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易错易混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3、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4、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
2、制。5、 “汉承秦制” ,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易混点:1、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 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 三
3、省六部制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 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3、 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4、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易错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
4、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另外,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易错点1、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
5、、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2、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 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5、 学生容易误以为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应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 。6、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6、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8、 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但不等于中共没有参与领导国民革命运动。9、 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10、 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11、 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12、 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13、 “左”
7、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 “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14、 注意中共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不根据本国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 ,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15、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易混点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 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2、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
8、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了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革命根据地” ,特指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 (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 ,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
9、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易错点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3、 “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4、 “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5、 台湾问
10、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6、 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努力建立健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而不仅仅是法制社会。7、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8、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 1954 年宪法。9、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10、“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
11、斗争为纲”的结果。11、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易混点: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0 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政府于 1908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 1912 年在南京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 1954 年宪法的颁布。1954 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错点
12、1、 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2、 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 “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4、 1971 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5、 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 1979 年中美建交。6、 197
13、9 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7、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8、 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9、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易混点1、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 “另起炉灶” ,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
14、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 ,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2、用对比记忆法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
15、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 注意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2、 雅典民主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非公民,如外邦公民、奴隶和他国公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3、 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 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易混点1、 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2、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
16、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3、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五百人大会休会期间为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4、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易错点1、1689 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
17、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3、注意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同的。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4、英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5、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6、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二者相互制约。易混点1、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
18、统制 法国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世袭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与宰相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
19、 议会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共和制之比较项目 不同点(异) 不同点(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君主系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为礼仪性的政府(掌握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君主世袭终身制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有立法、组织及监督政府之权力总统系国家元首,权力受议会制约政府由政党(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须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组阁或选举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比较表(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理论原则与经济基础 三权分立;私有制国家性质(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相同
20、 点司法 独立政 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 军权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不同点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监督法国总统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表(项目) 法国总统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相同点1、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2、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3、(国家元首地位)总统
21、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政 体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总统;国民议会选出 皇帝;世袭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皇帝议会产生方式 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同点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立法权控制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帝国宰相(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
22、君主立宪制比较表(项目)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相同点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无实权首相和议会、政府关系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不同点议会 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英、美、法、德四国的国家政权组织体系表项目国别 政治体制行政权 立法权司法权 军权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权力中心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内阁 议会下院 议会 议会 国王 首相
23、。议会选举 议会美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 国会 联邦法院 总统 总统 总统。人民间接选举 总统法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总统 议会 总统 总统 总统。议会选举 总统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名归帝国议会,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上皇帝 皇帝 宰相。皇帝任命 皇帝2、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虚,君主是实。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4、
24、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易错点1、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2、 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只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3、 巴黎公
25、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4、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不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 1953 年开始的,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5、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不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错点1、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2、 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 ,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4、 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5、 “冷战”结束后, “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