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5641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连 刘群 许吉内容摘要:本文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妄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当前发展现状,意在引出问题,重在对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地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基本观点如下: 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是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有问题的逻辑起点。只有从知识经济的范畴出发来理解概念和研究相关问题,才能避免误入歧途等。 技术概念是第二逻辑起点。技术的结构性要求教学内容突出其科学性和思想性;技术的实践性要求技术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学等。 技能概念是第三逻辑起点。技能是行为方式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和尺度;培养技能的教学必须遵循行为活动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2、基本教学思路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基本原则、手段、方法等;要包括:教学活动的实质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示范和练习等基本要点。 一、绪 论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号课题。作者在学习了我市、我省和 nrcce 网站上的研讨文章之后,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几个基本的概念性和理论性的问题。 正所谓纲举才能目张,基本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直接简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努力使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着重对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进行了追根溯源地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观点。谨望能够抛砖引玉。 二、

3、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开展计算机教育算起,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走过近 20 个春秋。这期间,颁布了两个大纲、两个指导纲要和一个指导意见,并刚刚经历了由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性变革。目前发展现状如下: 1、“为什么教”的问题已经明确。主要表现在:目的明确,内容形成体系,教育普及初具规模;从中央到地方再到社会公众,对中小学一定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都认同。但是,仍有一些研讨文章对教育目的及其依据有不同理解,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差异(如:把信息技术教育理解为信息科学的基础教育等),导致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法的研究走入误区。这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产生根源及现实性有误解,是不可不

4、察的大问题。 2、“教什么”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要包括哪些,看法是大同小异。虽然研讨的焦点集中在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等问题上,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却是:教学内容忽略了技术的结构性,没有突出技术的实践性,导致与计算机、特别是与数理化等知识类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没有质的区别。究其根源,是由于对技术概念缺乏必要的关注。 3、“怎么教”的问题正在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教育基本教学模式尚未定论。普遍认为:科研的难点是缺乏理论支持论述技术教学问题的书籍太少了,特别是认知教学理论对技术教学及有关问题的阐述太少了。究其根源,是由于对教育心理学有关技能的内容太淡忘了,其实,技能和

5、能力的概念、特别是心理学关于行为活动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研究“怎么教”的逻辑起点。三、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基本观点 综上所述分析,作者认为,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技能三个概念的认识问题,以及确定基本教学思路框架的问题。这些也恰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问题。 1、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再认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是研究所有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无论是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确定,都要以这个概念为根本依据。由于信息技术这个词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使用,又各自都有解释,故而,造成对之理解是五花八门。 概念界定的关键在于概念属于哪个范畴。从国家有关文件来看,特别是从指导意

6、见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概念应该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在中小学普及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简称。技术应用是核心。当今电子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广电通讯技术四个方面,标志性技术是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络技术,是六大高新技术之首,对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前导作用;其运用和发展已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时空观等基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变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为知识经济建设服务,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和高中毕业学生提出的“都要具备一定的适应当今信息社会而

7、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基本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必然要求其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时效性;其基础性也主要表现在为现实的知识经济建设服务的有用性上。 这样界定概念,阐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因、本质、属性和范畴归属,使得“应该教什么为主”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2、对技术概念再认识 技术的概念是研究问题的第二逻辑起点。弄不清技术是个什么,就无法弄清教学内容和教学法以及自己的特色在哪里。 所谓技术是指劳动者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规律发明的,使用工具对各种资源进行加工等处理,使之成为产成品的各种实践操作方法(这正是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活动方式”的研究对象)。技术由使用工具的方法、工艺和生

8、产工艺流程三部分组成(见:示意图)。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其中,工具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软硬件;工艺是指使用这个工具收集、处理、制作、发布信息等的方法;生产工艺流程是指某个信息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 这个过程就好比是:一个人用工具撞击一个原子,使这个原子再撞击另一个原子最后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一样。原子互相撞击的过程是主要过程。 在技术的构成中,生产工艺流程是生产活动的主要过程,联结着技术的诸要素,代表着技术的性质和水平,包含着生产技术中最具有思想性和最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核心内容;工艺总是依据生产工艺流程而产生和发展;使用工具的方法总是依据工艺而确定。技术的结构性要求教学内容要以信息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

9、以文字处理技术为例,就是要以制作文字类载体(如:书、报纸、杂志)的制作工艺流程为主线来编排教学内容。那种脱离信息载体的做法,是在搞形而上学。 从性质来看,技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而知识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要求技术教学内容必须从思想方法出发,按原理和操作法两个方面来确定;而且要兼顾到技术离不开知识,特别是技术原理部分必须揭示出技术所包含的科学规律。具体来说,要对每一项信息技术按照其技术原理和操作法两部分来编写教学内容。技术更属于实践的范畴(而知识属于抽象的理论范畴)。抽象的技术根本就不存在。这就要求技术必须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学(如:车辆驾驶技术等)。在模拟或脱离现实的环境中教出来的技术,都会

10、有或小或大的误差;这些“虚假技术”在学习中发生迁移,只能使新学到的技术也变得虚假。 由此可见,上述对技术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已经使编写教学内容的思路,每项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形式及重点,乃至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基本教学方法等问题都开始明朗了。从技术的概念出发,也使信息技术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特色。 3、对技能概念再学习 谈技术必然要谈技能。弄不清技能是什么,就无法弄清技术要怎么教。技能的概念是研究问题的第三逻辑起点。 首先应该从教育领域最常用的心理学范畴来看技能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技能是在研究人的行为活动时使用的概念之一。即:人的行为活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行为活动能否顺利完成,多数是以人对动作方式

