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日期:2012-12-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玉瑛 李桂秋 赵长芬 王思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1.十八大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会议主题很简明。但这简明的主题却非常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2
2、.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取得了哪些新的重大成就?十七大以来,我们胜利完成“ 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五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六是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七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八是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九是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十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3.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是深化改
3、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三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四是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4.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和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和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世人公认,
4、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这一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什么?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5.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哪些不足?我们在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
5、巨;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三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四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五是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六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6.面向未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
6、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
7、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
8、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9.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做到以下八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四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八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坚持” 应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2】日期:
10、2012-12-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玉瑛 李桂秋 赵长芬 王思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
11、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12、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4.要确保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实现哪些新的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下功夫?一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
13、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三是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四是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五是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6.为什么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
14、的关键?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总体定位没有变,我们面临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没有变。这“四个没有变”,决定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靠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要靠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
15、际斗争主动权要靠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靠发展。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17.如何认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一论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从发展目的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16、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硬道理”;从发展内容看,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是“硬道理”;从发展战略看,“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 硬道理”;从发展方式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求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1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二是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
17、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三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四是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五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19.如何认识和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
18、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
19、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20.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
20、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3】日
21、期:2012-12-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玉瑛 李桂秋 赵长芬 王思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21.如何理解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农村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
22、合起来,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22.怎样认识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政策是长期以来造成城乡差别、农业人口过多、城乡居民收入重新拉大、贫富分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突破制度瓶颈的制约,按照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思路,设计路径方案,把工作重心放在恰当的制度供给上, 方能奏效。按照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思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
23、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将有利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3.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24.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
24、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25.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什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26.为什么说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我们党来自人民
25、、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27.为什么说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是这样设计的,也是这样实施
26、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明确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胡锦涛同志在 2006 年访美期间深刻指出,从 1978 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凡是对中国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国都取得了重要成果。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
27、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回顾改革开放 34 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同整个改革进程相协调,扎实地向前推进的。我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在不断完善。28.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哪几项重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几项重要任务: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
28、系。七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9.党如何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 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
29、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30.如何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
30、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4】日期:2012-12-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玉瑛 李桂秋 赵长芬 王思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31.如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
31、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32.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
32、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33.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
33、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34.如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四项基本权利。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5.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
34、。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此同时要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36.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和“ 三贴近”原则。其次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
35、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3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也是我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把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38.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36、。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给人民以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各领域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39.如何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产品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提高质量。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
37、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40.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建设?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
38、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5】日期:2012-12-31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玉瑛 李桂秋 赵长芬 王思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41.加强社会建设,为什么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民生问题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如何关
39、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亡,因此,加强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中心,更是重点。在我国,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搞好民生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42.加强社会建设,为什么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体制机制问题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包含方方面面,健全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是有效调节各种关系,加快社会建设的保障。当前,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社会建设,
40、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43.如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4.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
41、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45.如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
42、入。46.为什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人生于自然,而又依赖于自然,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所受的冲击和破坏的程度也随之增强,对自然界的过度破坏所产生的负效应日益严重,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这不仅危及到了当代人,而且危及到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因此,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以造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47.什么是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就是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就要重视自然存在的价值,友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正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
43、尊重他人,他人才能尊重你,彼此之间才能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也是如此。人类尊重了自然,自然就会尊重人类,为人类奉献它的光,奉献它的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养料,提供生存的空间。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恩格斯很早就说得很明白:“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顺应自然,就是要遵守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草木是春生、夏茂、秋实、冬残,自然有自然的运行规律,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人类只有顺应了自然的运行规律,才能在自然的关爱下,和谐幸福地生活。当然,我们承认,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主观能动性在自然
44、面前不能是一种为所欲为的特权,而应该是一种在遵守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基础上发挥能动性的理性行为。这种理性行为,就是“保护自然” 。自然,是需要保护的。正如人的健康需要呵护、需要保护一样,自然也需要保护。保护了它,它才能生生不息;保护了它,它才能持续不断地为人类服务。因此,人类需要把发挥能动性的理性行为变为保护自然的行动。48.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形态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形态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文明形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人类就会陷入到生存危机当中,一个连生存都不能保证的人类社会,谈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其他文明形态的建设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又会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有力地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