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头撞上心理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17381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迎头撞上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迎头撞上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迎头撞上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迎头撞上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迎头撞上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s推荐资料下载 300G 的 PS 教程免费下载 http:/goo.gl/upnOJ 复制到浏览器打开本文由陈哓染丶贡献doc文档可能在 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迎头撞上心理学 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目录第一章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行为与心理“点心铺”老板的错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是怎样的人,就会做怎样的事自负与自卑可能是双胞胎这样说服别人更能成功孩子为什么不来了?因为他们不再是为自己“玩”失败后,你是一蹶不振,还是重整旗鼓第二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识自己有多深,路就能走多远解差的困惑告诉我,我是谁跳蚤的故事

2、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天才人出生没有带镜子,所以拿别人来照自己是蒙娜丽莎在微笑还是达芬奇在微笑内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智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第三章 为什么你总是喜欢跟自己过不去日常生活背后的心理常识人为什么要自虐当一个人说“我太笨了” ,其实他心里并非真的这样想食物和人性能吃会喝也是本事青春期的毛病爱插话翻来覆去睡不着你需要的是安眠药,还是安慰剂第四章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记忆有关的心理学为什么失忆症患者忘记了父母,却忘记不了汉字为何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害怕刀切黄瓜的男人记忆也撒谎比窦娥还冤的人被记忆“隐藏”的惊人血案有些事情我们记得很清楚,有些却毫无印象新人总比

3、旧人好第五章 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的感觉也会说谎亲眼看到就是真的吗经常感觉手机在振动,其实什么也没有伦敦泰晤士河桥上的自杀之谜疼痛,是好还是坏触摸从外到内的心灵抚慰下一步他要做的事,你已经了如指掌第六章 在羊群中生活,一只狼还敢认为自己是狼吗在群体中迷失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我可不能站在人少的那一边”过于渴望成功反而导致失败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吗看别人是牛屎,看自己也如是第七章 一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心理障碍的七个“牢笼”在阴暗中苦闷着,在苦闷中阴暗着别人眼中的天使可能是你眼中的恶魔反复洗手、反复擦地板为烦恼而烦恼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和素不相识的人“恋爱”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第八章 隔山打牛神奇的暗

4、示力量和催眠术“骨指术”杀人之谜总是说自己无能的人,就真会如此车窗被打破的汽车更容易被偷催眠师能“指挥”我们的心灵吗自我催眠是放松身心的有效途径第九章 “儿子打老子”痊愈的本能和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候不妨做一回“阿 Q”化悲痛为力量受欺负的孩子总是努力去当警察“酸葡萄”与“甜柠檬”为什么迟到的丈夫总会带给妻子一束玫瑰不自觉地忘记不能接受的事物从别人那里获取“心理营养”为自己创造失败的条件你不是真的病了,只是心理紊乱了第十章 冲动是魔鬼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情绪中的“蝴蝶效应”和“踢猫效应”一首“治病歌” ,让他的烧退了恐怖电影的“副作用”不要让“肝火”烧坏你的神经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阴影和光明都

5、是财富第十一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和婚姻中的心理密码“剩男” “剩女”们的心理顽疾小女人为啥喜欢“老家伙”“我这次真的找到了真爱!以后再也不会去爱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真爱,还是叛逆吃醋是一种理性的嫉妒恶性循环的婚姻秀女嫁顽主,好男娶悍妇漂流瓶里的情诗“我们已经离婚三年了”第十二章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梦中的玄机人为什么会做梦梦的含义通过梦境窥见真实的内心噩梦不“噩”被野兽追赶,从悬崖上掉下来梦游“这个瓜不熟,不能吃”人为什么会说梦话?梦话都是真的吗?几个常见的梦的解析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行为与心理 第一章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 行为与心理编辑推荐我们亲眼看

