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人:姚凯时间:2019年5月1日,海绵城市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的比较政府政策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标准典型案例,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人造城市,转变为能够吸纳雨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超级大海绵,达到降温、防洪、抗早、捕碳等效益,根本解决人造城市阻绝水与生态的问题,迈向真正的生态与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要技术发达,更重要的是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2、然的低影响开发的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一.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二.生态恢复与修复三.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的概念,一、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生态恢复和修复。 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 -定 比例的生态空间;,海绵城市的概念,三、低影响开发。 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
3、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地理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导致雨水转移,逢雨必涝,边“涝”边“旱”,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与地理位置导致国内多水患。当暴雨来临时,自然环境内,因为土壤的涵水和缓冲作用,大量的雨水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迅速汇入地表水系
4、,河流的水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社会因素城市硬化面积过大,这是引发产流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从而加大了排水系统的压力.城市排水规划不合理,排水系统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脚步排水系统的维护维修问题得不到保障,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人为因素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形式之下,“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中,有人只重视“看得见”的“标志性建筑”,不重视“看不见”的“城市里子”。城市发展建设的光鲜亮丽,高楼耸立,宽敞的柏油马路,却不知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是怎样的简陋与落后,人们注重地上建设,忽略了地下城。,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污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建设,我国对水资源的过度
5、开发导致河流、湿地和湖泊大面积消失,并引发生态污染。北方的许多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危机,全国约有5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地表水质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103个主要湖泊中,类的湖泊只有32个,劣类水质的湖泊有25个,水质的污染带来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水生物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不科学的工程措施破坏了城市的水文条件城市化和各项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不透水面增加、河湖水体破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连接中断,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水文条件。,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与内涝有
6、关的高强特大暴雨、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频现;城市高楼林立、循环不畅,城市上空的热气流无法疏散,城市热岛产生的局地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雨的发生,同时城市空气中的凝结核多,也会促进降雨,由此形成的“雨岛效应”是城市内涝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产生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海绵城市建设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地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来源之一。面源污染自20世纪70
7、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污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城市面源污染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我国水资源匮乏,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体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缺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应对水资源
8、短缺危机,一方面要治理源头污染、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水资源替代。雨水污染程度轻,处理成本相对较低,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在降雨时,利用自然水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实现“蓄”的目的;再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充等用途,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而且充分、有效的“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的 比较,政府政策,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了,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政府政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
9、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试点城市按三年滚动预算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另行
10、印发。,政府政策,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对通过资格审核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组织城市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订。各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谋划,组织有关城市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1.源头消纳滞蓄2.过程减速耗
11、能3.末端弹性适应4.水质生态净化5.土地仿生修复6.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技术框架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加强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对总体规划的有力支撑作用,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目标要求等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满足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对规划地段的控制目标要求:在修建性详纽规划阶段,应在控制性详纽规划磁定的具体控制指标条件下,确定建筑、道路交通、绿地等工程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空;间布局及规模等内容;最终指导并通过设计、施工、验收环节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加强运行维护,保
12、障实施效果,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用以指导总规及相关专项(专业)规划的修订。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应在建设用地规划或土地出让、建设工程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及建设项目施工等环节,加强对海绵城市一低 影响丌发雨水系统相关日标与指标落实情况的审查。,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具体落实时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如下:(1)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降雨情况)、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况、用水供需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城市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制定控制日标和指标。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地确定
