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历史新高考中涉及新史学观解读及训练解读近年的高考历史卷,无论是全国文综卷,还是各省新高考历史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试题命制中都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打破了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一统史坛的局面,并逐步取代旧范式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宠”。因为多重史学范式的共存
2、交融或转换,不仅在于打开了历史高考命题专家们的历史思维空间,进一步活化和拓宽多元化观察历史的视角。其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命题的精彩点往往就在不同范式的解读与转换中产生了,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历史高考复习时有必要了解和应用新史学观(或称史学范式)。一、五种史学范式的基本内容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
3、时,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左看右看,任何一“看”的加深,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一)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过去历史研究中的“阶
4、级斗争史观 ”,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看重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断限历史的重大界标而备受瞩目和关注,“ 阶级斗争史观” 指导下的中外历史研究中的 “政治制度变革论”、“ 革命史范式”等由此形成。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革命 ”或“阶级斗争”以外的东西被弃之不理。这种以点代面的历史研究,因为不是历史的全面的而影响了整体历史的全貌。该范式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在研究目标、分析框架方面充满着纯粹政治维度的解释。新课改前的中学历史教材基本上都是按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来编写的,依据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为发展
5、的主线。以阶级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地区)的主要阶级矛盾及其转化等。如对中国近代变革过程的分析,即突出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物。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二)文明史范式(1)基本概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
6、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由低级走向高级,所有文明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7、 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当今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史也是世界史,但另一方面,文明史又不同于通常的世界史,它以各种文明作为研究单位,并着力反映各种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的过程。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
8、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可以说,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应用方法】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主要是蒸汽机和电力,18 世纪下半期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此前,还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酝酿阶段。我们应以此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
9、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感悟历史的时代特征。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意义。三,从文明演进和文明传承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坚持以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为标准评价历史。对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则应予以肯定;反之,对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破坏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则应予以否定。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一般都会付出大小不一的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
10、坚忍不拔地追求文明的步伐。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由于多种合力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会形成多种类型的文明,如在农业文明时代,就有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区、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中亚和西亚文明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区。我们应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联系。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1、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进行考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查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在把握历史线索和阶段划分时,改变按社会形态“由低向高”的传统做法,以中国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导线索,并按照中国文明在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六,重视对“三个文明”的认识1、政治文明突出制度文明与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皇
12、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复习时,要注意石器、青铜器、铁器对农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要高度重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物质文明的特点。具体来说可分解为:物质生产的技术技巧,管理经营方式(如
13、作坊、工场、工厂和农场等),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物质生活文明(如衣、食、住、行、用的改善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科学技术等。复习时应突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思想、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它科技成就,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等。七,重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交流的重点,即中外交流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2.交流的途径,即交通路线等,如
14、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现代的欧亚大陆桥等。3.交流的主要内容,如书籍、器物等。4.交流的方式,包括商贸活动、人员往来、文化技术传播、通婚联姻等。在特殊情况下,战争也可促进文明的交流,如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就与战争密切相关。5.交流的影响,突出相互影响的“双向交流”的重要事件,如“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八,关注文明史观对高考的指导作用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指导性是非常明确的,近年来,为适应高考研究进展和新课程推行的需要,这一观点又进一步得以强化。有鉴于此,在高考复习中,应按照文明史观来确定考点和重点,并按照文明史观来审视、阐释、说明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三) 全球史范式“全
15、球史观”的内涵: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研究世界历史。该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
16、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 19、20 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
17、“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全球史观对中学生来讲,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重点把握两点,一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
18、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 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 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 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 置,耐心地通 过对话去缩 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 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
19、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五)从微观角度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如对哥伦布航行的认识,不仅要看到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还要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它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做出重要贡献。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四)现代化范式(也称近代化史观)(1)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
20、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主要线索 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它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
21、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3)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
22、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4)准确理解现代化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
