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教学论文:想象阅读教学研究近年来,阅读教学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不感兴趣。我认为问题就在于阅读教学不能带领学生驰骋想象,不能给学生独立的想象空间,学生被挡在了经典文本的神秘庙堂之外。文学阅读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活动,文学文本为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意义空间,这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借助想象力去理解抽象的文字符号背后的意义。如果没有想象力的参与,文学阅读只是面对一堆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对读者毫无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无情地夺走了学生与文本亲近的权利,更谈不上想象。想象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要求读者带着想象力去阅读;要求教师和学生借助想象力把抽象的语言符
2、号转换成头脑中的感性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填补文本的空白,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一、想象阅读教学的界定 文心雕龙神思有言: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这里的思即想象,是说写作要靠想象的参与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写出好文章。作家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的意义世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当然也要跟随作者的思想,想象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西方接受主义认为,文本存在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这种文本的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造成读者阐释的多样性。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像数学定理那
3、样固定不变,文学作品的解读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阐释,这些多样性的阐释的集合形成了文本的意义集合。因此,文学阅读活动必须要有想象力的参与,没有想象力就不能称作阅读。阅读教学也必须借助想象,使教师和学生在想象力的伴随下轻松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 ( 一 )想象阅读教学的内涵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之一,人天生就会想象。在心理学界,对“想象”是这样界定的: “想象(imagination)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阅读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动,想象力在阅读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读者和作者之间以抽象的语言符
4、号为中介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作者通过想象把语言文字排列成有一定意义的文本,通过文本传达某种思想;读者则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大脑中的感性形象,把作者赋予文本的意义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此时的文本已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是被情感化、理性化了的审美经验,这时的文本被称为“作品” 。 想象阅读即有想象力参与的阅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生活经验、个人修养及情感体验等来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想象阅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读者借助想象力,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不断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在头脑中生成文本的过程,此时的文本已不是原有的文本,而是经过读者加工的文本。通过文本的阅读,读者实现了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
5、重构。在阅读教学中更需要想象力的参与,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读者与文本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双方更需要借助想象力来促进互相理解、互相交流。想象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通过自主的想象,调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修养以及情感体验等,补充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 想象阅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完全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使学生自由、自主地体会文本的意境,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只须接受教师的解读,无需想象力的参与。而想象阅读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和教师同等的读者,有与教师同等的分析解读
6、文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个比学生更早接触文本的读者,有义务引导学生想象文本的意境,进入文本的意义世界,但是教师没有权利代替学生阅读,教师的解读只是学生的参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例如,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创设文本中的意境等等,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文本情境。 (二) 想象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想象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文艺学、文学阅读学等理论,结合现代阅读观念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既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又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想象阅读教学力图打破传统语
7、文教学沉闷、死板的局面,借助想象力增添语文课堂的活力,使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关于想象力的培养一直是个短板。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想象,以标准的解读掩盖学生的异议,使学生的思想整齐划一,学生不必自己再动脑想问题,这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体会不到文学阅读的乐趣,头脑中除了教师给的标准解读,全是一片空白。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的只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全班同学都整齐划一地服从教师的解读,没有自己思考的意识。而想象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助作用,学生是有独特经验的个体,完全有能力自己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
8、做的就是引导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文本的意义世界,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教师的解读可以与学生分享,但不能强加于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亲自解读文本了。 有位教师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文学家、作家,而是培养合格的读者。 ”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缺乏想象力,文学阅读就不会顺畅。想象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文本的意义空白,善于引导学生填补文本的意义空白,从而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文本的意义世界,让学生把握住阅读的关键,学会发现作者的意图,发现空白处的美妙,敢于想象文本的意义,实现学生充满个性的
