备。正确理解、积极贯彻新修订的平版
22、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1) 中国印刷总公司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标准是 1988 年开始制定,于 1991 年发布并实施的。实施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修订标准的要求,在新闻出版署的领导下,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决定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经过两年多深入细微的工作,新闻出版署已于 1999 年 5 月 7 日批复,以新出技字1999516 号,并以CYT51999 发布,于 1999 年 9 月 1 日实施。为了正确理解、积极贯彻好标准,作为标准的起草人谈些体会,供参考。 一、几点说明1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 年一 2010 年)
23、的通知国发199651 号文指出:“主要工业产品要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没有标准不得进行生产”。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1999 年 12 月 31日人民日报)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要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修订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严禁无标准或不按标准生产”。目前印刷行业自己制定标准的很少,而绝大多数是采用出版印刷的行业标准。CYT51999 标准是印刷企业应用最多的标准,因此要求正确理解标准的内容,并认真贯彻执行标准。2关于制定标准的意义,笔者以认真贯彻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为题(印刷标准化1
24、996 年第 6 期)进行了说明;关于修订标准的必要性,修订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标准修订的内容等,笔者以关于修订书刊印刷标准的几个问题为题(印刷标准化1998 年第 6 期)也作了解释,文章的内容可作参考。3关于怦版印刷品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这一标准的文字并不多,但是涉及面很宽。从横向看:与印刷设备性能和配套、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工艺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标准制度的完善和贯彻。现场条件的规范和管理等密切相关;从纵向看:与原稿的类型和质量,工艺设计的合理和实施,颜色分解的正确和平衡,晒版条件的规范和图文的转移,印刷时颜色的套合和水墨的平衡等密切相关;同时与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环境条件有关。笔者以正确理
25、解和掌握实地密度值、图像最小网点再现的控制、图像的层次复制、正确理解和控制网点增大值、正确理解和控制图像的相对反差值人印刷品的颜色复制、黑版在彩色印刷中的作用、重视印刷适性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做好工艺设计、掌握灰平衡、推广使用测控条人印刷环境和现场管理、加强综合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晒版与印刷品质量的关系等 13 个专题(顺序见印刷标准化 19941995 年和 1996 年第 4 期)。从标准的内容、概念、意义、依据、应用、影响因素、控制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系统的逐条作了解释和说明,目前看各篇文章的内容对理解和实施 CYT51999 标准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CYT51999 以下简称新标
26、准)与 CYT51991(以下简称老标准)相比,在编写体例、框架结构上完全相同,主要内容也基本相同。这次修订主要有叁个方面:标准各项性能指标,新标准比老标准大大简化,原则上是能简化的简化,能合并的合并,从原来的 42 个数据简化为 18 个;新标准比老标准的数据指标大部分都严格,特别是套印指标平均提高了叁倍;新标准附录 A、B、C、D 都进行了简化,按标准编写要求,去掉了某些企业或某些商标的名称,但基本的内容都保留下来。5CYT5 标准主要用于以纸张为载体的平版图像印刷品,是一项合格品标准,是对多色套印产品的起码要求,产品必须达到或严于标准的各项指标。如果企业的设备条件好,材料性能优,采用的工
