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54319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物流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物流的概念:“物流”泛指物质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性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中的“物”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具备物质实体的特点。物流中的“流” ,指的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也称之为“位移” 。2、物流 GB 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物主要求的过程。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1)现代物流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物流系统内的运输、包装、存储、装卸搬运、配送、流

2、通加工等各子系统间进行优化整合,因此出现如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核心业务管理的协调,强调全程物流等;(2)现代物流一定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支持,其决策、运作过程与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3)现代物流具有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4) 现代物流虚拟市场取代有形市场,要压缩有形的仓储设备和商品分销中心,要精简和简化分销网络。4、物流系统的分类:(1)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生产物流过程中还包括分类拣选、包装,以及原材料的采购、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及产成品入库等物流环节。(2)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

3、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3)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是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及伴随货物运输或搬运中的包装容量、装卸工具及其他可再用的旧杂物等,经过回收、分类、再加工、使用的流通过程。(5)废弃物流:是伴随某些厂矿的产品共生的副产物、废弃物,以及生活消费品中的废弃物等,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处理过程的实体物流。(6)企业物流:是指发生在本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7)社会物流: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企业外部及企业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8)综合物流:是指物质资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流

4、动的全过程。综合物流包含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全过程。(9)国际物流: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国际贸易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转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活动。5、物流系统功能模式:输入、输出、处理(转化) 、限制(制约)和反馈等功能。6、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实物流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流动:物流信息设施建立、物流信息的收集、物流信息的加工和传输。8、合理化概念:用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以取得最大效益。9、物流合理化内容: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局部合理化和整体合理化两个方面。局部合理化,是指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

5、程合理化;整体合理化是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10、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总成本法、免次优化法、得失比较分析法。11、物流合理化的途径:(1)加强物流的计划性;(2)组织物流直达化;(3)组织物流短距化;(4)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5)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6)物流企业社会化;(7)实现物流标准化;(8)提高物流服务质量。12、物流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1)在物流管理系统中,要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及各环节的有机联系,标准化是手段之一,方法手段不健全会影响物流决策与指挥水平;(2)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3)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

6、径;(4)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13、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预测物流流量;(2)编制物流产、需、供、销计划;(3)确定物流最佳成本;(4)编制物流生产的最佳经济方案;(5)组织进货、验收、搬运、入库等业务;(6)研究物流运输的最佳方案,包括运输批量、时间、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额选择;(7)加强与物流业务有关法律的监督执行。14、国际物流的概念: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15、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不规则性。16、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策略:(1)改革和健全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实现从内向型向外

7、向型转变;(2)加快建设我国物流设置,畅通物流渠道;(3)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实现物流标准化;(4)开发国际物流研究,加快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17、电子商务的两种模式:(1)企业对消费者的业务;(2)企业与企业间的网上交易。18、第三方物流的 GB 定义: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19、第四方物流:依靠物流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方案具有系统协调性和完善性,具有较强的增殖性。21、运输管理工作的原则:及时、准确、经济、安全。23、大陆桥运输:指使用铁路或公路系统作为桥梁,把大陆

8、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多式联运方式。25、交通运输新技术: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重在了解每种技术的应用。26、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1)运输计划管理;(2)发运管理;(3)接运管理;(4)中转管理;(5)运输安全管理。27、合理运输的概念: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28、组织合理运输的意义:(1)可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积极扩大社会再

9、生产;(2)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及时供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3)能改善流通部门特别是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4)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5)可提高车船装载量,合理使用运输工具,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29、合理运输的构成要素: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费用、运输方式、运输环节。30、常见的不合理运输的方式: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31、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1)分区产销合理运输摸清物资产销情况、划

