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桉辑要.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35901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桉辑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桉辑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桉辑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桉辑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疑难病证思辨录》医桉辑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疑难病证思辨录 医案辑要哲璇按:上海柯君雪帆著疑难病证思辨录 ,本章回体医案小说。余喜其方证详明,析理晰微,故特辑出其论医处,分类别裁,汇为医案专篇。盖柯君之作,由案成文,余之所辑,由文成案,复其原旧也。非余好为古辞,实为省时故,俾重点显明故。是以余又于案后有“或问” 、 “曰”等问答语,以应照原著之“思辨”二字也。一、伤寒发热(大叶性肺炎)一诊:老水手年近花甲,忽于航途触冒风寒,遂高热恶寒,面白气急,无汗头重,口渴微喜热饮,咳亮,稍吐白痰,便结溲赤。舌淡红(哲璇按:原书前文言“舌色暗红” ,后则云“舌不红” ,是隔日有变乎,抑诊者之察异耶?余无所从,故以正常舌质记之。 )而边有齿印,苔厚腻

2、满布而润,脉弦细数。白细胞 35000/mm3,中性粒细胞 96。胸透左肺大片阴影,边缘不整。西医诊为大叶性肺炎。此素体湿盛,新感寒湿,内外合邪,袭于太阳之经。宜遵仲景法,予麻黄加术汤出入:净麻黄 3 克 桂枝 4.5 克 制苍术 9 克 枳实 9 克 陈皮 4.5 克 姜半夏9 克 茯苓 9 克 杏仁 9 克 瓜蒌仁 9 克 生姜 9 克或问:“高热,口渴欲饮,便结溲赤,脉数,此热证也,而以辛温解表者何?”曰:“老人肠液不足,便期长,虽秘结而腹无胀痛,故非热结阳明也。高热则易见口渴、溲赤、脉数,无以分寒热也。热者必面红目赤,今反面白,微喜热饮,恶寒独重,邪在表而湿象显,是金匮所论之太阳寒湿也

3、。若治以清热解毒,则谬之甚也。 ”二诊:夜中大汗,热退身凉。然舌苔未化。 金匮云:“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原方苍术增至 12 克,桂枝减为 3 克。三诊:高热复起,继发呕吐,是经传少阳,而成太少合病。症见恶寒发热,肌热无汗,咳嗽胁痛,烦躁,大便仍秘。脉弦滑带数,苔转微黄。上方加柴胡3 克、黄芩 12 克,以成柴胡麻黄汤。四诊:药后微汗而热解,大便自下,咳痛减微,虽略有恶心,然苔已化薄,脉不甚数。今太阳已罢,转属少阳,主以加味小柴胡汤:柴胡 9 克 太子参 9 克 姜半夏 9 克 黄芩 4.5 克 茯苓 9 克 蔻仁 3 克 六曲

4、9 克 生姜 9 克或又问:“止加柴芩,何以通便?”曰:“伤寒论阳明篇 230 条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此得自小柴胡转运枢机之力也。 ”继以二陈汤加味调理一周收功。二、正水(心力衰竭)一诊:六十老太,症见多般。肺蕴痰热,宣肃不利,故频咳而音低不爽,吐痰色白质稠。脾失健运,故恶心呕吐。肾阳虚损,阳不化气,水饮凌心射肺,气不归元,故既喘又肿,面白唇暗,颧红神萎,四肢厥逆。脉弦数而硬,散乱不整,尺部无根。舌质淡而紫暗,苔薄白且润。此肺、脾、肾三脏俱损,又戴阳证现,非温阳利水、益气固脱无以治。加味参附龙牡救逆汤:别直参 6 克 熟附块 9 克 炒白术 9 克 川桂枝 2.