6、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实;别人否认他做过的事,未必真的是想对你隐瞒;明明听到手机响, 匆匆忙忙从包里翻出来, 却没有来电或短信我们的听觉并不总 是可靠的;所有学科中, 心理学大概是与个人自身幸福关系最密切的了, 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心理 学,但心理学的知识还不普及,很多人至今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精神疾病的。市面上关于心 理学的书不少,但这些书要么是专业的教科书,词句晦涩难懂,普通读者很难理解;要么过 于追求流行,把心理学的标签贴在励志书等所谓畅销书上,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相距甚远, 满足不了读者的求知欲。这本迎头撞上心理学正是在心理学书籍良莠不齐的状态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的 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将

7、心理学知识融合进典故、案例及故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地进行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提升自身的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幸福的生 活。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还记得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吗?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语言学家用 6 个月的时 间把伦敦街头粗俗的卖花女培养成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的故事, 改编自英国作家萧伯纳的作 品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我们本节接下来要阐述以 它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 授在 1968 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和他的实验小

8、组随机抽取了美国的一所普通学校,并在 6 个 年级 18 个班级里进行了所谓的“潜力调查测验” ,之后给该校老师提供了部分学生的名单, 并告知他们名单中的学生潜力超出常人, 要求老师们在不告知学生本人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 观察。而实际上,罗森塔尔教授在编写名单时只是随机抽取,也就是说名单和潜力高低并没 有任何联系。 然而 8 个月后他们发现, 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方面进步神速, 在道德、 人际关系及其他方面也都有突出变化。罗森塔尔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潜力调 查测验”使教师对部分学生产生更高的期望,从而下意识地对学生作出有积极意义的引导, 而学生收到这种下意识传递的信息后, 自尊

9、心和自信心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进而开始重塑自我,最终符合了“潜力调查结果” 。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应的典型试验。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 解释这一效应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当然,反之也成立。这就是说,当人们相 互交流的时候,一个人的感情和期望等行为会导致其寄予对象向相应的方向发生一系列变 化。期望对人有深层次的指导作用,美好而积极的期望使人良性发展,不当的期望则会让人 的发展每况愈下。那期望效应不就成了“点金石”了吗?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形容期望效应有些夸大,事实 上,心理学家的一系列研究与实验恰恰证明了期望效应有时就是能够“点石成金” ,让“铁树 开花” 。上面提到的实验效应对儿童如此,

10、对于成人也会这样显著吗?成人的接受能力、 知识程 度都与儿童有很大区别, 更重要的是成人往往已经形成稳定的人格, 是否还会受到期望效应 的影响呢?20 世纪 70 年代,电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仅仅是少数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电 脑操作。 美国一个公司的高管在自己的公司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挑选了一个在公司担任清洁 工的黑人,指出这个黑人有电脑方面的天赋,可以胜任电脑操作员的工作。结果,仅仅三个 月的时间, 这个黑人就成长为公司最出色的电脑操作员之一。 关于期望效应的实验还有很多, 这些实验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等因素,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待,以 及他对自己的期待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

11、就是期待效应真正的力量,它神奇的力量背后是强烈 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周围环境及他人和自我的期待会对个人的自我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会转化为心理暗示, 使一个人相信自己就是他人描述的形象, 即为自己建立一个理 想的行为模型,并逐渐向理想模型靠拢,进而使自己符合理想模型的形象。既然期望效应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在生活中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它呢?在对他人的期望上,善用激励不管是领导、职员、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师、为人徒我们都需要自我激励和 对他人善意的激励。对于激励,我们并不陌生。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就是不当的激 励导致的悲剧。人和动物一样,本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你想得

12、到什么,或者期望他 人做什么,就该奖励什么。这样,如果得到认同,那么事情就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古人 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就是这个道理。注意激励的方式和时机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投其所好的激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个生活 贫困的职员,物质的奖励更能够促使他积极地工作;而对于一个生活优裕的经理,在工作上 给予适合他的更大的平台,更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同时,注意激励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打个比方,厨师炒菜,放作料的顺序不同,菜的 味道是不一样的。 超前激励可能会使对方觉得无足轻重, 延后激励可能会让对方觉得画蛇添 足。举个例子,如果父母给孩子许诺:如果考得好,可以买个 MP3。M