11、掌握的程度为转移。掌握动作方式只能通过练习才能获得。练习总是从模仿动作开始,通过练习所巩固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动作方式达到了完善化的程度就是技能。技能只能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在具备技能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而获得的能够自动化地完成某些行为活动方式就是熟练;在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才能产生技巧。技能只是完成行为活动的方式,其自动化程度等等远不及熟练;随着某种熟练的形成,掌握其它技能就变得更为容易。即:人的行为活动方式是按照:(感知)模仿动作(认识)练习(再认识)技能再练习(再认识)熟练再练习(再认识)技巧这个过程进行发展。由此可见,技能也是衡量行为活动方式掌握程度的一个尺度,是通过练习在大脑皮层建立的一种动

12、力定型。(在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中则将熟练和技巧通称为技能) 其次,通常所说的技能是指使用技术的能力11。心理学指出: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行为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的最直接地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其组成结构(如美国心理学家吉特福尔的三维“智慧结构”学说)。完成任何一个行为活动都必须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完成不同的行为活动有着不同的能力组合。能力是顺利完成行为活动而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并已经在个体上固定下来的概括化的东西;技能则是以行为活动方式为个体所掌握的实际操作技术。能力的形成受到先天素质等的影响,其过程要比技能复杂得多;但其形成要靠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做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13、着技能可能取得的成就。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只是技能的掌握要比较快。 综上所述,即使从能力角度来看技能培养,也要研究行为活动过程,特别是行为活动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一定要研究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练习。由此可以说,技术教学法就是组织练习的方法。行为活动方式发展规律是培养技能的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而且应该注意到,这个行为活动方式的发展过程包含了认知的发展过程(要比学习知识的过程复杂得多),脱离行为活动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研究技术教学法问题,将是缘木求鱼。 4、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教学思路 基本教学思路12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基本的教学原则,是教学活动的宏观框架,

14、是回答该课程应该怎么教的答案要点。从上述三个逻辑起点出发来研究基本教学思路问题,就不难总结出基本教学思路的要点。即: 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特点来说: A、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应是:在实践活动中或模拟实际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 B、教学活动的特点是: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是该教学活动中并重的两大核心。 C、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D、教学法的本质是:组织实施练习的方法。 从指导教学的指导原则、方法、手段等来讲: A、必须遵循行为活动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 B、基本的教学技术保障应该是:计算机及其网络。 C、基本的教学手段应该是:采用 CAI 或 ICAI。 D、最基本的教

15、学方法应该是:示范和练习。 E、常用的教法模式应该是:讲述、指导等具体教学方法与示范及练习的有机组合。该课的典型教法模式应该有多种。每一种教法模式都应该依据组织练习方法的不同而确定,但必然符合本学科最基本要求。 在这个基本教学思路之下,来研究教学问题,特别是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法模式,必将取得促进本学科向前发展的成果。 四、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弄清三个逻辑起点和基本教学思路之后继续探索,对教学内容来说,一是对教学内容体系的界定,二是对每一项技术的技术原理的界定,三是对应用软件的选择及操作法的界定,等。对教学法来说,一是对每一项技术相应实践环境的界定,二是对每一项技术相应信息生产工艺

16、流程的界定,三是对每一项技术相应的主要示范和练习方法的界定,等。在继续探索之时,还必然会涉及本学科与计算机教育、教育技术、素质教育、课程整合等的关系问题,等等。但应该注意的是,所有的研究都应该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丰富本学科的教学理论。 以上浅谈了作者的一点学习心得体会,诚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见页脚注释。 见现代汉语词典“方式即是方法和形式”的解释。 见列宁选集第二卷 197 页“凡事都要从研究事物的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在基本问题尚未弄清之前就跳入到研究解决实践问题,那迟早还得被迫回过头来研究解决那些最基本的问题。” 见计算机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17、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意见(草案) 作者找了几个版本的认知心理学,均未找到其有关对行为活动(技能)进行心理分析的内容。 从知识经济这个角度来解释信息技术这个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中小学为什么要搞信息技术教育及其目的、意义等问题的真正答案。若从计算机或传统的信息论等角度来看问题,则必然陷入误区。 见知识经济读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9 年 3 月出版第 124128 页。对该技术的标志性技术的理解,原文是“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是其标志技术”,文中所述的是作者个人理解。作者认为,智能机器人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的融合结果,其本质属于机械技术的领域。 从基础教育与社会的连接关系上看,存在着初中

18、毕业就业和高中毕业就业两个端口。为此,社会需要因素在客观上把基础教育目标分成了两个阶段目标。 参见辞海1532 页,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活动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另参见辞海1151 页,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或装配,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见心理学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心理学教材编写组编写,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7 月第一版。普通心理学曹日昌主编,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8 月第二版。 仅以“认识”二字作代表,其实质是包括全部心、智要素的发展过程。 11 见现代汉语词典 12 有关信息技术课教法的研究,作者已在提交辽宁省学术年会的论文信息技术课教法初探中专题阐述,在此不再重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