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综述(2000修改稿).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15113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综述(2000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经济综述(2000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经济综述(2000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经济综述(2000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经济综述(2000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篇 经济综述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述 1第二章 经济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产品结构 第三节 投资结构 1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述濮阳系华夏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上商贾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尚书大全记载, “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 ”原始社会末期,农业、畜牧业、纺织、制陶就有了一定发展。夏商时,禾、麦、豆、粟普遍种植,猪、马、牛、羊大量饲养,制陶业、冶铜业比较发达。夏王启曾命人于昆吾铸九鼎,作为统率“九州”的权力象征,被历代视为“国之重宝。 ”战国时期,境内粮丰物阜,人口众多,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并出现了戚城、五鹿、铁丘、清丘、昌邑等一些初具规模的城镇。据历史典籍记载,这一时期列国

2、诸侯曾在今濮阳境内先后会盟十次之多。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也曾 4 次适卫(当时濮阳属卫国) 。唐天宝年间,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城镇手工业、商业、建筑技术研究达到一定水平。唐天宝五年(746 年) ,中原一带大丰收,斗米之价才五钱。明正德十三年(1518 年) ,仅开州就建街 10 道,设集市 11 处。明代后期,在唐、宋驿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京封御路” ,南北贯穿境内,是一条重要的商旅要道。明嘉靖年间,濮阳开州酿制的“状元红”酒已列为清廷贡品,颇负盛名。草辫生产出现了多处独行商户,仅清丰一个县的草辫制品就“每年行销 10 万斤上下。 ”1840 年后,随着外国资本侵略的加深,农村的自给自足经

3、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清光绪年间,开州(今濮阳县)、清丰、南乐等县城已有官办、商办工业,主要有铁工、机织、制革、榨油、酿造、制粉业等。钱庄、洋布庄、洋油公司、油行、粮行、杂货店等在主要城镇也陆续发展起来。到清朝末年, “洋货”已基本垄断了濮阳市场,传统的手工业、商业全部被挤垮。民国初期,现代工业基本是空白,仅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商业经营初具规模,境内的商业有 30 余个行业,较大商号达 500 余家,当时,仅开州城里就有 320 余个大商号。尤其是濒临卫河、黄河的元村、徐镇、坝头、濮城等主要渡口集镇,天津、济南及各地的商贾大户络绎不绝,每年仅花生、黄豆、 “三粉” (粉条、粉面、粉渣

4、)的成交航运量就达数千万斤,草帽辫更是销往四方乃至出口国外。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及土匪无恶不作,2较大商户纷纷外迁或倒闭,个体商贩濒于绝迹,整个市场萧条,商业凋敝。1945 年 10 月,冀鲁豫行署特划濮阳城为行署直辖市(1946 年 11 月撤销建制),在商业上提出自由竞争,公营、私营、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同年成立了“德丰裕”综合商店,领导辖区内的工商业,经营商贸、纺织、粮油、煤炭等商品。1946 年又成立了“裕丰” 、 “永丰”商号,止 1947 年底,濮阳县私营商户已有 1970 户。19471949 年清丰县先后开设瑞丰商店和人民酒店等国营商店。在国营商业的引导下,奄奄一息的私营商业又恢

5、复生机,许多原来倒闭的商号重新营业,同时还出现一批新开设的店铺,农村集镇也活跃起来。至 1949 年辖区内(指现辖的濮阳县、清丰、南乐、范县、台前、市区 5 县 1 区,以下同)工农业总产值 9897 万元,总人口 151.08 万人,粮食总产量 33.22 万吨,棉花总产量 2925 吨,油料总产 1.37 万吨,大牲畜年末存栏 16 万头,生猪存栏 8.92万头,羊存栏 6.4 万只,农业总产值 9789 万元。工业总产值 108 万元,其中,重工业产值 16 万元,轻工业产值 92 万元。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 27 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 62 万元,主要工业产品只有饮料酒,

6、产量 387 吨,全民固定资产投资额 30.2 万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840 万元。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 6050 人,工资总额 97.6 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 161.3 元。1950 年至 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农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人民政府对十分脆弱的私营工商业予以改造与扶持,采取控制市场,平抑物价等措施,国民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工业企业由 1949 年的 9 个,发展到 1952 年的 23 个,国营商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2448 万元。1952 年境内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1856 万元,比 1949 年增长 19.