13、P3 却在考前就送给 了孩子,结果在实现愿望的孩子面前,MP3 已经不再具有激励的意义,孩子对待考试也就 不那么热情了;如果在孩子考得很好、成绩下来许久之后还是没有实现承诺,那么孩子会失 去对父母的信任,家长再用类似的承诺来激励孩子,就不会再有好的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主张的“强化要及时” 。注意激励的适度这里要指出,适度有一个前提是激励正确的事,这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如果红灯 亮的时候只有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 其他人都在冲向马路对面, 我们不能说那唯一的一个人 是错的, 而给予其他人掌声。 激励正确的事, 可以让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而适度的激励, 可以提高积极性。如果对业绩为

14、50 和业绩为 100 的两个业务员给予同样的奖励,那么业绩 50 的觉得与其多做还不如保持现状,业绩 100 的觉得自己多做没有意义,不如偷偷懒,那 么,这时的激励反而导致懒散的工作氛围。适度,不仅指激励的程度,也指激励的频率。频 率低,打消激励的积极性;频率高,失去激励的意义,使人产生麻痹的心理。以上谈到的是如何善用期望效应,通过激励作用来影响改变他人。医学研究证实:对人 生有积极态度的人,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健全,病菌更不容易入侵,身体的生理状况也会比人 生态度消极阴暗的人要健康许多。从心理层面, 在能力相似的情形下, 积极的人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的态度和反应与那些 消极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

15、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坚持不懈;后者则会选择放弃,停滞不 前。积极地对己对人,及时调整自我期许,我们将会收获快乐和满足的人生。当然,期望效 应对自我同样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我们还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期望,这在心理学中,叫 做“自我击败” 。当我们认为自己不能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就真的不能完成了;总认为自己 会生病的人,结果真有可能生一场大病。是怎样的人, 是怎样的人,就会做怎样的事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还记得农夫和蛇的故事吗?寒冷的冬天, 善良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 他觉 得蛇很可怜,把它放到怀里温暖它。蛇感到温暖以后苏醒过来,一口咬在农夫的胸前,农夫 死了,蛇也因为得

16、不到温暖冻死了。为什么农夫会救起毒蛇, 他不知道蛇会咬人, 还是不知道那是条毒蛇?蛇为什么咬农夫, 农夫死了,它不是还要冻死在路边吗?农夫的行为是不是愚善,我们姑且不论。在这里,我们只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这个问 题。行为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为。农夫会救起毒蛇是因为 他的善良,善良让他无法坐视一个生命被寒冷夺走;蛇咬农夫是因为它是蛇,蛇的本性就是 咬人。通过行为分析心理,可以这样说,是怎样的人,就会做怎样的事。如果把人的心理和行为比作一棵树, 露在地面上的树干、 树枝、 树叶等, 属于行为部分, 而地底下的树根则属于心理。只有根部(心理)得到滋养,枝干(行为)才能开花

17、结果。另外, 只有枝干(行为)良好成长,才会让根部(心理)更好地成长,更好地汲取营养。相反也是这个 道理。我们总会从心理不健全的人身上, 看到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 并且这些行为会让他的心 理更加不健全。 比如, 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人, 虽然也会恋爱, 但很可能对婚姻极度排斥。 因为在他小的时候,得到类似的“心理给养” ,所以,长大后不知道如何与另一半和谐相处。 如果他们结婚的话,也很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造成婚姻破裂,让自己更加恐惧婚姻,恶性循 环。当然,如果在他的婚姻中,行为得到了纠正,婚姻关系得到了改善,那么这个人的婚姻 心理也就会变得正常起来。近几年流行的访谈节目, 受访人在主持人的循循善

18、诱下, 慢慢回忆起取得如今成就的来 龙去脉。 是因为小时候的不甘人后?是因为当时自己在很多人看来拥有的怪思想?人的 思想和性格就如同行为的导航图, 很难想象一个内心脆弱、 患得患失的人能在危机中力挽狂 澜,懦夫的心中住的只能是一个软弱的灵魂,勇士胸中必然有着山一般坚定的心。古训有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既然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是相 互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心理来改变行为,通过简单的重复使行为养成习惯。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同一个动作或想法,重复 21 天会变成习惯性动作或想法;重复 90 天可以让这个动作或者想法变成下意识或者信念。所以,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它是我们 有意识的

