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团帮扶工作的情况汇报雉街彝族苗族乡位于赫章县城南部,地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贵州屋脊” 韭菜坪北麓的乌蒙山深处,距县城 46 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区黄土坡 48 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4556,北纬 265312。东与水城县木果乡接壤、西与本县珠市乡相连、北与兴发乡毗邻,总面积 136.6 平方公里。辖10 个行政村,58 个村民组,3395 户, 15100 余人,其中农业人口 14700 人,占总人口的 97%;少数民族人口 8607 人,占总人口的 57%。其中彝、苗少数民族人口达 51.7%,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森林覆盖率达 60%,海拔在1500 米至 2500 米
2、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半凉山地区。其中雉街、凉山村等村地处高寒地区,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土壤肥力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不高,贫困面大而且程度深,是典型的边、少、穷地区。一、集团帮扶项目情况。1、建设内容及规模。规划共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事业、其他项目 3 大类 12 个子类别。以核桃种植(5000 亩)、草地畜牧业(建人工草地 8505 亩、羊舍6050 平方米等)为主导产业。 2、目标和效益。通过综合扶贫开发,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和
3、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把雉街乡建成“农村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使雉街乡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到 20122年,实现六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二是有支撑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三是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四是有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五是有较为充分的就业。六是有战斗力较强的村级组织。通过两年的集团帮扶,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达到 4340 元,增加 2120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省重点县平均水平高 1 个百分点以上, 97%以上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二、集团帮扶项目进展情况从 2011 年 3 月到目前为止,已落实项目资金 85 万元,
4、完成投资 73,正在落实资金 32 万元,其中:规划外项目投入和落实资金 113 万元。已落实资金占规划总投资的 41.53%。三、基层党建工作1、组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人均增收万元示范工程。在我乡58 个村民组每个村民组培育 1 户以上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要求年人均增收上万元。2、在雉街等村试点村民自治“十户联管 ”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生产发展、村庄整治、治安联防、计生、防火、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让村民“技术同学,资金联贷,信息共享,市场共闯,劳力互补,治安联防,节日联欢”等,已与部分乡领导、派出所及雉街村“两委”负责人探讨,并达成共识,提出落实奖惩激励措施等办法,制订了相关工
5、作方案,正进行落实。3、在全乡开展“村校联建 ”工作。通过学校联系村、教师联系组、学生联系农户,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村庄整治宣传教育、环境卫生教育等活动。以上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各级、各部3门领导的关心,县直集团帮扶工作队帮助支持和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奋力拼搏、积极工作的结果。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紧,开展深度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待进一步加强。2、公共设施项目用地困难,一是用地手续审批程序多,速度慢。二是征地经费地方财政难以解决,影响了项目的实施。3、项目资金整合中,多以国家政策投向为主。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各类项目的县级配
6、套资金、前期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经费较为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五、请求协调解决的问题1、规划中未落实资金的项目请求协调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特别是确保产业持续发展的以短养长项目、农贸市场项目和城镇建设项目,以确保雉街乡通过两年的集团帮扶工作取得实效。2、帮助、协助我乡党委政府抓好“危改 ”、 “生态文明家园”、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项目的落实。雉街乡党委、政府决心带领全乡 15000 多人民, “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举发展之旗、 聚团结之力”克难攻坚,抢抓“两年提速” 、 “集团帮扶”历史机遇,进一步动员全乡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力推进雉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好向前发展。4二 0 一一年十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