7、8%,其中农业总产值 11481.6 万元,增长 17.3%,粮食总产量 39.4 万吨,增长 18.7%,年均增长 5.9%,棉花总产量 4716 吨,增长 61.2%,年均递增 17.3%;油料总产量 19717吨,增长 43.7%,年均递增 1.29%;工业总产值达到 374 万元,增长 2.5 倍。三年恢复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分别年均递增 6.2%、5.5%和51.3%。三年内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8.3 万元。1952 年,5 县 1 区社会商品零售总3额 4207 万元,比 1949 年增长 1.3 倍。从 1953 年起,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辖区内各

8、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 年,进行了划井方、调地块、定井位、打井下泉、搞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新建一批国营工业。至 1956年,工业企业达到 146 个。其中轻工业企业 114 个,重工业企业 32 个。工业总产值完成 1674.2 万元。同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统治地位。由于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工作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1957 年,辖区内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16289 万元,比 1952 年增长 37.4%,年均递增 6.6%。其中

9、,工业总产值 2027 万元,增长 4.4 倍,年均递增 40.2%,轻工业产值 1829 万元,增长 4.3倍,年均递增 39.7%,重工业产值 198 万元,增长 5.6 倍,年均递增 45.9%。农业总产值 14262 万元,增长 24.2%,年均递增 4.4%。粮食总产量 38.2 万吨,比 1952 年下降 3%;棉花产量 10873 吨,比 1952 年增长 1.3 倍,年均递增 18.2%;油料产量33115 吨,增长 68%,年均递增 10.9%。五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09.8 万元。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经济较快发展。1957 年,濮阳辖区内社会商品零售额 7653 万元,比

10、 1952 年增长 81.9%,年均递增 12.7%。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达到 2.273 万人,增长 81.6%,年均递增 12.7%;工资总额 944.8 万元,增长 1.9 倍,年均递增 24%;职工平均工资 429 元,增长 50%,年均递增 8.4%。1958 年至 1962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 年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掀起“大跃进”热潮,由于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认识不足,搞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共产风”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加上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到 1962 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锐减至 1051

11、0 万元,比 1957 年下降 35.5%,年均递减 8.4%;农业总产值 8934 万元,下降 37.4%,年均递减 6.6%。粮食总产量 19.1 万吨,减少 50%;棉花产量 600 吨,减 94.4%。1960 年至 1962 年三年困难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每年分别递减 4.8%、9.8%和 2.8%。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五年固定资产总投资额43518.8 万元,比“一五”期间的 1109.8 万元增加 2.2 倍。商业实行统一的国营商店,1962 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0631 万元,比 1957 年增长 38.9%,年均递增6.8%。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12、 2.34 万人,仅比 1957 年增长 2.9%;工资总额 1158.9万元,增长 22.7%,年均递增 4.2%,职工年平均工资 422.7 元,比 1957 年减少1.5%。1961 年起,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认真贯彻“农业六十条” 、 “工业七十条” ,控制、压缩城镇人口,为国民经济调整作准备。从 1963 年开始了三年调整时期。通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 ,积极发展农业,加强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稳定市场,使整个经济摆脱了困境,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 年,工农业总产值 16843万元,比 1962 年增长

13、60.3%,年均递增 17.0%,其中工业产值 2673 万元,增长69.6%,年均递增 19.3%;农业总产值 14206 万元,增长 59.0%,年均递增 16.7%。粮食总产量 34.47 万吨,增长 80.8%,年均递增 21.8%;棉花总产量 4931 吨,增长7.2 倍,年均递增 1.02 倍;油料总产量 1.37 万吨,增长 6.1 倍,年均递增 1.9 倍。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77.5 万元,年均增长 36.5%。1965 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0887 万元,增长 24.1%。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25239 人,增长 7.8%,工资总额 1263.7 万元,增长

