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劝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5238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净空法师:劝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净空法师:劝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净空法师:劝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净空法师:劝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净空法师:劝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劝 学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3/10/24 澳洲净宗学院诸位同学,今天利用这一节课,特别跟同学们谈谈学习。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夫子当年在世劝人求学,学圣、学贤,圣贤虽然不在世了,他们的用心、行谊、教诲依旧流传在人间。孔夫子常常赞叹尧舜,以尧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尧舜去孔子大约两千年。由此可知,圣人的德化,道德、教化渊远流长,千百年后世大家都还怀念、都还仰慕,希望向他学习。我们今天去夫子又二千五百多年了,去尧舜四千五百多年了。夫子这几句话在论语上,年轻的时候读论语没有很深刻的印象,现在老了,老了,这大家都知道住世的时间愈来愈少了,真正是来日无多。想到这一

2、生这一世,现在再读孔子这几句话,不但体会很深,同时也有无尽的感慨。孔子是大圣人,圣的意思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这称为圣。中国人尊称他为至圣,就像佛法里面对佛陀那样的赞叹、尊敬,释迦如来确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夫子也如是。他老人家在这里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没有睡觉,我在这里想,想来想去,想自己、想家庭、想国家、想天下,想什么都无益,最后找到一个结论,不如学也”。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学是学觉。吕氏春秋先己篇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凡事之本,必先治身”。这个“治身”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老夫子常常想的,他思就思这些。佛家讲“思尽还源”,回过头来,如何真正能做到

3、家齐、国治、天下平,那个根本在修身。所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把根本找到了。所以“先己篇”里头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治身就是修身。“成其身而天下成”,自己把身修好了,最后最高的境界能达到天下平等。“治其身而天下治”,治也是修身的意思,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过失统统都改正过来,那叫治,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天下就太平了。你看看,我自己能做到,一个人做到了,你就影响一家,你这一家就影响一国,这一国就会影响天下,这是很有道理的。他后头有句话说,“为天下者”,我们今天多少人起心动念在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这是为天下。“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不在天

4、下,在哪里?在自己身,这个话讲得深刻。所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我们要想修身,要修身怎么样?“要先正其心”,心要正,这个心是讲的思想、讲的见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正知正见。你有正知正见,你的身自然就修好了,烦恼习气一切不善自自然然远离,不断自断。“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我们很想自己的见解、思想能得其正,怎么想也正不了,原因在哪里?我们缺乏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没有诚意!我很想有诚意,但是诚意总是生不出来,什么原因?佛法讲,你有障碍!诚意是性德,自性本来具足;诚意是性德,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恶的根源。意诚,一真一切真,一正一切正,一是一

5、切是,一善一切善;意要不诚,一妄一切妄,一邪一切邪,一恶一切恶。关键之所在,诚意!我们今天诚意不能现前,什么原因?我们迷在物欲,而不能够把物欲断掉,迷在自私自利,迷在名闻利养,迷在五欲六尘,意怎么能诚!什么叫诚?前清曾国藩先生说得很好,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念是邪念,错误的念头、不善的念头决定没有,这就是诚。起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诚;起贪瞋痴慢的念头,不诚。我常常讲,对一切人事物起一个控制的念头,诚没有了;起一个占有的念头,诚没有了。所以,性德不能现前。要把这些欲望放下、舍弃,用什么方法?用“致知”。所以儒家讲“格物”,首先从这里下手,格物是我们佛法讲断烦恼,致知是佛法里面讲的破所知障。烦

6、恼障、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了我们的性德,使我们的诚意、正心不能现前。你看看,儒跟佛所讲的完全相同,要从放下做起!放下之后就看破,看破是致知,放下是格物。而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都在学!夫子说他一生学习的过程,很值得我们效法,他“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立是成立,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毕业了,十五岁开始学习,学到三十岁,也是十五年。古时候,日本几乎各个佛门宗派那些开山的祖师大德,都曾经在比叡山苦修过。我去访问的时候打听了一下,最少他们在山上住多长的时间,山上执事人员告诉我,最少的都在山上住满十六年才下山。下山去弘法,建立一个宗派,这是个宗派的创始人,那是学问成就了。夫子,要是我们