5、4 克 炒白芍 4.5 克 煅龙骨 30 克 煅牡蛎 30 克 姜半夏 12 克 泽泻 9 克 猪苓 9 克 茯苓 9 克 生姜 3 克前两日一日二剂,昼夜分服。后四日一日一剂。或问:“病者目窠上肿,颈脉动,手足身肿,凹而不起,非风水乎?盍断以正水?”曰:“风水重于风,属表也;正水重于水,属里也。 ”又问:“真武汤功专温阳利水,何不独用之?”曰:“症以阳衰为本为急,况虚阳欲脱之候已现,急当救里固脱,此标本缓急之判也。必合龙、牡且重用之方妥。 ”又问:“老妪素有风心,心衰屡犯,今西医又诊有肺瘀血,可攻以活血化瘀乎?”曰:“阳气充则血行,且戴阳为虚证,弗为补固而反消伐之,虚虚实实,可乎?”又问:“

6、血检其白细胞 29700/mm3,中性粒细胞 93,两肺底闻湿罗音,此肺已感染也。何不同施清热解毒之药?”曰:“中下二焦阳虚阴盛,寒凉入口,反致格拒而呕吐。至阴证化阳,热象已显方可用之。今则宜肌注西药抗生素。 ”二诊:颧红大减,诸症稍安。前方去龙、牡,加甘草、当归、麻仁。三、少阴厥证(呼吸衰竭)一诊:陈左,年 67。因发热咳嗽过服镇静药,遂致神昏睡深,四肢厥逆,皮肤湿冷,面色萎黄,口唇殷红而干,目红黑睛不和,痰多黄稠,溲赤量少,舌边红有齿印,苔黄腻根厚少津,脉弦数重按不足。阳气不通,四肢厥冷,此少阴见证也。中阴溜府,阴证回阳,则痰热交阻,邪干阳明,故舌红苔黄腻,口干少津,目赤溲赤,目中不了了,

7、睛不和。 伤寒论阳明三急下证云:“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三急下证云:“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且吴有性又以“舌白苔渐变黄苔,目赤小便赤红” 、 “四逆、脉厥、体厥之属于阳气郁内,不能四布于外者”为可下之证,则此独不得下乎?即处:生川军 10 克(后下) 元明粉 10 克(冲) 枳实 10 克 丹皮 10 克 赤芍 12 克 桃仁 10 克 牛膝 10 克 川芎 10 克 郁金 10 克 石菖蒲 12 克 紫雪丹 3 克(分 2 次冲服)或问:“证属痰热,麻杏石甘汤可否?”曰:“病在胃肠而

8、不在肺,则宜攻逐在胃之热结而不宜清宣在肺之痰热,此其一也;病由实热积聚而起,邪盛甫正虚,急当祛邪,故先拟攻下也,此其二。 ”二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虽神清能言,绀赤已退,然语声低微,咳嗽无力,稍有水肿,痰稠色黄量多,脉弦带滑,苔垢腻。以平胃散加减:苍术 10 克 白术 10 克 厚朴 10 克 陈皮 6 克 桃仁 10 克 杏仁 10 克 丹皮 10 克 丹参 10 克 赤芍 12 克 竺黄 10 克 制川军 10 克 炒枳实 10 克 礞石滚痰丸 10 克(包煎)再以清化痰热、养肺和胃之剂调理一月出院。四、腹痛案一一诊:老妪,60 许。劳作时突感腹痛,右腿屈而不伸。刻下身有寒热,

9、口苦恶心,不思饮食,面红体重,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满布,脉细滑带数,右下腹压痛,腹皮急,且可触及一鹅蛋块物。此肠痈证,即急性阑尾炎。立法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方用:红藤 30 克 蒲公英 30 克 赤芍 18 克 米仁 18 克 败酱草 18 克 冬瓜仁18 克 厚朴 9 克 陈皮 6 克 六曲 9 克另外敷鲜山海螺(又名四叶参) ,切 1 厘米薄片,粘于肿处肌肤,一日两换。二诊:热未退,肿未消。加柴胡 9 克、生川军 9 克。三诊:上方去川军。四诊:热退热退肿缩。再去柴胡、败酱草,加黄芪、苍术。案二六七岁幼女,吐蛔,腹痛时作时休,右下腹压痛,腹皮软,舌脉无异处。此蛔虫病。遣方:地丁草 15 克