27、艺技术先进,企业可以制定各项指标或某些指标严于 CYT5 的标准,生产出更多的一等品或优等品。二、正确理解标准的定性内容和定量指标CYT5 标准主要涉及到阶调值、层次控制、颜色要求沙十现特征和图文地位等指标。1阶调值:印刷术语解释为“阶调的量度,在印刷技术中通常用透射和反射的程度、密度表示”。它是指图像最暗到最亮的亮度范围或密度反差范围。图像最暗调用实地密度表示,图像最亮调也可用密度表示,但测量数值偏小,最亮调网点基本是并列独立存在,用放大镜观察更方便,因此用最小网点面积表示。实地密度是直接影响图像最暗调的指标,实际对整个复制曲线都有影响。理论上讲,实地密度与原稿阶调值;分色加网过程的定标,特
28、别是暗场定标;晒版的条件(版材、光源及曝光量、显影及显影各要素);印刷适性条件(纸张、油墨、印刷过程、环境);水墨平衡和印刷压力等有关。但最终实地密度是由纸张和油墨的综合效果表现出来。理想的实地密度应该满足图像阶调值要求;印刷时全阶调的网点既要印实,图像有清晰的对比度,而网点增大值又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测量实地密度时,油墨的色偏、带灰应该是最小,反射色效率应该是最大,并有利于图像全阶调的印刷灰色平衡和色平衡。确切的讲,如果印刷适性条件是固定的或是变化很小,实地密度应该是个定值,或是波动范围很小。由于不同单位的产品结构不同,印刷适性条件差别很大,再加上单色机、双色机、多色机的印刷色序不同,因此实
29、地密度值波动较大。为此标准给了两组数据,而且都有范围。如果企业生产条件正常,实施时掌握在标准数据范围的中间值为佳,同批产品差别越小越好。小网点能否再现是控制图像亮调的指标,而且很重要。彩色图像复制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都与该指标有密切关系。以中亮调为主体的图像,如冰川、海洋、雪景、玉雕等亮调都呈白色,但是不同类型的原稿,制版和印刷都必须有所不同,否则就反映不出图像的特征,影响质量。这项指标涉及到复制的全过程和原材料的性能,要全面重视。如原稿的亮调特征、分色加网时亮场定标、输出用软片的反差系数、小网点的密度高低。晒版用版材的分辨力、曝光量的大小(曝光量大,小网点易丢失)、显影及其控制、纸张性能(
30、平滑度、白度等)、油墨性能、橡皮布性能、润版液性能、印刷压力、水墨平衡控制、温湿度高低等都直接影响着小网点的再现。可用布鲁那尔测控条亮调控制块鉴别和控制。该再现的网点没有再现,亮调色彩硬化,失去质感,不该出现的网点出现了,则图像亮调灰平,同样也失去质感,影响质量。阶调复制实际还包括了层次复制和颜色复制,涉及到复制全过程。“没有光就没有色,色来源光”,图像的阶调复制是基础,没有良好的阶调值,层次复制和颜色复制肯定受影响。原稿的种类繁多,亮度空间差别很大,不管其亮度空间大还是小,都要通过分色加网这个信息转换过程,将图像的亮度空间压缩,再现或拉伸到所用纸张最大白度和黄、品、青、黑四色油墨叠加后有效密
31、度空间之中,或者说不管原稿阶调值大小,印刷品必须充分利用纸张最大白度和黄、品、青、黑实地叠加后有效密度这个亮度空间。从要求看,希望这个亮度空间相对大为好,这样图像立体感强,质量好,但是必须控制在给定的范围,超出会带来油墨干燥慢、粘脏、网点增大值超标、油墨色偏。带灰加大色效率减小等负面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实地密度和小网点再现指标。2层次:印刷术语解释为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级。标准中用多项指标控制,总体要求是统一的。标准对层次的定性要求是“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涉及到原稿质量、复制全过程和所用的相关材料。原稿的层次是印刷品层次的基础;色分解的正确和加网曲线的规范是层次复制的关键;
32、各版尺寸的一致并忠实转换是核心;印刷适性条件良好并能认真合理地操作是层次复制的保证;场房环境和科学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层次复制也要全面重视、认真实施。套印是控制多色印刷时,各版能达到和保持准确套合的指标。在印版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套印与设备精度、纸张性能、油墨性能及给墨量、橡皮布性能及上橡皮布操作、润版液性能及用量、车间环境(温湿度大小)、操作技能和上述条件的匹配有关,同样也要全面重视,综合配套解决。质量要求是套印得越准越好,套印得越准图像的层次越清晰。这次修订,由于科技进步和相关条件的提高,套印指标不仅简化,由老标准的 12 项简化为新标准的两项,而且严格,从老标准最大套印允差 0.6m
33、m 到新标准的 0.2mm,要求提高了叁倍。加网是为了印刷,是将连续调转化为网目调的过程。层次复制与加网线数、角度、网点形状和加网面积有关,因此要求加网线数要与印刷适性条件和要求匹配,加网角度正确,网点形状选择合理,网点清晰,密度要够(2.5 以上),网点面积符合原稿的要求,符合印刷发平衡和色平衡。在晒版规范并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印刷时控制好网点增大值。网点增大值主要是控制中间调的指标,也是控制层次复制的指标,是指原版上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印刷品相对应部位网点面积的差值,一般指 50左右的网点面积。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因此不同的网线数、相同的网点面积(如 150 线英寸和 200 线英寸,都为 50网点,但网点边缘总长度后者比前者长 13);相同的网线数不同的网点面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