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5367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3-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3-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3-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3-席泽宗院士: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席泽宗到目前为止,对近代科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无数次的讨论与无数场的争辩。本刊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的影响“论坛,可以看作是这场争论的延伸。回顾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你会发现答案中大多是将原因归到文化的层面上,这些文化原因大体可归结为一句话:西方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而我们没有。而更深一层挖掘是:中国不仅没有古希腊文明,而且还有阻碍近代科学萌芽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僚制度,封建压迫,方块字,儒家文化,缺乏逻辑思 维,不重视实验,没有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没有逻辑学.对此,我们采访了本刊编委中国科学院院

2、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席泽宗,在这众多的回答中,席泽宗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原因,即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与希腊文化无太大关系科技中国:许多人在讨论“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何诞生在欧洲而没有产生于中国)时,认为欧洲人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因而产生了近代科学。您认为是这样的吗?席宗泽:欧洲人吸收希腊文化是从 12 世纪开始的,他首先被经院哲学家们所接受,以至马丁路德在进行宗教改革时,也埋怨在教会的学校里不讲圣经而讲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与此相反,近代自然科学则是在反对古希腊科学的激烈斗争中诞生的。在科学史中,以 1543 年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这

3、一年出版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两部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了以希腊托勒密和盖伦为代表的古希腊天文学和医学传统受到质疑与抨击。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出现以后,在欧洲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就连马丁路德也反对。法国思想家博旦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具备普通知识(希腊知识)的人或学过一点物理学(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的人,会想象如此笨重庞大的地球竟能以太阳为中心上下运动。“为了证实和宣传哥白尼学说,为了推翻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伽利略写了两部名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力学和弹性学)的对话。这两本书都是以三个人的对话形式来否定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由此可见,近

4、代自然科学是在不断摆脱古希腊科学的束缚中诞生的。几何原本对近代科学的影响很难评估科技中国:如果希腊前期的自然科学与近代的观察、实验、推理为基础的系统科学不属同一范畴,也不可能直接产生近代科学。但是希腊后期却产生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这样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著作,杨振宁先生也认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深受几何原本推理方法的影响。您怎样评价这种说法?席泽宗: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清楚。现在用的希腊文本是 1808 年在梵蒂冈图书馆发现的公元 10 世纪的一个手抄本,无法肯定它是 1400 多年前的原物,人们猜测,这个手抄本就是当时的人为教欧几里得几何而编的一个手稿。

5、除了这个版本之外,其余阿拉伯文、拉丁文译本都是根据公元 4 世纪末赛翁的一个增订本,而这本书是没有图的。一部讲几何学的书没有图,很难想象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作为近代数学标志的微积分,也并不是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发展出来的。牛顿、莱布尼茨和他们的先辈们为了适应当时运动学、弹道学、光学和天文学的需要,大胆的不顾欧几里得关于严密性的要求,而发明了微积分。在微积分建立以后,反对微积分者正是那些受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束缚的人。关于这一点,在斯科特的数学史中有详细地记载。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虽然是按几何原本的模式写的,但那只是形式,牛顿自己曾经说过,读了几何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帮助。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

6、文化无太大关系科技中国: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的思维得以系统和精密,并成为近代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一般认为,在中国古代没有对于推演法的重要认识,即中国传统文化里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对此很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席泽宗:在杨振宁先生的几次演讲中,杨先生都反复地提到了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有关。我不是很同意杨先生把原因归结到人们的思维和知识层面上来。逻辑和语法一样,是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正如许多人没有学过语法也会说话一样,中国古代没有写出逻辑学著作,不等于中国人不会逻辑思维。再者,逻辑的严密性并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利斯多的逻辑学,对上帝的存在做出了五大证

