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6 版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语文)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教育部首批“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培养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养深厚、教育教学技能过硬、人文基础扎实,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较高的语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能够在一流高校、科研机构深造的中文高端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
2、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职业素养。2掌握汉语言、文学、写作、中学语文教学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的素质和能力。3具有运用语言学基本理论分析、解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具有运用文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具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最新研究成
3、果,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5.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三、学制与毕业学分学制:4 年修业年限:36 年学分:158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2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语文)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小计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总 计课堂教学(含实验教学) 15 17 17 17 17 7 17 107考 试 2 2 2 2 2 2 2 2 16专业见习和实习、实训 (2) (2) (2) 10 6 16+(6)科学研究(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 (2) (2) 11 11+
4、(4)150+(10)校外实践(暑假进行) (2) (2) (2) (6)军事课(含军事理论课和实践课及入学教育) 2 2其它活动课程(含机动) 2 2 2 2 810+( 6)寒 暑 假 12 12 12 12 48 48合 计 52 52 52 52 208 208+(16)(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语文)课程学分分布表课程类别及性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计必修 10.5 13.5 6.5 8.5 1 1 41通识教育课程 选修 1 1 1 1 4必修 12 11 18 16 19 1 80专业教育课程 选修 2 4 2 2 10合计 22.5 25.5 25.5 25.5
5、23 6 2 2 135学 年学期周数项目3(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语文)课程计划表1.通识教育课程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含英文)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或实践课外自主周学时 考试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5 24 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3 51 24 2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 51 24 2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5 85 40 45思政课形势与政策 1-4 2 32 32大学英语 1 4 68 40 28大学英语 2 4 68 40 28大学英语 3 2 34 26 8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4 2 34
6、 26 8计算机基础 1 2 48 24 24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 2 3 68 34 34太极拳普修课 1 1 30 4 26选修课程(初级) 2 1 34 4 30选修课程(中级) 3 1 34 4 30大学体育 选修课程(高级) 4 1 34 4 30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2 1 网课大学生就业指导 5 1 17大学生创业指导 6 1 网课必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1 17文史经典与世界文化 2-5 1 17 17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 2-5 1 17 17审美体验与道德修养 2-5 1 17 17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公民素养与社会责任 2-5 1 17 17小计 45 818 418
7、 36642.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含英文)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或实践课外自主周学时 考试考查01416010 人文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Humanities) 1 1 18 16 2 (4) 2 01416020 *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1 3 51 51 (6) (6) 4 01416030 *写作(Grammatology ) 1 3 51 51 (4) (4) 4 01416040 *中国现代文学(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1 4 68 68 (8) (8) 4/6
8、 01416050 *中国古代文学(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2 5 85 85 (10) (10) 5 01416060 *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2 3 51 51 (6) (6) 3 01416070 *中国现代文学(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2 3 51 51 (3) (3) 3 01416080 中国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3 3 51 51 (4) (4) 3 01416090 *中国古代文学(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 3 5 85 85
9、 (5) (5) 5 01416100 *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 3 2 34 34 (2) (2) 2 01416110 *古代汉语(Archaic Chinese) 3 3 51 51 (3) (3) 3 01416120 逻辑学(Logic) 3 2 34 34 (2) (2) 2 01416130 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3 3 51 51 (3) (3) 3 01416140 *中国古代文学(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 4 5 85 85 (5) (5) 5 01416150 *文学理论(Literary
10、Theory) 4 3 51 51 (3) (3) 3 01416160 *古代汉语(Archaic Chinese) 4 3 51 51 (3) (3) 3 01416170 *外国文学(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 4 3 51 51 (2) (2) 2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01416180 *语言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4 2 34 34 (2) (2) 2 501416190 中国文学批评史(China Literary Theory) 5 2 34 34 (2) (2) 2 01416200 *外国文学(Hist
