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5599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启示2008-11-24 中宏数据库副 标 题 作 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08-11-24课题组名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关 键 字 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价格管制2007 年以来,东南亚主要国家通货膨胀不断恶化,这些国家积极运用市场稳定与价格管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协调配合应对通货膨胀,这对于我国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同时,部分政策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也值得关注。 一、东南亚通货膨胀形势2007 年以来,随着美元贬值、国际粮食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飙升,东南亚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

2、度的通货膨胀现象,这给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东南亚各国带来极大的压力。从通货膨胀的年度走势看,2007 年泰国通货膨胀率为 8.3%、印尼为 6.4%、越南为 12.63%,均高于各中央银行年初的预定通货膨胀控制目标。但是,从月度通货膨胀走势看,2007 年 8 月份以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通货膨胀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逐步走高态势(见图 1)。特别是今年以来,东南亚通货膨胀形势不断恶化:新加坡今年 1 月通货膨胀率为 6.6%,4 月份为 7.5%,并创 26 年来的新高,其后几个月,新加坡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企;今年 1 月份,泰国通货膨胀率为4.3%,2 月份为

3、5.4%,为 20 个月来的新高;今年前四个月,菲律宾通货膨胀率尚在菲律宾中央银行的预测和其通货膨胀目标控制区间内,但是 4 月份以后,通货膨胀率就超过其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控制区间,并不断创新高,5 月份到 7 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 8.3%、9.5%和 11.4%;印度尼西亚今年 4 月份通货膨胀率为 8.96%,5 月份为 10.38%,6 月份通货膨胀率创 20 个月来的新高,达到 11.03%;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越南,自从 2007 年 10 月份通货膨胀超过两位数以来,通货膨胀率不断高攀,今年 5 月份通货膨胀率为 25.2%,6 月份为 26.8%,7 月份为 27%。5

4、月份,由摩根斯坦利的一份研究报告引发国内学界对越南经济金融形势的担忧,越南是否会由此发生大规模经济金融危机?中国是否应该援助越南等诸多话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上这些都彰显出东南亚各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二、东南亚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一)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是东南亚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定价基础,也是国际农产品的代表性价格。从 2007 年 7 月份以来,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大米期货(Rough rice)交易收盘价格逐渐上涨,2007 年上涨约42%。2008 年 2 月份,由于海地、埃及、菲律宾等地方的局部性粮荒导致社会问题

5、,使得粮食价格上涨演变为粮食危机,更促使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大米期货交易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走势,大米期货 2008 年 5 月收盘价格比 2007 年年末收盘价格上涨幅度达到 65%。在实物交割方面,2008 年 1 月,泰国中级稻米价格突破 360 美元吨,3 月底飙升至 790 美元吨,创 20 年来新高。从东南亚各国的分类别的物价走势看,食品价格快速上涨都是引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二)国际石油价格飙升对东南亚通货膨胀影响深远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价格(WTI)是全球石油价格的代表性价格。受美元不断贬值以及部分产油国减产的影响,从 2007 年 3 月份开始,WTI 石

6、油期货价格开始稳步上涨,到 9 月份上升到每桶 80 美元,11 月份突破每桶 100 美元。2008 年,WTI 石油期货价格在 1 月初短暂回落到每桶 95 美元左右后,呈现出加速上涨走势,到 5 月末维持在每桶 130 美元以上。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影响下,印尼宣布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此前,印尼是欧佩克亚太地区唯一的成员国。印尼从石油出口国到石油消费国的转变,也反映出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对东南亚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深远。(三)国际资金流向东南亚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并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次贷危机诱发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美联储等中央银行为了缓解次贷危机而向市场大规模注入

7、流动性、超常规降息,导致全球性流动性过剩,促使国际资金流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推动东南亚投资高涨,诱发东南亚住宅以及建材的价格快速上涨。从越南、菲律宾、印尼以及泰国的物价走势看,住宅和建材价格上涨幅度是仅次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成为通货膨胀恶化的重要原因。截止到 2008 年 5 月底,越南新增合同利用外资达到 147.2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 倍。2008 年 l 季度,泰国利用外资达到 135.?亿美元,仅 3 月份就达 77.9 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FDI)约 23 亿美元,进入股市的外资高达 33.6亿美元,国有企业利用外资仅约 2 亿美元。同时,国际资金的流入也促使东南亚资产

8、价格大幅度上涨。2007 年下半年,东南亚主要证券市场均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从 8 月份 1908点上涨到 12 月末的 2745 点,马来西亚吉隆坡指数从 8 月份 1190 点上涨到2008 年 1 月初的 1524 点,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从 8 月份 3130 点上涨到 10 月3906 点,菲律宾马尼拉综合指数也从 8 月份 2884 点上涨到 10 月 3896 点。国际资金流入成为推高东南亚资产价格重要外因,资产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导致东南亚通货膨胀恶化。三、东南亚各国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一)市场管制与稳定政策1、限制粮食出口。由于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东南亚消费