10、 蒲公英 15 克 败酱草 15 克 土大黄 15 克 乌梅丸 30 克 或问:“老妪与幼女皆少腹痛,何以前者为肠痈,后者为蛔虫痛?”曰:“肠痈有四主症:一,洒淅恶寒,微发热;二,脉数;三,苔腻;四,身有痛处,腹皮急。西医又验以白细胞增多。幼女诸症咸无,故不得为肠痈。且伤寒论有言: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是蛔虫为病的矣。 ”案三一诊:梁左,年 40 许。腹隐痛月余,时有加剧。痛在脐周,伴脐旁悸动,肠鸣,无恶心、呕吐、腹泻,纳可。舌正苔薄,脉弦。西医检查仅小肠功能紊乱、浅表性胃炎、嗜酸细胞显著增高。因

11、诊断不明,久治无效。思素问云:“百病生于气也。 ”气机不通则痛,而肝主疏泄,气滞中焦则腹痛、悸动、脉弦。疏肝理气、平冲降逆可也。立方:白芍 30 克 甘草 10 克 肉桂 3 克 紫贝齿 12 克 苏梗 10 克 藿梗 12 克二诊:悸动失,微胀痛,肠鸣耳鸣。上方加吴萸 2 克、淮小麦 30 克、红枣10 枚。三诊:腹痛已消,诸症悉除。惟嗜酸细胞计数仍高。守方继进得痊。五、痹证案一一诊:陈右,年 25。风寒湿三气相搏伤人阳气,俾形寒发热 50 余日,消瘦面白,肢节酸痛僵硬喜暖,昼日自汗,夜则盗汗,颈淋巴结肿如蚕豆,肌表红疹散布,压之退色。脉细数,舌淡苔薄白腻。西医淋巴结活检诊为反应性网状细胞增

12、多症。方用:桂枝 12 克 白芍 12 克 熟附块 12 克 炙甘草 10 克 苍术 12 克 白术12 克 生米仁 30 克 羌活 10 克 独活 10 克 生黄芪 12 克 海桐皮 15 克 生姜 3 片或问:“此风寒湿痹日久化热,热窜血分,故发红疹;又瘰疬已起,痰火郁结所致也。盍药独以温散?”曰:“痰核、红疹虽为热象,然多汗、舌淡面白,则阳衰之甚也。阳气复则有力驱邪,发热自退,故舍痰火、血热于弗顾,单刀直入也。经言: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此之谓也。”二诊:热降痛减,痰核见小,红疹未消。脉细数,舌红苔薄腻。宜“间者并行” ,众法合参。拟方:生黄芪 18 克 青防风 10

13、 克 桂枝 10 克 赤芍 10 克 白芍 10 克 象贝母10 克 夏枯草 12 克 连翘 12 克 生米仁 30 克 生地 15 克 生甘草 5 克 玄参 10 克案二张右,年 20。双膝关节肿痛四十日,行难,局部漫肿,边界不清,微压痛,皮色略红,畏风寒,喜热罨,面淡白,舌正红苔净,脉细数。西医诊为风湿关节炎。此风寒湿三气入客筋肉,微有化热。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制草乌 6 克 川草乌 6 克 桂枝 9 克 赤芍 15 克 白术 9 克 生甘草 9 克 当归 9 克 防风 12 克 牛膝 12 克 黄柏 9 克 米仁 30 克 生姜 3 片六、湿温一诊:华左,年 24。脾胃素虚,湿热内伏中焦

14、,外感引动伏气,遂发热不恶寒,午后尤甚,颈淋巴结肿如蚕豆,面红身微汗,咽红痛,头肿头痛,腹胀纳呆,尿少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交阻,理当清化,三仁汤合甘露消毒丹消息:清水豆卷 30 克 川朴 10 克 黄芩 15 克 白蔻仁 3 克 生米仁 15 克 杏仁 10 克 白通草 4.5 克 淡竹叶 10 克 碧玉散(包)18 克 甘露消毒丹(包)30 克二诊:诸症依然,惟舌苔略化。湿热缠绵,岂可速愈?守方再服。三诊:汗出热降,鼻塞咽痛,微恶风。原方加桑叶 10 克、连翘 12 克,以鸡苏散易碧玉散。四诊:便溏转干,微口渴,唇红而干,苔左半已化,右半略腻,咽痛,时自汗盗汗。湿热将尽,略见气虚

