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在研究生院讲课从 2002 年开始到现在 10 年有余,按照成长的道理来说,似乎对教学应该比较有体会了。选课人数从最初的 20 来人,到最多时候 200 多人,优秀课程也得了好几次了。但是让我来谈教学经验或者体会,我还是有点诚惶诚恐,原因在于我自己并不知道如何讲好一个课程,每年讲课对我都是一个负担。中科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没有教学的硬性义务,都是自愿去讲课。尽管不知道课该如何讲得更好,但是我们也都上了 20 多年的学,听过几百个老师的讲课,自然就能够评价一个老师讲得好坏。遇到讲得好的老师就觉得课有意思,但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觉得有意思,但是遇到讲得不好的老师,还是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课没讲好。也
2、就说,提反对意见容易,提建设性意见难。所以,我觉得可以先提提反面意见,什么样的授课是不好的,也就是说,是学生不喜欢的。类型一、敷衍了事型。课堂表现如下:备课不充分,有时候甚至讲不下去,需要翻书,甚至问学生;迟到早退;不理会学生的反应和提问等等。有些老师水平是有的,但是由于事情繁忙,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讲课就成了次要事情。作为学生尽管还是个学生,但是也都在观察,都在判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对象。老师对课堂不重视,态度不认真,学生自然就不会买帐。这样的课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浪费时间的过程,是共同忽悠领导骗取学分的过程。如果是个可有可无的课也还罢了,如果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那就害了一群学生,甚至整
3、整一届学生。毕竟大多数学生还是被动的选择老师和课程,一门好课程会让一个学生一生的路线发生重大的转折。我们发现很多人一生从事的职业或多或少都受到某些课程的影响,有些人喜欢学化学,大概是在某个时期遇到了一个好的化学老师,碰巧这个学生在该课程上有很好的体验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他学科大体也如此。所以,只要讲课,态度就要端正,否则良心能安否?类型二、平淡如水型。课堂表现: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起伏。很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的课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甚至难于理解的,这样的课程非常难讲。如果就好像老僧念经,始终一个表情,始终一个语调,始终一个姿势,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遇到这样的课程,尤其是下午,逃课、睡觉
4、和干私活现象就比较严重。一个老师走上讲台是有他的气场的,他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有热情的老师能够带动学生的热情,本身就想睡觉,自然就引导学生睡觉。类型三、照本宣科型。课堂表现:严格按照课本内容,一丝不乱,课堂讲述顺序多年不变。讲课大多数都有个大纲,也可能都有个基本的参考教材,按照大纲和书本进行教学似乎天经地义,但是学生不太买这样的老师帐。记得高中时期,有个老先生讲课,基本上就是在念备课材料,甚至课堂提问都是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人物提问。大家很好奇,觉得为什么老师不看学生,就提学生回答问题,有一个调皮的学生课间偷看了老师的备课本,结果发现,老师所有的行为都已经像剧本一样罗列在教案中。这是个很严肃的老
5、师,也很敬业,但是这样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不喜欢。最后发生了罢课现象,把这个老师炒了鱿鱼。课本没有完美的课本,内容和形式都带着编著者的主观,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老师就是按照课本严格执行,对于很多课程来说,那就不需要老师,很多学生会认字,也有一定的基础,自学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老师之所以还有价值,就在于要将课本的不足进行弥补,能够讲出书本上没有讲出来的东西,能够讲一些学生自学想不到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学生可能就喜欢。类型四、自我陶醉型。课堂表现:滔滔不绝,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学生都在睡觉而不知。老师有水平,也很敬业,有热情,但是陶醉在自我的世界里并不能吸引学生,只能说是自己被内容所吸引。这样的老师我
6、们遇到过不少,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和非常好学的同学是不错的,但是对于课堂里的大多数,并没有吸引力。学生感觉到被抛弃,老师在炫耀,这使得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的距离就比较远,授课效果自然不理想。有的老师不看学生,只看着黑板或者地面,自言自语,好像背书,又好像面对空气演说,都给学生不好的感受。尤其到了研究生阶段,所有的学生都是听课老手,遇到过很多老师,自然见到过很多好的老师讲课,他们会无意识的将正在听的课与过往记忆中的课程相对比,好坏自然就很容易得到答案。类型五、不负责任型。课堂表现:讲课内容与教材无关;讲很多媚俗的笑话以迎合学生;授课内容错误百出。我们听过一些课程,老师讲课往往跑题,讲着讲着问同学,我们该
7、讲什么了?还有的课程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过多的讲一些时髦的话题甚至是媚俗的话题,有些话题有误导甚至有违师德。有的老师不知道是水平问题,还是表达能力问题,讲得东西经常出错,需要学生举手指正。这样的课程也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作为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听到世界上最好的课,都希望讲课的老师是世界第一大牛,但是事实上这都是梦想。我们一辈子能听过一堂酣畅淋漓的课就足矣。作为老师需要敬业,需要灵活,需要挖掘教学素材,学会和学生互动,让上课成为一种很好的体验,也希望能给一些同学以正面的影响,不至于浪费大家的光阴。但是对于学生,建议看看梁漱溟的我的自学小史 ,他的观点和核心就是,我们可以听课,但是自学永远是真正学习。老师讲得再好,都不能代替学生消化和理解,自学是最终都要走的路。可能我们遇到讲得好的老师,那是我们的运气。如果遇到讲得不太好的,甚至很糟糕的课程,那就只能加强自我学习,而不能因为老师的原因影响了课程的学习。遇到不好的老师,尤其要警告自己,是否自学足够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寄希望于遇到好老师要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