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商品化的情况和性质.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54539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商品化的情况和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商品化的情况和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商品化的情况和性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甲午战争后,中国农村经济虽然是封建主义关系占主要地位,但是,在马关条约签定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情况下,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情况如何?其性质又是怎样的呢?一、农村经济商品化发展的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形式巳经从商品输出为主改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它们获取的特权、铁路修筑权和开办工厂、银行作为其侵略的重点。不过,它们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对农产品的侵夺。实际上,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商品输出仍在大量增加。从甲午战争后一九二七年,帝国主义在中国增开的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六十九处,加上甲午战争以前三

2、十四处共一百零三处(1)。在贸易额方面,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三亿一千多万海关两增加到十九亿海关两。其中进口货值从一亿七千多万海关两增加到十亿零一千多万海关两,增加了六倍(2)。进口商品的百分七十到九十的是生活消费品(3)。帝国主义将大量商品倾销于中国市场,就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其次,帝国主义为了侵夺中国的农产品原料,用控制收购价格和控制农村到城市的农产品的收购渠道,来迫使中国的农产品适合它的须要,这样也促进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以上两点是甲午战后中国农村经济商品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再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甲午战争后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面粉业、纺织业、缫丝业等到部门的发展。也剌激了商品性的农作物的发展。甲午战争后,铁路的修筑,水陆交通的发展,也为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上面。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农村自给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相对减少,而商品性的农作物的种植显著增加。这种情况从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发展的情况中可以看出。蚕丝:植桑养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生丝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自鸦片战争后,其出口一量直在增加,一八七五年为七万五千担,一八九五年为十一万担,一九一九年为十六万五千担,一九二七年

4、为十六万担。(4)。各地植桑面积在不断扩大,如四川三合县的桑田面积,一九零九年只有二万五千亩,至一九一九年增至到五万五千亩。扩大到了一倍多;产蚕丝也从二百一十万斤增加到三百一十万斤。(5)。江苏无锡十九世纪末,农民主要种稻、麦、豆等粮食作物,到一九二一年植桑面积约占全面积的十分之三有余(6)。这与植桑养蚕比种植稻、麦、可获更的利润有关。江苏常、锡一带,清末每百斤茧价只有三四十元。民国时代,茧价不跌,反见上涨,至一九二四年每百斤茧价涨至八九十元。到一九二六年茧子价更贵,每百斤达百元甚至一百二十元(7)。这样,不仅旧有桑田区更加发展,而且出现了不少的新桑区。象广西、云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等地

5、的桑田多是二十世纪以后发展起来有的。在东北的奉天,由山东传入用植桑养蚕的方法也有推广。棉花:在甲午战争后,由于国内外对棉花的须求量迅速增加,使棉田面积不断扩大,不仅著名的江苏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棉田产区比原来扩充,而且随着中国民族纺纱工厂在天津、石家庄、青岛、西安、太原、东北等地相继设立,使北方棉田有所扩大。河北、山东、河南、东北、内蒙、陕西、山西、四川直到肃、新疆均有棉田。据二十九地区的调查统计,棉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一九 0 四年至一九 0九年为百分之十一,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为百分之十四,一九二四一九二九年为百分之十八(8)。一九二三年出产的棉花六百万担,输往日本和供日本在华

6、纱厂需要达二百四十万担,占十分四强,输往英美和供英国在华纱厂合计五百八十多万担,占百分之一弱。中国民族纺织工厂用棉三百四十一万担。其中一部分需从进口棉中解决。大豆:中国大豆产地主要在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为提高本国农产品产量,谦价从东北进口豆粕做肥料。一九 0 二年由营口港输出的豆粕有四百六十万担,主要销往日本。一九零七年、东北大豆在欧洲试销成功后,东北种植大豆的面积不断扩大,一九一二年大豆面积为一百四十八万公顷,占农作物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二,到一九二六年达到三百二十三万公顷,占农作物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点三,超过当人民主食高梁的面积,居第一位。东北大豆及其制品制和油,供本地消费不到百分之二十,

7、百分之八十作为商品出口,大豆市场主要在欧洲和日本。一九三二年东北大豆对欧洲的输出量为五十万吨。一九二四年为七十一万吨。占该年大豆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四。二十年代,日本每年要从东北进口大豆四十余万吨。大豆及其产品的输出在东北出口贸易中占有物别重的地位。一九二四年,东北大豆制品及其输出额为一亿五千六百万两,占当年东北商品输出总额二亿六千五百万两的百分这五十八。烟草:烟草在中国早有种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英烟公司和日本在山东、河南、安微、等省推广美种烟草,进行收购,烟草种植有了较快的发展。山东胶济铁路沿线的烟草面积至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六年扩大了一倍,烟地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之三十,河南许昌、襄

8、阳一带成为著明的烟产区。花生:花生种植也是从十九世纪末起显著扩大的,全国花生种植面积面积达两万亩。花生重点产区在山东,其种植面积有三万亩,在全国占第一,一九二五年对直隶等六省十六处统计,花生的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二。桐油:桐油从一七八五年销往欧洲,一九零零年运销美国,出口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桐油的价格也随之上涨。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的桐油产量都有所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作物产量的增加,还表现在粮食作物商品率的提高和农产品专门生产区域形成。因为商品性的作物扩种,必须会排挤自给性的谷物种植,促进粮食作物生产的商品化。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和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交通比较发大的

9、地区,便逐渐形成了若干新的农业专门化的区域 。例如,东北是大豆的主要产区,江苏、湖北、山东、河北四省是棉花的主要产区,大约集中了全国棉花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二。蚕丝生产集中在全国四个产区,即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区;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区;以四川为中心的华西区和包括苏、浙、皖三省的华中区。产烟草主要在山东、河北、湖北、安微、和广东五省七个地区。经济作物专产区的形成,表明农产品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三、中国农村经济商品化发展的性质甲午战争后,中国经济商品化的发展,主要是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成的。它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导致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这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就其主要方面看,并不具有

10、资本主义性质,而是半殖地半封建的性质。首先,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帝国主义侵略促成的, 它受世界市场的支配,世界景气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农业生产。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各类农产品的须求情况,也会直接影响中国农产品的贸易,从面影响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消长和农业生产,是为帝国主义所控制。其次,在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农经济”和“农牧垦殖公司” 发展不起来,而从事商业生产的主要是靠个体农民。帝国主义利用在华其特权和经济垄断地位,和中国的买办商人相互勾结,垄断操纵对农产品的收购。他们压低市价格,对中国农民执行残酷和剥削。很明显,中国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广大农民遭受帝国主义和中国买办封建势力剥削压迫的过程。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半殖民地性质更加加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