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章创造性教育目录:1、引言2、家庭对创造性发展的影响3、学校对创造性发展的影响4、创造性思维训练5、作业6、备用材料引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且不断聚焦于人才与教育。1997 年 5 月,中科院鉴于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浪潮,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教育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建议,明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几乎与此同时,在北大校庆 100 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着重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内涵,明确地指出:知识经济关键在创新,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呼唤创造性教育,要实现创造性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即变“受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变“茧式化“课程为“整合化“课程,变以教师中心为以学生主体。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支点,邓小平同志曾勾勒出经济腾飞的模式:教育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经济优势经济腾飞。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对社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是造就人的事业,通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来回报社会,支撑社会,革新和改造社会。要实现知识创新这一伟大的目标,应该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教育应该成为创造的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思维。具体地说,教育必须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
3、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它;鼓励受教育者发挥其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其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个人的独特个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只有这种创造的教育,才能造就有创新2精神的一代人,才能通过这代人把知识创新成为现实,使我们的民族真正能拥抱知识经济这一时代。同时,教育自身的功能价值又能得到极限的发挥,在适应时代发展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生长点。二、问题的阐述:创造性的教育依赖于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和队伍建设。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然而当今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只能跟高考接轨,并不能与社会接轨,更不能与国际潮流接轨。教育体制陈旧,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手段、方法
4、落后,导致了我国有限的教育投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教育的收益率低下。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教师辛辛苦苦,学生忙忙碌碌,做了许多无用功,培养的目标除了升学还是升学。尽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也曾进行过一些零星的改革,但仅是“戴着镣铐跳舞” ,蹦扎几下,便喘息而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现在许多国家并没有注意到教育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还在沿用老的教育模式,造成了社会拒绝接受学校培育出的产品。在我国,这一现象近几年尤为突出。现在从高等学校走向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属于下面三类人才:第一类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或知识结构陈旧、过时。第二类是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缺少动手动脑的能力。第三
5、类是万金油,趋热门,学得一些皮毛,什么行业都可以要,什么行业又都可不要。这样就造成了社会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办学,又拒绝接受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一局面。对学非所用和浅尝辄止的大学生,我们中学教育部门可以对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等抱有微词,但对于“高分低能”这一现象,中学教育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希望高分,但决不喜欢低能,可事实上我们确实造成了低能的现状。过去我们常常把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定为两个:一个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一个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事实上,5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合格吗?事实不容乐观,在经济发达的江苏,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政府基本任其自然,人才市场不让进,企业更无人问津,
6、十年寒窗苦,出校付东流,我们的教育是照顾了少数,而放弃了多数。因此,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要强化。强化的第一点是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升入高等学校的机会,有进入高一级科研创造的机会,这一点江苏走在全国的前列,每年大学招生人数递增一万人。强化第二点是要让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学会3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本领。要解决普通高中教育现行的弊端,重点中学必须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自己给自己松绑,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成为创造教育的倡导者、施行者,以此带动区域的创造教育,推动国民创造教育的全面开展。创造性教育并不是个新名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陶行知先生都积极倡
7、导并躬身实行。然而他们所处时代并不能实现他们的宏愿。建国后五十年的教育积淀,改革开放二十年教育振兴,为我们实施创造教育提供了精神的物质的基础。尽管教育改革的道路漫长,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毕竟我们已有这个意识,也有这个能力来实施这一新的教育。实施创造的教育,培养创造性的人才,首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大环境、大背景。教育行政部门要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课堂设置、教材体系,改革考试评估机制。社会要改革用人机制,转变人才观念。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管理体制、学制、高考科目改革等方面已作出了初步的努力。但是最重要的课程改革却显得滞后不力。联合国教科
8、文组织的第 21 次大会,重点讨论了本世纪最后 20 年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和趋势,会议一致认为:世纪末教育最主要使命是使人类顺利地步入 21 世纪,其关键则在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教育内容的跨世纪的更新换代。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核心的环节,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面向知识经济的课程应该是把所有教育因素有机地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即采取综合课程。这样就可能避免知识结构的陈旧、单一、割裂,避免学生的知识营养不良症。目前,课程、教材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教育将是一句空话。课程
9、设置改革的总体构想应该是围绕“素质”这一重心的,我们应该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观,即国家教育部门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各省市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在宏观的框架下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各学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 、学校的办学特色、区域经济情况,进行微观的调整。树立兼顾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课程价值观,树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选修课分层次的课程类型观,树立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4课程形态观。优化学科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对基础科学课程,应该剔除陈旧、过时的板块,添加一些新的知识成果。对一些有利于人文素质提高的科目要强化,如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