7、明,难道上帝真的存在吗?与此相反,作为近代科学开始的一系列新发现,却不是用逻辑推演出来的。如果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还用了传统的方法,即逻辑的论证,维萨留斯则完全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得出和旧观念相反的结果。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伽利略对木星卫星的发现,都与三段论法毫无关系。伽利略认为,在物理学中,基本原理必须来自观察和实验,逻辑和数学只是实验数据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对先验目标的追求。这正是近代科学方法的精髓。再看看希腊人是怎么说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第七卷中说:“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不必去思考昼夜长短、日月运动以及其他天体的任何事物。在建立真理时,考虑这样多的事业是愚蠢的。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

8、如果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研究问题,那就要把星空抛在一边。“接着,他又引用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说:“声学的老师们想比较他们仅仅能听到的声音的和谐,这种试验也和天文学观测一样,是白费力气的。“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没有推演法并不构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周易与孔孟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不同的科技中国:在中国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周易、孔孟之道,究竟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席泽宗:李约瑟认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三大哲学思想体系是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和周易,前两者对科学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而周易的那种精致化了的符号体系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它诱使那些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停留

9、在根本不成其为解释的解释上。没有一种是以任何形式为周易的观点进行辩护的,或是要减轻它对中国科学思维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李约瑟对周易的评价我基本是赞同的。从天文学的发展研究来看,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是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对那些盲目夸大周易作用的观点,如有些学者把现在发现的遗传密码、量子力学等等都用周易来解释,我更是不能赞同。我认为,周易的影响没有孔子的思想影响大。周易是一本哲学著作,一般人很难读懂,而孔子的思想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没有坏处的。以论语中的孔子言行为据,孔子的言行对科学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十

10、三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孔子思想中的这些有益成分也是其中之一。现实的需要和提供的条件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科技中国: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既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最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席泽宗: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原因,即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按照明末发展的趋势,中国传统科学已经复苏,并有可能转变为近代科学。明末这一时期的科学相当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而这些又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朱载 律学新说,潘季驯河防一览,程大位算法统宗,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吴有性瘟疫论等等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著

11、作。在短短的 67 年中(1578-1644)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和英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1644 年是个转折点。这年,英国打败了封建王朝,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后虽有反复,但 1688 年“光荣革命“成功以后,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就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前进。而中国由于清军入关,残酷的战争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落后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到了康熙时期,全国已基本上统一,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有懂科学的传教士在身旁帮忙,国内、国外的环境都不错,这时是一个机遇,是中国有可能在科学上于欧洲近

12、似于“同步起跑“的时机。然而由于康熙一系列错误的科学政策,把我们本可以与欧洲“同步起跑“的机会失去了。如:康熙在用人上,对汉人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一些科学家得不到重用;在培养人才和集体研究问题上,在有众多传教士的条件下,没有兴办外语学校,没有组织中国学者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在制造仪器和观测时,只是把所制成的仪器视为皇家礼器,只供皇帝本人使用,而没有用来进行观测;对于中国传统科学的弱点-系统性、理论性不强,康熙未予以重视,他只关心一些普通常识问题,对从欧洲传进来的一些理论问题,不管是托勒密体系、第谷体系还是哥白尼体系,都未重视去研究。康熙时期的科学政策是我们同欧洲科技发展拉大差距的起点,在之后的统治

13、政策中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如乾隆后的“复古“运动就崇尚一切都可以从古书中找到原因,包括科技。中国科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在建国初期,由于种种的社会原因,使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以后的“文革“时期,更谈不上社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条件。而当时欧美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条件就比国内好得多,在他们研究钻研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打扰。这种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是现在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中国人,但都是外籍华人的一个原因。从这些看来,我还是偏重把社会原因作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以至至今中国科技仍然落后于欧美的主要原因。在采访结束后,席先生一再的对记者强调说:近代

14、科学产生在欧洲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是由当时当地的条件决定的,不必到 1400 多年以前的希腊去找原因。自 16 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开始落后,也要从当时当地去找原因,不必一直追着孔子、孟子。 相关报道:专家学者论战:为什么近代科学不在中国萌芽导语:早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提出“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但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的讨论,中国学术界虽已开展了多次,但它始终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话题。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和科技中国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

