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39487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何新: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原载于 1990年12月11日 人民日报)【说明】S教授是日本一位经济学家,研究国际经济和中国问题。1990年8月间访华,要求见我,就世界和中国经济问题与我进行了长谈,谈话时在座的还有日本记者伊藤正先生。-一、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问题S:非常高兴能在北京认识您。何新:谢谢。您是日本知名经济学家,想听到您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看法。S:这正是我想向何新先生请教的。何新:对中国经济问题,我的发言权不多,因为我不搞这一行。S:何先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问题,主要症结在哪里?何新:我看大体上是两个问题。第一是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也有限。看来,在世界现行的经济体制中,走向富

2、裕、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对各国都同样宽阔的多行道。第二是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客观存在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贫富两极分化。S:您的论点很尖锐,希望更深入地谈谈。何新: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多人现在不信这个规律,理由是发达国家中的蓝领工人愈来愈少,而白领工人已走向中产阶级化了,富裕了。S:这是事实呀。何新:但人们却没有问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会愈来愈少?这是由于发达国家自70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借助工会力量和政府干预,发达国家工人工

3、资被抬高。政府干预工人工资,则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但这种工业转移运动,却同时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现象也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现在这个规律主要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中、在相当巨大的人口规模上惊人地发生。这一规律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发生作用,显然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深刻地走向一体化的结果。资料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现在陷于非常贫困、悲惨的处境。如果这个世界上每年有1亿儿童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上万儿童因饥饿而死去,那么这与科技和财富取得空前成就的20世纪,色彩是多么的不协调!世界经济的这种贫富两极结构,自然导致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可能引发严重

4、的地区性、甚至世界性动乱。这次海湾危机即使顺利解决,我看也是暂时的。今后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可能相继爆发新的冲突和危机。目前世界经济政治情况,与一次、二次大战前似乎有所相似,但形势却更加复杂迷离。S:您的意思,是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线失败了?何新:最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局部地区已经有追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有的在制造品的出口中取得成功,成为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对手。但是,发达国家先发明出一个跨国公司,接着发明一个外债型经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肥水外流。我最近很惊讶地注意到联合国发表的一个统计资料,它表明,近年来并非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竟然相反。自1983年以来,如果从发达国家

5、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减除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利息和利润,所得的结果乃是负数。也就是说,从总情况看,近十年来世界上的资金并不是由富国流向穷国,而是由穷国流向富国,平均每年的净流出额是500亿美元以上。自198319*年七年间,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以上,流向是美国、日本、西欧。这个数字,既可以说明自80年代以来,许多不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如拉美国家)却何以比以前更穷,又可以说明发达国家富裕的源泉究竟何在。然而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却一直试图让我们相信,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单纯是由于自身的制度不好非自由市场经济,东方文明劣于西方文明,等等。S: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还要拼命吸收外资呢

6、?何新: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若不吸收外资,发展中国家就缺乏工业化和发展科技的初始资金,缺乏先进技术,就会更落后;而且,外资企业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然而问题是,发达国家来投资,既不是来搞慈善事业,也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他们是来赚钱的。对于不能赚到大钱的地方,对于本身缺乏能力的市场,或附近不存在有巨大购买力市场的地方,那里的政策即使再开放,他们也不不会去投资的。这里实际也有一个规律,即愈富的地方就愈有人投资;愈穷的地方,就愈不易吸引到外部的投资。所以世界上得到外部投资最多的地方并不是第三世界,而恰恰是美国和西欧。这里实际有一个资金向富国逆流的经济规律。S:目前日本经济学家中

7、,也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走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很难成功。何新: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步很快,但是发展却多基于这样一种选择为快速推进现代化,纷纷向富国银行借高利货来扩展本国生产设备投资。原来的思路是,有了工业化,就可以用产品出口,换汇还债,一本万利。例如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东欧的南斯拉夫、波兰、东德,亚洲的印度,都有过这个思路。但是现在看,这条道路实际走不通。债务国因出口不顺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亚非拉地区不少国家现在有了工业基础,经济却连年陷于负增长,一般人民的生活反而比工业化以前的质朴丛林经济时代时更穷苦。世界市场需求缩小,并非由于在物资上已经满足,而是需要货物的不发达国