19、选择。如果我们可以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那么我们离成功和快乐的人生就近 了一大步。如何来养成好习惯呢?幻想你在养成这个习惯后的美好生活促使一个人自然而自觉地去做一件事, 背后很大的原因是“具体的成果”激发了强烈的欲 望,这个欲望足够促使人坚持下去。在组织行为学中,就是“愿景”的建立,愿景越真实、越 生动具体,我们实现它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想得到什么,就让什么在你脑子里每时每刻生动 起来吧,那样你必然会努力得到它。立即行动没有配合行动的思想,最终只能停留在思想上。迈出第一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 以深吸口气,数三秒,然后立即开始行动。坚持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其实就是简单地重复去做。很多人失

20、败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只是 被重复带来的无聊或者无望击倒而选择了放弃。 那些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 坚持下来的人,让屡败屡战成为你的一种性格吧。下次,当身边有人屡受挫折,抱怨自己的命苦时,告诉他:成功的机会尚不成熟,因为 你还没有具备成功的习惯。自负与自卑可能是双胞胎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陈玉是一位自我膨胀的“侃爷”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面对熟人还是陌生人,他都能和别 人侃得天昏地暗,不说得别人点头称是就不罢休。从天文到地理,从科技到人文,没有他不 通的。乍听起来,陈玉说的还挺像一回事,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他对这些东西 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时候,为了给自己制

21、造声势还编造“事实” 。起初,有人还会纠正陈玉的错误,但是他听到之后,却像遇到敌人一样,非要和人家争 个对错高低,最后弄个脸红脖子粗,以至于再也没人去纠正他了。渐渐地,陈玉变成了一个 盛气凌人的孤家寡人, 因为从他的夸张表现中, 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自负的家伙。 在心理学上, 陈玉这种心理现象就是“自我膨胀” ,大多自我膨胀的人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相对那些因为 自卑而有逃避行为的人, 自我膨胀的人则是用一种过度的表现来补偿自己的自卑,让自己看 起来更自信一些。其实,自卑和自负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相对内心,一个表现得 不及,一个表现得过火。很多自我膨胀的人,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而在表演的时候

22、,为了 引起别人的关注,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权威,更有影响力,他们就不由自主地编造“事实” , 不允许别人有反对意见,渐渐地就给了旁人自负的印象。相对于自卑的人,自负的人更容易让人厌烦。即使这样的人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却很少 有深交的。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的错误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为了避免自己陷 于被动,他们就会用不屑、贬低别人来保护自己,所以,这样的人总是很难和别人正常交往 下去。在工作上,这样的人也许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不接受批评,所以很少会被委以重任,于 是他们总是郁郁不得志。当然,有的时候,他们也会有些成就,但是自我的膨胀很快就让他 们陷入骄傲自大中。他们不懂得收敛自己,自然容易引

23、起别人的不满,职业生涯也就变得坎 坷起来。另外,受到打击的不得志和小成功的迷失自我,让自负的人很难正确地评估自己,根据 现状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他们总是不断地在“挫败自卑防御自我膨胀”的不良心理 中循环下去,让自己处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其实,改变自我膨胀并不难做到。从本质上说,自我膨胀的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表 现,为了弥补自己的自卑,不去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却用过度的自负来掩饰。所以,一个 自我膨胀的人,只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评价,就能在发现错误的 过程中提高自己,渐渐地让自己的心理走向正确的轨道。这样说服别人更能成功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三国时期,

24、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一举击败孙权和刘备。东吴官吏为了自保,大多主 和,而收到曹操诏书的孙权处于战和的犹豫中。为了避免东吴投降,蜀汉遭遇唇亡齿寒的危 机,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劝说孙权接受孙刘联盟的建议,共抗曹操。在孙权帐下,诸葛亮和东吴官吏进行了一场口才的较量:舌战群儒。在此仅分析一下张 昭和孔明的“过招” 。张昭发难说:“早就听说先生自比管、乐,是真的吗?”将了诸葛亮一军。诸葛亮说:“管、乐不过如此,根本和我没得比!”张昭于是给诸葛亮“揭底”:“在你的帮助下,曹操把刘备打得落花流水,又拿下荆州, 看你怎么办?”诸葛亮于是主客观原因分析了一遍, 说曹操的猖獗是因为主公的仁义和刘琮的无知, 并