9、价格指数快速上升,因此,东南亚主要粮食出口国普遍使用限制粮食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越南宣布 2008 年大米出口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保留更多大米供应国内市场,缓和大米价格上涨的压力。柬埔寨宣布短期内禁止大米出口,以抑制本国米价过快上涨。印尼也制定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泰国目前虽未明确限制粮食出口,2008 年拟出口 875 万900 万吨大米,但到 4 月初已经累计出口 370万吨,可供出口总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2、全力保障国内市场供给。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本轮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菲律宾的打击非常大,菲律宾通过减免进口关税、积极联系主要大米出口国以及严厉打击囤积粮食行为等多种

10、手段,增加粮食的市场供应。越南、柬埔寨、泰国也增加国家储备粮的市场销售,抑制大米价格上涨。3、实施临时价格管制。泰国对部分地区的生猪肉价格采取为期两个月的监管措施,固定肉价在 98 铢公斤。柬埔寨出台了两项价格管制措施,严厉打击操纵物价行为,同时规定各市场税费不允许涨价。越南政府发起遏制通货膨胀的全民运动,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并推出了八项平抑物价上涨过快的主要措施。(二)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规模面对通货膨胀,除上述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行政干预政策外,东南亚经济体还普遍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规模,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见表

11、 1。(三)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面对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菲律宾中央银行提出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过快增长。在通胀形势最为严峻的越南,越南政府从 2008 年年初开始对流动性和银行信贷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信贷调控,并提高基准借贷利率以及贴现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不断恶化的态势。泰国中央银行也明确表示非常关注通货膨胀走势,并实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并于 7 月份加息 25 个基点。菲律宾中央银行也在 6 月份加息 25 个基点,以遏制通货膨胀。四、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评价(一)综合运用不同政策组合,显示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决心面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东南亚各国普遍利用包括对市场价格行政干

12、预等多种政策措施应对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显示出各国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决心。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越南,政府发动遏制通货膨胀恶化的全民运动,推出货币金融、投资与政府支出控制、促进生产以保证市场供给、对外贸易调控、国内市场管理和大幅度扩张的社会政策等八项政策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二)市场价格管制难以解决市场供求和价格上涨预期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东南亚各国都加大对市场价格的行政干预,甚至直接实施部分价格管制措施。虽然这种措施在短期内有助于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特别是控制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措施只是将当前的价格上涨延缓到未来上涨、并没有真正解决市场供

13、求和市场价格上涨预期的问题。同时,由于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石油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由于东南亚各国的生产技术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自我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最终消费环节,并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所以,这类市场管制政策只能够短期使用,为其他的政策和改革赢取时间,如长期使用,必定诱发更强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导致价格管制政策的失败。(三)货币政策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作用效果有限从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的具体政策看,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都非常关注其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提高基准利率、控制信贷增长或者本币升值等货币政策加以应对。但是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作

14、用非常有限。特别是在菲律宾等国家,通货膨胀并没有伴随货币供应以及信贷异常增长,那么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生产雪上加霜。另外,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单纯的汇率升值也不能够解决国际性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国内生产的影响问题,而且,本币升值也导致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过快升值可能会给处于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东南亚各国带来毁灭性打击,使得各国中央银行面临更加难以抉择的局面。(四)大规模财政补贴的隐患不可小视东南亚各国普遍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应对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不过,其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都是短期内对企业生产或者居民生活的补贴。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但是

15、随着石油和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这种大规模财政补贴所导致的社会成本也不断加大,因为财政支出的大规模增加导致财政赤字增加,而从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看,大规模财政赤字无疑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恶化。五、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一)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短期内,东南亚各国通胀形势以及各国频繁采取反通胀措施,可能加剧我国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东南亚本轮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输入型特征,又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国际背景,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石油和其他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很大压力。但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而言,我国粮食价格水平仍然较低。如果国际粮价继续飙升,会刺激中国的粮食出口与走私,并有可

16、能加剧市场的囤粮行为,影响到我国国内市场的总体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可能导致强烈的价格上涨预期。2008 年 1 季度,中国出口大米 60 万吨,同比增长 39.4%。另外,广西、云南、新疆、广东等海关都查获小规模的大米走私,由此隐含的市场预期不可低估。中长期内,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的外部需求。目前,东盟是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如果各国通货膨胀继续恶化,无论是否采取较为强硬的政策措施,东南亚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大,从而通过贸易等渠道影响到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影响到我国的外部需求。(二)对我国反通胀政策的启示一是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本轮东南亚通货膨胀受粮食价格上涨较大,而通货膨胀恶化又诱发人们抢购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在菲律宾、越南、泰国都出现了抢购大米的事件。目前,我国大米的自给率较高。但我国仍然不能够掉以轻心,必须重视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减少、耕地抛荒等问题的严重性,要在综合考虑种粮成本以及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扶持生产、严格控制出口、加强市场运输、强化市场监管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增加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改善灌溉条件;在农业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