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精准扶贫”不要形式主义笔者和同事交流,听说某地基层干部为了阻止老百姓种冬小麦忙着“蹲庄稼地”。理由是,把地留出来大规模种“富民”果树,否则无法提前完成扶贫任务。果树产业带动扶贫是当地的一项政策,因经济效益有差别,老百姓并不完全买账。一边“逼”着种树、一边“躲”着种粮,背后闪现出扶贫形式主义的影子。近日,国务院扶贫办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要求切断思想根源、纠正苗头性问题。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就是要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从各地扶贫工作的实践看,有的扶贫等于发钱发物,简单粗暴而不管效果如何;有的跟风模仿,哪个地方干得火热就照搬之,什么产业觉得好看就上赶着张罗
2、,盲目跟进而不顾实情;有的机制不健全、政策不清晰,少了精准、多了“大水漫灌”诸如此类,不管是制度上的漏洞还是思想上的欠缺,都让扶贫掉进了形式主义的大坑。扶贫需要精准,精准有赖于产业,也依靠干部。很多时候,扶贫不见效,并不是引进的产业项目不行,而是过于注重项目的轰动效应,却忽视了其在当地的适宜性。一些产业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致富作用,就是因为“花架子”大于真样子,引进铺开的投机性大于生产经营的本真性。说白了,产业项目不会欺骗人,如果不能立足实情、遵循规律,再好的致富门路也走不长、走不远。而产业不精准,其根源还是在干部身上。事实上,干部驻村参与帮扶,已成为整合扶贫力量的关键。不过,不论从认识层面还
3、是行动层面,一些干部也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形式化。比如,下村帮扶就是走过场,“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摸情况、干产业变成走马观花;又如,扶贫重在自己的业绩,不在乎发展致富的可持续性,只能种田非要种树、只能种植非要养鱼,急功近利。须知道,干部不能带好头,只顾眼前不顾长久、只说不练,扶贫就等于水中月、镜中花。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扶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战役,花拳绣腿要不得、沽名钓誉使不得、表里不一来不得。面向2020 年、面向全面小康,只有从思想深处转变扶贫理念、从观念层面转变政绩思维、从行动层面务求真抓实干,才能扫清包括形式主义在内的各类障碍,扶贫与致富
4、才能开出名副其实的并蒂花。关注学龄前扶贫:早干预阻断贫困蔓延核心阅读5 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 1600 亿元,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就餐条件和补助困难学生。跟踪监测表明,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增加 1.21.4 厘米,各年龄段女生平均体重增加 0.70.8 公斤,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学生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目前农村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儿童面临缺乏营养、缺乏亲子交流和日常照料、缺乏心理疏导干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湖南的某个偏远山村。对 4 岁的彭亚来说,爷爷的背篓盛着她的童年。跟着沉默的爷爷放牛、耕地,没人教她写字、数数、唱歌。摇摇晃晃的记忆中,“父母”两个字是那么生
5、疏。直到今年,山村里有了第一个幼儿园,她的生活才有了欢声笑语。中国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状况怎么样?“整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儿童发展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在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还有 4000 万贫困儿童,他们的教育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贫困地区儿童发育不良的问题需引起重视。该基金会今年进行的一项关于 0-3 岁儿童发育情况的调查显示,甘肃华池县该年龄段儿童中可疑率为 23.9%,异常率为 19%,总数为42.9%,是上海市同年龄段儿童发育不良率的 4 倍。对 3-5 岁孩子语言交流、数字、概念、阅读、书写、文化认同和社交情绪等发育情况的对比
6、调查显示,青海乐都区和云南寻甸儿童总得分只相当于上海儿童的 45%。尤其是决定儿童发展的社交情绪这一项,云南寻甸为 0.29,而上海是 0.8。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提供了一组数据:5 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 1600 亿元,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就餐条件和补助困难学生。2012-2015 年的跟踪监测表明,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增加1.2-1.4 厘米,各年龄段女生平均体重增加 0.7-0.8 公斤,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学生的平均增长速度。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儿童发展的“精准扶贫”对儿童早期发展进行干预,近年来被许多国家列为“国策”。截至 2014 年 7 月,全球有 68 个国家制定了国家级多部
7、门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涉及孕期干预、健康与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与教育等方面。如美国的开端计划和早期开端计划,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巴西的亲爱的巴西婴幼儿扶贫计划等。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等,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的力度。“但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还有 1000 万儿童面临缺乏营养、缺乏亲子交流和日常照料、缺乏心理疏导干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强调,要实施国家大型儿童发展项目,要构建 0
8、-6 岁以教育和营养为主的全程干预、全程保障的儿童早期发展政策体系。对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进行干预,现在不重视,将来会导致社会差距、社会鸿沟不断扩大。不容耽误,不能让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失去决定一生发展的敏感期、窗口期。机会失不再来,行动刻不容缓。干部担起来,莫让扶贫成儿戏!不敢担当,搞平均主义,最终伤害的是老百姓利益扶贫项目到了村,按人头分配,不管穷户富户,人人有份。一头扶贫驴分给 8 个人,结果没法养,卖了直接分钱。最近,媒体报道了某地的扶贫闹剧,让人啼笑皆非。宝贵的扶贫资金糟蹋了不说,贫还是个贫,空折腾一遭,啥效果也没有。不贫的人不能扶,不能搞“你有我有全都有”,在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人心的当
9、下,这是个 1+1=2 式的粗浅道理吧?为什么到了今天,还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非是不知,实为不为。据报道,根子还在有些基层干部“不担事”上。扶贫款下来了,他们嘀咕了:贫富差距不是特大,光给贫困户,其他户有意见怎么办?要跟我打嘴官司呢?甚至纠缠起来、上个访啥的呢?弄不好,就会“等闲平地起波澜”。干着公家的事,却给自己惹是非,讨嫌招怨的,算了,大锅饭,平均分,都过得去;扶贫成效不重要,能当“太平官”,不出乱子才是好。可叹啊,这股聪明伶俐劲儿,没能用在迎着矛盾、攻坚克难上,却都用在绕开矛盾上了。这种“太平经”,决不能再念。再念下去,“精准”二字就扔沟里去了,精准脱贫就成了空中楼阁了。首先,扶贫的程序
10、不能废弃。先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按照贫困程度确定扶贫对象,而后量身定做扶贫措施。先找到贫,后才能扶,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前提,决不能大水漫灌。其次,监管、反馈要跟上。对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效果,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督察、考核和评比机制,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反馈情况设计奖惩机制,该奖励的奖励,踏实肯干、做出成绩的优先提拔;该问责的问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要坚决惩处,做不出成绩的也要早点让贤,让有担当、肯实干的干部来干。此外,扶贫攻坚固然要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所谓“民意”,不做引导。比如,有些人觉得扶贫就是干部替我干,还有人希望别做辨别“人人均沾”,这不能照单全收地满足。合理意见耐心听取,不合理意见要坚持原则。毕竟,不讲原则,一团和气,倒是省事了,但最终伤害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