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管理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11043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质量管理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呈现出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阶段发展的特点。我国高校继 1999 年实行扩招政策后, 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06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 2500 万人, 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540 万人,是 1998年招生 108 万的 5 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 1998 年的 9.8%上升到 2006 年的 2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 在规模持续高速扩张的过程中 ,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图书设备缺乏、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逐步显现

2、,并随着规模的扩张不断激化。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 ,由于高校专业设置落后于社会行业更替的情况更加突出,本科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找到非常契合的职业越来越困难, 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高等教育内部人才培养层次的分化使本科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使命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质疑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此时,与欧美发达国家一样, 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此,教育部先后于 2004 年、2005 年颁布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众多高校也开始重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3、展的经验,着眼于培养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本科人才。而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与使命完成直接手段的课程,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其质量是形成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定的价值追求和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于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当代本科人才培养中,对于高素质的本科人才的培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基于上述认识,嘉兴学院从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出发 ,拟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一、建立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动态监测机制的初衷 嘉兴学院建立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动态监测机制的初衷除前述从宏观角度对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4、所作的阐述外,还基于从微观角度对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的分析、公共基础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当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在引言中已提及,公共基础课程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 作为高校本科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本科教育培养中有关学生基本素养部分的具体体现。特别是近 20 年来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特别强调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强调其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潜力的挖掘、学习能力的培

5、养就被列为本科教育目标的重点,而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的责任都是由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承担。从嘉兴学院 2009 版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 两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应用文写作或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等课程)、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总学时约占整个培养计划总学时的1/3。 其次,公共基础课程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基础和保障。作为本科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出现的初衷就是承担着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的责任和任务。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6、用和地位的认识不同 ,大学教育目标也因此而有所改变 ,对公共基础课程赋予了其他的一些任务与使命,但, 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为专业学习提供基础的使命 ,仍然是高校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之一。我们曾用统计方法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对关联基础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课程对后续课程的顺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 1、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合作完成。 公共基础课程是学校站在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的全局考虑,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所应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提出课程内容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并从整体教育效果上构建课程体系。这个过程需要

7、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合作才能完成。 2、公共基础课程内容选择上更注重基础性和广泛性。 与专业课程相比较,公共基础课程更注重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的内容, 这是因为公共基础课程关注于心理和德性的素养,心智的成熟和德性的修养强调的是“ 迁移“特性。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越是基础、原理和方法的内容越容易迁移 ,迁移的范围也越广泛。因此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公共基础课程更注重基础性、广泛性。 3、知识、技能的获得非公共基础课程的终极追求。 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课程的实施目标是以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主,而公共基础课程的目标不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 它更着重心智的发展、德性的

8、养成和理性的培养。这一特点,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要求教师在将知识技能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学生的同时,要挖掘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在行动中体验、感悟, 然后将知识返回自身才能够完成。而将知识返回自身的过程,是教学生学会理性的态度, 学会容忍异己的东西,能够不带有个人私利地去把握事务,认识世界 ,克服个体的精神局限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积极投入,就很难实现公共基础课程目标。 4、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水平上与学科、专业发展不同等。 专业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与大学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是协调一致的,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高,师资

9、队伍素质高,专业课程实施水平必然会高。但是 ,基础课程实施的水平,却不一定与大学的学科、专业水平发展协调一致。因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师的专业修养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大。从教师个人看,专业修养高的教师 ,在公共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如果对公共基础课程的目标不清楚或不理解,在教授中不注意与学生沟通 ,或者不善于表达等等 ,都会影响课程的效果水平。相反,也许有的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科学研究上并没有达到太高深的造诣, 但是却善于与学生沟通,对基础课程的目标了解的比较清楚 ,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 ,教学效果会很好。从学校层面看,对公共课程管理重视不够 ,在教师的考核中,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不注重对教师

10、教学能力,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能力的考核 ,也不采取措施激励教师开发、建设、上好公共基础课,即便是这个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再好 ,公共基础课程的实施整体水平和效果都不会好的。 5、与选修课相对而言, 公共基础课程更具有强制性。 相对于专业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来说,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的学生修习公共基础课程的自由度是比较小的。不少课程都是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另外一些课程则是指定选修课程。这一方面与本科基础课程设置的初衷有很大的关系,是基于高等教育管理者对高校的使命和责任的充分认识及对高级人才素养的深入思考,在确定了受过教育的人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信念的专家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思想