8、家愈来愈买不起;而买得起的发达国家,因本身积压产品很多,来卖东西的人也多,又不大需要买。发展中国家为了还债,必须扩张出口和压缩进口,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缩小。以工业品出口的国家愈来愈多,也威胁到发达国家的工业,使其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于是发达国家就用各种经济或超经济的手段收缩进口。所谓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发达国家用以针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工业品出口的。过去靠发达国家市场起家的亚洲“四小龙”,现在日子都不好过。不发达国家由于出口方针失败,还债困难,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而旧债利息滚利息,愈还,欠得却愈多,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十多年。因此有的国家的债务现在已经是天文数字,发生所谓“债务危

9、机” 。我最近曾与拉丁美洲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交谈,他对我谈到南美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他说,那是天文数字,根本还不清。美国也知道他们还不清,只是美国必须以这种债务锁链,才能在经济政治上紧紧拴住他们。据说,现在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陷入巨额债务,四十来个国家还不起债,十七个国家由于负债特别严重,国民经济濒临破产。甚至连美国的经济都陷入巨额债务(其债务数目超过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和)和总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困境。当然,它负债的原因和条件与不发达国家是不同的。但美国在过去的十来年内,已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纯负债国,这仍然是很有讽刺意义而且耐人深思的。S:没有料到何新先生对世界经济发展情况

10、如此不乐观。何新:当然,您也许是乐观的,因为您是日本经济学家。但如果以上数字反映了真实情况,那么对世界经济的这种现实,又如何能乐观?国与国之间,一境之隔,富者挥霍如天堂,而穷者却无隔夜之粮。如此不平衡状态,能不发生斗争和冲突吗?我读过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介绍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本书。书中概括凯恩斯的一个经济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贫富两极的剧烈分化,将导致多数人消费水平的下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这个原理很深刻。可惜我国那么多介绍凯恩斯的人,却似乎谁也没有注意这个思想。这是很奇怪的!以这个道理来观察当今世界经济,我们看到在世界市场中,巨额债务正在导致国际间贫富两极剧烈分化,众多不发达国家、甚

11、至包括东欧那样的工业化国家,现在都必须把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偿债。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深刻的危机。试设想,如果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部门都不得不鼓足力气换汇还债,那么他们哪里有力量在国际市场上买东西,包括购买粮食?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其黄金时代。而我个人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依我看,从现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的经济系统,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危机。斯大林曾预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总危机”。现在看来,这话当时他讲得有些早了。S:哦,是吗?何新:但当时的确发生了19291936年期间的世界性大萧条。S:但依靠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恢复

12、了活力。何新:随之也发生了世界大战。本世纪的两次世界战争都与经济危机有关系;而经济危机又都与当时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力的过快发展有关系。这是很耐人寻味的。S:那么您认为现在还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么?何新:发生世界性战争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因为去年世界形势突变后,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新的互相对抗的政治军事轴心。但是这次海湾危机却提示了一个危险警号。试设想,假如在伊拉克背后有一个大国作为后台,那么这场危机的后果就会明显不同。S:是的。何新:另一方面,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条件,却似乎愈来愈成熟。发达国与发达国间、发达国与不发达国间的经济贸易战,其实就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将来的征兆。过去总喊“狼来了,狼来了

13、”,狼却一直没有来,喊得人们不信了。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在新技术推动下,经济上发生持续20年的一场阳春,使世界上一些人重新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但这回,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危机这只“狼”是真的要来了,人们对它却似乎视而不见。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问题S:看来,何先生非常不信任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何新:是的。但我在10年前,也曾相信过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具有优越性的神话,当时是通过美国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的理论接受这种神话的。我收藏有一本日本经济学家编写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书中说,19世纪末作为落后国家的日本经济,为快速摆脱落后状态,采取了由国家掌握主要经济部门