9、解读。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接近文本、解读文本,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想象的意识和能力。想象阅读教学将会对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想象阅读教学的方式 想象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的不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文本意境。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文本的读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在适当的时机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平等交流、体验文本意
10、境、发现文本的美,从而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同时完成自己知识框架和精神世界的重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某种情境,还要为学生的想象铺路架桥,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一定的境界,但不能牵引学生的解读。 (一) 诵读式想象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文字,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动听的音符,多个文字组成的文本就是一篇美妙的乐章。这么美妙的天地怎样才能被我们发现呢?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都是以诵读为主,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文本,在诵读中让学生自己体会,自主地进入文本意境。今天的阅读教学也应该借鉴古人的诵读法教学。在诵读中,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与文本交流对话,想象文本的意境,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散
11、文、诗歌,他们的语调婉转动听、意境优美,只需通过诵读便能进入文本的意境。有位老师在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中是这样讲的: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这两句诗 ,边听边想黄四娘家花园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美景。 师:想好了吗? 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红色的、粉色的、紫色的、蓝色的花朵,真是五彩缤纷,漂亮极了。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簇簇稠密的花朵 ,花枝都被压弯了。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开满各色花朵的小路 ,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彩色绸带通向黄四娘家。 生:微风轻拂,花儿随风起舞 ,花香四处溢散,我都闻到花香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花朵,还闻到了花香,你们能根
12、据花的色彩、数量、味道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黄四娘家花园的情景吗?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诵读法,教师的诵读为学生的想象创造了条件。这首诗并不难理解,各个词连在一起,渲染了一种花开满园的春天景象。在这里教师没有为学生逐字逐句地讲解文本,而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文本描写的场景来理解本诗,从整体上把握本诗的意境之美。另外,通过让学生自己诵读,体会文本的韵律,品味文本的情感魅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文本的意境。诵读式想象是用文本的语调浸透读者的心灵,培养读者的语感,通过某种独特的语境使读者更容易想象文本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 (二) 体验式想象 阅读活动即体验的过程。通过体
13、验,读者与文本对话、交流,实现情感的共鸣、意境的融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强调体验,通过体验想象文本的意义世界。想象阅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授受”式阅读教学方式,想象阅读教学强调师生通过想象亲身体验文本的意境。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一个由多个字、词、句组成的意义集合体,每个字、词、句都为文本的主题服务,都在渲染某种气氛。读者要理解文本就必须深入体会文本的意境,在多个字、词、句的包围中体会其情境。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论是写天坛的景色,还是描写天坛的人物,都在体现一个主题,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母亲的爱。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读者要想理解作者的意图就必须透过文字深入文本,进入文本意境,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描
14、写的情境中去体验作者当时的感受。这种情境是不可能被忠实地还原的,只有通过想象,在读者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通过这种体验式想象便能理解作者所赞颂的伟大生命,理解作者由颓废到觉悟的艰辛历程了。 (三) 对话式想象 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穿越时空的界限,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交流的过程,通过对话,读者理解了文本的意义,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更容易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三者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去蔽”的过程,通过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启发,共同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经验的个体,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分歧
15、,通过对话平等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启发,解决矛盾分歧,达到对文本理解的完美境界。 想象阅读教学力图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平等交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不要干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不要左右学生的思想,而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交流。或许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互相启发,会发现文本更深层的意义所在。但是在对话中,教师作为一个先行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要任由学生想象,要适当地指正学生的偏差,避免学生对文本产生误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 审美式想象 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旅行
16、,沿途会有许多美丽的景色。但是,语言文字是僵硬的符号,怎样才能使这些符号变成美丽的景象?只有通过想象。由于文本意义的模糊性,作者的描写不能给读者明确的形象,读者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赋予文字符号的深意。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作者没有对罗敷的容貌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他人看到罗敷后的表现反映出来的。这样一个模糊的形象只有通过读者的想象,在读者的脑海中呈现。因而每位读者脑中的罗敷都会各不相同。在这种自由的想象中,读者体会到什么是美,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每一篇文学作品,无论从语言、结构、情节或是节奏上,都有它的动人之处,都需要读者仔细涵咏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的美。 在阅读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引导学