7、中国的算法算起来,十五岁开始到三十岁,也刚刚好十六年,连头带尾十六年。古时候一般讲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十六年的功夫圆满。释迦牟尼佛学习的时间大致上都相彷佛,释迦牟尼佛示现三十岁成道,也是十几岁出去旅游,看到民间的疾苦,立志求道,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学成之后,终身从事于教学工作,教学相长。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惑就是不会再受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换句话说,这是心得定了,这是很深很深的禅定。禅,意思就是不着相,不取于相。我们六根对外面的境界,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不为六种境界所诱惑。也就是说,在顺境不生贪恋,在逆境不生瞋恚,永远保持着心地的平等清净

8、,不受诱惑,功夫到家了。夫子三十岁之后,用佛法的术语讲是历事练心,是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提升自己的境界,在境界里面磨炼,这才成就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能。在世间确实没有比这桩事情更殊胜,没有比这桩事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所以他说别的没有利益,意思在此地,不如学也。学习圣贤,超过世间所有一切行业,我们要能体会得到。“五十”,境界大幅度提升了,“知天命”,天命的意义很深很广,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讲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知道宇宙、剎土、众生,诸法实相!浅而言之,知道业因果报的理论事实。“六十耳顺”,耳顺,岂不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理事无碍”。到七十岁,“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

9、,矩是规矩,不踰矩是什么?决定不违背性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的从性德里头流露出来。这种享受,不但世间人没有法子跟他相比,天人也比不上,这个境界超越二十八层天,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境界。还要高,再超越四圣,就超越十法界了,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他所讲的“不如学也”。这几句话说明,他立志学圣学贤,他的烦恼逐渐逐渐减轻了、远离了;智慧逐渐逐渐增长,境界逐渐逐渐向上提升,这是讲个人的修养。下面还有一段话说他的成就。“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原文这个“说”是个“悦”字,古时候“说”跟“悦”是一个字,但是念,在这个地方要念悦。后人把言字边改成

10、竖心,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是一个意思。我们换成竖心边,大家更好懂。悦是喜悦,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念到“常生欢喜心”,就这个意思。你把你所学习到的,落实在你的生活里面。“时”是时时刻刻,“习”是做到,不是念在口上,不是记在心上,是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谚语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生活得好快乐!一天到晚欢欢喜喜,生活快乐,叫一般人羡慕。早年,我们住在美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道场的人比现在少很多,大概只有现在我们这个道场的十分之一,十几个人,不到二十个人。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天学经教、念佛,真的是快乐无比。我们的邻居当地人

11、,看到我们满面笑容,听到我们都是欢乐的笑声,非常羡慕。有几次他来打听,问我们年轻的小法师,他们语言没有障碍,问他,“你们是做哪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的生活这么快乐?”跟他相形之下,差距太大了,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有压力,活得很苦!中国人讲求福报,修福,你才能够得福报。福报是真实的,外国人没有修福,不懂得修福。但是我们中国人看到他们的生活,他们享福,中国人看外表,看他们每个人家住的房子都很好看,洋房;每个人家都有汽车可以代步,到他们家里去看,生活都是电器化的。尤其中国那时候刚刚开放,还是相当落后的时候,看到外国人家里面都有彩色电视,羡慕得不得了,厨房都是电器化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对于外国人非常羡

12、慕。馆长第一次回到家乡,我们也一同到大陆去观光旅游,好像是公元一九八八年,八七年还是八八年,我们到大连。她家乡那些父老亲戚朋友,听说我们从美国来的,都投以很羡慕的眼光。美国他们没有去过,看到美国人生活是从电影里面看到的,从电视里面看到的。有一天他们的家乡父老请我们吃饭,宴请我们一行人,有四、五桌,我们的人大概是两桌,他们的人有三桌,也做得很丰富,我们很感激。请我说话,我也跟他们讲几句安慰安慰他们,但是这是事实。我说你们从电影、电视里面看到外国人的生活,你们非常羡慕,实际上他们都不如你们。这些人马上都呆了,眼睛都看着我,“怎么他们的生活不如我们”?我说一点都不错,我说,我问你一句话,你们回答我,