23、是现代化的产物。 【应用方法】一、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主要按照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纵向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进程。如 2006 年四川卷第 37 题(3)问要求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步伐加快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再如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应把握实现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的地位与关系,即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现代化范式就是把现代化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转变过程,即从传
24、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讲,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其主要观点:一是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化弥散到美洲、澳洲、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所以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二是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也是一个民
25、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接受文明结构的现代史观: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三是现代化范式认为 1500 年以来的人类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五)社会史观(1)基本概念: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
26、、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 的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 。五大社会问题构成了高三历史复习应关注的五大重要内容【应用方法】一、明确人类当前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社会问题。全球性重大问题正成为国际社会和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以及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二、梳理和掌握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1)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问题。如历史上的水灾、旱灾等引发的社会问题。(2)动
27、乱或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如在中国古代史上“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鸦片烟毒”,日占区的殖民地化或“奴化”等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社会问题等。(3)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如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深刻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诸如城市化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三、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减免田租、救济穷困、治理自然灾害等社会问题的政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如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时
28、期美国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罗斯福的社会政策;“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等都是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二、一山飞峙:文明史观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史观当代史学研究的范式、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当代史学功能的变化、从教科书到教学理念、从史学观点到学习历史方法目的,都必然会反映到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高考试题中。在上述几种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史学观成为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要范式的现实情况下,这些新范式尤其是文明史范式(高考命题的核心史观)
29、在近几年特别是新课改的高考试题中靓丽炫目。因为于高考命题专家而言,考查的新课标和知识点大多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而“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是命题专家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审视、诠释、解读历史,用哪一种史学范式去指导试题的设计和命制,这往往也是每年命题最出彩的地方。1.选择文明史观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演进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专家们之所以选择文明史范式为命题的核心史观,估计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建
30、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让考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所创造的重要成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将来更好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二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深受文明史范式影响。新课标、历史教材大都是以“文明史观”来编纂的,三大必修模块实质是讲述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对文明史重要问题的展开和深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所呈现的文明史观直接制约历史高考,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必然会以最直接的方式是把文明史观融入高考命题中。三是文明史范式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范式指导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和命制,能更好引导学生
31、认识历史的本质和真谛。广义的文明,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史体系具有最大的包容量,既可贯通古今,又可联系中外,既有自身的特点,又可吸纳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的核心内容。其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决定它必然会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产生较大影响,必然会成为高考命题的主导范式和首选内容。四是高考命题专家都是学术界的名流大家。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高考命题中。近几年史学界广泛流行的文明史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等都程度不同地反映在高考试题中,成为耳目一新的新亮点。因为新范式为他们命题提供了新主题和新材料,新问题又需要新范式来作出正确的解答。如文明史范
32、式中的传承、交流、融合,现代化范式中的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整体史范式中的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等。2.构建文明史知识体系近几年高考各套文科综合卷或历史卷,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人类文明史。不仅考查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也考查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各种文明的冲突与融会。走进文明史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新走向,这就要求学生在历史复习中以文明史观为核心,重新构建文明史知识体系,及时应对高考的新变化。首先,学生应初步了解文明史基本概念的含义,如知道什么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理解文明史的结构主要由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三大部分构成。学会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释读历
33、史。如复习辛亥革命,在认识了它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后,进一步认识它对中国近代文明发展的深刻影响:不但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如近代工业和近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门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近代化(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双重影响,通商口岸的开放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工业的诞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使
34、近代中国文化开始摆脱以往与世隔绝的状态而走向世界,清政府对外政策也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其次 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构建文明史知识体系。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主线从纵向来看主要表现为:野蛮蒙昧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横向发展看,各个时代的文明都在物质、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中生成交融和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且各具地域或民族特色的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如中华古代文明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典型代表,它始终处于先进地位,不但是当代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前提,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又如由英美法等西方国
35、家开创的西方文明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影响较之前的所有文明都要来得巨大和深刻,对整个世界的改造也是全方位的,以至于现在仍在发挥它的威力。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梳理的线索是“议会斗争两次内战共和国建立王朝复辟光荣革命”;若按文明史范式可整合其历史线索为:(1)英国统治方式如何从人治转为法治(议会产生、政治斗争、权利法案)(2)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革命中对英国政体进行哪些探索?(清教徒运动反对君权神授,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变化、君主立宪制)。这样,学生可从政治文明的视角,理清英国代议制民主的确立过程。第三 把握好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
