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 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投稿文章标题:新的社会阶层的阶层地位与社会态度作者姓名:王甫勤单 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2007 级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联系电话:13761151475通讯地址:上海市武川路 78 弄 138 号 702 室(邮编:200433)电邮地址:新的社会阶层的阶层地位与社会态度摘要:新的社会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是以往经验研究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本研究根据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研究得出的观点,采用经验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
2、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 客观阶层地位 主观阶层地位 社会态度 社会稳定The New social Stratas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attitudesWang FuQinAbstract: The new social strata are very important to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The former researches a
3、lways focus on the strata status and social attitudes of the new social strata, but they did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rrelation and explanation between the two related variables. In present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sychology of social class and some classical experiential researches c
4、onclusion, the author does progressive analyses for the new social stratas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strata status and social attitudes, 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related variables 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are that, there are distinguish difference in strata status an
5、d social attitudes between the new social strata. Objective strata status and subjective strata status are two important sources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attitudes, but subjective strata status has a stronger power of statistic test than the objective strata status.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
6、制转型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产权的私有化导致了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出现,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工业化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职业获得的方式和途径与计划经济时代明显不同;传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明显发生了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1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产物。据
7、估计,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约为 1.5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 10 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 1/3 的税收( 叶晓楠,纪雅林 2007) 。另外,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是从传统社会结构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涉及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不但与国内各阶层有密切接触,而且与国外组织和个人有广泛联系,都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本,是新时期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2。因此,对新的社会阶层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
8、实意义。新的社会阶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同于社会学或政治学经典的社会分层研究。正如陆学艺所说, “新的社会阶层不能算是一个学术概念,更多是一个政治概念” (何忠州 2007) ,新的社会阶层也不能称之为一个阶层,而是多个阶层的混合,如果按照陆学艺十大社会阶层的观点,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属于十大阶层中的三个独立的阶层。但是新的社会阶层也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3,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殊的社会身份,当新的社会阶层具备一定的阶层意识之后,他们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新的社会阶层” 。由于新的社会阶层对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中央或各地方统战部门及其
9、他研究机构已经逐渐开展了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新的社会阶层的研究,从内容上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1)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宏观分析,如宋林飞等的新的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 (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1) ,张厚义等的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 (No.1No.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2006) ;(2)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微观分析,包括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特征、政治态度、政治参与、阶层意识和社会态度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 年 7 月 2 日,第 1 版。