11、修养之后提出的,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知能和思想。另一方面,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者, 他们知道大学是造就精英和优秀公民的地方,但是他们不了解自己怎样才能够成为精英和优秀公民, 需要大学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高校的管理者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 以必修或制定选修等强制的手段 ,使大学生形成某些智能,养成某些思想和精神。 (三)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公共基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不足。课堂上的交流一般是由教师主动发出的一种单向交流。二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未投入精力去影响

12、学生的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自己教授为主,课间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写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都很少。 (四) 嘉兴学院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嘉兴学院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职务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 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偏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嘉兴学院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的学历补偿任务还很艰巨。否则一方面难以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同时, 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难支撑大学本科的教学;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学科骨干群体的形成和学术带头人的产生。从年龄结构来看,40 岁以下的年青教师占 69%,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 40 岁以下 ,这样一个年龄结构,在一定

13、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潜力,说明年龄意义上“ 断层“也就是新老交替在量的方面的矛盾已不太突出。但是,如果结合职务结构和学历学位结构来看 ,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反映出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主干为低学历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科研成果也不多的年轻教师,学科断层现象明显,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形势严峻。年龄结构的不平衡 ,本应占主要成分的 40-50 岁年龄段的人员,这部分也是学术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却远远低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这样的结构也恰恰成了低职称结构和低学历学位结构的支撑因素。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目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为嘉兴学院当下重要任务之一。在对现有公共基础课课堂教

14、学和师资队伍现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了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二、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的具体做法 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手段,它也是高质量公共基础课程生成的关键。因此,以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目的 ,我们提出了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具体做法如下: (一) 利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 充分挖掘数据,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每学期都会产生大量的学生成绩数据,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学分等学籍档案,其潜在的使用价值还远没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鉴于学校于2009 年首先对大

15、学英语等重要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 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我们在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同时,拟从现有数据库中提取出更高层次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潜在规则,运用经典关联规则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规律和影响学生成绩的深层因素,旨在为任课教师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的同时 ,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具体来讲,对学生大学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的高考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等级考试通过率进行分析。在 2009 级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结束后, 对于经分级测试编入 A 班的学生,将其第一学期大学英语期末成绩、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和高考大学英语成绩进行比对,并对统计数据

16、进行详尽分析;对于经分级测试编入 B 班的学生,则将学生第一学期大学英语期末成绩和高考大学英语成绩两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纵向成绩轨迹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英语这门课程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横向比较则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当然, 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对这些数据笼统的分析,而要对构成这些数据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详尽的分析, 对学生第一学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英语四级考试和高考英语各题型得、失分率进行详尽分析。如此,方能真正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调查、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二) 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学生考试成绩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方案奠定较为扎实的

17、基础。 目前,嘉兴学院对所有任课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结果均以嘉兴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估文件中为准,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估的得分按下列公式计算: 综合得分= 两学期学生评教平均得分?.7+两学期同行专家评审平均得分?.3?.9+教学基本建设的评估得分?.1 。但从前述公共基础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看,运用此公式对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有失公允。那么, 如何更为科学而有效地对公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使每位任课教师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尽力消除“ 吃大锅饭“现象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为此,在前期对关联成绩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再次运用相关分析法 ,对学生考试

18、成绩和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修订对公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使其更为科学合理。也就是说,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纳入对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体系中。 三、预期成果 (一) 促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 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有自身不断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保证。利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对现有数据库中学生成绩进行深层挖掘,建立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动态检测机制 ,使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趋于完善。 (二) 进一步调动公共基础课程所在学院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更加致力于提高公共基础课

19、课堂教学效果。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会促使学院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确保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 ,也会打破目前以教学工作量为基准平均分配教学任务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给教师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促进其个人发展。 (三) 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体系, 促使其更为合理科学。 构建教师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要使指标体系发挥最大作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基于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加入学生成绩这一指标,使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评价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