10、音乐、美术、劳技等。对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程要新增,如科普常识、交际艺术、思维方法、科技制作等。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材的改革,还学生以创造的时间、创造的机会,增加学生创造的基础知识。学生有了创造的时间、机会及必备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去从事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劳动,必须给学生以创造的启迪,这个任务必须由教师来承担。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有创造精神与能力的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已制订了“百万园丁”培师计划,耗费 2.5 亿巨资,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培师力度,用行政手段使教师升级换代。各学校要抓住这个机遇,培养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此外,还要依靠自己现有资源和造血功能培养适应本校特色教
11、育的师资队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制订方案,明确要求,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对教师施加学习的压力,采用激励机制,增加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对从事创造性教育的师资队伍达成目标的总体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意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民族未来的重要性,辩证地认识素质教育既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因为通过应试教育可选拔一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 ,又不是培养全能全优的教育(因为全优全能是违背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人人有个性,个个有特长,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创造的能力和后劲。教师的教育
12、也应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改为思维训练的过程、潜能开发的过程。对创造性人才有辩证的科学的认定方法,不要片面地认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当然能得诺贝尔奖是再好不过的) ,就是从事高科技研究,高不可攀,而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如小发明、小革新、小制作、小论文、小小说入手。陶行知先生曾对“创造”两字作了形象的诠释,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看见火烧过的泥土坚硬,就自己动手烧制了一个盛水的瓶子用来生存,这就是新价值的产生,这就是物质的创造。贾宝玉同姊妹们在浮满荷叶上的湖面行船,要铲除荷叶,林黛玉给了他一句诗“留得残荷听5雨声” ,贾宝玉觉得荷叶有观赏价值,厌恶的破荷
13、叶一变而为可爱的天然乐器,是产生了新的价值,这种新观念的成立是心理的创造。物质的创造用于自然科学的发现发明,心理的创造可用于文学艺术、审美的创造。依据陶行知这一观点,我们可以认为,课堂上学生的一个新观点、新见解,作业上一个新思路、新解法,表达上的新立意、新角度,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悟,都是创造。只有注重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创造性教育才可感、可行。鉴于此,我们千万不可忽视那些看起来平庸无奇的学生或者某些方面后进的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类未被开发利用的脑区竟然高达 90%,要承认每个学生的潜能并加以开发,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发扬光大。许多科坛巨子,文坛巨擘,学界泰斗,少年时并非出类拔萃
14、,有的甚至被人认定为不可造就。爱迪生被小学老师认定为“坏蛋” ,如果不是母亲的慧眼,也许我们的世界还不会如此光明,数千种发明创造也许是子虚乌有。爱因斯坦的制作小板凳是全班最差的,日后并不妨碍他成为科学巨子。达尔文曾被人视为不才,后来照样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应为我们的教师所切记,不要遗漏每一个学生,不要熄灭其创造的火花。我们要坚信,只要给孩子以自由的行动,适当的引导,千百人之中,将来一定会有天才,有创造者、发明者。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创造能力。首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原有的师范教育所学的知识已远
15、远不够,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知不断涌现,教师对此必须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识,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化专业知识,要站到新知识的前沿。另外综合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知识广博、文理兼容、一专多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教师还必须具有全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科学、更理性,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过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科研可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要搞好教育科研,有选题、研究、撰写论文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努力成为专家、学者。另一方面是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创新劳动、科学研究,争取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随着科技发展,
16、教育设施设备、手段不断更新,教师必须有使用操作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能力,现在许多学校在6青年教师中开展电脑、外语等过关考试,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组织才干、应变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发挥整体优势,达到整体的提高。第三,教师必须有科学的创造性的教育方法、途径。首先要用好第一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主体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实现创新性学习,成为创新性人才。各学科的教学要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有创新的意识、习惯。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合作,敢于竞争的思想,使学生有健
17、全的人格。其次是开辟第二课堂,上好选修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给学生以科学创造的兴趣、信心、欲望。通过开设古代、近代科技史讲座,让学生既有四大发明的自豪,又有近代落后挨打的悲痛,激起学生创造立国的欲望。通过开设科学家和成才的经历讲座,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发现、发明来自于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思索。例如,瓦特从茶壶水开盖子掀动得到启发,发明蒸汽机,带来了伟大的工业革命,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带来了物理学,天文学的革命,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也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过这些事例,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创造原来与我们如此接近,并非高不可攀,只要
18、做生活的有心人,科学的有心人,就能成为创造性人才。这样,学生就会有信心。通过开设当代科技前沿成果的讲座、科技攻关课题介绍的讲座、科学疑案及疑题的讲座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悬一个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志向。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成功,激励学生成功,要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确立课题、项目及目标,制订科研的步骤计划,预期可能出现的困难,寻找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等,不要让学生被伪科学蒙蔽,不要让学生超越自己的知识能力极限而好高骛远,不要让学生杂乱无章地劳动。必要时,可请校外专家辅导。对学生的成功要肯定、鼓励、表彰,在成绩评定、评语撰写中要突出创造能力的评价。第四,要运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教学手段。步入
19、 21 世纪,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将飞速发展,科技将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种现代化媒体正在被广泛地使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所学校如果率先使网络技术真正地跟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使教育处于领先地位,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产生重7大的影响。这方面瑞士等国取了很大的进展,小学生通过网络竟然破译了美国五角大楼的情报系统,不能不让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江苏省教委教科所在这方面意识超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发展教育网络,开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并用于课堂教学。如果这一举措能得以普及、江苏的教育可能面临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江苏的教育可实现新的腾飞,真正与知识经济接轨。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采