14、 9%,职工年均工资 507.6 万元,增长 20%。“三五” 、 “四五”正值“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濮阳等县人民抵制种种干扰,努力发展生产,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特别是五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但在“文化大革命”头几年,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66 年至 1968 年工业生产连续下降,1968 年比 1966 年产值下降 11%。从 1969 年生产开始逐步回升,当年完成工业产值 3347.4 万元,比上年增长 31.9%。1970 年,辖区内工农业总产值 25941 万元,比 1965 年增长 54.0%,年均增长 9.0%,其中农业总产值 21603 万元

15、,增长 52.1%,年均递增 8.7%。粮食总产量 42.53 万吨,增长23.4%;棉花产量 5682 吨,增长 15.7%;油料产量 4405 吨,下降 67.8%,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99.1 万元。1970 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11479 万元,增长 5.4%,全民5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31305 人,增长 24%;工资总额 1520.4 万元,增长 20.3%;职工年平均工资 517.1 元,增长 1.9%,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2738 人,增长 1.6倍;工资总额 177.8 万元,增长 3.4 倍,职工年平均工资 705.6 元,增长 84.5%。1971 年至 1

16、975 年“四五”计划时期。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仍然取得一定成绩。掀起第二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治理濮清南马颊河干流,疏峻潴龙河,提高打井技术,对农用机井由机配转为机电双配套。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农机总动力达到 27.34 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1924 台,机械耕地面积 176.96 万亩。1973 年中央对工业进行恢复调整,使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当年完成工业产值 7561 万元。1975 年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产值达到 14769 万元。社会生产得到发展,1975 年与 1970 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43005 万元,比 1970 年增长 65.8

17、%,年均递增 10.6%,其中工业总产值 14769 万元,增长 2.4 倍,年均递增 27.8%;农业总产值 28236 万元,增长 30.7%,年均递增 5.5%。粮食总产量 69.11 万吨,增长 62.3%,棉花产量 7251 吨,增长 27.6%,油料产量5224 吨,增长 18.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336.6 万元,比“三五”时期增长 3.9 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2335 万元,增长 94.6%,年均递增 14.2%。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43651 人,增长 39.4%;工资总额 537 万元,增长 91.3%;职工年平均工资 512.9 元,增长 2.4%;

18、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6275 人,增长 1.25 倍;工资总额 285.5 万元,增长 61.6%,职工年平均工资 476.3 元,下降 32.5%。1976 年至 1980 年“五五”计划时期。1976 年 11 月粉碎了“四人帮”以后,整个政治、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 年春,贯彻落实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了工农业的比例关系,加快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实行生产大包干,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国家重点支持轻工业的发展,调整基本建设投资方向,使国民经济

19、呈稳步发展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80 年工农业总产值 83324 万元,比 1975 年增长 93.8%,年均增长14.1%,其中工业总产值 32282 万元,增长 118.6%,年均递增 16.9%,农业总产值651042 万元,增长 80.8%,年均递增 12.6%。粮食总产量 69.75 万吨,增长 1.1%;棉花产量 9811 吨,增长 35.3%。油料产量 1712 吨,增长 2.26 倍。五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243.5 万元,比“四五”时期增长 94.1%,社会商品零售额 31861 万元,增长 42.6%,年均递增 7.4%。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58715

20、人,增长 34.5%,工资总额 3642 万元,增长 67.1%,职工年平均工资 609.9 元,增长 17%;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11688 人,增长 86.3%,工资总额 652 万元,增长 1.3 倍,职工年平均工资 617.6 元,增长 29.7%。1981 年开始“六五”计划。随着农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1 年辖区内 90%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止 1982 年底,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已达 95%以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调整生产结构,努力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至 1985 年粮食总产达到 105.82 万吨,较 1980 年