15、坛上,众知名专家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评论报道:“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举行。 论坛由主讲人杨振宁先生开篇,他概要性的就一段时间以来倍受关注的关于其“易经与中国文化“一文再一次做了阐说。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钝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先生的部分认同,也引起了随后的多角度深入探讨。早有纷争:杨振宁: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有五点原因。2004 年 9 月 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2004 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提出观点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

16、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对观点:杨振宁板打易经 称其阻碍中国科学诞生。近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方萌芽、发展?主要并不是说西方有什么传统哲学或思维方式能够“从理论到理论地“自然萌发出门类纷繁的科学体系,首先还是西方工业革命前后生产实践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实践的基础。而当时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都不具备类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如此,印度如此、阿拉伯世界亦如此,后两处并没有易经,同样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萌芽,就足见易经至少不是罪魁。支持观点:何祚庥反思易经文化 支持杨振宁观点。如果问我的意见,我以为杨振宁先生对易经批评,恰好打中了某些“易学“研究者的要害!一个重要理由是:“易经文化“在中国

17、社会生活中已传承并弘扬了几千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大,超过了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然而中国的科学却落后了!从思想层面来说,就不能不追问一下: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里,是不是有重大缺陷?支持观点:自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钝支持杨振宁部分观点。刘钝认为,杨振宁的几个论点中,其中两个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一个是易经影响中国文化的思路,杨先生用它来解读近代科学在中国缺席的原因之一,确实是这样的。第三个是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我也觉得没有错。“反对观点: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 众学者质疑。国内易学专家称杨振宁的观点“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杨先生说周易只有归纳,而没有推演。可是众所周知,周

18、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还说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周之前的甲骨象形文字就有单音字出现了。中国在近代不仅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科学,也没有走出中国自身的近代科学道路。这个历史事实,是否一定要归咎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反对评论:评论:杨振宁打错易经板子了吗?近代科学为什么没能在古代科技发达的中国萌芽,杨振宁先生作为科学家,对此作出思考并无不妥。但认为易经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似乎有些武断。反对评论:董光璧:阻碍中国科学诞生的主因是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第一是从文化的结构和演化来看传统,第二是从当代人类面临的挑战看

19、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是从如何改变当代中国科学落后的状况来看易学研究。“ 媒体声音:新语丝:杨振宁批评易经值得深思。杨振宁对易经影响思维方式的批评值得重视科学真理的人们思考。他的批评的现实的意义在于他在鼓励知识界的推演式思维。 媒体声音:科学网:要敢于质问传统文化。杨振宁说起易经来,也要反复声明自己没有攻击它的意思?实际上,批评又如何?真理越辩越明,这个道理不适用于传统文化?我们的知识分子其实要有杨振宁这样的勇气,敢于去质问那些传统文化。 媒体声音:新京报:对待传统文化要避免虚无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回归“和“重铸“,必须要经过西方科学理性的厘清和梳理,否则就会进入“蒙昧化“的误区;而生活在科技创造

20、的现代世界中的国人,如果丧失了传统人文智慧和精神的熏陶,陷入虚无主义,将会导致在全球化世界中个体与民族自我身份的迷失。媒体声音:南方都市报:“深奥“护不了传统文化的短。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学者董光璧,因为早先与杨振宁先生的同台演讲“有些深奥“。不直说中华文明无往不利,包治百病,那就只能靠“深奥“的语言来兜圈子,搞得“大多数人不能真正领会“。这样,不仅诞生不了科学,恐怕还要离科学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网友:易经之争下的“伪学术敏感“。“伪学术敏感“掩盖掉了论争背后真正理性的光辉:中国学界必须真正客观理性地听取和面对不同意见;有必要对中国学术研究思维方式进行必要的反思;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力作出真正理性的辨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