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 口 地 理一、名词解释1、人口地域分布2、人种3、人口素质4、人口性别比5、人口6、人口转变7、人口营养密度8、人口迁移9、人口再生产10、人口密度11、人口农业密度12、人口素质13、人口年龄结构14、人口转变15、人口文化素质16、人口性别比17、粗死亡率18、民族19、总和生育率20、一般生育率21、年龄别生育率22、粗出生率23、稳定人口24、婴儿死亡率25、预期寿命26、年龄别死亡率27、不均衡指数28、城市化29、文盲率30、人口构成二、简答题 1.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分析2. 人种最初形成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是什么?3. 人口政策如何影响人口的再生产4. 在图中表示出世界主要
2、的人口密集区。5. 如何理解人口地理学的社会科学性质6. 概述解放前后中国人口发展发生的变化并作简要的原因分析。7.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 辩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9. 理解人口死亡水平计算的主要指标10. 简述世界范围内人口身体素质的地区差异11. 归纳总结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2. 何谓粗生出率?对比它与一般生育率的不同,二者有怎样的联系? 13. 世界死亡水平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什么?原因何在?14. 简要概括世界人口发展过程及人口数量在各大洲的变化。15. 性别比失衡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后果?16. 概括总结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因素17. 阐述人口文化
3、素质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18. 人口转变的制约因素是什么?19. 世界民族结构的现状与成因是什么?20. 世界人口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21. 国家在民族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2. 如何计算总和生育率23. 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有哪些?24. 阐述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25. 平均密度和营养密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6. 目前世界人口身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27. 简述制约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因素28. 制约人口死亡水平的因素分析29. 人口政策如何影响人口的再生产?30. 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有哪些?31. 世界民族结构的现状与成因是什么?32.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3.
4、 阐述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34. 简要概括世界人口发展过程及人口数量在各大洲的变化。35. 归纳总结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36.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分析37. 世界死亡水平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什么?原因何在?38. 简要概括世界人口发展过程及人口数量在各大洲的变化。39. 人口转变的制约因素是什么?40. 世界民族结构的现状与成因是什么? 三、选择题1、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相对应的时期是( )A.人类社会早期 B.二战以后 C. 20 世纪 60 到 90 年代 D.21 世纪 2、世界人口从接近 30 亿激增到 60 亿,被成为“人口爆炸”的时期是( ) A.人类社会早
5、期 B.二战以后 C. 20 世纪 60 到 90 年代 D.21 世纪 3、北美洲国家 1997 年出生率为 1.5%,死亡率为 0.9%,它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 现代型 4、下列地区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低高”时期的是 A.美国、加拿大 B.澳大利亚、新西兰C.韩国、德国 D.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及 5、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 “低低低”模式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 高低高”时期 C.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 低低低” D.非洲国家是“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典例
6、6、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7、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8、很高的死亡率和很高的出生率以及很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A.原始型 B.过渡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 9、二战前属于人口迁入地区,二战后属于人口迁出地区的是(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10、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A战争或地区冲突 B经
7、济建设造成的移民 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1、对我国“民工流” 的认识,正确的是( ) 生产力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产生“民工流”流动人口的增长是市 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民工流”对增强社会活力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流动人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A. B. C. D. 12、造成当代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环境质量 B.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C.土地开垦与矿产开发 D.自然灾害如地震等 13、近几百年来兴起的移民国家( ) A.日本 B.英国 C.新加坡 D.德国 14、国际人口移动带来的影响( ) 明
8、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A. B. C. D. 15、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流动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山区流向平原 B.从农村流入城镇 C.从贫困区流向发达地区 D.从东部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等地16、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1)(2) (2)(3) (3)(4) (4)(5) (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尼日利亚 韩国 古巴 澳大利亚 (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1) (2) (4) (5) 17、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
9、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 16 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18、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19、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
10、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适宜 政治中心的改变 经济发展较慢 矿产资源的开发 20、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1、 2005 年元月 6 日,是我国大陆“13 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 的形成主要由于( ) A. 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11、我国( )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现代型”阶段 (3)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 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4)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 B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
12、或一个地区的最适合人口 D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则越少 读下图,a、b、c 分别表示 014 岁、1564 岁、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6、7 题。 23、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BC D 24、图中国 014 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70鼓励生育 B60计划生育 C15采取移民政策 D30鼓励人员出国 读下页“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 8-9 题: 25、图中 A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
13、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6、 下列既属于 B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 “现代型”阶段的是( ) A尼日利亚 B德国 C古巴 D印度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1013 题。 27、右图说明该地区( ) A. 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 2500 万 C大约 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28、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A. 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29、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
