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海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专题七:生物与环境一、单选题1. (08 天津) 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2(07 广东) “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 、养殖(猪) 、 农户(人
2、)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胜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3(07广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4(07广东)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
3、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 B. C. D.5(07宁夏)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6(07宁夏)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第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7(07四川理
4、综)在社会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07重庆理综)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
5、、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9(07广东文理基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10(07广东文理基础)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11(07广东)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
6、,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A B C D( ) 甲 乙 丙 种 群 数 量 % 食 物 大 小 12(07江苏)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13(07江苏)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
7、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14(07江苏生物)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15(07江苏)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
8、足虎捕食需要16(07山东)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7.关于松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B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提高氮肥的利用率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 D促进农作物体内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运输18.为了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以前人们提出了
9、“抓大鱼放小鱼”这一观点,并指导甲地渔民用于实践。可是后来甲地渔民发现在甲地的正常季节中捕到的鱼越来越小。对于上述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为A.自然选择使甲地的鱼发生基因突变而变小了B.人为因素的选择作用,使甲地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向小的方向改变所致C.甲地渔民的捕鱼能力降低所致 D.由于鱼的食物减少,甲地的鱼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长不大19.右下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 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 2,则Mm lm 2D在鸟类的
10、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 时,生产者最少需提供能量为2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闻内会明显增大D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21.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A生态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直接使用价值22下列关于种群
11、、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A. B. C. D.23. 下列关于生物圈稳态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的稳态是指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B人类的许多活动已超过了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C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24下列各项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夜间狗听到其它狗吠时,即使没有发现 “敌人”也随后狂叫
12、B当你回家时,家里的小动物会“迎接”你并在身边“摇头摆尾”C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D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2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6(07山东)下列选项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二多选题27(07广东)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
13、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2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稳定型的种群个体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与地形无关 D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9生态系统内部各成份之间直接联系的途径有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反馈调节30 ( 06 年广东卷)右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31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
14、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 ,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A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B.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减产三简答题32(07广东)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根据上述材料
15、,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 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33(7 分)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了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流入这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图示的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生物为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
16、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 原理。(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 能力,另一方面,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例如 ,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34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鼠群BC段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2)图一中的CD
17、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 。 (3)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由图二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 。(4)图二中的_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原因是 。(5)如果该草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 G 点,会引起的后果是 ,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 。 35、 (8 分)右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的_中进行。(2)过程包括的生理作用是_;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_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3)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生物共同构成了_。(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
18、为能量的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5)根据上图,要减少温室效应,你认为应调整图中的过程_(填序号) 。36(07广东)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to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
19、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群落)阶段。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 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249037(07天津)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
20、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3)大气中的CO 2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 2。38(07江苏生物)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r1)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
21、积为2hm。(1hm 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初捕 32 32 14 18重捕 36 4 18 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
22、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 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39(07上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1)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1)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关系。2)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_关系。3)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关系。4)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关系。(2)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1)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2)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
23、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Kg。专题七综合练习参考答案1 C 2C3C4B5C6B7C8C9C10A 11A12A13B14D15A16 C17D18B19C20C21D22A23C24B25D26A 27BCD28ACD29ABC30BD31BD32.(1)捕食:虫吃水稻(或杂草) ,或鱼吃虫 竞争: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寄生:病菌寄生在水稻上; 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共生。(任答对两种关系得1分,共2分) (2)化学。 (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见下图(写对图中所有的箭头给3分, (或其他草食动物) ;正确写出具体生物给1分,共4分) 。33 (1)农作
24、物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 分) (2)物质循环再生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食用菌)(3)整体性 (4)自我调节 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答 1 点即可)34(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鼠类的天敌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 (3)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有所上升 (4) F 放牧量超过 F 点,生产者净生产量下降(5)草场退化等 不能超载放牧35、 (1)线粒体(其它答案不给分)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只答一半不给分) CO2(3)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养型(少答不给分) 生物群落(群落) (4)载体 动力(5) (少答不得分)36.(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
25、标记个体充分混匀。(2)相对稳定性;不同的耐污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3)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距离污染源越远(近) ,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 ,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 。(4)次生;森林。37.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3)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4)c; a和b38(6分)(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 :139.【1】(1)生物间的相互(1分)(2)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3)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分)(4)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2】1)蝗虫(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