15、,虽炉烟熄灭,灰中有火,不可遽投温补。前方酌减燥药,复入甘寒:北沙参 12 克 淮小麦 30 克 干芦根 18 克 杏仁 10 克 米仁 15 克 白蔻仁 3 克 黄芩 10 克 益元散(包)12 克 姜半夏 10 克 白通草 3 克 射干4.5 克 连翘 10 克 豆卷 10 克 甘露消毒丹(包)15 克七、痿证(病毒性脊髓炎)一诊:陈左。久居湿地,三年前因高热致痿。今长夏时至,湿与热合,邪客下肢,遂瘫痪加重,肌萎肤薄。素问所谓“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者是也。察其面红容丰,烦热,尿少色黄,舌胖苔腻微黄,脉细滑数,尺肤湿润有汗。西医诊为病毒性脊髓

16、炎。经言:“治痿者独取阳明。”治湿热即治阳明也。处方:制苍术 12 克 川牛膝 12 克 炒黄柏 10 克 益元散(包)12 克 木瓜 6克 吴茱萸 3 克 细辛 3 克 防风 10 克 萆薢 12 克 蚕砂(包)12 克针灸取穴: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内庭。均泻法,隔日一次。二诊:小便转佳,脉濡细带数。病久入深,虚实夹杂,故实则湿热为患,虚则肉萎无力,溲便失主。素问痿论篇曰:“肝气热,则肝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而治痿何必独取阳明,兼取督脉可也。方用:制苍术 12 克 川牛膝 12 克 炒黄柏 10 克

17、益元散(包)12 克 木瓜 6克 防风 10 克 萆薢 12 克 蚕砂(包)12 克 猪脊髓 30 厘米入煎,马钱子 0.9 克以麻油炒黄研粉分三次吞服。针刺穴位加华佗夹脊,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液,隔日更替,且嘱改善居处。三诊:肌力增,溲转常,腻苔化薄,脉濡细,动则汗出。此湿热未尽,肝肾不足,间存气虚。上方加生黄芪 15 克、五味子 3 克、寄生 15 克、狗脊 15 克、白术 10 克,苍术减为 10 克。又因服马钱子后略口渴多饮,刷牙时牙关拘急,故嘱渐减至每日 0.3 克。入秋后加服虎潜丸,水针易为三日一次。八、咳血(结核性胸膜炎)一诊:男,40 许。时有咳嗽,吐痰血。症见头晕耳鸣,心烦失眠,

18、自汗盗汗,午后颧红。此子盗母气,肾水不能胜肺火,兼旺心火。又脾胃气虚,故胃痛饥则易发,食少,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宜滋阴降火,从肺肾入治:生地 12 克 麦冬 12 克 女贞子 10 克 旱莲草 10 克 枸杞子 10 克 黄芩10 克 黄柏 10 克 地骨皮 12 克 桑白皮 12 克 丹皮 10 克二诊:晨有稠痰然量少,血得安,烘热减而时畏寒,时手心热而指欠温,仍失眠,头晕,眼花,耳鸣。舌尖红点,苔薄白,脉弦细不数。肾阴既虚,阳亦不足,故水不济火,心火独亢。处方:肉桂 1.5 克 黄连 3 克 南沙参 10 克 北沙参 10 克 桔梗 6 克 生甘草6 克 枣仁 30 克 茯苓 1

19、2 克 连翘 12 克 银花 15 克 黄芩 12 克 冬瓜仁 12克 白芍 12 克三诊:眠好,烘热减,肢已温,手汗少,不咳,痰少,仍头晕眼花,舌尖红苔薄白。守方继服。四诊:肢又欠温,汗复多,眠不安,舌弥红。验小便 17羟皮质类固醇高。当去肉桂也。更方:生地 12 克 麦冬 10 克 菖蒲 10 克 茯苓 12 克 银花 10 克 连翘 10 克 白芍 15 克 炙甘草 6 克 川连 3 克 煅牡蛎 15 克九、感冒一诊:赵右,年半百。频频感冒,头晕耳鸣,自觉发热,鼻塞,乏力。面白形丰,微短气,语音重浊,心口不舒,大便无形。舌正红胖大有齿印,苔薄白,右脉濡软无力,左脉濡细,尺肤微热。此气虚感

