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活时代的鲁迅文学及其他一最近,去参观了绍兴鲁迅故居,才想起来,鲁迅这个从中学一直到大学,曾经一直以崇敬的眼神解读的文学巨匠,已经被我和我的生活差不多遗忘了,着实让我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忍心。鲁迅从我的生活里游离的已经太久太久了。经历了初高中的紧张而又单调的应考生活后,大学无疑是我们的天堂。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的看书,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心仪的女生约会,在这里我们可以拼命的踢球。作为 70 后,在我们大学的时代,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网络和传媒,学校的图书馆是我们大学里待的时间最长地方,我们的业余时间,就是这样靠着读书和踢球来打发的。那时,鲁迅的作品,无疑是我们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涩的我们,读了一些书
2、,或者在报刊、电台发了一些不成样子的所谓作品,每月有百八十元的稿费,或者在球场上把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在和女孩子约会时,都是一些十足的卖弄资本。发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去吸引一些女生崇拜的眼神。这种读书的目的简直是对鲁迅的不敬和猥亵,可是那个时代的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谁人没有年轻过,那个少年不怀春?我们应该感谢鲁迅的宽容和大度。我们这一代是读着鲁迅的一件小事 、 故乡 、 孔乙己 、 阿 Q 正传 、 狂人日记 、 伤逝 、 祝福等一系列的作品成长起来的。虽然,读书的目的并非完全出于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并非完全出于对文学的痴狂,但是那时读的一些书,特别是鲁迅的作品,对我的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
3、及我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偶尔从网上听到有些传闻,鲁迅的作品,将从我们的中学课本中取缔,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多的篇章。或多或少有些伤感。对于 50、60、70 后的人鲁迅无疑是伟大的,甚至有些高不可攀。但是,对于 80、90 后鲁迅无疑是陌生的。对于80、90 后,鲁迅的那些文白相间的杂文、小说无疑是艰深晦涩的。没完没了的中心思想,没完没了的读后感,制约后了 80、90 后对鲁迅的热爱和敬仰。如果鲁迅对于 80 前,是从生活中游离的话,那么对于 80 后的现状是他老人家根本就没有走进 80 后的生活。在 80 后的眼里,鲁迅名篇孔乙己 ,似乎尚不如“周节棍的双杰伦”排名靠前。
4、在 80 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中,鲁迅的无疑被一些后现代物资生活时代的明星和名人替代了。如今,和大学生谈人生观和价值观,似乎有些滑稽。就像对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物种起源 ,这时候,馒头无疑是最坚挺的硬道理。大学吹气球一样的扩招,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时代,已经来临,含辛茹苦,抑或莫名其妙,抑或醉生梦死的读了四年大学,发现自己依然是每月 1000 元的廉价劳动力,这样的打击差不多是致命的。难怪有大学生感慨:我背了麻袋的钱去上大学,换了一麻袋的书,毕业时,我将一麻袋的书卖了,买不了一个麻袋。从物质生活来说,80 后也许是幸福的,但是,只要一谈到房子,无论是 70 后、还是 80 后,
5、所有的幸福感,顿无。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无疑是解决不了这些真实存在的物质问题的。甚至不能像我们 70 后,读鲁迅的书,用来去泡妞。不能怪 80 后的 MM 物化,当一个社会不能给人提供一些生活的安全感时,谁能保证自己不物化呢?毕竟人是靠物质生存的,人只有生存下来,才有臭美的精力和时间。这就像那个女人会嫌自己太漂亮一样辩证。三鲁迅是文学巨匠,无可否认。但是,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吗?我感觉答案是否定之肯定的。鲁迅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千差万别,但 是 无 论 是 他 写 作 的 技 巧 , 还是 他 所 要 弘 扬 的 真 善 美 , 他 要 批 判 的 假 恶 丑 , 都 是 我 们 民 族
6、 和 时 代 的 精 华 。鲁 迅 的 小 说 写 的 是 平 凡 人 的 平 凡 的 生 活 , 没 有 离 奇 的 故 事 , 没 有 引 人 入 胜 的情 节 , 却 充 满 了 无 穷 的 艺 术 魅 力 。 这 种 魅 力 是 从 哪 里 来 的 呢 ?是 从 他 对 人 、对 生 活 的 细 致 入 微 的 描 写 和 对 人 的 内 在 微 妙 心 理 的 入 木 三 分 的 刻 画 带 来 的 。鲁 迅 把 目 光 集 中 到 社 会 最 底 层 , 描 写 这 些 底 层 人 民 的 日 常 生 活 状 况 和 精 神 状况 。 这 是 与 鲁 迅 的 创 作 目 的 分 不
7、 开 的 。 鲁 迅 说 : “我 的 取 材 , 多 采 自 病 态社 会 的 不 幸 的 人 们 中 , 意 思 是 在 揭 出 病 苦 , 引 起 疗 救 的 注 意 。 ”( 南 腔 北调 集 我 怎 么 做 起 小 说 来 )这 种 表 现 人 生 、 改 良 人 生 的 创 作 目 的 。 这 正 是主 动 担 当 社 会 责 任 的 体 现 。在中学课本里减少鲁迅作品的分量,我感觉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的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却不能改变。就算是饥肠辘辘,美丽的东西依然是美丽的,不会因为肚子里没有食物,它就变成而来丑陋。我们存在的只是距离问题,而不是质变。不管是封
8、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助人为乐都是我们社会褒奖的美德,而绝不会因为吃不饱,它就变成了恶俗。四鲁迅作品里教给我们的是一些对于社会、国家、民众、乃至家庭的责任感(比如呐喊 、 狂人日记 ) ,以及我们对于美好和丑恶的认知(比如一件小事 、药 ) 。我们的 80、90 后缺的恰恰是这些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赵丽蓉老师春晚上小品里的台词,可是却道出了世界语民族的关系。看看我们的民族如今还剩下了什么?有几人读过史记?有几人读过资治通鉴?有几人读过黄帝内经?有几人读过鲁迅全集?还有几人会背诵孟子见梁惠王 、 李斯谏逐客书 、出师表 、 滕王阁序 、 岳阳楼记这些经典的
9、名篇?还有几人会写诗、词?又有几人记得我们民族的历史?我们的古代文明,外国人在学,可我们自己却偏偏放弃了。我们的民族戏曲正在步入无人接续的尴尬,可是芭蕾舞,交响乐却意外的发展起来,真正能看懂的又有几个?连春节都快让我们过没有了的时代,一些莫名其妙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却在 80、90 后中间纵深发展了。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节日都被必须规定了在法律里来过,该是多么悲哀的事呀!对 80、90 后,鲁迅过于艰深晦涩,可正是这些艰深晦涩的读品,和那些没完没了的中心思想,没完没了的读后感,练就了 80 前的写作能力,80 后不是没有写作的人才,可是他们倡导的价值取向实在不敢恭维!“你好!” , “对不起!” , “请不要随地吐痰!”一些基本准则都需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来提醒国民,就这样依然难以执行的民族无疑是可怕的。如果我们再放弃了鲁迅,放弃了我们的社会教化的责任,我们还能给我们子孙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