10、2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 ,人民日报,2006 年 11 月 29 日,第 1 版。3 据日民日报海外版 2007 年 2 月 13 日报道,中国新社会阶层有八大特征,即 1、许多人是从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离出来的。2、他们中相当部分是知识分子。3、他们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 4、该阶层聚集了中国大部分高收入者。5、职业和身份具有较大不稳定性。6、他们的政治诉求逐步增强。7、他们中绝大多数是非中共人士。8、新社会阶层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等方面,如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8) ,汪永成等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取向与执政党的
11、发展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 (理论与改革,2003 年 6 期) ,张卫等的新社会阶层的社会特征分析以江苏为例 (江海学刊,2006 年 4 期) ,张健的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特点研究 (理论与改革,2006 年 6 期)和辛刚国的新的社会阶层中自由职业人员的现状特征及统战对策研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年 3 期)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研究还缺乏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意识和阶层地位的深入研究。另外,从方法上,这些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计描述分析,缺乏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征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因而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
12、位和社会态度做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以期了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会当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态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为各统战部门和研究部门提供经验支持。二、阶层地位对社会态度的影响作用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认为,跟社会经济过程有关的个人阶级地位和角色强加给个人一定的社会态度、价值观和利益,换句话说,和生产资料、产品交换和服务有关的个人的阶级地位和角色会促使个人产生一定的阶级归属意识,这些阶级共享了一定的态度、价值观和利益(Eysenck 1950) 。这一理论可以用简单的命题来加以表述,即人们的阶层地位影响人们的社会态度。经典的阶层分析的经验研究发现,人们的阶层地位不但对人们的社会态度产生影响,阶层地
13、位甚至是决定人们社会行为的根本因素之一。在行为方面,人们的客观阶级/ 阶层地位对人们的政党选择、投票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机会有显著的影响(许嘉猷 1986) ;不同客观阶级/阶层地位的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有明显差异(赵卫华 2007) ;张文宏教授发现专业行政管理阶层、白领阶层、小雇主阶层和工人阶层对于“讨论网重要问题的内容”有明显的差异(张文宏 2005) ;在态度方面,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埃里克奥林赖特(Erik O. Wright)对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阶级地位越低的人越倾向于反对资本主义(体制抑或制度) ,阶级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赞同资本主义(Wright 2
14、000) ;李培林等发现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农民工的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和政府满意度方面都比城市工人要高(且显著) (李培林,李炜 2007) ;李春玲通过对阶层身份认同、阶层利益意识、社会不公平感和社会满意度等几方面的态度测量,考查了社会阶层与价值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阶层地位对价值态度有部分影响。李春玲认为,价值态度的阶层分化趋势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扩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经济改革所导致的利益分化(李春玲 2005) 。但是,经验研究还发现人们的主观阶级/阶层地位认同对人们社会态度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客观阶级/阶层地位的影响。张翼通过对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感的研究发现,
15、客观阶级对于社会冲突意识没有显著性影响,但主观认同阶级对社会冲突意识有较强的显著性,越是将自己定位在底层的人越具有较强的社会冲突意识(张翼 2005) ;翁定军也发现“主观地位”对人们社会态度的影响远高于由教育水平、收入和职业所决定的客观地位的影响, “主观地位”所导致的差异明显大于“客观地位”所导致的差异(翁定军,何丽 2007) 。那么,新的社会阶层的阶层地位如何?对其态度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认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多个社会阶层的混合体,其社会态度和传统社会阶层存在差异,而且内部也会出现分化。一方面,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地位。一个是他们本身获得的社会地位(即自致地位,如教育程度、收入等)
16、 ,另一个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身份“新的社会阶层”这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有关。虽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共享“新的社会阶层”的名称,但由于他们自致地位的差异,新的社会阶层内部必然会产生社会态度的分歧;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是新的经济体制的产物,其中一部分人是改革的相对获益群体,而另一部分人则有可能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这会导致他们对自身社会地位认同的差异,即主观阶层地位的差异,进而对其社会态度产生影响。根据上述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推测新的社会阶层的客观社会地位(双重的社会身份)和主观社会地位都会对他们的社会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事实是否如此,哪种社会地位对社会态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还需要我们通过
17、经验数据来加以检验。三、研究设计:变量与数据来源(一)因变量及操作测量:本研究的主要因变量是社会态度。社会态度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刘邦惠 2000) ,社会态度作为一个概念是抽象的,在实际调查中,不同的研究者往往运用不同的量表来测量,如李培林等的研究用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和政府工作满意度来测量人们的社会态度,翁定军用对社会群体的态度、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来测量人们的态度等等。任何一种测量都不可能得到完全有效的测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一些指标来估计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态度。本研究运用 8 个社会信心指标(分别是 x1:对中国能成功建构和谐