20、冒,用补中益气汤。耳鸣加防风,心下痞加芍药,皆东垣定法也。生黄芪 12 克 炒党参 10 克 焦白术 6 克 生甘草 3 克 熟甘草 3 克 炙升麻 6 克 炒柴胡 4.5 克 当归 10 克 陈皮 6 克 白芍 10 克 青防风 10 克 辛夷花 10 克二诊:感冒已愈,然经早量多,有白带。痔疮复发,齿痛龈肿。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右濡左细弦。东垣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正虚中亏,则火热就上也。加白芷以散阳明胃热,又燥湿收带。生黄芪 15 克 炒党参 10 克 焦白术 6 克 生甘草 3 克 熟甘草 3 克 炙升麻 8 克 炒柴胡 4.5 克 陈皮 6 克 白芷 8 克 黄连 3

21、 克 黄柏 10 克 地榆炭 12 克 煅牡蛎 18 克 炒米仁 18 克三诊:月经复常,白带未净,腹泻,日三四行,完谷不化,脘痞腹胀,纳尚可。舌淡胖苔薄白腻,脉弦细。知常达变,异病可同治:炙黄芪 15 克 炒党参 10 克 焦白术 10 克 炙甘草 4.5 克 炒柴胡 4.5 克 炙升麻 6 克 白芍 10 克 陈皮 6 克 炒防风 10 克 炒米仁 18 克 白芷 8 克 黄柏 10 克十、反胃案一一诊:邬右,年 50。因持续黄疸做剖腹探查诊为胰头癌。胆管胃造瘘术后黄疸虽退,然上腹部胀痛、痞满,纳差,朝食暮吐或二三日一吐大量食物及黄绿苦水,大便干结不通,小便少而奇臭。舌紫暗苔白腻满布,脉沉

22、细而滑。此胃本虚弱,肝气犯胃,气失和降。以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汤出入:生晒参(煎汤代茶)4.5 克 旋覆花 9 克 代赭石 30 克 丁香 3 克 干姜3 克 姜半夏 9 克 化橘红 6 克 茯苓 9 克 郁李仁 9 克 炒桃仁 9 克 火麻仁 12 克 肉苁蓉 12 克 皂角子 9 克 浓煎 200ml,分 46 次服。半贝丸 4.5 克、沉香粉 1.2 克,分 46 次吞服。二诊:便溏,肠鸣,恶心。去郁李仁。三诊:突大量呕血、便血,面白唇紫暗,额汗淋漓,气息奄奄,脉微细欲绝。生晒参 30 克煎浓频服;陈阿胶 18 克烊化分三次冲服;云南白药(去保险子)0.5克吞服,一日 4 次。案二一诊:

23、周左,52 岁。有胃痛史。近进食即痛,上腹胀闷,卧则加甚,常吐清水,朝食暮吐,便秘,口苦,纳差,舌淡胖而润,苔白腻中黄,脉细数无力。钡餐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完全性幽门梗阻。此脾胃虚寒,火衰于下,胃气不降,食饮郁久而酿湿化热。处方:炒党参 12 克 生半夏 9 克 生姜 3 片 熟附块 9 克 左金丸(分吞)4.5克 制川军 9 克 旋覆花(包)9 克 代赭石 30 克二诊:呕止,齿痛龈肿,口涎极多。此附子过热而又水饮停留,故原方去附子,加桂枝 9 克、茯苓 15 克、泽泻 12 克。三诊:已不吐,然大便一周不下。此气机不畅,兼有阴血亏虚。疏方:制川军 9 克 制川朴 4.5 克 炒枳壳 1