14、,并直接为国家目标服务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二战后,日本“取得欧美各国谅解” ,也实行了与欧美自由市场体制不同的计划和政府干预政策。(参看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译本第145146页)如果国有制和计划体制的经济没有任何优越性,那么当你们经济不那么强大的阶段,何以也要模似这种体制呢?S:何新:就谈目前中国遇到的这次经济困难。作为经济学家您可能理解,这次困难实际是一次经济周期。但如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若发生中国19*年那种市场疲软情况,恐怕会立即引发众多企业、银行、商店的倒闭、破产、股市崩溃、失业,甚至社会动乱等险恶的情况。而中国却一直依靠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杠杆,有力地阻抗经济困难危机化,保证国民

15、经济的运行,保持了社会的稳定。S:哦?何新:我的意思是,假如让美国或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大门关上,或者也被从经济和技术上封锁10年、20年。那么我们再看一看,在这10年、20年中,你们的市场自由经济制度还能不能生存下去?还能不能保持现在高消费生活水平?在面临同样被锁闭下的这两种制度,究竟是谁的发展速度快?是哪一种制度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我看,西方恐怕没有一个国家敢参加这样的一场比赛。S:那当然,我们本来是开放经济嘛。何新:对!问题就在这里。事实是,你们的经济一直可以依托于一个世界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发展机会对于先进国和落后国并不是平等的,工业和技术的先进者在这个市场已经占

16、据了先行的优势,可以居高临下。但是数十年来,西方却一直在封锁社会主义,一直在用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的办法隔绝社会主义国家与你们控制下的世界市场的联系。西方的封锁,迫使中国人不得不节衣缩食。5070年代的中国,很难通过外贸,利用国际分工,获取李嘉图所说的“比较经济利益”;中国在过去30年中几乎只能靠本国市场去谋求发展工业和科技的资金积累,来追赶先进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西方却经常嘲笑中国的经济是什么“短缺经济”,似乎中国的经济困难单纯是由于本身制度选择不好造成的,这是非常不公正的。实际上,西方给中国,也给所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出的是一个两难命题。只有放弃社会主义,西方才允许他们进入西方垄断下

17、的世界市场体制,才能给予例如参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世界经济组织,给予长期最惠国待遇一类的权利;但一旦放弃社会主义体制,工业后进国在经济政治上就将丧失自我防卫能力,就会轻易地被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的手段掀翻在地(这种情况我们目前正在东欧一些国家看到),最终他们只能如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成为少数中心发达国家的外围经济依附区域,甚至成为现代世界经济中的债务奴隶。但如果他们不肯放弃社会主义,西方就实施经济、政治以至文化思想的种种战略,或从外部封锁隔绝而困滞之,或从内部煸动变乱而颠覆之。1020年前,苏联、东欧还都是经济蒸蒸日上的新兴工业国;现在,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却纷纷陷入了衰退困敝之境地。它们实际是

18、在国际间经济、工业、科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的激烈竞争中,被巧妙地从思想、经济和政治三条战线上打垮的。西方搞垮社会主义的办法之一,就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同西方力量所主宰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把社会主义经济孤立起来。这就是冷战的真实涵义!总之,发达国家无论如何,也只想保持和巩固自己的富裕和发达的地位,而不愿看到其他落后国家走向富裕和发达。这是当今世界竞争的一种严酷现实。S:那么,即使在纯粹经济制度意义上,您也认为社会主义体制没有缺点吗?何新:当然有缺点,若无缺点何必搞改革?几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但对这一制度,要看到利才能言弊。S:利?何新: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很深刻!所谓力量,

19、一是指人力,一是指物力。因为是公有制度,社会主义就可以通过国家权威集中各种社会资源的力量,办对全社会最迫切、最紧要的事情。中国41年的发展成就,比之某些实行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我看原因可能就在于此。这是从资源调配的角度看。然而,有人却指责这一优点是所谓“东方专制主义”。S:哦!何新:社会主义的另一个好处,是对外的力量。因为这种社会体制能够把人力、物力凝聚成一个紧密的“集团” 。在政治上可以抗御外侮,维护国家利益。在经济上可以集中国力,保护民族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就有力量对抗国际国际资本主义各种垄断势力。发达国家总想鼓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人们起来自我摧毁,自我打碎社

