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时间:2010 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1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课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 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 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 习的自觉性和主 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
2、总结 、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试管、 带 弯管的单 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 、药匙、镊子;胆矾、 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 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 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 败、燃料能燃 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 对于人 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3、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 础知识都是通 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 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 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 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 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 特征:没有其他物 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实验 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
4、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 氢 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2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 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实验 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 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 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 热 、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板书(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
5、质的变化叫做化学 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 有新物 质生成,常表 现为颜 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 现为吸热 、放 热、发光等。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 10 页 1、2。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 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二、 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 3、4 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 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
6、物质 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 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 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 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
7、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 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板书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 态的冰会 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 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3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板书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 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 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
8、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 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演示实验 15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 变化, 这就需要我 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布置作业习题 1、2、3、4、5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 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 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
9、质的变化叫做化学 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 有新物 质生成,常表 现为颜 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 现为吸热 、放 热、发光等。二、 物质 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1、熔点 2、沸点 3、密度教学后记:时间:2010 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24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课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
10、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 发学生 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2激 发学生 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3体会化学与人 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 “化学” 两字,将 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 1-9 及图 l-10 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 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导入 讲解 这 些精美的 图片都与化学
11、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 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播放录像: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 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l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小 组合作意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 对“ 组成、
12、结构、性 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拓 宽学生的学习视 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 引 发学生对化学的 亲近感,感知学5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好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列举生产 、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深入探究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 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让 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
13、真正理解“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 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 动 手、细观察、务求真。 结 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1阅读 “绿色化学”。2预习课题 2。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生活中处处 有化学。3化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 问、善交流、常 总结。(2)讲规范、勤 动 手、 细观察、务求真。教学后记:时间:2010 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14、编号:3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课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 培养观察、记录 、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 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 较合适。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 习的主动权 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 组合作探究的活 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5、重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 动为主,教 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 入新 课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 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 蜡 烛及其燃 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 完成下表)1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 烛前, 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 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7(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 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
17、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 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3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 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1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 烛在燃烧过 程中缓慢地变短。 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 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 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 火焰较
18、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 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 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
19、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 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 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 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 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 灭蜡烛,会 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 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 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 9 页7
20、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点燃前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燃烧时熄灭后练习:1某同学对蜡烛 (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8(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 块 ,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 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21、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 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教学后记:时间:2010 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4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课题:第二课时一、导 入新 课1 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 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9碳,吸入的是空气。 )2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板书: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
22、下表)1在引 导学生 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 第 10 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 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 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 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 )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
23、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 明了什么?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 现
24、象 产生?说明书了什么?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 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4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 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5 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6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 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随堂练习:1蜡 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
25、水和二氧化碳 D 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3能 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0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这是为什么?5 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 们 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 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 质?6 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7 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_。教学后记:时间:2010 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编号:5班级:九年级 教师:王川课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