18、社会的信心;x2:对中国将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信心;x3:对中国能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x4:对中国经济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信心;x5:对共产党能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信心;x6:对中国的腐败现象能得到遏制的信心;x7:对汇总过的贫富差距能不断缩小的信心;x8: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将得到较大的提高的信心)来测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态度(因此,本文在社会信心和社会态度概念的使用上没有本质区别) ,每个指标分为“很有信心” 、 “较有信心” 、 “一般” 、 “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5,4,3,2,1,然后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情况,再决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因子得分,还是采用
19、加总方法来计算每个人的信心得分,并作为最终分析的因变量。(二)自变量及操作测量:(1)客观阶层地位。新的社会阶层有双重身份,首先,我们根据新的社会阶层的人员构成将其分为 6 类群体,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其次,我们根据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收入状况来测量他们在社会上的自致地位。(2)教育程度。教育程度用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 4 个类别来衡量,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变量定义虚拟变量。(3)收入水平。用被访者的年收入来测量,分为 5 个区间
20、等级,即 5 万元以下,6 万10 万,11 万15 万,1620 万,20 万以上,并以 5 万元以下作为参照变量定义虚拟变量。(4)主观阶层地位。是指新的社会阶层对自己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的主观认同,运用韦伯三位一体的指标进行测量,首先根据富裕程度、社会声望和权势大小三个维度将人们划分成 5 个阶层,即底层、中下层、中间层、中上层和上层, (编码分别为1、2、3、4、5) ,让被访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认同归类,分别测量人们的经济地位认同、声望地位认同和权力地位认同,然后根据三位维度的总分计算他们的主观阶层地位认同。(三)控制变量及操作测量:(1)性别,男性为 1,女性为 0;(
21、2)年龄,通过被访者的出生年月来计算,根据调查对象的预先确定,年龄的取值区间为18,60 ;(3)政治身份,中共党员为 1,非中共党员为 0。(四)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 2006 年 7-8 月复旦大学社会学和上海市嘉定区委统战部在嘉定区实施的“嘉定新的社会阶层与统战工作研究” 。本研究采用配额抽样方法进行,通过工商联、科委、国资委、个体工商业者协会等 17 个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发放调查问卷 18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636 份,其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890 份 4,非新阶层人员 746 份。本研究根据问卷回答质量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问卷中筛选出回答质量较好的问卷 772(占原问卷
22、的 86.7%)份,主要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见表 1。表 1: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查问卷样本基本构成(N=772)变量 取值 样本个数 所占比例(%)性别 男女26251033.966.1政治身份 中共党员非中共党员16760578.421.6年龄 1860,平均值为 37.3 岁 772 100.0教育 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12421422720716.127.729.426.8年收入 5 万元以下610 万元1115 万元1620 万元20 万元以上44720551274257.926.66.63.55.4阶层身份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
23、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眼个体户自由职业者21512918852939527.816.724.46.712.012.34调查的目的主要为了了解新的社会阶层每一类别的人士的社会特点和社会政治态度,在抽样时,注重每一新的社会阶层的类别都有一定的样本规模;因此,在获得的样本中,新的社会阶层各类别的比重并不反映总体中新的社会阶层各类别所占的比重。由于数据的非随机性可能会对本文的推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四、分析结果(一)新的社会阶层的主观阶层地位主观阶层地位是人们对自己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或等级的主观认同,主观地位认同跟他们的客观阶层地位有很大关系。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别从属于不同的经济部
24、门、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雇佣或被雇佣地位、管理权力的大小都存在差异,因而他们对自己的主观阶层地位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 (见表 2表 4)新的社会阶层内部成员对自己的经济地位认同、声望地位认同和权力地位认同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经济地位认同方面,私营企业主认同最高,认同上层和中上层的比例达到 26.0%,超过了 1/4;个体户的主观经济认同最低,认同下层和中下层的比例达到 67.8%,远远高于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认同比例;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观经济地位认同也偏低,认同下层和中下层的比例在 38%57%之间。 (见表 2)表 2:新的社会阶层的主观经济地位认同(N=772)下层
25、 下层 中间层 中上层 上层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16.7 9.3 17.6 5.8 28.0 25.330.7 42.6 19.1 32.7 39.8 31.644.7 30.2 37.2 46.2 25.8 33.76.5 15.5 20.7 15.4 6.5 9.51.4 2.3 5.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7.4 31.2 36.9 12.4 2.1 100.0 Pearson Chi-Square = 80.616 df = 20 p F
26、0.000 0.000 0.000注:“*” ,p0.05; “*”,p0.01 ;“ *”,p0.001。各参照变量分别为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年收入为 5 万元以下,主观阶层地位为下层。模型 1 中,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党员身份的条件下,引入标志新的社会阶层客观身份的变量教育和收入程度到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都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与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社会信心得分比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社会信心得分显著要高(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73,0.232 和 0.159) ;收入水平在 6 万10 万元之间及 20 万元以上的社会信心得分比收入为 5 万元以下的社会信心得分显著要高(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0.116 和 0.073) ,收入水平为 11 万元15 万元和 16 万元20 万元之间的社会信心得分与收入水平为 5 万元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