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题目.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3292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题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哲题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哲题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哲题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哲题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 30+多选 10+简答 2+辨析 2+论述 1+材料 1单选1、 唯物辩证法特征 P40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P45答: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 主观能动作用

2、 P56答: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 经验论和唯理论 P69答: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5、 创新精神 P87-886、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P77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7、 矛盾的特殊性 P45 (同题 2)8、 新事物 P41答: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

3、战胜的,因为:9、 规律 P54答: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P33 + P37-38答: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11、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 P47-50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2、 认识与实践关系 P64-65 + 自己记的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

4、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3、 社会的基本矛盾 P94 第一节 + P112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P45答: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5、 实践的观点 P34 + P63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时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16、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P94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P4118、 否定之否定规律 P47答: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9、 意识的本质

5、 P30 + P57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2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P8答: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P10022、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P9523、 群众观点 P132答: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24、 辩证的否定观 P4725、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P126答: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6

6、、 真理 P71-75答: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22-12428、 对立统一规律 P43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29、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P58-5930、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P66答: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1、 文化 P9932、 先进文化 P9933、 朴素唯物主义 (百度)答:朴素唯物主义 ,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

7、一。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 水;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者;阿那克西米尼 气;德谟克利特 原子和虚空特点和局限: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感性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34、 资本 P158答: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35、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P158答:不见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36、 剩余价值 P157 + P159答: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37、 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P94-99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

8、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38、 唯物论和唯心论认识路线 P66答:唯物主义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心主义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39、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49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0、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P157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41、 劳动二重性 P145答: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42、 劳动生产率 P16043、 利润 P16844、 价值规律 P147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45、 经济全球化载体 P194答:(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46、 与时俱进(百度)答: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党能否做到“三个代表” ,进而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为此,必须适应实践的要求,以实践来检验一切,坚持“三个解放出来 ”,

10、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指导新的实践。47、 商品的价值量 P145答:价值量是有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48、 货币 P147答: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电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多选1、 资本 P158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 个都选2、 生产力发展水平 P100答: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显示程度。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P46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 货币与资本关系 P154答:一旦货币购

11、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186-194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P31 + 自己记的答: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从而和唯心主义及二元论划清界限(2)指出物质的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和概括性,从而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3)说明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可以感知的,从而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代表人物:康德,庄子7、 劳动二重性 P145答: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百度)

12、答: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是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第一,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第二, 物质生产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第三, 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9、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P2-3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0、 空想社会主义人物 P213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 P69答: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13、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它们截然分开12、 货币的基本职能 P147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3、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P149答:积极:(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消极:(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肯呢过积累大量财富,而另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

14、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14、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P154答: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15、 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P160答: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6、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P149-150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15、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17、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P29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辨析,简答,论述,材料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简答/辨析) P189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

16、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产生了消极作用: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

17、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2、 哲学基本问题(辨析) P28答: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 辩证的否定(辨析/论述) P47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

18、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闻事务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5)辩证的否定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4、 检验真理的标准 P77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

19、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社会实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95-98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可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政

20、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议事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表现在:(1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对社

21、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6、 新生事物(辨析) P41答: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2)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 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7、

22、 矛盾只是人的思维陷入错误时的表现(辨析)答:错误。辨证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这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现象。逻辑矛盾:对同一事物、同一关系,在同一时间不能既肯定它是什么又否定它是什么,这是思维所不允许的。8、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论述) P45答: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

23、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9、 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 P43答: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

24、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

25、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10、 量变质变规律 P46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4)11、 剩余价值规律(简

26、答) P156 + 百度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1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简答

27、) P203答: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严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28、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1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P154答: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

29、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14、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简答) P147答: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

30、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技术和技术水平的不同,生产中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15、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辨析) P57答: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

31、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对其对象性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16、 意识能动性表现 P56答: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

3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17、 实践与认识关系 P64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

33、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绝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18、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简答) P152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

34、、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19、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分析,重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答: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地理环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2)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3)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4)地理

35、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从而带动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解决,逐步将高投入高消耗转为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并通过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的转变,重新确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持续的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的七个坚持:(1)坚持以经济

36、建设为中心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 (6)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7)坚持以人为本20、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述) P130答: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