25、且刘备还留了一手,别有良图。张昭开始对诸葛亮和刘备进行人身攻击, 结果反被孔明嘲笑, 认为张昭不过是一个文人, 根本不懂战争,张昭哑口无言。解决了张昭这个最刁的辩士后,其他的人对于诸葛亮不过是 小菜,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正是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胜利,让孙权心中的天平偏向了主战,后来诸葛亮又联合 周瑜、鲁肃等主战派,把孙权拉拢过来了。当然,生活中很少会有这样的说服形式,不过, 那些“小说服”还是很多的:小到夫妻吵架、父母和孩子的争论,大到公司谈判、大型的辩论 会,都是属于说服。其实,只要我们有了和别人不同的观点,就有了说服的基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不同 意见都要去说服,一味地以说服别人为乐,

26、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这样的人很少会赢得别人的 好感, 并且也很有可能会被对方反驳得哑口无言。 所以, 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少和别人的争论。 林肯曾经对一位和别人争吵的青年军官说:“如果你们各自都有正确的一面,你不妨多让步 些;即便是你完全正确,也不妨向对方做些让步,哪怕少让一点。与其同狗争道而被狗咬, 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便将狗杀死,也治不好你被狗咬的伤口。 ”在说服过程中,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很多人都会用偏激和极端的语言去攻击对方,这 时候已经失去了说服本身的意义,而成为没有原则的争吵。当然,如果没有说服成功的话, 那么对方就可能会对说服产生过敏反应,即抵抗心理。比如,一个妻子去说服丈夫戒烟,

27、不 说清戒烟的好处,只是用刻薄的语言指责丈夫,丈夫几乎不可能戒烟成功。那么以后当妻子 再去让丈夫戒烟的时候,丈夫戒烟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小,就像打了免疫针一样,丈夫已经对 妻子劝其戒烟的说辞有了免疫心理。那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说服别人或者被别人说服的时候,要怎么去做呢?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对于处于被说服位置的你来说是很重要的, 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知难 而退。而如果没有表露自己的观点,那么可能以后在被说服的过程中,你就很难再去陈述出 来了。比如,你在购买某种产品的时候,有自己的意见就要马上提出来,售货员自然会针对 你的意见作出解释。但是,如果你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就会走进别人预

28、设的思维之中,渐 渐地就会被说服,购买了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的东西。尊重别人的意见说服本身就是一个沟通过程。 如果你正在接受别人的说服, 不必针锋相对地去指责别人 观点的错误,这只能让说服演变为激烈的争吵。当然,如果你在说服别人,不尊重别人的意 见,也很难得到对方的尊重,自然,即使你的观点正确,别人也不会接受你的说辞。避免争吵,求同存异如果你不能说服对方,也不能让对方说服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说服,不妨采取求同 存异的方式,缓解双方“口水战”的激烈情绪,这可以让你免于因过激的言论而引起不必要的 麻烦。向对方提出一项有意义的挑战每个人都希望成功, 说服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表现和竞争。 一个被说服的人可

29、能会选择 逃避,或者勇敢地直面,说服对手。而对于说服者本身来说,只有第二种方式,不能逃避说 服,因为没有了说服, 自己肯定就是失败的,而一个好的挑战, 可以让说服持续下去。比如, 一个妈妈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和他打赌,激起他的斗志,可能会更好地说服儿子去学习。 当然,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可能会成为说服的胜利者, 儿子可能因为学习成绩提高成为打赌的 胜利者,而妈妈也因为打赌,实现了自己的最初目的。总之,一个好的说服者和被说服者,应该避免不必要的说服,并在说服中防止说服演化 成争吵。 如果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也是可以的, 当然, 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式, 恐吓、威胁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 为什

