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26940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主题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主题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主题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 B1949 年 9 月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共同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改名为北京,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 共同纲领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2、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还规定了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3、开国大典 B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内外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历史,开始了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3、,壮大了世界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5、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A1951 年 5 月,经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及香港、澳门保持现状外,中国的领土全部获得解放。和平解放西藏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959 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6、抗美援朝 A1950 年,中国政府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 年,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二、国民经济的恢复1、土地改革:A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1953 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A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

5、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一、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中共“八大”:A1956 年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2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的代表大会。2“三面红旗” B总路线、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三面红旗”。但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大跃进 C以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率先在农村发动

6、,特征是放高产“卫星” 。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大跃进”反映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和求强求高的强烈愿望,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吗,导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失误。 严重脱离实际的目标,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4、国民经济调整 C面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1965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第一次向全

7、国人民提出实现现代化任务。 (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二、文化大革命1、开始:B毛泽东出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于 1966 年 5 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6 年 5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 8 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革”全民发动的标志。2、结束 B1976 年 10 月,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这场严重动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 D背景:1978 年 5 月 11 日,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 。随即全国展开了关于

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当德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内容: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 ,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的工作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意义: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9、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中国共产党在 1987 年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建国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成果和总结。 二、改革开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农村的突破)C1978 年底、1979 年初,安徽、四川的部分农民自发的试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32、

10、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A198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浦东开发开放 A199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四、 “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 B(1)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最早针对台湾问题)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

11、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评价: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为实现祖国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和繁荣,也为和平时期解决某些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2、香港、澳门的回归 B1997 年 7 月 1 日和 1999 年 12 月 20 日,香港和澳门分别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3、 “汪辜会谈”B1993 年 4 月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领导人和海峡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会长辜振甫举行“汪辜会谈” 。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的

12、一次历史性突破。4、 反分裂国家法B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遏制台独分裂势力,2005 年 3 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以国家大法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四单元:中国走向世界一、初登国际舞台(50 年代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2、日内瓦会议 A1954 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新中国初登

13、国际舞台,就以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和出色的外交工作赢得了广泛的赞扬。3、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 B1955 年,亚非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相聚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推动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使会议取得了成功。二、外交舞台的拓展(70 年代的外交)1、重返联合国 C(1)背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蒋介石集团继续占据着联合国的中国席位。(2)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14、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中国重新参与联合国事务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承担的义务也4越来越多,并为推进联合国的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中美关系正常化 A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告,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在承诺遵守中美建交三原则,即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从台湾撤军,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中日建交 A在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影响下,日本开始改变对华政策。1972 年田

15、中角荣首相应邀访华,并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日本对过去的战争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也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从此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三、全方位的外交(80 年代以来)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是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1991 年正是加入。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2001 年,中国被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一致的。3、中苏关系正常化 A1989 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