20、会主义这个“团”。我看真正原因,恐怕实际是在此,而不是由于他们真那么爱我们,真那么关心我们社会的政治或民主发展。您能否认这一点么?S:但这恐怕也有价值观念的原因。何新:只是单纯的价值观念?如果离开实际的负载,我就不信锱铢必计的西方发达国家能舍得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运动”花那么大本钱。人们注意到,20世纪的社会主义首先出现在欧、亚的经济不发达国家。现在有人说他们都搞早了,是以空想取代现实。殊不知这种经济体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过渡到快速实现工业化,乃是最切合时宜的一种社会制度。你们日本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不是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么?50年代中国初期的工业化,既缺乏资金

21、、技术,又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国家力量,依靠公有制,才集中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实现了相当可观的发展。历史表明这是一条捷径。这一点,本来是举世公认的,也足以令中国人自豪。但近年,却似乎被人们忘却了。现在有人责备中国,说搞了40年社会主义、据说有优越性的制度,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成就、物质生活水平还赶不上美国,赶不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问题是荒谬的!我要问提出这各问题的人40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是何等状况?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今这种差距如何?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而且,中国是在何等的国内外条件下缩小了这种差距的?而当时经济水平与中国比肓的那些不发达国

22、家,今日谁的总体经济状况和国际地位已超过了中国?S:亚洲“四小龙”如何?何新:对所谓“四小龙” 的情况,我只想谈三点。第一,它们在7080年代的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条件一旦消失,就未必能继续保持给人如此印象深刻的发展,不信就请再看十年。S:请问您说的这种特殊性,是针对什么?何新:这种特殊性,恰恰与50年代新中国在东方崛起、而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战略大包围的历史背景有关。亚洲“四小龙”最初都是借美国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而起家。没有新中国存在,美国当时就不会给他们这种援助。这恐怕就是“四小龙”都产生在亚洲和中国大陆周边而未出现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因。它们的高明,是在于不失时机地抓住

23、和充分利用了历史提供的机会。第二,它们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总体技术水平,就是至今也仍然没有超过中国大陆。它们可骄傲的,主要不过是人均GNP而已。这个数字有点意义,但也没有那么唬人的意义。现在不发达国家中人均产值超过中国,然而负债累累、经济甚至濒于绝境、日子比中国难过得多的国家,恐怕不只是一个两个。第三,这场经济比赛还远远没有结束。只要不再发生动乱,而经济、政治发展大方针正确,再过10年的亚洲经济,究竟是谁将称雄,现在还很难说。S: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体制的缺点?何新:社会主义的优点是高度集中,毛泽东称之为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但缺点,一是国家权力由此而容易盲目扩张同时,如果官员滥用国家

24、赋予的权力,也易于发生官僚主义,发生特权和腐败的问题。但这一点,又并不是社会主义体制所特有的,在你们日本、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同样存在,例如近年发生的种种政治丑闻。二是如果过于强调集中统一,一旦在最高决策层发生重大错误,其后果也就立刻牵动和贻误全局,如1958和1966年的事情。三是如果不适当地过于强调总体意志,对个人(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和创造个性的发展,可能有所牺牲或抑制。这种缺点其实毛泽东在理论上已经注意到,所以他常常强调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既要有统一意志又要实现生活泼和个人心情舒畅。然而遗憾的是,他所处时代斗争的严酷性,种种历史情况的约束,使分这种辩证的设想在政策和和实践中都未能真正兑现。

