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秋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18803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秋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9秋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9秋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9秋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9秋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09 秋季期)第一讲 绪论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初的欧洲。这个时期最有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1908 年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的两本书:一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1871-1936)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另一是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 Ross, 1866-1951)的社会心理学 。罗斯: 主 张 社 会 心 理 学 要 研 究 由 人 类结 合 而 产 生 的 “心 理 面 ”( psychic planes) 和 “心 理 流 ”( psychic currents)( “面 ”是 指 人 与 人

2、之 间 一 致 的 静 态 心 理 , 如 语 言 、 信 仰 、 文 化 、 风 俗 等 ;“流 ”是 动 态 心 理 , 如 人 们 在 骚 乱 时 的 心 理 变 化 ) 。 无 论 心 理 面 还 是 心 理 流 都 是个 人 与 周 围 社 会 的 心 理 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 麦独孤:主张“社会心理学必须说明个人心理的天赋倾向与能力如何形成社会上一切复杂的精神生活;反之,这种生活又如何影响个人天赋倾向与能力的发展”。麦独孤对社会心理学应研究在社会情境下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主张以及有关意志的个别论述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社会心理学的对象1、社会心理

3、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认为一种刺激引起的某种反应受到强化时,就建立一个联结。复杂行为就是一系列简单行为的联合。1.模仿理论(N.Miller 胜任的内驱力; 互惠的内驱力。2.外部动机由客观事物或活动的刺激对人们诱发的推动力。二、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作用内部动机表现为个体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创造性的发挥;外部动机表现为社会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取得社会成就。第五讲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

4、的概念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社会认知的过程1.社会知觉:在社会环境中,对人或群体的社会特性及各种社会现象的初步认识。2.社会印象: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识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形象。3.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识。三、社会认知的种类1.对人的认知:根据某人的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对其动机、品质等内含的认知。2.角色认知:从个体的表现确定其社会角色,从而推想其它品质的认知。3.人际认知: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4.因果认知:对社会行为原因的认知。5.自我认知: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品格、地位、身份等方面的认知。第二节 影响社会认

5、知的因素一、社会认识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 ,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最后印象) 。 2.晕轮效应在社会认知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它一系列的有关特征,也就是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到未被认知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3.刻板印象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4.定势效应人在进行心理活动之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二、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环境;暗示;期待;动机;情绪状态第三节

6、 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二、印象管理的方法1.投其所好:称赞他人;遵从;自我表现;社会交换 2.与角色相一致 寻求社会一致的心理状态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门面效应 (door-in-fhe-face):一个有很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的社会一致性。第六讲 社会态度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态度是对人、观念和事物

7、产生的肯定与否定的情感。一、态度的成份1、认知因素:态度的形成,必须先有认知,才能确定人或事物的作用、意义、结果等。2、情感因素:对一事物的态度,总是掺杂或多或少的感情色彩,并且感情往往比认知更重要。 3、意向因素:态度直接导致人的行为意向。二、态度的特征1、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是后天习得的 2、态度的双向性:态度具有特定的对象 3、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因素是协调的4、态度的恒常性:态度是稳定的,一经形成不易改变 5、态度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活动 三、态度的功能1、态度决定着人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过程:拉姆伯特等,在加拿

8、大蒙特利尔让一些英裔大学生与法裔大学生听录音,然后凭声音来判断说话者的个性特征。告知录音是 10 个人朗读同一篇文章,其中 5 人用英语,5 人用法语。但实际上是 5 个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读。当时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优于法裔。结果:(1)对同一个朗读者,当他以英语朗读时,比用法语朗读时能获得更好的评价。(2)法裔比英裔更高估计英语朗读者的特征。结论:一个人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他人。2、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通过态度就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同样,通过行为也可以获知人的态度。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形成新的行为改变旧行为预测人的行为3、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实 验过程:将一批大

9、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对黑人和白人分校持反对态度,第二组持赞同态度。让大学生分别阅读一篇反对黑人、白人分校的文章,然后让被试把读过的文章内容力求完整地写出来。结果: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二组。结论: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效率。4、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态度作为一种行为倾向,会预定人们的反应状况,会潜在地决定人按什么方式对特定事物采取行为。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 顺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认同: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内化:即内在化。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二、与态度有关的问题被迫依从:指一个人迫于群体压力,去做与自己的观点相对立的事或者去说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话。酬赏短缺:报酬不足或报酬缺失会导致特殊爱好的发展。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态度的改变是在旧态度上发生新变化的过程。一、态度改变的形式1、一致性改变方向不变,只是强度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如从稍微反对变为强烈反对。2、不一致性改变方向发生变化的态度改变形式,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如从厌恶变为喜欢。在相同情境下,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比不一致性改变容易。二、态度改变的方法1、利用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