13、适用丁本地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相关指标。,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3)建设用地选择与优化。本着节约用地、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保护南水受纳体,优先考虑使用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废弃+地等用地,借助已有用地和设施,结台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以自然为主,人工设施为辅,必要时新增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和生态用地。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汇水区末端建没人工调蓄水体或湿地。严禁城市规划建设中侵占河湖水系,对于已经侵占的河湖水系,应创造条件逐步恢复,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4)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及其组合系统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选择应遵
14、循以下原则:注工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并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 结合各地气候、土壤、土地利用等条件,选取适宜当地条件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恢复开发前的水文状况,促进雨水的储存,渗透和净化。 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雨水技术及其组合系统,包括载污净化系统、渗透系统、储存利川系统、径流峰值调节系统、开放空间多功能调蓄等。地下水超采地区应首先考虑雨水下渗,干旱缺水地区应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般地区应结合景观设计增山雨水调蒂空间。,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5)设施布局。应根据排水分区,结合项目周边用地性质、
15、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条件,综合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应注重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功能使用,高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并将雨水控制与景观相结合。(6)确定设施规模。低影响开发丽水设施规模设计应根据水文和水力学计算得出,也可根据模型模拟计算得出,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控制指标分解方法根据海绵城市一低 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框架,各地应结合当地水文特点及建设水平,构建适宜并有效衔接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密度、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既有规划控制指标及土地利用布局、当地水文、水环境等条件合理确定,可选择单项或组合控制指标,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可通过编制其
16、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规划,最终落实到用地条件或建设项目设计要点中,作为十地开发的约束条件。,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控制日标分解方法如下:(1)确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2)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提出的各地块绿地率、建筑空度等规划控制指标,初步提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可采用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其他词书容积等单项或组合控制指标(3)通过计算,分别得到各地块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总调蓄容积,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4) 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各地块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并结合计算得到的总调蓄容积,继而确定各地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
17、设计降雨量(5)对照统计分析法计算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关系,确定各地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各地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经汇水面积与各地块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乘积加权平均,得到城市规划范围低影响开发用水系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重复(2)-(6),直到满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日标要求,最终得到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总调蓄容积,以及对应的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透水镇装率、绿色屋顶率、其他调蓄容积等单顶或组合控制指标,并将各地块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总调蓄容积换算为“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作为综合控制指标。特刷注意,本计算过程中的调
18、蓄容积不包括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的调节容积(8)对于径流总量大、红线内绿地及其他调蓄空间个足的用地,需统筹周边用地内的调蓄空间共同承担其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时(如城市绿地用于消纳周边道路和地块内径流雨水),可将相关用地作为一个整体,并计算相关用地整体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后,参与后续计算。,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典型案例-重庆悦来新城建设说明,重庆悦来新城建设说明,两江新区,“中国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开放中国最具价值的投资高地、中国西部的璀璨明珠,世界五百强企业汇聚地。悦来会展新城,雄踞两江新区核心占地18.67平方公里,紧邻内陆最大的国际复合型机场江北国际机场、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两路寸滩保税港、西部
19、最大的铁路枢纽龙头寺火车站、中国最大的信息港果园港、中西部密度最大的高速路网,从而构成一个庞大、完善的国际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域、不可复制的中心。悦来会展新城,主要由悦来会展城、悦来生态城和悦来智能城组成。,重庆悦来新城建设说明,悦来会展城总面积8.68平方公里,位于悦来新城中心位置。西依嘉陵江、东靠麓山郊野公园、北临宝山大桥,南以嘉悦大桥为界,距江北国际机场8公里,火车北站10公里,距解放碑约18公里,毗邻寸滩保税港区,身处由中环高速、绕城高速、金山大道以及即将建成的轻轨六号线所构成的主城快速交通网络,交通便捷。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净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八、全国第二,西部第一”。 悦来生
20、态城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位于悦来片区南部。悦来生态城设计以“水蕴山城”为理念,由美国规划大师皮特卡尔索普担纲设计。生态城将体现“以山为型,以水为蕴,山水共生”的意境,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形成滨江优美的生态城风貌,将打造为中国四个国际生态示范区之一。,重庆悦来新城建设说明,悦来片区北部约6.55平方公里,拟打造一座智能互联城,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全方位智能城市系统,开肩全新生活方式,引领重庆未来生活。悦来生态城作为悦来新城开发的启动区,已按照与“海绵城市”理念契合的低碳、生态要求进行了先行区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目前,国博二期、嘉悦江庭已完成约5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
21、收集成为片区建设的亮点。我市已把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于日前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据悉,悦来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初步计划投资近70亿元,拟采用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由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每年6亿元。,结语,海绵城市建设顺应了“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对于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家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鼓励措施,不断加大推进的力度,已将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处在起步阶段,技术不断更新,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