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导原则编号: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资料申报指导原则(修订稿)二 OO九年六月修订说明为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质量,提高审评效率,统一审评尺度,特制定本指导原则并于 2007年 12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网站公布。自修订稿公布以来,相关企业及专家对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参考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对修订稿进行了修改,主要是对格式进行了统一,进一步完善了对技术资料的要求,完善了临床试验的要求,以更好地体现其技术指导的目的。目 录一、前言. . 1二、范围 .1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2(一)技术资料 .2(二)风险管理资料 .8(三)注册产品标
2、准 .9(四)注册检测资料 .10(五)临床试验资料 .11(六)产品使用说明书 .13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14五、名词解释 .15六、参考文献 .16七、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161一、前言为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质量,提高审评效率,统一审评尺度,特制定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性要求,申请者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者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指导原则是对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指导,申请者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
3、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对产品认识的不断深入,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随时调整。二、范围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是指用于将容器内的液体通过插入静脉的针头或导管输入患者血管的器械及用于将液体注入人体和抽取人体液体的器具。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一次性使用输液连接管路、一次性使用输注泵、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活塞、一次性使用胰岛素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固定剂量疫苗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肝素帽、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一次性使用
4、自毁式注射器等产品,也包括基本结构和预期用途与上述产品相似的产品及其组件,如无针输注装置、三通阀、药液过滤器等器具。2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境内产品首次注册、重新注册应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16号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 3、附件 5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境外产品首次注册、重新注册应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16号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 6、附件 7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同时应符合国食药监械 2008409号文的相关要求。(一)技术资料产品的技术资料应当从技术层面论述申报产品的用途、设计、技术特征、与已上市产品的比较、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产品包装验证、产品灭菌验证、产品有效期验证、产
5、品性能要求及依据。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但不局限于此:1、产品描述产品描述应全面、详细,至少应包括申报产品名称、预期用途、原材料、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相应图示) 、尺寸、技术指标、特殊性能、规格型号划分的依据、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2、与已上市产品比较申请者应详细说明同类产品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描述本次申报器械与已上市器械(包括本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或其它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比较的项目包括产品设计、预期用途、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原材料、生产工艺、灭菌方式、性能指标、有效期等,建议以列表方式列出。3、产品命名:产品名称的命名应以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
6、品名称和产品的技术性能为依据。带针的产品应在名称后空格再加“带针”,例如: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带针。产品名称不得中英3文混用。4、原材料控制:提交产品全部组成材料(包括主材及其所有辅材如:增塑剂、粘结剂、色料添加剂、润滑剂等)的基本信息,尤其与人体直接和间接接触的材料的详细信息,如:公认的材料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商品名/材料代号等。说明原材料的选择依据,原料来源及质量标准。对所选用的原材料应当进行质量控制并符合相关材料标准要求,原材料应具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以保证产品质量。需提供原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对外购组件,应当提供主要部件的供方名录、相关资质证书及外购协议。应明确含有的金
7、属成份,因为金属成份可能会影响器械在核磁环境中的安全性。当组分中含有可能影响器械在核磁境中的安全性的金属成分时,申报企业应提供器械在核磁环境中的安全性的验证资料。应明确每种原材料,包括添加剂、润滑剂、粘结剂或其他添加物(如:色料添加剂、标记物、不透射线的物质)的成分和使用量。原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应符合 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部分:评价与试验相关用途及使用部位的具体要求并提交生物学评价报告。对于生产企业自己研制生产的原材料粒料,生产企业应提供详细的配方研制报告,其中包括符合 GB15593 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YY/T 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
