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第三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A(宋 )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 A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 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 ,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
2、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 题岳阳楼 (宋)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 掌机密文字,做诗讥议边事, 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 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结尾两句笔锋一转 ,又
3、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 ,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 ,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 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开头呈现的是幅萧疏的景象:秋风里, 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 ,烟波浩渺,茫茫无际。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 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 ,天边一片残红。这既有难言的愤懑 ,也有无限的眷恋。( 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
4、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 事,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此词作于 1179 年,此时辛弃疾南归宋朝已 17 年了。长门:汉代宫殿名,汉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禁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 ,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 得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 ,又宠幸了陈皇后。 - 2 -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此词时要结合注,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当时作者南
5、归 17 年,多任闲职,光复大志无以实现,故赋词以抒怀。词表面上写美人伤春,蛾眉见妒,实际上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由此可归纳出比兴的表现手法。结合注,可归纳出用典的手法。 【参考答案】 此词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等表现手法。比兴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还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作者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 的矛盾心情。化用典故 ,借古讽今, 如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 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 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以严正警告 :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
6、子 (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 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 这首词借物抒怀,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先要答出兰花的特点,然后回答作者借兰花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可以通过 ”寻芳侣”等去理解作者的情怀。 【参考答案】 词人通过写兰花与松竹梅为伍, 以及它的”独自芳” 和”香在无心处”,来表露自己寂寞无闻、知音难觅的惆怅,抒发自己坚贞高洁的情怀。 (意思符合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居庸关 (清)徐兰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必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
7、马后桃花马前雪”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诗人离开家乡出关戍边, 此时怀有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留恋,这里”桃花”与” 雪”均是借代手法,需结合诗人的情感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涵了思乡的情感。 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秧歌 (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注 ,照管鹅儿与雏鸭。 ” 【注】 莳(sh)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8、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 回答本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手法 ;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笠”比作头盔,把”蓑” 比作铁甲,形象生动, 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 的繁忙紧张, 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扬州禅智寺 - 3 -(唐)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题干中明确要求”
9、结合全诗”分析, 所以分析表现手法需联系诗歌的主旨及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考虑作答。 【参考答案】 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 ”“反衬”“对比”)。以乐衬哀 ,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夕 (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 注 烟景有谁争? 【注】 五湖,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试从句法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解析】 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特征
10、,此句为倒装句; 分析表现手法必须结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考虑作答。 【参考答案】 就句法的角度,是倒装(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 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是用典( 暗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归隐的典故,我能够回去,却不回去, 要学范蠡归隐 )。诗人运用这种表现手法 ,深刻反映自己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进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9.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昭君怨 梅花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 野人 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 一般开。 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11、 【解析】 虚实相生,相互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彰显梅花的高洁。 【参考答案】 对比。下片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的居处十分简朴, 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衬: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 ,开则无异。它以对比的方式 ,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4 -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析】 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与铺垫,抒情是写景的目的和升华。 【参考答案】 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 含蓄委婉;第四句卒章显志 ,”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结句点破 ,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