10、定物资调运区域、绘制合理运输流向图、制定合理运输调运方案;(2)直达运输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送到销地或用户,减少中间环节;(3) “四就”直拨运输就厂直拨、就车站码头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船过载;(4)合装整车运输;(5)提高技术装载量组织轻重配套装、实行解体运输、改进堆码方法。33、集装箱定义:集装箱是一种用以运输货物的大型容器,是一种综合性运输工具,根据国家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凡具备下列条件的货物运输容器,都可称为集装箱:(1)能长期反复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2)各种运输方式连云或中途中转时,箱内货物无须倒装;(3)具有便于快速装卸和搬运的装置,可以从一种运输方式比较方便地直接换装到另

11、一种运输方式;(4)便于货物装满与卸空,能充分利用箱内容器;(5)箱内几何容积在 1 立方米以上。35、我国集装箱特点:集装箱重量系列采用 5 吨、10 吨、20 吨、30 吨四种,5 吨和 10 吨集装箱主要用于国内运输,20 吨(20ft 集装箱,又称标准箱)和 30 吨(40ft 集装箱)集装箱主要用于国际运输。36、集装箱运输优越性:(1)保证货物安全,较少货物损失;(2)节省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3)简化运输手续,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5)可以露天存放,减少仓库费用;(6)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37、集装箱“门到门”运输:是指适箱货物从托运人的车间

12、、仓库或基地装箱、装车、直达运送到收货人的车间、仓库或基地卸箱的一种运输方式。38、集装化运输的概念:集装化运输是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外部形态、包装等情况,利用特别的器具,把零散的货物集装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集装单元的货物运输,以达到便于装卸、搬运、存储、运输和计量的目的。39、集装化工具(技术)的类型:集装盘、集装袋、集装笼、集装架、集装网等。40、储存的作用:时间效用、 “蓄水池”作用、降低物流成本、保存商品(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41、库存商品常见变化的分析:三种变化: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商品本身的外部形态,而不改变其本质,不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不仅改变物质

13、的外部形态,而且改变物质的性质,并生成新的物质;生物变化:是指库存商品受到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所发生的变化。两种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库存商品不使用而产生的损耗,按其损耗的原因又分为异常损耗和自然损耗。由于非正常原因而产生的损耗称为异常损耗;商品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本身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自然减量,称为自然损耗。无形损耗:由于更新、更好、更廉价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致使库存商品贬值而产生的损耗。42、库存商品发生变化的因素:导致库存商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库存商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内因,主要是指物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

14、、机械及工艺性质等。外因:库存商品发生变化、损耗的外因很多,主要指温度、日光、大气、生物和微生物等。43、仓库的概念:仓库是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的场所,在工业中则是指储存各种生产需用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机具和半成品、产品的场所。44、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组成: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体由货架、巷道式推垛起重机、出入库工作台和自动运进出及操作控制系统组成。自动化立体仓库一般由高层货架、起重运输设备、土建公用设施以及控制和管理设施等部分组成。45、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分类:注意:按库房高度分,可分为高层、中层和低层。5 米以下为低层,51

15、2 米为中层,12 米以上为高层。46、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1)货物存放集中化、立体化、减少占地面积。 (2)仓库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力,缩短作业时间。 (3)物品出入库迅速、准确、减少了车辆待装待卸时间,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周转能力。 (4)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压缩库存和加速物品的周转,降低了存储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5)可以适应特殊环境下的作业,如高温、低温作业,剧毒、放射性和腐蚀性等物资的储存。 (6)提高仓库的安全可靠性,便于进行合理存储和科学的养护,提高保管质量,确保仓库安全。 (7)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加快了处理各种业务活动的速度,缩

16、短了交货时间。47、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质量标志、数量标志、时间标志、结构标志、分布标志、费用标志。48、ABC 分析法:原理:是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的结构关系、储存量、重点管理、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ABC 分析法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取得以下成效:压缩总库存量,解放被占压资金,使库存结构合理化,节约管理力量。步骤:收集数据、处理数据、ABC 分析表、根据分析表确定分类、绘制 ABC 分析图、确定重点管理要求。51、包装的基本功能:保护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52、包装机械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包装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包装成