14、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30、2000 年 11 月,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时,主要的信息来自( ) 男女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迁移率 人口密度 现有人口数量A B C D31、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前,地球表面 83适宜使用的陆地已经为人类使用,地球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迹罕至的原始地域。据此回答。影响人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自然条件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D政治、军事因素32、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机械增长率33、当今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 )日益增长的人
15、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 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人口增长过慢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A B C D四、论述题1. 你认为在人类发展史上,制约人口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 探讨维持我国正常出生性别比的对策与措施3. 如何理解人口分布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这一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4. 结合中国人口实际,谈谈你对中国人口转变现状的认识5. 全面论述维持适度人口的意义6. 人口分布规律如何体现在当今世界人口分布的现状中?7. 宗教如何影响人口再生产、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8. 对比印度模式和中国模式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9. 试
16、述人口再生产的意义。10. 对比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11. 试述人口再生产的意义。12. 分析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地原因13. 探讨维持应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措施五、综合题1、图 2 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 B C D人口(亿人)耕地面积(万公顷)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以 1978 年为 1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 1978 年为 100)粮食产量 (亿吨)城镇化水平()1978 963 9939 100 100 305 1791980 987 9931 1160 1130 321 1941985 1059 9685
17、1935 1755 379 2372、分析表 1,判断正误,在每项陈述前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 (1)总人口持续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2)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增加。 (3)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呈正相关。 (4)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5)1998 年城镇人口达 3.04 亿。3、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示 a 国家可能是 A 印度 B 新加坡 C 美国 D 德国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B C D 4、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 9) ,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 500 人/km 2 的省
18、有(写简称)_、_、_、_;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写简称)_。(2)AB 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6.3,其自然原因是_;社会原因是_。(3)在 AB 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5、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 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014 岁人口的比重约是_A 93% B 23% C 13% D 60%6、与 10 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8%,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3 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_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
19、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7、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是_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D 重庆1990 1143 9567 2830 2373 446 2671995 1211 9497 4891 3940 467 2901998 1248 9434 6278 4908 512 3048、世界上除新加坡外,华人与华侨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BA 泰国 B 马来西亚 C 缅甸 D 印度尼西亚9、阅读表 1 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表 1.20 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 GDP 占世界比重的变化(l)1900 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 GD
20、P 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2)20 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 ;GDP 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 。(3)19952000 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10、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 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 ,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 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 1960 年至1990 年 30 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
21、图。单位:亿年份(年)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全国人口 606 8.3 9.2 9.9 10.5 11.4非农业人口 1.4 1.3 1.3 1.4 1.7 3非农业人比例(%)21 18 16 17 21 2619601990 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11、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 。近年来,随着19601990 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1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
22、了 1.2 亿,读图 6 并分析: 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13、30 年间该地区A 乡村人口增长了 2000 万人B 城市人口增长了 500 万人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14、30 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CA 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15、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人) 农村人口(亿人) 城市人口比重(%) 年份(年)城市人口(亿人)
23、农村人口(亿人) 城市人口比重(%) 1920 1.1 5.6 16.4 1.5 10.7 12.3 1940 3.6 4.8 42.9 1.6 13.6 10.5 1960 4.8 6.1 44.0 3.6 15.6 18.8 1980 7.9 4.4 64.2 6.2 25.9 19.3 2000 11.1 4.4 71.6 20 24.4 4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 1920 年至 2000 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拆线图。(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3)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
24、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6、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高是 AA 南亚 B 欧洲 C 亚洲东部 D 北美洲东部17、下表为 2002 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地区 总人口(万人)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613 0.638 0.603 6163.2 1625 0.595 0.054 5408.8 3837 0.721 1.075 1180.0 267 0.607 1.276 159.7(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A B C D(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B)A B C
25、D 17、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18、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 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图三,在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 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19、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20、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2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