11、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 5 3 51 51 (3) (3) 3 01416210 诗词写作(Classical Poetry Writing ) 5 2 34 34(10)(10)2 小计 63 1044 10422+(97)(101)63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4 3 51 51 3 中学教育基础 5 3 51 51 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5 2 34 26 8 2 01416220语文课程与教学论(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5 3 51 51 3 书法 1 1 34 4 30 3 01416230
12、语文教学设计(Chinese Instructional Design) 5 1 17 17 2 01416240 课堂教学技能(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 ) 5 1 17 17 01416250国学与中学语文教育(Chinese Studies And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5 1 17 17 01416260 作业设计与命题(Job Design and Set A Question) 5 1 17 17 必修01416270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 6 1 34 2 324 周 教
13、师教育课程小计 17 293 279 40 17合 计 80 1337 132142+(97)(101) 80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含英文)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或实践课外自主周学时 考试考查01491020 中国古典文献学(Chinese Classical Documents) 5 2 34 2 2 01491030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 7 2 34 2 2 01496010 美学(Aesthetics) 5 2 34 2 01491420桐城文章与作文技法(Tongcheng Prose and Article Writi
14、ng)5 2 34 2 2 专业提升课程选修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5 2 34 2 2 6教育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5 2 34 2 2 01491060汉字与中国文化( Chinese Character and Chinese Culture)5 2 34 2 2 01491070 现代汉语语法学(Modern Chinese Grammar) 7 2 34 2 2 01496020 音韵学基础(Phonology Basis) 5 2 34 2 2 01491050 戏剧艺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the Art of Drama) 7 2 34 2 2 01491040 比较
15、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 5 2 34 2 2 01491370 唐诗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of Tang Poetry) 5 1 34 2 2 01491260 文心雕龙研究(Research on Wen Xin Diao Long) 5 2 34 2 2 01491380红楼梦研究( Intensive reading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5 2 34 2 2 01491390儿童文学经典导读(Intensive Reading of Classic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6、5 2 34 2 2 01491110 语言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Lingual Studies) 7 2 34 2 2 01491220 文学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Studies) 7 2 34 2 2 01491320文艺学美学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7 2 34 2 2 01491360老庄精读*(Intensive Reading of Lao-zi and Zhuang-zi)8 1 34 2 2 0149141020 世纪文学经典重读*(Intens
17、ive Reading of the 20th Century Literature)8 1 34 2 2 01492020 文案设计与创意写作*( Copy Design and Creative Writing) 8 2 34 2 2 01491490 教师礼仪*(Teacher Etiquette) 8 1 34 2 2 小计(需修满) 10注:标星号者为自修课程,每修一门获 1 学分,须修满 2 学分。73.实践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含英文)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课堂讲授实验或实践课外自主周学时 考试考查军事课(含理论) 1 2 2 周劳动实践课 2
18、1 1 周01416280 教育见习 3-8 1 6 周01416280 教育实习 6 6 10周01416280教育实践Teaching Practice教育研习 6 1 4 周01416290 学 年 论 文 5-6 2 4 周必修01416300科 学 研 究毕 业 论 文 7-8 4 11周实践教育选修 素 质 拓 展 课 程 1-8 6小计 23 38 周六、有关说明1.专业提升课程每生须修读 5 门课/10 学分。2.教育见习安排在 3-8 学期,其中 3、4、5、7 学期安排在学校“远程教室”进行观摩,第 6 学期可以提前进入实习学校开展见习,第 8 学期到用人岗位见习;教育研习
19、 4 周,安排在第 6 学期,从新课程标准研习、新课程教材研习、课堂教学技能研习、教育科研方法研习、班级管理技能研习等方面开展。3.学院系列讲座“学海导航” “名师导教” “作家面对面” “实务专家”4 个序列,每听4 场计 0.5 学分,其中“名师导教”序列须听满 1 学分,其他三个序列合计听满 1 学分。每生在读期间须听满 2 学分,最高不超过 2 学分。所获学分纳入素质拓展课程体系认证。4.“双创教育”分为课堂指导和课外实践两部分进行。课堂指导以专题讲座方式进行。课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各级师范生从教技能大赛、校级科研论文大赛、院级文学创作大赛、院级诗文朗诵大赛
20、和话剧汇演、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和文学作品、出版论著或文学作品(集)等。所获学分纳入素质拓展课程体系认证。同一项目立项或获奖取其最高级别计分,同一论文或作品在不同系列获奖(或发表)不重复计分。项目及其赋分情况见附表,暂未列入表内者可比照相关标准执行。最高不超过 6 学分。8文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实践项目与赋分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 立项级别 获奖等次 学分 备注国家级 4 须结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 2 须结项一等奖及以上 4国家级二三等奖 3一等奖及以上 3师范生从教技能大赛 省级二三等奖 2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省级及以上 3 刊物有正式刊号公开发表文学作品 省级及以上 1 小说戏剧散文须千字以上,刊物有正式刊号公开出版论著、作品集 省级及以上 3 10 万字以上校级 一等奖及以上 2 论文获出版科研论文大赛校级 二三等奖 0.5省级及以上 2 须获奖文学创作大赛校院级 0.5 须获奖省级及以上 4诗文创作与朗诵大赛校院级 3省级及以上 4话剧创作与演出校院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