25、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的好处,还有可以调富济贫,调丰补歉等。这也都需要借助国家宏观的力量。所以从社会产品的分配看,从贫富悬殊的差距看,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都合理和公平。S:您如何估价过去十年的中国改革?何新:1979年以来中国的十年改革,其最大成就,我认为就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生命力。但作为一个客观研究问题的人,对事物必须持冷静观察和分析的立场。我个人认为,中国在十年改革中,得大于失。记得毛泽东当年曾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说他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存在缺点,不敢从理论上去正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以就不能改进和进步。这一批评是深刻的。中国的改革在1979至19*的前十年

26、,充分揭露了中国的社会体制中仍有矛盾、有弊端、有缺陷。可以说,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中,这是偏重于暴露矛盾的十年。但同时也发生了一种否定40年建设成就的思潮,甚至全盘否定五千年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思潮,这显然是负的一面。S:但是在世界的现实中如何呢?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不是愈来愈少了么?何新:作为经济学家,我想您会注意到,关于国家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优势之争,其实早已有之。我记得,德国19世纪的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这位德国工业化理论之父,就是最早批判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人之一。他曾说过,在自由市场上,总是经济强国特别要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市场体制。这是为了粉碎工业落后国的防御能力,牺牲后进

27、国的利益。而落后国家却必须借助国家干预的力量才能保护本国的幼年工业和民族市场,否则就会发生有利于强国以经济手段为掩护的、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掠夺。社会主义制度对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能够保护其民族经济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经济政治上都试图趋向之的一种宏大历史潮流。这个潮流,并没有因为东欧事件而截止;而东欧的历史进程,也还并没有终结。我最近读到美国有一位先生针对东欧事件写了一篇题目是历史的终结的论文。此公居然认为,东欧事件表明,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将终止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自兹以后,世界中只有政治而不再有历史。

28、我很少读过比这更傲慢、更浅薄的理论。现在西方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已经失败,我看这种论断未免太早。S:为什么?何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三点。第一是资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第二是社会生产计划性;第三是主张为全社会福利而非为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而生产。但我最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全球前景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现在正面临愈来愈深刻、严峻的困难和问题;而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现在则前所未有地不断加强。那么,对于人类世界所共同面临的对些严峻问题,例如资源耗竭,环境破坏、粮食和人口危机等,究竟是在世界资源进一步私有化、全球经济自由放任、单纯为资本家

29、获取最大利润而生产的条件下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在一个或两、三个经济军事超级大国作为主宰的一种新帝国主义世界体制下能够得到解决(即得到仅仅有利于少数最发达国家的解决方式)?还是只有实现全球的资源、劳动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有、共亨,全球统一性经济计划的全面调节和协作,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呢?我看答案不言自明的。否则,世界就将永远不会有安定,就必将反复发生危机、战争和动乱。如果承认人类的全球问题愈来愈需要一种有利于全人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那么仅从这一意义看,我个人也日益确信世界性的社会主义前途,不论道路怎样曲折,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一条通向历史正义之路!因此,即使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目前暂时失败,它

30、的理想和现实性,也还会被人人类所再认识。我想,未来的社会主义运动一定会吸取昨天失败的教训,会比过去的形态更高级、更成熟,包括在发展民主的问题上。S:日本明治维新后,解决了政治制度的问题。明治前,存在严重的地方割据,明治实现了政治统一。但中国,40年制度还是一党专政,这是阻碍现代化的。何新:日本虽然是多党制,但实际从1954年以来一直只是自民党一党执政,也快40年了吧?从您提问题看,您似乎认为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还不如你们明治时期的制度,这恐怕太离谱。明治以后的几十年,日本实际是军部专政,军国主义。即使从西方标准看,那也绝不是真正的政治民主制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日本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准专制政治体

31、制下,并且通过对亚洲的经济掠夺战争,走完工业的原始积累阶段的。至于中国现代的政治体制,即使我们承认它有需要改进的各种问题,恐怕和你们明治时期的政治制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教授是否受到那些香港杂志的影响?它们总是指责中国现代还是什么“封建政治”。殊不知持这种说法的人,就连“封建”这个语词在历史学上究竟是什么意义也未必真正搞懂。那种毫无学理的陈词,实在不足为训。而且若真谈封建性的话,贵国明治时期的那种皇朝政治,旧时代留下的残余恐怕才真正是很多呢。三、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S:如果不是政治和社会制度问题,那么就想请教,何先生认为,是什么约束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呢?何新:40年来,我看中国进

