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钢三中2010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13593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钢三中2010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酒钢三中2010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酒钢三中2010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酒钢三中2010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酒钢三中2010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9 页甘肃省酒钢三中 2010 届高考阶段性测试题(先秦、秦汉)说明: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第卷(选择题 50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有 50小题,每题 1分,共 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中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这是因为A. 建都阳城,开始统治中原 B.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D. 出现了成熟的汉字甲骨文2. 如果我们要了解和研究夏朝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下列哪种材料?A司马迁的史记 B夏朝古遗址和墓碑的考古发掘 C夏朝当时的文字材料 D当时的青

2、铜兵器、玉器等器物3. 下列有关商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疆域在当时已经到达南海 B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C商代甲骨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 D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4. 与夏朝相比,商朝文明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国家机器的强化 疆域的扩大 青铜冶铸技术高超 文字的成熟A B C D5. 商朝的灭亡形式,确切地说属于A亡于民族战争 B亡于属国 C亡于王朝战争 D亡于权臣6. 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7 “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小国部落的参与 B商朝兵力弱小,无力抵抗西周C商纣的残暴激起奴

3、隶的反抗 D周文王任用姜尚等人进行改革8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时周王同诸侯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9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特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于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学10东方奴隶制的典型特征是A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奴隶制经济取得相当发展B具有较高的手工业工艺水平,青铜工艺在世界

4、独树一帜C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商业、交通、城市空前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普遍提高11. 夏商周“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其原因在于统治者重视农业 井田制的推行 采取集体耕作方式 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A. B. C. D. 第 2 页 共 9 页12图 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 、“大有年”的记载。据此, “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13.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 “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14

5、.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5.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16. 周王室东迁后,势力急剧衰落,主要表现在王畿之地大大缩小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王室经常要向诸侯国“告饥” 、 “求金” 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A B C D17.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

6、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18. 战国时期开凿的沟通泾水和洛水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西门豹渠19.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B.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C. 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 D. 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20.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公田转化为私田 C周天子势微 D诸侯争霸21. 战国时期战

7、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B各国变法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增加争霸实力,各国普遍注重生产 D封建制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22.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都城发展成为新兴封建城市,主要是由于A人口增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B都城处于政治中心的有利地位C封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D诸侯国摆脱了周王室的控制2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促进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奖励耕战 B废井田开阡陌 C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2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5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

8、进步意义主要在于A满足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理论基础第 3 页 共 9 页26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27.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从中可以看出A. 扁鹊通过切脉对齐桓公进行了诊断 B. 四诊法结合运用,诊断疾病C. 望气色是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 D. 切脉是扁鹊

9、的主要成就,他被奉为“脉学之宗”28. 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深得人民拥护 B墨子主张选贤举能,深得广大士人的支持C当时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墨子成为这部分人的代表D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朝气蓬勃,支持墨子2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A “兼爱” 、 “非攻” B “法不阿贵” C “民贵君轻” D “以法为本”30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 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理论指导 思想家个人性格和经历各有不同 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私学兴盛培养了一

10、批敢言的思想家A B C D31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主要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32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他A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C 离骚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D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3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 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

11、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34战国七雄中最终由秦国完成统一,主要是因为A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统一 B长期战乱,人心渴望统一C变法彻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D六国无统一之心3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皇权至高无上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制36.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第 4 页 共 9 页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37. 秦朝政府有效管理今珠江三角洲的地方机构是A桂林郡 B九原郡 C 南海郡 D象郡38. “汉承秦制” ,亦有创设。以下属

12、于西汉创设的制度的是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39.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0. 下列对汉朝选官察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 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D西汉选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41.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42. 汉武帝倡导“独

13、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43. 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到:“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出塞主要是因为她A敢于追求个人幸福 B不畏艰险 C是为国家利益 D加强了汉匈关系44. 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 甘英出使45. 图 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

14、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46. 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 B甘英出使大秦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C大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47.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外交突破东亚,走向世界 促进了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扩展 促进了中国丝绸等行业的生产 加速了欧亚几种文明的融合A B C D48.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张衡制造地动仪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发

15、明麻沸散 D 甘石星经问世49. 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太阳黒子的最早纪录 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 第 5 页 共 9 页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A B C D50. 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可能有记载的是A城濮之战 B班超出使西域 C设西域都护 D平定“七国之乱”第卷(非选择题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4小题,共 50分)5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 农具,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 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本从公元前 594

16、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 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 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 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请回答:(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 (3 分)(3)“初税亩”的实施在当时起了哪些作用?对后世有何重大影响?(4 分)52.(1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7、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第 6 页 共 9 页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日:“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

18、大王之仂也,愿大王图之。 ” 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三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为什么能够推行? (3 分)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 分)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4 分)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

19、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4 分)第 7 页 共 9 页53(12 分)2009 年 7月 5日,新疆地区发生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三股势力”相互勾结,企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新疆的稳定、繁荣,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我国自古对新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两汉时期是如何治理新疆的?(3 分)两汉时期,途经新疆形成了一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即“丝绸之路” 。其开通的原因有哪些?(4 分)有何重大意义?(3 分)当今中国政府为促进新疆地区发展推行了哪些政策?(2 分)54.(11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鲁) 肃对(孙权)曰:“ 肃窃料之,

20、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第 8 页 共 9 页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釁(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 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 业也。 ”刘表死, 肃进说 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太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一为援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

21、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 好孙权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6 分)(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3 分)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CCBDB 6-10 BDABB 11-15 BCDDC 16-20 DABBB 21-25

22、 DCBAA 26-30 ABCBD 31-35 DDACB 36-40 BCCAD 41-45 CDDAC 46-50 DDBAD51.(12分)(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1 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 ,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 (4 分)(2)特点: 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 (3 分)(3)作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瓦解,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增强了国家实力。 (2分)影响:促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对后世封建税制产生重要影响。 (2 分)52.(15分)理论基础:“治世

23、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 分)。法令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措施顺应历史潮流,得到秦孝公的支持。(2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按军功授爵;重农抑商;剥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4 分)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秩序被废除,社会各阶层地位发生巨大变化。(4 分)原因: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认识:改变旧的制度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会换取社会进步。(4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53.(12 分)张骞通西域,沟通了内地与新疆的交通;公元前 60年设西域都护,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新

24、疆与内地联系加强。(3 分)原因:西汉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达;反击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文化繁荣发达;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中西交通畅通。(4 分)意义: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西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3 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 (2 分)54.(11 分) (1)荆州地域广阔,特产丰富,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战略要地。 (2 分)(2)鲁肃:夺取荆州,确保江东;进而占据长江流域,形成南北对峙;实现建立帝业的战略目标。 (3 分)诸葛亮:夺取荆州,进占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形成三方鼎立;实现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 (3 分)(3)双方围绕荆州必然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均视为主要敌人,为抗击曹操,在荆州问题上会有所妥协。 (3 分) (如考生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