30、么你总是喜欢跟自己过不去日常生活背后的心理常识 第二章 为什么你总是喜欢跟自己过不去 日常生活背后的心理常识人为什么要自虐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如果和男朋友分手了, 你是不是觉得因为自己不够善解人意?如果别人求你帮忙, 但是 你没有时间, 当你解释时是不是觉得很愧疚?想过没有, 你为什么会感到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为什么总把责任归到自己的身上?其实,这就是你的自虐心理在作怪。不要过于担心,自虐是很普遍的现象,心理学家发 现,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有自虐倾向。有自虐心理的人, 大多觉得自己全身都是缺点, 没有别人优秀, 即使他们本身条件很好, 也不敢正视自己。他们希望能做好一些事情

31、,却总在关键的时候丧失信心。所以,有自虐心 理的人很难成功,因为他们还没有站起来,就把自己踩在脚下了。生活中,那些总是顺从别人的人,自虐心理都比较强。这些“老实人”和“老好人” ,很少 得罪人,可以用“与世无争”来形容。当别人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哪怕是无理的,为了避免 因为自己不同意而触怒别人,他们也总是表现得很愿意。即使在很多时候,他们心里并不是 这样想。用一句话概括:自虐就是折磨自己。在心理学上,自虐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心理上的自虐;第二,身体上的自虐。自虐和 自残有很大的不同,自虐一般不带有什么目的性,而自残目的性很明显,比如,为了挽救失 去的恋情割腕自杀。而自虐却不会这样,只是一种心理

32、不平衡的状态。一个处于自虐状态的 人,因为对自己不认同就对自己进行惩罚,以获得一些精神上的发泄和释放。相对于精神的 自虐,身体自虐更要明显一些,比如那些酗酒和嗜烟的人,都有一定的自虐倾向,在折磨自 己的身体中,得到一些心灵的释放。另外,自虐也可能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情结,一些原 始土著人身上满是文身、穿孔,就是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表明自己是勇敢的,具有忍耐精 神的。在一个男主人酗酒的家庭中, 女主人如果为了让丈夫改过自新, 总是采取和丈夫进行冷 战或争吵的方式,却迟迟不肯离开,渐渐地因为“情感鸡肋”的折磨,很快就会耗掉自己的精 力,而这种甘心被耗掉的心理就是自虐。通过自虐来达到折磨对方,达到玉

33、石俱焚的目的, 总归对自己是伤害,其实,自虐本身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我们要怎样去摆脱自虐心理呢?勇敢地说出来大多数自虐的人,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不满,而很少会表露自己的情绪。比如,一位同 学的舍友很不讲卫生,他碍于面子,不提醒不反对,而是默默忍受日益恶化的宿舍环境,最 终忍无可忍, 只有通过打架来解决问题了。 其实想要摆脱自虐心理, 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敢于说“不” ,情况就可以得到好转。一个总是不敢拒绝别人的人,如果感觉自己不满意,不妨坚定地拒绝别人,这样,自己 就不会因为无奈的承诺而烦恼;那些总是被欺负的老好人,只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取自己 的权利,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因为没有成就感而自卑

34、、自怨的状况了。摆脱不必要的责任很多自虐的人都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个人母亲去世了,他责 怪自己平时没有照顾好母亲,于是一味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并用酗酒来摆脱这种自责。所 以,有自虐心理的人,如果能放下过多的责任,不要总是自寻烦恼,那么,自虐就会很快好 转。总之,如果想摆脱自虐,最好的做法就是“放自己一马” ,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无论在身 体上还是心灵上,只有放开,幸福的指数才会大幅攀升。当一个人说“我太笨了” ,其实他心里并非真的这样想当甲对乙说:“我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这个时候,如 果乙傻乎乎地附和:“是啊,我觉得你也是。 ”我估计甲一定会记恨乙一辈子。因为甲虽然口 头