32、步速度实际并不慢。我曾统计过一些情况,作过一种估算。S:哦?何新:大体上似乎可以作这样的估计。1949年,中国在工业技术和经济、社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总差距约为150200年。那么40年后的今天看,中国在农业上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仍大,约落后2040年;而在工业的基本装备和技术上,与最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仅落后1015年;在军事装备和技术方面,约落后10年左右;在科学研究方面,特别是在有些基础理论部门中,中国正在赶上来,有的方面甚至已经已经领先。所以总的来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全程追赶,速度不能算慢。只要历史给中国人以时间,以中国人的天才智慧和勤勉,中国的步伐是不可阻

33、挡的。S:如果中国真的快跑起来,那是可怕的。何新:我看您这倒是讲真话。世界上的确有人害怕中国经济的崛起。我记得在西方一个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据作者估算,如果中国的人均GNP达到日本的一半,甚至1/4,你们就会感到压力沉重,就会担心失去对亚太经济的主导权。所以日本有人认为,在经济技术方面,必须保持领先于中国1015年。S:不过目前我们并不担心。何新:(笑)我倒认为您不必为日本目前的经济成就过于骄傲,因为日本在经济上有其非常脆弱的一面。此次海湾危机,伊拉克没收国际资产,涉及日本最多,损失数十亿,而日本无可奈何。这正显示了日本经济的脆弱一面。S:您前面说过,目前的世界情况,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34、何新:是的。但总是可以找到办法的。S:中国经济发展不够快,难道没有其他的原因?何新:许多人总是抱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慢,但我的看法却相反。我认为中国许多经济问题,恰恰是生产力发展过急、过快造成的。S:哦?何新:比如人们常常批评中国工业设备的利用率低、企业中人浮于事,有隐蔽失业、大锅饭等等。从某种层面看,这都是事实。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低效率的原因,实际倒是由于中国的工业生产力对于中国目前的国内市场发育水平,已经存在过剩,而中国的海外市场又太小。何新:在经济学意义上,必须把社会对物的需要,与在市场上价值通过价格实现的商品需求,认真加以区别。前者是无限的,永远大于供给;而后者

35、在一定的市场发展水平上,却是有限的。不注意这一点盲目追求生产力、设备投资的无限扩张,就可能发生供求关系的失衡,发生生产过剩现象。S: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的现象,为什么中国经济也会发生呢?何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决策者往往把社会的物质需要、绝对需求放在投资考虑的首位目标上,往往把它们与经济学意义上的“总需求”概念相混同。二是经济计划和决策往往偏重于考虑社会物质需要,而往往忽略满足这种需要所须付出的经济成本,也忽视在投资后若干年内所能够实际收回的经济效益究竟如何。S:我还是没有明白。何新:我国计划部门从50年代以来,对生产力投资必须与现实存在的市场规模相均衡这一原理,似乎缺乏认识;因而在生产力

36、外延上,有追求使其无限扩张的倾向。人们想,中国经济不是物质短缺经济基础么?怎么会有生产过剩呢?所以投资建设的规模永远认为愈多愈好,生产力愈大就愈好。殊不知,许多问题和困难就发生在这种借误的指导思想上。由此发生两个引人注意的现象。一是国家偏重的重点工程,却往往经济效益不好;二是中国经济积累依靠民用轻工业的成分很大,因为它市场大,而且需求具有一定范围上的可塑性和弹性。而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资金积累,却来自机械和电子类产品。S:是。何新:问题在于,在生产中形成产值,在市场上却不一定能得到实现,这是中国工业长期存在的一个老问题。这个问题,在改革前,表现为国家计划与生产部门的脱节,工业盲目追求计划产量