21、增长54%。中原油田的勘探开发使濮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83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在濮阳市建市之初,由于原安阳地区部分工厂企业及固定资产无偿转交给安阳市,使濮阳市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同时,城市设施一无所有,建设资金十分短缺;所辖县(区)中濮阳县、范县、台前 3 县沿黄流域 163 公里,21 个乡镇处于黄河滩区、背河洼地,黄河沿线侧渗严重,地下水位高,95 万亩土地发生次生盐渍化,土质结构松散,漏水漏肥。冬春季节风沙危害严重,夏秋旱涝灾害频繁,生产条件恶劣,种不保收,50 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面对种种困难,市政府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2、城乡一体,工农并举的方针,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脱贫与致富,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使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到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 217136 万元,比 1980 年增长 1.6 倍,年均递增 21.1%,其中工业总产值 131569 万元,增长 3.08 倍,年均增长 32.4%;中原油田原油产量达到 55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气产量 5.7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农业总产值85567 万元,增长 67.6%,年均增长 10.9%;粮食总产量 95.12 万吨,增长 36.4%;棉花产量 1.97 万吨,增长 1 倍;油料总产量 2.05

23、 万吨,增长 21.6%;五年内累计完7成固定资产投资 33.42 亿元,比“五五”时期增长 22.5 倍。1985 年社会商品零售额5.92 亿元,增长 85.6%,年均增长 13.2%。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14.4 万人,增长1.45 倍,工资总额 17489.8 万元,增长 3.8 倍,职工年平均工资 1125.6 元,增长84.8%;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 2.88 万人,增长 1.46 倍,工资总额 1971.8万元,增长 2 倍,职工年平均工资 759.2 元,增长 22.9%。1986 年至 1990 年“七五”计划时期,全市开始进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增

24、加对农业的投入, “七五”期间,全市累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达 2.6 亿元。先后拓宽、开挖 3 条濮清南引黄抗旱补源工程,开展了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综合治理,进行引黄灌区配套和井站建设,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311.4万亩,旱涝保收田达到 235.5 万亩,分别比 1985 年增加 44 万亩和 26.8 万亩。农业机械迅速增加,农机总动力达到 106.3 万千瓦,比 1985 年增长 47.7%。粮、棉、油产量提前一年完成“七五”计划,其中粮食产量连续 5 年增长均在 5 万吨以上;林业建设达到国家平原绿化标准,林木覆盖率为 14%。1990 年农业总产值 21.49 亿元,比 1985

25、 年增长 1.51 倍,年均递增 20.2%;乡镇企业产值较 1985 年增长 3.63 倍,年均递增 35.6%。农民的膳食结构和住宿条件得到改善,电视机、电风扇、录音机等一些高档商品进入农家庭院。工业生产初步扭转了基础薄弱的状况。 “七五”期间,全市地方累计完成工业建设投资 12.41 亿元,技改投资 8080 万元。新建工业企业32 个。累计达到 788 个;完成技改项目 132 项。建成第一石油化工厂、第二石油化工厂、第三石油化工厂、第四石油化工厂、服装厂、制药厂、纺织厂、家俱厂、啤酒厂等一批工业企业。市热电厂、甲醇厂、氯碱厂等 10 个项目正在建设。同时引进西德和意大利先进设备,年生

26、产能力为 30 万吨合成氨,配套 52 万吨尿素的生产线国家重点项目中原化肥厂 1987 年 9 月 30 日开工,1990 年 5 月生产出合格尿素。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冶金、轻纺、建材、食品、医药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七五”期间内外贸易兴旺繁荣。1988 年全市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9.85 亿元,比 1985 年增长 1.5 倍;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 19.6 亿元,供应生产资料总值86.1 亿元;出口商品收购额 4492 万元,比 1983 年增长 2.8 倍,完成计划比例居河南省第 4 位,先后巩固和新建了肉兔、山羊板皮、棉花和桑蚕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轻工、石化产品有