8、烯专用料 、YY/T 0114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 、YY/T 0031输液、输血用硅橡胶管路及弹性件等相关标准要求的验证报告。如果器具生产企业使用的是外购粒料,4则应要求供方提交符合 GB15593、YY/T 0242、YY/T 0114等相关标准的安全性检测报告。对不同批次进料,供方都应提供符合 GB15593标准 4.1和 4.2条,YY/T 0242标准 4.1、4.2、4.3 条,YY/T 0114标准 3.1、3.2、3.3 条, YY/T 0031标准 4.1、4.2 、4.3 和 4.4条要求的出厂检验报告,器具生产企业则应对每批进料按上述条款进行进货检验。对
9、于首次用于医疗器械方面的新材料,应提供该材料适合用于人体的预期使用部位的相关研究资料。5、生产工艺:详细说明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确定的依据、质量控制标准及其可靠性论证;确认关键工艺点并阐明其对产品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生物性能的影响。对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辅剂、助剂、粘合剂等添加剂均应说明使用剂量及对残留量的控制措施和接受标准,及其安全性验证报告。如工艺中加入对人体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如砷、汞的化合物等) ,应说明终产品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结果及限量标准依据。6、产品包装:提交符合 GB/T 19633或 ISO 11607要求的包装验证报告。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包装材料
10、与产品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所能提供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保护;包装材料与使用者使用时的要求(如无菌开启)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7、产品灭菌:提交产品灭菌方法的选择依据及验证报告。器械的灭菌应通过 GB 18278、GB18279 或 GB18280和确认并进行常规控制,灭菌水平应保证(SAL)达到 1106 。灭菌过程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产品与灭菌过程间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灭菌后器械有效期的确认(不同5时间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实验) 。8、产品稳定性要求(有效期验证):有效期验证包括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研究,实时老化的研究是唯一能
11、够反映产品在规定储存条件下实际稳定性要求的方法。加速老化研究试验的具体要求可参考ASTM F1980 Standard Guide for Accelerated Aging of Sterile Medical Device Packages。在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时应注意:产品在选择的环境条件的老化机制应与在实时正常使用环境老化条件下真实发生产品老化的机制一致。对首次注册未提交实时老化研究资料的,企业在重新注册的资料中应提交实时老化研究资料以确定产品的实际有效期。9、一般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及其制定依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9.1物理性能注射器类产
12、品主要包括产品外观、结构、各组件的颜色、尺寸(内径、外径、长度、容量等) 、润滑剂(用量/cm 2) 、标尺、标尺的刻度容量线、标尺的计量数字、标尺的印刷、按手间距、活塞、锥头、滑动性能、器身密合性、容量允差、残留容量、承受压力,注射针针尖构型、刚性、韧性、耐腐蚀性、圆锥接头、针座的颜色、连接牢固性、畅通性、保护套等。输液器类产品主要包括外观、结构、各组件的颜色、尺寸(内径、外径、长度、容量) 、预充容量、滴数/ml、滴定管容量、微粒污染、泄漏、拉伸强度、透明度、穿刺无落屑、管路长度、过滤器孔径、滤除率、输液流速、给液参数、残留液体体积、流量与时间的曲线图(输注泵) 、注射件、圆锥接头、输液针
13、流量、润滑剂、输液针构型、穿刺力、色标、保护套等。69.2化学性能:主要包括酸碱度、还原物质(易氧化物) 、金属离子、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环氧乙烷残留量、醇溶出物等。9.3生物性能:生物学性能应符合 GB/T 16886.1对相关用途、使用部位及接触时间的具体要求。产品接触时间是该产品在人体的最大累积作用时间,输注器具类产品的生物学评价项目一般包括:无菌、热原、细胞毒性、致敏、刺激或皮内反应、全身急性毒性、血液相容性。对于无相关应用史的新材料,建议生产企业增加静脉内注射的亚急/亚慢性毒性研究。10、特殊性能要求10.1自毁性能对于设计为自毁性能的注射类产品,申报企业应对其自毁性能予以验证。自
14、毁性能的生效时间可以因设计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注射开始时起,自毁特性自动生效并保持有效; 当输送完预定的固定剂量的50%时,自毁特性自动生效并保持有效; 当输送完预定的固定剂量时,自毁特性自动生效。在所有情况下,自毁特性一旦生效,注射器和针就不应被重复使用。10 2 无针输注系统无针输注系统可能会增加患者感染微生物的风险,因为产品的设计有可能导致微生物进入无菌的液体通路。企业应对此开展研究,对这类器械 进行微生物侵入试验,试验应当模拟临床上重复多次使用的情况。应当在模拟临床使用的状态下进行试验,如:试验中所使用的微生物的种7类和数量应当和临床上所使用器械接入部位可能感染微生物的状态
15、相似。这项试验旨在证明临床使用过程中所用的消毒操作程序是安全有效的。微生物侵入试验目前并没有标准的试验方法,而且各个企业产品的设计、预期用途、留置期限也不相同,申报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来制定适合所申报产品的试验方法,在制定试验方案的过程中,应至少考虑以下内容:(1)试验步骤;(2)待检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建议采用 2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和 2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至少应是 1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和 1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所选择用于试验的微生物应是临床输液感染常见的微生物) ;(3)待检微生物的准备,如:使用 2 种革兰氏阴性微生物和 2 种革兰氏阳性微生物;(4)微生物接种方法;(5)无针输注系统使用步骤;(6)时间和微生物培养程序;(7)待检微生物作为接种物的合理性解释(如:数量上最低每套器械为103) ;(8)试验环境;(9)试验过程中使用的阳性(未执行消毒操作程序的器械)和阴性对照(未接种细菌的器械) ;(10 )试验样本大小(11 )插入和重新插入无针接口的消毒程序的验证(运用微生物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