37、或产值;在近年的改革中,则表现为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造成产品的库存量积压。工业设备和就业的规模与市场有效需求的规模,应存在某种比例关系,投资规模必须适合于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需求。市场需求对生产者部门造成足够的压力,在高利润的牵引下企业开工,再配合上能使投资灵活、及时转移的金融机制,就能改善中国经济的效益问题。供求的动态均衡理论对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是有实际意义的。可惜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学家较少注意到它。时髦的理论是凯恩斯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和高消费理论,萨谬尔森和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的理想市场经济理论,还有匈牙利科尔奈的短缺理论。实际上,中国目前工业生产力的规模已经很大,基础也相当雄厚。中国

38、目前生产力不是普遍短缺,而是存在结构过剩。中国人根本不必那么自卑,那么妄自菲薄!无论中国产业设备的规模、就业人员的规模,在些方面目前都已经大于国内现有市场需求所能容纳和充分实现其价值的规模,这是导致利润率下降、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S:如果由您提出建议的话,那么您认为,如何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较快?何新:有人建议引入资本主义的解决办法,比如引入失业、破产机制等。近年似乎也局部地试验过一下,但效果并不佳。问题是人总归要吃饭,没饭吃就要闹事。你把人从企业解扉赶到社会上去,他还是没事情干。表面上,从微观看,一个企业的效率似乎提高了。但实际上,从宏观看,带给整个社会的问题却更多。就整个社会生产率看,效率也

39、并没有提高。而且国家仍要给大量社会闲置人员及其家属补贴。长期持续,作为一个非发达国家的中国财政将不堪负担。这不是一种积极的办法。S:那么您认为积极的方案是什么呢?何新:我不是经济方面的权威人士。但我设想,一面提高生产能力,一面扩大内外市场也许地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办法。为此我反对提倡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额消费运动。但是为了拓展市场,我将建议普及和扩大消费的人口面,这主要是指农村中。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中国农村进一步消灭贫困现象。我认为国家必须以财政和其经济改革手段帮助中国更多的农民摆脱贫困。不仅是让少数农民致富,而且是要帮助整个中国农村进入商品经济。我认为重视农业,不仅是要提高和获得粮食产量,更重

40、要的是必须设法提高多数农民的货币拥有水平。农村购买力的全面拓展,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工业的过剩问题,而且也将是一场真正深刻的经济和社会革命。实际上,40年来,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是在农村;改革10年,经济成就也首先出在农村。但是经济计划部门历来最容易忽略的,恰恰也是农村。1988年中,针对那几年忽视农业、经济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情况,我曾向我国决策方面建议施行“新重农主义”的方针。此外,向海外市场积极寻求扩展,可能也是一个办法。如果中国有足够巨大的海外市场,外部利润会刺激企业改良组织,提高效率。S:哦!何新:中国经济学家这几年在谈企业组织的合理化、经济模式的合理化。但是从经济史看,恐怕未必是先由什

41、么经济学家设计构思出一套理想的组织和模式,才有了经济发展。事实是,合理化是在经济的发展运动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进步而实现的。日本企业的改进过程不就是如此吗?我注意到,中国传统文明的许多精髓也是如此。它们在中国已经被抛弃和遗忘,而在日本却被有机地融化和渗透到现代文明中。所以孔子就说过,“礼失而求诸野” ,“ 道不行,乘桴于海 ”。他当时说的野和海,似乎是东方的朝鲜的日本。日本成功的秘密之一,是否由于日本人没有那么强的造反意识和反传统精神呢?S:(笑)真的么?这倒很有意思。何新: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中国的海外市场太小。由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中国在一个长时期中只重视生产满足国内需要,却忽视了利用国际市场作为开拓资金的手段。甚至大量外援,特别是军援,也都采取无偿赠予方式。我常想,如果在19661976的十年间,中国大陆不搞“文化大革命”,不搞备战,而是利用当时已有的工业技术基础和充分调动资源,利用当时的民心、民气,而对世界市场积极开拓出口,那么后来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恐怕不会落到“四小龙”手里。甚至与日本比究竟谁短谁长,也还要另作商量。S: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