24、2 克 莱菔子 12 克 生半夏 9 克 干姜 4.5 克 旋覆花 9 克 代赭石 30 克 左金丸(吞)4.5 克 焦山栀 9 克 炒桃仁 9 克 麻仁 6 克 炒谷芽 12 克 炒麦芽 12 克十一、虚劳案一半百某女,形容憔悴,目光无神,诉其失眠多恶梦,梦交,心悸,头晕欲裹,神疲乏力,卧床自觉如处流水中。大便干结,肛裂出血,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光而干,脉弦细,重按无力,静则一息四至,动则一息六至。金匮云:“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处方:桂枝 12 克 白芍 18 克 炙甘草 6 克 生龙骨 30 克 生牡蛎 30 克 生地18 克 百合 12 克 丹参 1

25、2 克 玄参 12 克 麦冬 10 克 桔梗 4.5 克 石斛 10克 朱茯苓 12 克 麻子仁(研)12 克或问:“此阴虚证也,前医迭进百合地黄汤、增液汤、天王补心丹,何以不效?今加辛温之桂枝,反得瘳乎?”曰:“人之一身,阴阳气血而已。一有怫郁,万病滋生。阴阳气血贵养贵和,故药之过柔过刚皆为逆也。唯和、调为其正法。尤在泾云:以甘酸辛药,和合成剂,调之使和,则阳就于阴而寒以温,阴就于阳而热以和。此桂枝之所以用也。其二,人之正气,阴阳互根。今虚劳以阳虚为本,阴虚乃久病伤阴所致,为标。药加桂枝,是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阴血得以濡养心神也。”案二一诊:刘右,年 30。其人形丰面赤,有虚劳

26、史(气阴两虚型)。今便干,月经量多,常发紫癜。舌深红有红点,苔薄腻秽黄,脉细滑。查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低。此血热成瘀也,宜凉血活血:大生地 18 克 丹皮 8 克 白芍 24 克 绿升麻 10 克 水牛角 18 克 川军炭 6 克 旱莲草 10 克 女贞子 10 克 地榆 12 克 小蓟草 15 克 大青叶 12 克 黄芩 12 克 仙鹤草 18 克 生黄芪 18 克 生甘草 6 克二诊:血象转高。守方服:大生地 24 克 生黄芪 30 克 升麻 10 克 仙鹤草 30 克 制川军 10 克 白芍 24 克 水牛角 18 克 小蓟草 15 克 黄芩 12 克 绿升麻 10 克 生甘草 6

27、克 地榆 12 克案三一诊:青年某女,罹风心病心衰。幼年尝反复发热,咽痛,关节痛,12 年来屡有心悸、气急。刻见形瘦面白,颧红,声低气怯,神疲心悸,唇舌青紫,脉三五不调,重按无力,此心肺气虚,宗气受损也;纳呆脘痞,腹泻,浮肿,此脾阳不振,脾失健运也;动辄气急,不能平卧,尿少,下肢微肿,久病不复,此肾不纳气,肾阳衰惫也。而虚可转实,故肾阳虚衰则生水,脾失健运则聚痰,宗气虚损,不贯心脉则血凝,肺气失肃,痰阻肺络,肺卫不足则感外邪,是又发高热,咳嗽,痰白而稠,不易咯出,舌暗红,苔根黄腻,脉细数。则此不为泻肺化痰利水,清热解毒活血,而兼顾益气温阳健脾奈何?处方:焦白术 15 克 熟附块 9 克 葶苈子

28、 9 克 赤芍 9 克 白芍 9 克 茯苓 12克 炒党参 9 克 橘红 4.5 克 姜半夏 9 克 生麦芽 9 克 熟麦芽 9 克 白蔻仁 3 克 炒米仁 12 克 银花 12 克 连翘 12 克 桑白皮 12 克 鱼腥草 30 克 琥珀末(分吞)1.5 克 沉香粉(分吞)1 克二诊:发热已退,仍纳差,咳剧,痰稠,时黄时白,舌红,苔腻未化,脉如旧。原方去党参、米仁、蔻仁、沉香,加南沙参 12 克、黄芩 12 克、款冬花9 克、苏子 9 克、生姜 3 片。三诊:病大好转,喘平咳止,痰少,胃纳渐开,舌红稍减,苔薄黄而干,仍面白声低气怯。予:南沙参 9 克 北沙参 9 克 麦冬肉 9 克 肥玉竹

