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教育理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3. 多元智能理论、生成性4.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 多元智能、建构主义6. 德育教育、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7. 叶澜、朱永新、苏静8. 李吉林、语文民主教育9. 培养良好习惯、道德长跑10.基础教育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对 2.错 3. 对 4. 对 5. 错 6.对 7 错 8. 对 9.错 10. 错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1 简 述 我 国 现 行 基 础 课 程
2、 结 构 的 不 足 ; 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七大问题: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
3、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
4、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怎样转变?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怎样转变?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探索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不断地加以审视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使之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
6、开发者。为此,教师要了解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
7、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
8、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帮助;(二)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
9、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三)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拓展知识视野,强化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个性,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3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操作要素是什么?情境教育的操作要素,概括起来有五条: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第一、以“美”为境界教学需要美,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美”的结晶。人类文明史的财富,都渗透着人类创造美的智慧和血汗,我们每天所教的学科,本身都渗透着美,蕴涵着美。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美”为境界,既是从“美”着手,具体地说就是选择“美”的教学手段
10、,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显现“美”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感受其美,理解其美,热情地创造美,最终达到教学的完美境界。第二、以“思”为核心每一个大脑功能健全的孩子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无法估量的资源,那就是人的潜在的智慧, “沉睡着”的力量。小学阶段是人的潜在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儿童的潜在智慧,作为人的一种“可能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发展、开发。儿童的语言活动、认知活动,连同情感活动,无不受其思维活动的支配、调控。因此,情境教育从儿童发展的明天考虑今天的教学,在理论构建上,提出以“思”为核心,促进儿童素质的发展,主张教师的教学应始终以儿童思维发展这一核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努力把孩子教聪
11、明,并且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不懈追求的教育的高境界。事实上,儿童是具有创造性的,孩子是喜欢想象的,他们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教师有心、有情,儿童潜在着的创造性是完全可以被激活的。当然,儿时的创造并不意味着非要发明什么,教育重在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着力培养创造的活力、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第三、以“情”为纽带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讲,更应该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 “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人,他们稚嫩的心田,需要情感的滋润,他们的智力活动、行为动机,存
12、很大的程度上也都受到情感的驱动。因此,世界教育的趋向,已从注重知识注重能力注重智力,发展到日益重视情感的教育。这就是说,让情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完满人格的人,也才能真正完成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然而,任何一种美好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靠后天的熏陶和培养。所以,情境教育提出以“情”为纽带,缩短心理距离的理论,让情感纽带连接在教师学生一材之间,形成互动的情感网络。 (1)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企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可以从课文中
13、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结局来组织考虑导语;或者通过实物的展现,一个模拟实验的演示优化的情境是教师的情感与优选的手段交融在一起创设的。教师的心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是连在一起的,常常是和学生一样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师生真情的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使教学活动在亲、助、乐的人际情境的作用下,在适宜儿童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心理世界中进行。 (2)教材与学生之间,引发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人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总之,以“情”为纽
14、带,培养儿童的高级情感,既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又是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情感这一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有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有诱惑力,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且在和谐相助的情境中,促进学生爱学、乐学,使其受到教材情感的共鸣,逐渐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情境教育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奠基工作,是微妙而长期的,也是美好的。第四、以“儿童活动”为途径情境教育主张各科教学重视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探究获取经验。儿童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在生活与学习中,孩子总是喜欢亲
15、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用手摸一摸、试一试。应该说,没有孩子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们的教学理要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他们为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无比的兴奋。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充分的和谐协同,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陶冶,得到充分、主动的发展。儿童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就可以有效、迅速地形成,并日益强化,获得主动发展,变成现实。情境教育将儿童活动融入学科课程,教学过程随着儿童的活动推进,再利用角色效应进行,课堂教学比起单一的“灌注式”教学就丰富多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