13、在座的你们三十多位朋友们,你们哪一位是负债过日子的。他们彼此互相看看,没有一个负债的,这是中国人讲福报,真的福报,你没有负债。外国人过的生活,你看的很好的,全是负债来的,等于说是统统是赊帐赊来的;他的房子负债,银行贷款买的,汽车也是负债的,家里所用的一切东西统统是负债的。他们工作非常认真、非常勤奋,为什么?还债!哪有你们这样清闲自在!你们的工作多么轻松,没有一点压力。下班之后,几个朋友在一块聊天,门口摆几个小桌子、小凳子,聊天,有说有笑,在那里吃花生米、喝老酒,外国人哪有这种闲情逸致!我这给他一解释,他们慢慢能体会到,外国人从生下来就负债,到老死都还不清。还不清怎么办?还不清来世要还,我们中国

14、人晓得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不是一生就完了的,一生就完了,没事了,欠债欠再多,死了一切都完了。中国人知道债负多了,死了就不得了,来生要还,生生世世永远还不清,你说这个日子多苦!所以美国人那种生活,我们中国人不会去过。今天有汽车公司可以贷款给你买汽车,你要不要?不要。有银行贷款给你买房子,你要不要买?你也不要。为什么?无债一身轻。所以圣贤人教诲我们,我们落实在生活上,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负担,这个日子好过。物质生活苦一点,精神生活充沛。所以,中国跟美国比较起来,他有他的好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好处,中国人好处是真的,他那个好处未必是真的。所以,我让他们多想想,你们智慧就开了。我们中国人在海

15、外,有很多年岁比较大的,念过中国古圣先贤教诲的,在外面生活都很老实,总以不负债为原则,非不得已决定不贷款,决定不负债。这就是“学而时习之”,要把我们所学到的落实,这是真的有用,你才能得法喜充满。你的学问、道德成就了,谚语所谓“实至名归”,你的名声自然就远闻。于是慕名而来跟你学习的,这是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真乐,为什么?他到你这个地方来,想得到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道!想得到的是学!他是为道学而来的,他不是为名闻利养来的,不是为五欲六尘来的,这种朋友志同道合。你学圣贤有成绩了,他想学,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来向你请教。孔老夫子如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跟他学习,我们在书本里面看到记载,夫子

16、有学生三千人,弟子三千。这三千学生里面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个人。凡是跟圣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但是成就的成绩一定有高下不等,这是一定道理,于是像儒家讲的圣人、贤人、君子。三千人,我们深深相信至少也是君子之人;成就更高的是贤人,七十二贤;圣人。以后在中国尊称孟子是圣人,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亚圣,换句话说,仅次于孔子。人本来是圣、是贤,这个我们一定要肯定,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这句话。学佛的人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学习能够达到颠峰的基础、根本,这个认知要坚定、要坚固,决定不动摇。人性本善,皆有佛性。现在又能够立志学圣,当然他能够成圣。为什么成不了圣?烦恼习气

17、没有断干净。在佛法里面讲,见思烦恼断尽了,证阿罗汉果,佛教里头的小圣;再把尘沙烦恼断尽,证辟支佛果,这是佛法里头的中圣;再把无明断尽,这是佛法里面的大圣。大圣是佛,大圣是法身菩萨,中圣是缘觉,小圣是声闻。儒家的贤人是中圣,儒家的君子是小圣,都是善人,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知识,都是。夫子当年在世,私人教学,五年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不可思议。所以,教学一定要懂得尊师重道,学习有没有成就,关键是在你对于圣学有没有尊重的心。印光大师所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学,你去修道,对于道学没有诚敬的心,佛来教你,夫子亲自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这是一定的道理。老师差一点

18、,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诚敬心,你还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过老师,这就是古人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的道学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你超过了。你为什么超过?你对于道学诚敬的心超过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你要能信得过,这个东西第一就是相信自己,自信心摆在第一位。佛法跟基督教不一样,过去我在美国达拉斯,我跟这些宗教相处得也非常好。有一天基督教有四、五个牧师来看我,他们提出说净土宗第一个讲信,信就能往生。他说我们基督教也讲信,信就得救,我们是相同的。我跟他讲不同。他说为什么?我说我们信,第一信自己,第二才信佛。你们第一个信上帝,你们没有信自己,不一样。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讲信讲六个,第一个信自己

19、,第二个信佛,第三个信理(道理),第四个信事,第五个信因,第六个信果。信里头讲六条,你们只是信上帝,其它的没有讲,我们这个跟你的不一样。所以最重要是要有自信心,自己相信自己能成就。相信人性本善,相信皆有佛性,这是信因;相信自己修学一定成就,那是信果。在教学当中,师生统统提升境界,不亦乐乎!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快乐的。现在时间到了。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段,“学圣学贤”。第一要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的,宇宙、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我们现在讲的思想。楞严经上讲,“诸法所生,