29、9 克 桑白皮 12 克 银花9 克 连翘 12 克 黄芩 9 克 白术 9 克 茯苓 9 克 熟附块 9 克 琥珀粉(分二次吞)1.5 克四诊:劳则气短,汗多,纳可,心下痞消,苔根薄腻微黄,脉如前。上方去银花、连翘,加党参 12 克、五味子 3 克。五诊:苔薄净,汗不多,仍动辄气短,时心悸。方用:炒党参 12 克 熟附块 6 克 麦冬肉 9 克 五味子 3 克 肥玉竹 9 克 焦白术 9 克 茯苓 9 克 丹参 12 克 炙甘草 4.5 克案四一诊:王右,34 岁。有早搏史、慢性咽炎史。今既重身矣,而时作心悸,怔忡,头晕,胸闷引背,耳鸣,面白色淡,舌淡体瘦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滑,重按不足

30、,时停搏。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以炙甘草汤加味:生地 20 克 麦冬 15 克 桂枝 20 克 阿胶(烊冲) 12 克 党参 18 克 炙甘草 10 克 麻仁 18 克 全瓜蒌 20 克 红枣 10 枚 生姜 3 片 甘松 10 克 生龙骨 30 克 生牡蛎 30 克 枳壳 10 克 广郁金 10 克 佛手 10 克 琥珀粉(吞服)1.5 克二诊:无心悸,无停搏,仍神疲乏力,少气音低。前方去全瓜蒌,加生地至 30 克,党参至 24 克,麦冬至 18 克。十二、骨瘤(嗜酸细胞肉芽肿)一诊:六十村妇,颅左生瘤,按之质硬,推之不移,局部微痛。常头晕头痛头鸣,龋齿牙脱,舌质嫩红苔薄白,脉

31、弦沉牢。X 光片诊顶骨骨髓腔有溶骨性缺损。内证或不及其外,外证则必根于其内。龋齿非湿热乎?骨损非肾虚乎?消补兼施:骨碎补 18 克 杜仲 12 克 川断肉 12 克 桑寄生 15 克 生牡蛎 30 克 玄参 12 克 连翘 12 克 天花粉 18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夏枯草 12 克 白芍 15 克二诊:肿消损合,仍头晕头鸣,心悸,恶心,项强。制方:骨碎补 30 克 天花粉 30 克 生牡蛎 30 克 生石决 30 克 粉葛根 18 克 黄芩 15 克 防己 10 克 玄参 12 克 连翘 12 克 夏枯草 12 克 当归 10 克 川芎 10 克 炒白芍 15 克 桑寄生 1

32、5 克 川断肉 12 克 杜仲 12 克十三、眩晕案一一诊:余右,岁 55。形容消瘦,有脾虚久泻史。跌跤后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腹泻,不得仰卧,肢欠温,舌正红薄净,脉沉细。此中阳不足,水饮停蓄,外伤引动伏饮,上犯清空。金匮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又云:“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疏:泽泻 24 克 白术 12 克 桂枝 10 克 猪苓 10 克 茯苓 10 克 姜半夏 10克 生牡蛎 18 克 炮姜炭 3 克 地榆炭 12 克二诊:头晕转轻,仍不能仰卧,后项不受压,四肢温,大便溏,脉已不沉而弦细。原方加丹皮 10 克、赤芍 12 克,牡蛎增足 30 克。三诊:眩晕消,泻得控,然神疲乏力,头胀头痛。予八珍汤去地黄、甘草,加黄芪、泽泻、半夏、生姜,以善其后。案二一诊:徐右,年 50。体丰,头晕耳鸣,胸闷,指麻,血压 170/110mmHg,舌紫黯苔黄腻满布,脉沉弦有力。此肝火上炎,以龙胆泻肝汤出入:龙胆草 3 克 黄芩 9 克 车前子(包)12 克 石决明 18 克 生牡蛎(先煎)30 克 白芍 9 克 丹皮 9 克 白蒺藜 9 克 苦丁茶 9 克 双钩藤(后下)12 克 丹参 10 克 桑寄生 24 克 指迷茯苓丸(包)15 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