16、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突破教材难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应该看到,人的诸多能力,事实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得到提高的。第五、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人类是大自然之子,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又成为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材。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名篇及课文,就是取材于大自然。然而现在的“注入式”教学已经忘却了大自然这本“好书”
17、,忘记了大自然是广阔、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语文教学已经将学校的高墙与大自然隔开,单纯的语言思维不仅打破了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之间的平衡,而且已经逐渐导致第二信号系统源泉的枯竭。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同和符号需要从形象方面得到不断的强化,其途径就是与周围世界、与生活接触。4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哪些内容?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公民精神教育。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在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集体首先着眼于形成个人的思想核心公民的观点、信念、情感、品德、行为及言行一致。”帕夫雷什中学所进行的公民精神教育,主要包含了心中有他人、
18、以德报怨、热爱劳动、善良仁爱、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等五方面的内容,对于每一方面都有着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如第一条告诫学生:“你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不要忘记,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影响到你周围的人。你要知道,在你想要做的和可以做的事之间是有界线的。要检查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损害别人和不利于别人?做什么事都要有利于你周围的人。”而且对于其中的每一点,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都作了具体的细化。比如如何培养父辈与孩子间的和谐关系,他就提出了“十不准”,如不准在大家劳动时自己闲呆,不准嘲笑老年人、妇女,不准同老人、成年人争吵,不准因自己没有某种东西而表示出不满等等。第二、
19、注重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情感就是个人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态度,它包括敏感性、同情心、义务感、诚实感和荣誉感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义务感是德育内容的核心。他认为,感情的培养不是局部的狭隘的任务,而是一个人道德面貌形成过程的本质。学生对教师在阐发道德价值的实质时所讲内容的敏感程度、思想反应和个人态度,取决于他们的善良情感的发展程度。“我们深信,情感的敏锐性和情操的素养犹如一种动力,推动学生去思考道德教导和规劝的实质。”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个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说明一个
20、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性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的成效与道德信念的坚定性成正比。而道德信念的坚实基础要在童年和少年早期奠定,在这个时期必须使孩子所看见的、所从事的一切都具有鲜明的道德含义,才能使他们分辨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学校的任务,就是竭力使信念尽早变为学生独立的精神力量。道德信念,这是个人的能动力量,它不只是指人知道些什么,而首先是指他怎样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第四、促进学生社会定向的形成。道德信念是否深刻与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个人思想的社会定向。这种定向的形成,就是知识向信念变化过渡的转化过程。为了使学生
21、加深对道德价值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夯实形成思想信念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与教师们一道专门为学生编选了道德教育文选,用革命领袖、文化名家、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他们开展团队活动、阅读有关书籍、举办演讲辩论会等,让学生在增强对英雄人物了解、敬仰的同时,努力使每个人都能从优秀人物的行为中去找寻他所关心的有关个人生活道路问题的答案。第五、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注重爱情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父母,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他们的心灵应当充满人类所取得一切美好的东西。因此,他始终注意从学生今
22、后生活幸福、精神丰富的高度来教育学生,非常重视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认为使青年培养纯洁、高尚的道德审美关系友谊、同志关系、互爱,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在青年人尚未产生追求异性的要求之前,就应教会他善良纯洁,富有爱心,追求家庭内道德情感关系的高尚和纯洁,能以自己的情感温暖他人,能与人共患难,能真诚地体贴关心人。教育学生懂得: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他们设立了女孩节、母亲节等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女性,热爱母亲。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劳动中找到生活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明白:“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
23、富有的教育者。”四、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允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请问:C 博士为什么愕然 ?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应怎样充分发挥自主价值?Y 老师按评课标准上课,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而不是学生为老师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等。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专业智慧,怎能不让人愕然、困惑?C 博士的愕然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不满,是对传统评价制度的困惑,也是对教学现状的担忧首先,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24、才能发挥自主价值。其次,教师要注重反思与探究。第三,教师要善于掌握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注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使教师职业成为不是可以随便替代的职业。2. 请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上述的现象进行分析: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 筛子”;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
25、身发展服务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3. 这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好处主要表现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注意: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探究学习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面对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提出假设;第二阶段,询问与调查:搜集信息,进行论证;第三阶段,建立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第四阶段,总结汇报:回顾、讨论、总结、扩展、激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