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哮喘 .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7010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冒咳嗽哮喘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感冒咳嗽哮喘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感冒咳嗽哮喘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感冒咳嗽哮喘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感冒咳嗽哮喘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针 灸 治 疗 学,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针灸教研室 李志宏,第十四节 感冒,一、概述定义: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主要特征的常见外感病。又称“伤风”,“冒风”。本病为常见的外感病,四季皆有,冬春多见。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同时在某一地区内流行,“病无长少,率近相似”,则称为时行感冒。,病因病机,病因:外感风邪(并与寒热暑湿夹杂),时行病毒。途径:从口鼻或皮毛而入。病位:肺卫。 病机:风邪入侵,犯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多为表实证。兼有体质虚弱,兼感外邪。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属中医感冒范畴。,二、临床表现,1. 辨别普通、时行感冒普通感冒

2、: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多见,病情较浅,症状不重,散发性,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不限季节,病情较重,起病急骤,流行性,可传变。,二、临床表现,2、辨寒、热、暑湿主症 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周身酸楚。风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作咳,痰液清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咯痰色黄而粘,口渴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暑湿证 身热,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脘痞闷,泛恶,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三、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 祛风解表。取手太阴、

3、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列缺 合谷 风池 大椎 外关 配穴 风寒证配风门、肺俞;风热证配曲池、尺泽;暑湿证配中脘、足三里。体虚配足三里;鼻塞流涕配迎香;全身酸楚配身柱;头痛配印堂、太阳;咽喉肿痛配少商、商阳。,操作 诸穴均宜浅刺。风寒证可加灸法;风热证大椎可行刺络拔罐,少商、商阳用点刺放血法。方义: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两穴相配可表里相应宣通手太阴肺经经气,外关通于阳维,阳维脉主阳主表,故外关可通利三焦,疏泄阳邪,疏风清热。风池为治风要穴,取之既可疏散风邪,又可与列缺、合谷相配清利头目,宣肺利咽止咳。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拔罐可清泻热邪。,第十五

4、节 咳嗽,一、概述定义: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候之一。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并称咳嗽。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病因病机:外感:六淫外邪侵袭于肺;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或肺自病。 本病病位在肺。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西医学中,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心病、肺癌等疾病中。,二、临床表现,【辨证要点】1. 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久病,反复发作,病程长,常伴肺、肝、脾等脏功能失调或虚损。2. 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为主,属实。内伤

5、咳嗽:以痰湿、肝火而咳者,多为邪实正虚;以阴津亏耗而咳者,多为虚或虚中夹实。,二、临床表现,主症 以咳逆有声,或伴咯痰为主要表现。风寒袭肺 兼见咽喉作痒,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 兼见痰粘稠或黄,咯吐不爽,鼻流黄涕,咽喉肿痛,头胀痛,或恶风身热,苔薄黄,脉浮数。,痰湿蕴肺 兼见痰多,质粘腻或稠厚成块,晨起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呆,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 肝火犯肺 兼见胸胁胀痛,面赤口苦咽干,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质粘,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6、潮热盗汗,身体日渐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三、治疗方法,【治疗】 1基本治疗治则 宣肺止咳。取肺的背俞穴及手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外感:肺俞 列缺 合谷 内伤:肺俞 中府 太渊 三阴交配穴 风寒袭肺配风门、外关;风热犯肺配大椎、尺泽;痰湿蕴肺配丰隆;肝火犯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耗配膏肓。痰中带血配孔最。,操作 针刺太渊穴注意避开桡动脉;肺俞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他腧穴常规操作。外感咳嗽针用泻法,肺俞可配闪罐,每日治疗l2次;内伤咳嗽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方义 咳嗽病位主要在肺,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

7、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的咳嗽,均可使用。列缺为手太阴经络穴,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两穴相配,表里相应,可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中府为肺的募穴,与肺俞相配为俞募配穴法,可调肺止咳;太渊为肺之原穴,本脏真气所注,可肃理肺气;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疏肝健脾,使肝脾共调,肺气肃降,痰清咳平。,2其他治疗 (1) 皮肤针 取项后、背部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颈前喉结两侧足阳明胃经。外感咳嗽者叩至皮肤隐隐出血,每日12次;内伤咳嗽者叩至皮肤潮红,每日或隔日l次。 (2)拔罐 取肺俞、风门、大椎。适用于外感咳嗽。(3)耳针 取肺、脾、肝、气管、神门。每次选用23穴,毫针刺法,或压籽法。,

8、【按语】1针灸对本病发作期或初发期疗效较满意。若出现高热、咯吐脓痰、胸闷喘促气短等重症时,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2内伤咳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治疗。急性发作时宜标本兼顾;缓解期须从调整肺、脾、肝等脏功能入手,重在治本。3戒烟对本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第十六节 哮喘,一、概述定义: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是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本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可发于任何年龄和季节,尤以寒冷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多发。,病因病机: 哮喘以宿痰伏肺为主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为诱因。本病病位在

9、肺,与肾、脾、心等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西医学中,哮喘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疾病中。,二、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主症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实证 病程短,或当哮喘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有余,以深呼为快,体质较强,胸闷或胀,咯痰稀薄或粘稠,可伴寒热表证,苔薄,脉浮。虚证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哮喘间歇期,哮喘声低气怯,动则喘甚,呼吸短促难续,以深吸为快,体质虚弱,伴言语无力,汗出肢冷,形瘦神疲,舌淡,脉沉细或细数。,三、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 止哮平喘。取肺的背俞穴、募穴、原穴为主

10、。主穴 肺俞 中府 太渊 定喘 膻中 配穴 喘甚配天突、孔最。实证配尺泽、鱼际;虚证配膏肓、肾俞。操作 毫针常规刺,可加灸。发作期每日治疗12次,缓解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方义 本病病位在肺,肺俞、中府乃肺之俞、募穴,俞募相配,调理肺脏、止哮平喘,凡虚实之证皆可用之。太渊为肺之原穴,与肺俞、中府相伍,可加强肃肺止哮平喘之功;定喘是止哮平喘的经验效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可宽胸理气止哮平喘。,2其他治疗(1) 皮肤针 取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循行部、第1胸椎至第2腰椎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循经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渗血为度。(2) 穴位敷贴 取肺俞、膏肓、膻中、定喘。用白芥子30g、甘遂15g、细辛15g,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膏状,3090分钟后去掉,局部红晕微痛为度。以三伏天贴敷为佳。(3) 耳针 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发作期每日l2次;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4)穴位埋线 取肺俞、定喘、膻中。,【按语】 1哮喘可见于多种疾病,发作缓解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2对发作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3注意将息调理;属过敏体质者,避免食入或接触致敏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