35、上说自己很笨, 而内心多半不是这样想的, 甚至还认为自己比较聪明, 哪怕某件事没做好, 也只是一次不小心的失误而已。类似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考完试的两个小孩子交流情况的时候,往往会这样说“你感觉这次试卷难么?”“难,我觉得这次肯定考得不好,能及格就不错了!你平时学得那么好,肯定比我分数 高。 ”“什么啊,我最近都没有好好学,这次肯定不行!”而在事实上,两个孩子在内心里都在暗暗较劲呢!他们的真实想法或许是:哼,这次我 考场发挥不错,肯定要比你考得好!这样的对话跟中国人本身的内敛有很大关系,从孩提时就从大人那里学会如何去谦虚 了。这也难怪,因为谦虚在我们的文化中,代表一种良好的品格。中国人喜欢见

36、面客套,除 了嘘寒问暖之外, 就是自我谦虚。 从小我们就被冠以“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 不过,很多时候,人们嘴上在谦虚,内心却根本不是这么想,更多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比 别人强的想法。在个人意识中, 谁不想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个体呢?一个成功者的谦虚大多只是一 种表面化的感谢。我们总会看到各种公开场合的致谢词,其实,这些致谢很少会说出感谢者 的真实想法。领奖台上表达自己对某某致谢的话,大多都是表面功夫,也许致谢者的心里正 在念叨:“我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总算是有成果了。 ”所以,这时候听一个人的致谢,远不 如看他脸上的表情来得实在,眼睛里的“朦胧” 、声音的颤抖、脸上肌肉的颤

37、动,都是他在为 自己而喝彩。有人说,谦虚常常只是自负者的一种欲扬先抑的把戏,正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些谦虚是假的,我们还要热衷呢?这要从社会文化说起, 很难想象一个热衷于互相夸奖的集体, 会做出一些什么实在的事 情,谦虚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这种因为互相夸奖而出现的泡沫,但可以让人们变得实际一些, 踏实一些。可以说,谦虚的作风对于社会还是有好处的。对于个人来说,虽然谦虚有些时候很“虚假” ,但正是这种表面的虚假,可以让自己以后 的路要走得顺畅一些。 同样是才华横溢的人, 谦虚的比起骄傲的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并且, 这种谦虚可以很好地抚平别人的嫉妒和怨恨心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 谦虚是人的

38、一种自我保 护的意识。谦虚对于个人的好处不仅如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能否达成自己的意愿, 不能排除一些运气的成分,而谦虚可以让自己避免因为那些“不幸”而陷入尴尬。所以,很多 时候,人们在去完成事情的时候,总会给自己留些余地,不把话说死,不把棋走绝,不然很 可能因为意外,变成他人眼里言而无信的小人。这种类似自贬的行为,就像是定心丸,即使 自己没有成功,也不会输掉面子和信誉。不过,虽然谦虚是一种好的品格,但是也不要过度, “过度的谦虚等于骄傲” 。那些本来 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如果你仍是在那里不住地谦虚,就会让人觉得做作了。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记忆有关的心理学 第三章 “这个妹

39、妹我曾见过的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与记忆有关的心理学为什么失忆症患者忘记了父母, 为什么失忆症患者忘记了父母,却忘记不了汉字迎头撞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抗有一位得了失忆症的人讲述自己的感受:“我是谁?我的家人是谁?在空白的大脑中,我 多希望有一点点记忆的片段, 但是奇迹没有出现。 不过, 有件事很奇怪, 我竟然还认识汉字, 看着这些奇怪的组合,我竟然能明白它们代表的意思!想不起过去,所以我开始用这些我不 知道怎么学会的汉字来打发时光”看到这里,你大概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个失忆的人忘记了自己的一切身份,却还可 以认识汉字,并且还能把这些汉字组合排列在一起,读懂它们呢?20 世纪 70 年代,心理学 家就对失忆患者的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让失忆患者和正常人一起去做单词填表的测 试。测试一共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先让受试者看一些词语,比如 garden(花园)、table(桌子)等。阶段二:填写字母,比如_arden,_ab_等。阶段三:让受试者辨认哪些是阶段一曾经见过的,哪些不是。测试结果发现,在阶段二中,失忆患者与正常人相差无几,但是,在阶段三中,失忆患 者要比正常人差很多。 失忆患者并不知道自己记住了这些学过的词, 但是他们却像正常人一 样,记住了它们。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记住了这些东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