27、10 多种出口品种,行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内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5.23 亿元。比“六五”时期增长 2.15 倍。建成农业、水利、电力、交通、化工、轻纺等重点建设项目 17 项,城乡建设投资 9 亿元,集中力量兴建了一大批急需的市政基础设施。到 199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39.03 亿元,较1985 年增长 40.2%,年均增长 7%;工农业总产值 58.98 亿元,增长 87.9%,年均增长 13.4%;工业总产值 37.49 亿元,增长 1.18 倍,年均增长 16.9%;农业总产值21.49 亿元,增长 45.6%,年均增长 7.8%。粮食总产量 135 万吨,

28、增长 41.9%;棉花产量 3.37 万吨,增长 71%;油料产量 4.69 万吨,增长 1.29 倍。财政收入 2.17 亿元,比 1985 年的 0.71 亿元增长 2.17 倍,年均递增 25.1%。社会商品零售额 11.42亿元,增长 92.9%,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和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年均分别递增 13.1%和15.2%。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2.45 亿元,增长 23 倍,年均递增 88.7%。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 1215.5 元。农民人均生产性收入 691.1 元。1991 年至 1995 年“八五”计划时期。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1995 年,全市农业总

29、产值 49.73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40%,年均增长 7.1%。1995年为“八五”最后一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 年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达 7419 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4.43 万亩、旱涝保收田 4.3 万亩。全市粮食总产 161 万吨,比 1990 年增产 26 万吨,年均增长3.6%;棉花总产达到 3.27 万吨,下降 3%;油料产量 11.5 万吨,增长 1.45 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1995 年,全市日光温室达到 4.5 万个,塑料大中小棚面积 2.5 万亩,蔬菜总产达到 59.2 万吨,比 199

30、0 年增加 32 万吨,年均增长 16.8%。全市新扩桑园 3 万亩,累计达到 5.3 万亩。蚕茧产量达到 532.3 万吨,干鲜果品总产 11.2 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 49.73 亿元,比 1994 年增长12.2%。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点。1995 年总产值达到 106.9亿元,上交税金 1.26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4.8 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1114 元,9比 1990 年增长 1.1 倍,年均增长 15%,5 年间解决了 20 万人的温饱问题。工业生产逐年增长。19881993 年 5 年中,地方新建乡级以上工业企业 106 个,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1

31、6.76 亿元,完成技术改造 96 项,新增产值能力 6.2 亿元。市热电厂、甲醇厂、氯碱厂、等级面粉厂、一机厂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中原化肥厂 1992 年 12 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1993 年 1 月正式投产,创造了国内化肥厂建设的先进水平,跨入全国 500 家大型工业企业行列。同时, “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中原乙烯工程正在兴建中,它是河南省和中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合资兴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95 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 110.8 亿元,比 1994年增长 9.8%;其中地方工业完成总产值 49 亿元,增长 27.8%。在全部工业中,国有工业总产值 88.88 亿

32、元,增长 2.8%。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 20.64 亿元,增长17.8%, “八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比“七五”时期提高 5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8 亿元,年均增长 8.5%;第二产业增加值 76 亿元,年均增长 13.2%;第三产业增加值 26 亿元,年均增长 14.55%。财政收入 3.93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81.1%,年均递增 12.6%。五年内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4.4 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 46.8%,一批重点基建、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国内外贸易和市场建设迅速发展。19881993 年间完成市场建设投资 1.34 亿元,新建

33、、扩建、改建城乡大中型市场 92 个,1993 年市场成交额 6.2 亿元,比 1988年增长 11.4 倍;社会商品零售额 17.47 亿元,比 1988 年增长 77.5%,年均增长 12.2%。第三产业 1993 年增加值 11.32 亿元,比 1988 年增长 62%,从业人员 25 万人,比 1988年增长 31.6%。财政收入达到 3.58 亿元,比 1988 年增长 1.43 倍,年均增长19.4%。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 29.76 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 53.93 亿元,分别比 1988 年增长 4.84 倍和 2.79 倍。经过两年发展,止 1995 年,全市各类市场达到121 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5.11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1.96 倍。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8.44 亿元,比 1990 年增长 3.7 倍,年均递增 36.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3581 元。扩大对外开放,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出口创汇等 8 个方面的配套政策性文件,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综合服务,扩大对外交往。1988 年全市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