17、本,减少流通费用。54、装卸搬运机械:常用的有叉车、吊车、输送机和作业车辆。重点了解不同机械适应类型。55、装卸搬运的原则:有效作业原则;集中作业原则;简化流程原则;安全作业原则;系统优化原则。56、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方法:(1)防止无效装卸:减少装卸次数、消除多余包装、去除无效物质;(2)充分利用重力进行少消耗的装卸;(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 (5)缩短搬运距离。57、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按时送达指定的地点和收货人的物流活动。58、配送的 GB 定义: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

18、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58、现代配送与旧式送货的区别:(1)配送不单是送货,在活动内容中还有分货、配货、配装等项工作,这是难度较大的工作,要圆满实现它,必须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现代的交通运输工具与经营管理水平。 (2)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同时还和订货系统紧密相联系,这就必须依赖现代情报信息的作用,使配送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3)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因而使配送在规模、水平、效率、速度、质量等方面远远超过旧式的送货形式。59、配送的意义和作用:(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

19、益;(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手续,方便用户;(5)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60、按配送组织者不同分类:商店配送、配送中心配送(主要形式) 。61、按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分类: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62、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63、共同配送的概念: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这种方式称为共同配送。64、推行配送的必要条件:应有稳定的资源保障;应有足够的资金;应有齐备的配送

20、设施和设备;应有高效的信息系统;应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65、配送中心的概念: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顾客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相对较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止,储存为辅。66、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67、配送中心的主要类别:专业配送中心、柔性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其他配送中心。68、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订货、到货接受、验货与拒收、分拣、订单汇总、存储、加工、拣选、包装、装托盘、组配、装车和送

21、货。69、配货作业方法:播种方式和摘果方式。 (1)播种方式:将需要配送的数量较多的同种物资集中搬运到发货场所,然后将每一种用户所需的数量取出,分放到每一用户对应的货位处,直至配货完毕。 (货物易于移动、品种单一、需要量较大) (2)摘果方式:又称挑选方式,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配送要求从每个货位或货架上挑选出物资,巡回完毕也完成了一次配货作业。 (货物不易移动、品种多、每种数量较小)70、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方案评价法(了解) 、数学计算法、节约里程法。72、物流服务质量指标:服务水平指标、缺货率、满意程度指标、交货水平指标、交货期质量指标、商品完好率指标、缺损率、货损货差赔偿率、物流吨

22、费用指标、正点运输率、满载率、运力利用率。73、提高配送经济效益的途径:(1)恰当设置配送中心;(2)加强配送的计划性;(3)实行共同配送;(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74、流通加工概念:是指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的加工作业的总称。75、流通加工产生的原因:与现代生产方式有关;与消费的个性化有关;与人们对流通作用的观念转变有关;效益观念的树立也是促使流通加工形式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76、流通加工与生产型加工的区别:(1)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以此来区别多环节生产加工的一环。生产

23、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零配件、半成品,并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2)流通加工过程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产品,那么就需要由生产加工来完成。流通加工对生产加工时一种辅助及补充(3)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4)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77、流通加工的作用:提高加工材料利用率;方便用户;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输送

24、方式的优势;改变功能,提高效益。78 流通加工的形式: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性加工;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为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物流的加工;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流通加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以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流通加工;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79、煤炭及其它燃料的流通加工:除矸加工;为管道输送煤浆进行的加工;配煤加工;天然气、石油气的液化加工。80、生鲜食品的流通加工:冷冻加工、分选加工、精制加工、分装加工。81、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加

25、工和配送结合;加工和配套结合;加工和商流结合;加工和节约相结合。82、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几种主要形式: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物流信息的特点:1.广泛性,2.联系性。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物流信息的作用:1.沟通联系的作用,2.引导和协调作用,3.管理和控制作用,4.缩短物流通道作用,5.辅助决策分析,6.支持战略计划,7.价值增值作用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有三个层次组成,门类,类别,项目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结构:物流信息基础1.工作标准。2.管理标准。3.技术标准物流信息系统概念: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物流信息收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数据建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