20、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介入网上学习,借助电脑、多媒体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电脑这一工具进行设计、发明创造。三、结论:创造性教育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前景广阔。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创造性教育依赖于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除学校教育外,必须营造社会大气候。学校教育除了管理体制、课程教材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之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通过改善校园环境,繁荣校园文化,来实施环境育人。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开放的天文观察室、生物标本室、理化实验室、多媒体电脑课件制作室、网上电子阅览室、文学艺术创作室、科技制作室、植物园来实现科技育人,这些不再赘述。只要我们彻底转
21、变观念,更新意识,不怕挫折,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造就出大批的有用人才,振兴我们的教育,以致振兴我们的民族。备注资料:提起中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文明古国,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四大发明,我们为世界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为什么现在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尊重?提到近现代科学理论,我们会想到: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霍金近现代以来,我们有什么引领世界的理论吗? 在技术领域:出口一亿条裤子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我们的 DVD 一度占到世界份额的 8090%,但人家一说要专利
22、费,马上国内 DVD 企业“割麦子”一样,齐刷刷倒掉。为什么,我们没有或缺乏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言权,就得不到我们希望的尊重。8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 21 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的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 307 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 207 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列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 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 14.9%。小时候,我们都被大
23、人们用各类“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启发过心智和创造力,但现在,当我们都已成为家长,却没有胆量把这份“聪明才智”薪火相传给下一代,因为它不为现行的教育制度所包容。社会现实给我们的孩子施加了某种不正常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们被修剪得失去了个性,家长们也失去了判断力,开始颠倒是非。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就像旧时代女人的小脚,裹它,家长心痛;不裹它,家长失职。于是,过去的父母为了让女儿嫁个好婆家而狠心地束缚她的某一部分肉体,现在的父母为了孩子适应现行的考试制度而同样狠心的束缚他们的创造力。一个国家的创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 。只有创新的国人,才会有创新的国家。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就才华横溢,有许多发明
24、创造,而有些人尽管我们觉得很聪明,但却没有什么成就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学原因呢?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一)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美国市场上流行的芭比娃娃是中国苏州企业贴牌生产的。这个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0美元,但在中国的离岸价格却只有两美元。这两美元还不是最终利润,其中1美元是管理费和运输费;剩下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于支付来料费用,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企业所得。而我们承受的是:废气、废水、废料中国每日耗水量世界第一,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91、智商与创造性没有明显相关。2、左、右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调活动是发展创造性的物质基础。 (在
25、右半球加工的信息是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能力、想象能力有关的)(二)信息存储量:产生观念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都与信息量有关(三)动机:创造性思维者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动机过强则会限制视野(四)个性:有创造性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言语流利、兴趣广泛。(五)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创造性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2、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气氛是影响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学校教育重视纪律和规范,学生除了学习固定答案的知识外,很少有自由发挥的机会4、奥斯本(美国)的研究表明,在农村长大的人
26、比在城市长大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出众的创造性思维者本章主要从家庭、学校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入手,并详细的介绍了几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技法。第一节 家庭和学校对创造性发展的影响一、创造性与创造性教育(一)什么是创造性1、定义:()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等。()现代汉语词典: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韦氏大词典:“创造的能力、艺术或智力的开发”()本书定义:张庆林与斯滕伯格(2002)张庆林与斯滕伯格(2002) “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102、包含以下几点含义(张庆林与斯滕伯格):(1)人的创造力并非任何时候都能够表现出来,只有这种潜
27、在的素质外化为能力的时候才表现为创造力。从这个角度上,俞国良把创造性分成 2 类,一类是内隐的,一类是外显的。内隐的指创造性以某种心理能力的形式存在,为主体产生创造型产品提供了可能;外显指潜在的外化为物质的事实,体现出主体的创造能力。与能力的分类相对照,能力也分为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2)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并非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充分展现出来。(3) 吸收了现代的创造性地系统观,一方面把创造性看成人自身的一种潜在的心理素质(内部系统) ,另一方面没有忽视创造活动的外部条件(外部系统) ,十分重视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正是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的创造性才会变成外显的新颖的适用的
28、产品。总结:针对上面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开发出来,创造性地开发即离不开自身的一些条件,同时又要借助外部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使他们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二)以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1、教学类型的种类区分为以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创造性教学)和有创造性地教学。2、两者的区分前者:教师遵照创造性教学的原则,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授创造技法,开展创造活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角色是问题解决者不是知识接受者。后者: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不同寻常的活动,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但是学生做出的反应仍是常规性的,学生没有机会表现和发展个人的创造性。总结:对比两种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教学,有创造性地教学只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认真的上完每堂课,有利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以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不仅能实现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