17、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文本创设的独特意境,追寻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去发现文本的美。审美式想象要求教师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发现美。教师要给学生独立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开拓富有个性的文章意境,赋予文本独特的意义。 (五) 建构式想象 文学阅读活动是读者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读者借助文本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过程,这种建构需要读者通过想象来完成。文学创作的完成并不是文本意义的终结,而是开端,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解读、建构才能呈现其意义。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指导学生解读、建构文本的过程,而且是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只
18、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建构式想象阅读就是借助想象力,使学生理解文本,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实现文本在学生灵魂世界的内化,从而实现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 文学作品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吁求,它吸引读者去探究隐藏于文字符号背后的秘密。每篇文章都有许多空白点,需要读者去主动地建构其意义。由于文本意义的模糊性和读者个人经验的不同,每位读者赋予文本的意义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其中的含义,并赋予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建构富有个性的文本意义世界。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文章续写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想象文本的空白点。有位教师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在讲完全文后,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
19、假设:假设菲利普一家在船上看到的那个乞丐并不是真正的于勒,真正的于勒果真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他正准备回家看望自己的哥哥一家。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当西装革履的于勒提着装满钞票的手提箱叩响了菲利普家的大门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个问题问得很精彩,既能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人物性格,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更鲜活。 通过阅读,读者的心灵世界也在发生变化,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在向读者传达某种精神坐标,指导读者自己领会其中的含义。学生是尚未成熟的个体,他们的人格正处于成长期,要实现人格的完整建构,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斑羚飞渡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表现了老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甘于
20、献出生命的伟大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老斑羚的献身精神,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与老斑羚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能更加充分地理解老斑羚的高尚品质,然后,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那么多,想想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员,应不应该向老斑羚学习,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肩负一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了一次对生命的追问,在想象中审视了自己,审视了自己身边的人,审视了这个世界,完成了精神世界的又一次建构。 三、想象阅读教学应该注意、把握的问题 传统的阅读教学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21、的教学模式已然受到动摇,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已经被扔进了垃圾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热火朝天讨论。但是,教师毕竟是课堂的主宰者,从台前退到幕后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师还具有课堂上的裁决权,在学生激烈的讨论背后,教师的结论往往起领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师设下的陷阱,没有自己独立的想象空间,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们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形成“想得再好也不如老师说得好”的认识,逐渐地形成了更加懒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想象训练,没有想象,也就没有了语感,他们又怎能感受语言表达出来的丰富内涵,充分领略遣词造句
22、的精微,并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呢?想象阅读教学强调给学生独立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主地与文本对话,建构富有个性的文本的意义世界。 教师无论怎样细致入微的讲解,终须学生自己的独立想象,过多的讲解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把握讲解的度,在讲到关键之处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世界,让学生独立地品味文本吸引学生之处。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屡见不鲜,有些教师喜欢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把电视剧中的黛玉放到屏幕上,学生就不用想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了。怎知“眼里所见不如心头供奉”,学生心目中的林黛玉与荧屏上的相去甚远?文学作品是在头脑中想象出来的,如果真的
23、付诸视觉印象就索然无味了。试问,哪位导演能拍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谁又能复原诗人眼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那风吹草低、春风吹绿江南的美丽图画只有在我们的脑海中才能真实地显现。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教师怎样解读,怎样引导,都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想象。要理解文本,终须学生的独立想象,教师要把握一个度,讲到关键之处要给学生一个无声的世界,让学生在独立自由的想象中体会文本的美。多媒体虽然能更形象更快捷地给学生展示文本,但这只能算是一种快餐式的解读,只有解释的功效却不能给学生持久丰富的营养。要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提高,还需学生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想象文本意境,形成某种文化符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注释: 刘勰:文心雕龙,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年 11 月第一版,第 297 页。 高桂花:发挥想象,感悟语言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片断与赏析,小学教学参考,2009 年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