20、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些话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于是我们应当存什么样的心,这是修行成就的关键。大乘法里面以菩提心为体,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小乘、中乘,也就是说声闻缘觉,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权教菩萨虽然发了菩提心,不圆满。什么叫菩提心?马鸣菩萨起信论上说的,是历代许许多多祖师大德常常引用的,菩提心之体,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作用又分两种,一个是自受用,对自己的,直心怎么对自己,对自己起的作用叫“深心”;对别人,叫“大悲心”,论上讲的。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也说三种,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我们把经跟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格外的明

21、显了。论上讲的直心,经上讲的至诚心,我们知道,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体是真诚、至诚,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之体,也就是自性性德之体,就是真诚。它起作用,经跟论自受用都讲的深心,古大德解释什么叫深心?好善好德,这个话讲得也不错。我们在此地依照无量寿经上的说法,我们把自受用,什么叫深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这是深心,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么心对待自己?第一个要清净,决定不能够染污,净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对待自己,要养自己的平等心;要养自己的正觉心,觉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这就是觉正净,觉正净是三宝!自性三宝,自受用。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就是慈悲心,我们用十个字五句来说菩提心,大菩提心,就很

22、容易懂。所以最重要的,体最重要,真决定不是假的,诚决定不是虚妄的,真诚到极处。真诚的样子是什么?下面这四句是真诚的样子,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诚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学里面,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正觉是慧学,你看这就是戒定慧,是自性里面的戒定慧,本来具足的。现在为什么失掉?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诚,真心迷了就变成妄心,妄心不真不诚,所以称之为妄心。妄心起作用当然跟这个相违背,清净平等觉没有了,戒定慧没有了。清净变成了染污;平等则变成了不平,贡高我慢;智慧变成愚痴,正觉变成愚痴。这就是三毒烦恼贪瞋痴,清净的反面,贪;平等的反面,瞋恨;正觉的反面,愚痴;迷了就是贪瞋痴,觉了就是戒定慧。所以,清净

23、平等觉是三学,戒定慧三学;又是三宝,正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你看看三学、三宝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为什么不用它?修行、学佛、修道,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就是学这个,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的是回头,从虚伪里面回归到真诚,从贪婪里面回归到清净,从嫉妒、障碍回归到平等,从愚痴回归到正觉,就学这个。你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心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大慈大悲,就是神圣之爱。世间许多宗教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真主对一切众生是仁慈的,这就是大慈大悲。没有前面这四句,哪里来的慈悲?慈是帮助一切众生得乐,悲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我们用这个心,用这个心的人就叫做菩萨,菩萨是觉悟

24、的人,用这个心就是觉悟的人。起心动念与这个相违背,他是迷惑的人,他没有觉悟。迷惑的人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在这一念之间。大菩提心落实到日常生活,在生活里面,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用的是菩提心,用的是真心。所表现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体性、现相清楚明白了,理事、因果就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尽了。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通达明了,这是看破,看破之后你肯定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执着,见思烦恼断了,放下了;放下分别,尘沙烦恼断了;放下妄想,无明烦恼也断了,你的自性圆圆满满的显现出来。圆圆满满显现出来的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为究

25、竟圆满佛。所以,佛门里面修学最重要的原则,总的纲领,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就是看破、放下。你能看破一分,你就会放下一分。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看破,没有看破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放不下。这个社会一般人,也是讲一切众生,为什么把生死看得那么重,贪生怕死。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原因是他不了解生死的真相,他要真的了解生死真相,他把生死就放下了。生死的真相是什么?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你能懂得这个道理,这身有什么了不起!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样,身死了,这个衣服脱掉了,丢了,不要了!灵性是自己,他又去换一件衣服,如果在六道,他又去找个身体,又换一件。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有智慧的人,他生生世世干什么事情,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是搞别的。这是他生生世世生活第一个目标,第一桩大事,他不是别的,提升。觉悟的人他就懂得,开始提升,生生世世不断的提升,提升到最高的究竟圆满佛果,真的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经典里面讲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在学习,生生世世在提升,生生世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