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中考对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整体感知】阅读文章方法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各有优点。如“问题法” “标记法” “浏览法”等等,以下主要介绍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四步骤和阅读九环节。(一)阅读四步骤1.快速浏览全文。主要是注意文章标题、前言、首段、尾段和每段的首句和尾句,由此把握全文的梗概。2.快速阅
2、读。用比较快的速度读完全文,此时主要任务是理清文章的线索结构,能复数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扫读、掠读、跳读,要求集中精力,以一定的理解和预测能力快速地在大量的文字中敏锐、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3.细读。要求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难句,扫清阅读障碍,同时完成层次划分、段意与中心的归纳。4.精读。需要揣摩、思考和联想,同时考虑文章中心是否突出深刻、选材是否典型合理、详略和顺序安排是否恰当、表达方法和语言是否有独特之处等问题。(二)阅读九环节阅读的九个环节能够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检查阅读的效果。1.查看注释。包括文章提供的预习提示、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以及对字词的注释等。2.查阅字典
3、、词典。扫除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以及多音、多义问题,使阅读畅通。3.标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标出文中的重要的字、词、句。4.划分层次。从结构上划分文章的层次,看文章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5.概括段落和文章中心大意。通过概括大意,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概括和表述能力。6.分析文章特点。找出一两个独特的地方,体会并能有所借鉴。7.练习巩固。通过做练习来加深理解、巩固知识。8.质疑。抓住文章题目,对文章作者而写作意图和宗旨、文章的结构和形式、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意义、词句的含义和表达等各个方面提出质疑,再一一寻求解答,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一个从
4、阅读文本到发现问题,再到思考解决疑虑的过程。有了疑问说2明是经过深入思考的,能提出问题是阅读的重要收获。通过对文章的质疑和问题的解决,提高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力。9.联想。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以往知识或实际生活,使其融会贯通,指导自己实践。【分类阐述】(一)记叙文【要素】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掌握全篇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
5、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l)找出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2)明确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我们要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顺序来写,有前因也有后果,条理又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
6、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插叙,指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3)理清记叙文的层次。记叙文常用的层次(部分)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按时空转移划分,如老山界 。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如藤野先生: 见藤野前、与藤野相识、离开藤野3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如挺进报: 起因、发生、发展、结局按内容变化划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部分的三个层次: 松骨
7、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小孩、作者和一位战士的谈话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如荔枝蜜): 不大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4)把握记叙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归纳中心】记叙文必须有明确的表达中心,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归纳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阅读一篇文章,要归纳中心思想,必须先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出各段的段意,根据各段所表达的意思,经过综合分析,然后归纳出全篇的中心
8、思想。二是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表现出来的,分析人物和事件的思想意义,是归纳中心思想的重要方法之一。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从而归纳中心思想;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弄清事件所包含的意义,宣传的道理,然后归纳中心思想。三是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从而归纳中心思想。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四是从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入手。记叙文章的抒情和议论成分,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中心思想,要注意尽可能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有关
9、情况和写作背景,要充分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代替中心思想。【语言特点】记叙性语言的准确、生动是记叙文语言的一大特点。 对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的理解,要注意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因为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所得的答案才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实战演习】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4树去摘,身手矫健
10、。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 ”我才猛然记起。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
11、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
12、,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1、 文章第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 文章第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3、 文章第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 表现 在哪两个方面?4、请结合第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5、文章最后一段加粗的“这” 指代什么? 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说说父亲带给“ 我”的“启示” 有哪些?5习题答案: 1、慷慨大方,热情助人(助人为乐)2、表现了家人心灵的美丽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者一举止反映了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5、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 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对人要有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