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51494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摘 要: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必穷究竟的探究情结,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放手探索思考,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境地, ,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关键词:情境 情结 思考时空 合作交流 愉悦境地数学新课程强调“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大大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而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

2、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一、创设一个能吸引学生参与探究的学习情境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一个好的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是提高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渠道来整合探究的学习材料。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等,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平方根”一节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可以用平方来求它的面积;反之,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能否求出它的边长呢?如面积为 9、16、3、a 的正方形,它们的

3、边长各是多少?”前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学生轻而易举地答出来,但在求后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时,却遇到了困难,他们想不到被一个似曾相识的简单问题难住了,很不服气。在这种质疑情境下,教师顺势点出了课题,指出了要识庐山真面目,就必须探索研究,掌握新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二、创设一个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必穷究竟的探究情结“矛盾冲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催化剂” ,是创造的火种。在教学中层层设疑,制造矛盾,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的一把金钥匙。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学习情景 :“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4、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在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这样,创设了一个认知冲突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 、 ”悱” 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三、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探究机会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生的思维最初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 ”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 ,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例如:在教

5、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提议:大家利用手中的剪刀与直尺,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熟识的图形?学生在裁剪中,有的随意剪成了两片,又凑不出熟悉 图形,又有的剪成了三、四片,根本无法拼凑,但有的学生是如下裁剪拼凑的:(1)先用铅笔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2)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3)将剪下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去;(4)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了这些同学(或类似这样剪拼的其他剪法) ,及时归纳肯定,让学生明了,新的知识可以用旧知识去发现。通过剪、拼,实现了转化,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了长方形。从而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公式。如果两次沿高线剪下再拼呢?三角形面

6、积公式也可否用平行四边形拼补法?从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更学得实在。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数学结论的束缚,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四、创设一个能让学生放手探索的思考时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空其实就是学生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权利。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

7、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等过程。例如:“甲、乙两家商店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 100 元商品,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 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 50 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 95收费” 。下面设计以下问题:甲商店购物达到多少元后可享受优惠?乙商店购物达到多少元后可享受优惠?现在有 4 个人,准备分别消费 40 元、80 元、140 元、160 元,那么去哪家商店更合算?为什么?如果累计购物超过 100 元,那么在甲商店购物花费少吗?累计购物超过 100 元而不到 150 元时,在哪个商店购物花费少?累计购物恰好是 150 元时,在哪个商店购物

8、花费少?根据甲、乙两商店的销售方案,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得到更大优惠?你能为消费者设计一套芳案吗?这些设计由浅入深,更具有探究性。这样,我们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使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分情况、分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五、创设一个学生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也是探究学习所提倡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既要鼓动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索,又要支持学生把握合作的时机,协调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的

9、效果,同时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共同探究,使他们也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并能敏锐地捕捉学生探索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合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如:释疑性交流。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创设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惑,在交流中达到共识。如:在教有理数乘法法则时,教师出示一个例子:由于寒潮来袭,气温每天下降 2 度,已经预报明天的气温为零下 2 度,你能预知后天的气温是几度吗?择优性交流。当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创设择优交流的平台,即让已有良好思路和解法的同学回答,教师适时点化,归纳。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启迪灵感,在交流中达到共享最优。如::教师在翻

10、折问题中发现学生对画图有困难,于是便引导学生:“小组间可以讨论一下,能不能从别人的画中受以启发” 。互补性交流。 “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如果几个人相互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可能获得几十种思想。 ”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获益,在交流中达到共进。如:教师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提出“应加什么条件使问题更加严密”为线索,创设了学生的交流空间,师生在交流当中,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使问题得到完善和解决。六、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境地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探究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应保护学生的权利,把探索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

11、生,同时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探究潜能。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探索欲望,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探索的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教师在纸上剪出一个三角形,将其撕成两部分(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一个角,另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然

12、后让学生回答如何再剪一个与刚才一样的三角形。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探究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教师归纳了学生给出的答案有以下三种:只需利用第一部分(保留三角形一个角的部分);只需利用第二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的部分);两部分都需要。教师再带领学生对这三种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悟出了道理:只需要第二部分,即一个三角形只需要两个角和一条边,它的形状和大小就能确定下来。(这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这样,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了自信。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和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这 样,我们教出的学生不再是只会照搬条文的书呆子,而是会学善用的创造型人才了。参考文献:(1) 数学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 中学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杂志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