36、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三者并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第四 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文明。承认各种类型的文明各有其特点,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构成了世界文明史的靓丽风景。近两年高考各套文科综合卷或历史卷,大部分试题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人类文明史。2006 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中的历史试题,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全方位地考查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尤其考查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各种文明的冲突与融会。第五 不忘文明之痛。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学生在复习时不能忽视人类为创造文明所付出的代价,如中国古代史上的“焚书坑儒”和现代史
37、上的“文化大革命”,世界历史上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罪恶战争等。近年大部分高考试题都更多地要求考生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历史问题。高考试题以文明史范式为核心,依据其要求和知识体系命制编排,既考精神文明史,又考政治文明史和物质文化史,抑或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考中国文明史,又考世界文明史,更注重考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内容广泛而全面。三、横岭侧峰:不同史学范式的交融与多维诠释透析 2007 年广东等四省高考历史试题,我们不难看出:新史学范式为命题专家和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同一历史阶段或同一历史事件可以用不同的史学范式进行多维度诠释。但时下流行的四种史学范式,也不是“万金油 ”,或“ 放之四海
38、而皆准 ”的绝对真理,不可能对所有的历史阶段或每一历史事件作出最接近真实的解读。不同的史学范式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重点解释的历史对象,一种史学范式可能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或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可以作出最合理的诠释,但放在另一历史阶段或另一件历史事件就可能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不一定完全适合,如强用之则可能是削足适履。因此,学生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就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适用最恰当的史学范式来解读,或者用几种不同的范式从
39、多角度来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做到既“量体裁衣”,又不时“更新款式”,以备高考之需。依据新课标和四个版本教材以及近几年高考走向,在高三历史复习中,中国古代史更适宜应用文明史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世界近代现代史可突出运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了解世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英、法、美、德、日、俄现代化的进程与特点,对各国现代化的模式与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比较。中国近代现代史则可以革命史范式为主兼顾现代化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例一:现代化范式的主要代表罗荣渠先生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时认为:从现代化视角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发生的极为错综复杂的变革都是围绕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这个中心主题进行的,这是
40、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趋势。有了这个中心主题,纲举目张,就不难探索近百年中国巨变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线索。他的几个主要观点就很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创新点:第一近代中国自 1840 年以来的 150 余年历史的发展趋向,罗荣渠先生用“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这“四大趋向” 来表示。 “衰败化”指“国家政治权威的衰落与立国的阶级基础农业和农村的衰败。 ”与内部衰败化相连的是外部力量不断导致中国的“半边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制瓦解,中国仍保有主权与独立,但逐步沦为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地位。这一趋势称之为半边缘化。”半边缘化
41、与半殖民地化有高度重合的地方,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等等。不同之处是半边缘化突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整体性,中国是以沦为半殖民地的形式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正是由于半边缘化的趋势,才使清王朝的内部衰败化没有走向另一次的王朝循环,从而迫使近代中国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第二近代中国的“三大矛盾” 是:殖民主义侵略和反殖民主义侵略的矛盾;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与中国古老的小农与手工业结合的生产方式的矛盾;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工业商业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农耕文明的矛盾。近代中国的发展处于以大工业生产力为推动力的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展并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过程,也
42、是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大潮推动下不断求变求新、追求自身现代化的过程. 第三面对内部衰败化和半边缘化,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要改变这种趋向,遏制这种趋向的方法有两种:激进的革命的手段和温和的自救运动,两者的目标都指向现代化。对衰败化和半边缘化的真正遏制,是靠革命完成的。革命还有充当现代化加速器的重要作用。从现代世界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以工业化为中心,以中华民族复兴为目标的中国现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高要求,也是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致力于改革(和平手段的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并不排除流血牺牲)与革命的目的所在。探求解决现代化问题的手段,应当包括革命(失败的和成功的革命)和改革(失败的和成功的改革)两种基
43、本手段。第四就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最一般内容而言:19 世纪 60 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对现代化的尝试之门:前期的军事现代化努力和后期的经济现代化尝试及为现代化进行而培养的技术工人,翻译人才等,使得文化层面的现代化也由此启动,应该说成绩还算不错,但是 18941895 年的中日战争打断了这种现代化尝试,从而出现现代化的第一次断裂。甲午战败使中国的现代化者看到仅从器物层面进行现代化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体制的现代化。于是又有了戊戌变法及晚清新政这两次政治上的现代化尝试,前者被清政府上层顽固派扼杀,后者也为满清亲贵出于私利一再延误所断送。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体制,在政治层面从形式上完成了政治现代
44、化的模式转变。但是,这次政治层面的模式转变并没有真正完成,从而使得 19111949 年间,共和体制下的“国家重建”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被凸显出来,而这个任务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才完成。基于这一时期现代化的首要前提没有实现,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造成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普遍怀疑,同时世界上又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样学科精品() -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精品网,下精品资料!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精品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 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 2 号楼 3C) ,中国的现代化也就表现为各种形式:既有国民党在城市的仿效德国保守型的资本主义
45、现代化,又有共产党领导下的部分苏区的仿效苏俄的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模式;又有一些知识精英在各地进行的地方自治的现代化尝试;还有经济层面的实业现代化的小高潮以及文化层面的现代化思潮大论战等。这样,为了自救、自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的现代化尝试,可以说“中国几乎对西方出现过的各种现代化模式都进行过快速的试选择”,“经历了三次大的模式转换,出现了三次现代化的局部断裂。”这三次模式转换,一是以辛亥革命为标志,在君主制下自上而下的渐进改良型的现代化进入共和体制下的国家重建时期,20 年代开始的国民党统治下仿效德国保守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二是以 1949 年革命为标志,由资本主义模式
46、转变为社会主义模式,开始了仿效苏联模式的激进型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以 1979 年改革为标志,开始从封闭式的现代化路线向开放式现代化路线重大转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都表明近代中国百余年中,现代化体现出丰富的内涵,表现出了多元性和多线性。例二: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学生可以以“革命史范式”为主导,兼采“现代化范式”的视角。“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国情和近代中国的历史实际进程以及复杂的阶级斗争形式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因此,从革命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
47、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及成败联系在一起。学生复习时,如果抓住了这个基本线索,就能够顺藤摸瓜,理清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由于视角的局限,“革命史范式”下的中国近代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注意不够。倘若再能兼采“现代化范式” 的视角,注意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关注社会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反作用,就可以完善“革命史范式”的某些不足。两种范式交融使用,相得益彰。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涵盖了像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围绕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实现而不断前进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现代化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实现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首要前提;实现国家独立和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国家独立,现代化只能是幻想,但如果没有现代化造成的阶级基础,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繁荣富强、工业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