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评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管理评审的作用,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组织必须进行管理评审,它既是最高管理者应履行的重要职责,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质量活动,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对管理体系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一、管理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评审的目的不明确;评审的依据不足;评审的对象不清楚;评审的内容匮乏;评审时间间隔不合理;评审的信息泛泛而谈,涉及不到深层次的问题,甚至与内容雷同;评审记录不真实或无针对性;评审由管理者代表组织一次会议走走过场,最高管理者只在管理评审报告上签字;评审时避重就轻或避实就虚,或评审结论“两本账”内外有别,评审报告是专给公司看的;有的评审会议议而不决,没有形成报告
2、;有的报告不规范,层次不清,缺乏全面性、针对性; 评审后虽有改进需求,却没有落实到责任部门,最后不了了之;有的改进了却提供不出已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证据等等。,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没有树立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质量市场观念和大质量观念比较淡漠,传统质量管理意识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固守计划经济的推理模式,造成对管理评审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二是对ISO 9001标准缺乏全面理解,ISO 9001标准中除5.6条款外,还有多处提出要求,如5.1管理承诺“d)进行管理评审;5.3质量方针“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8.5.1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3、体系的有效性”等。如不全面深刻地了解就无法认识到管理评审的重要意义;,三是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方法,或者模糊操作,使管理评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四是对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不够端正,往往在受益者推动下急于取得认证证书,一旦获得认证证书就认为大功告成,对体系运行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对监督复评审核存在“马虎”、“凑合”、“满不在乎”的现象。,对策一:深刻理解标准内涵 树立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如果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没有树立现代质量管理观念就不能自觉地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ISO 9001标准5.6.1总则要求:“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
4、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另外,ISO 9001标准对“评审”的定义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注:评审也可以包括确定效率)。根据上述ISO 9001标准要求和定义,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解释。,1、评审的目的:通过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效率,以符合ISO 9001标准的要求和满足相关方的期望,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2、评审的对象: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3、评审的时机:ISO 9001标准没有规定评审时间间隔是多少,而
5、由组织自己决定,但每年至少一次,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a)新建立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间(一般行业至少三个月,建筑施工行业至少六个月),内审结束后;b)在第三方审核前; c)组织的经营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如:ISO 9001族标准改版,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先进技术的出现,产品标准变化,组织机构及职责变化,组织运行机制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线采用引起资源的变化; d)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4、评审的特点,它具有“五性”:a)高层次性 即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者代表协助,质量管理负责人员参加的相对高层次的正式评价活动; b)全局性即对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评审,带有整体性
6、、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对组织发展具有重大影响;,c)长远性 即谋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发展在较长时间内的适应性,不是为了取得短期满足(如单纯通过体系认证),而是为组织较长远利益的谋略;d)战略性即从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包括目标在内的整个经营活动是否适宜,又从战略的高度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科学决策发展方向;e) 风险性即评审的结果可能引起组织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大改进,而组织的外部环境具有多变性,不可控性和复杂性,潜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这种改进不能冒一定的风险。,对策二、正确理解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许多组织的管理者常常认为,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部门、
7、各场所和各过程进行了审核就可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为何要再进行管理评审呢?这是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和现象,其实管理评审和内审是有较大区别的。,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是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二者都是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一般每年1-2次;管理评审一般每年1次,大都安排在年底;3、内部审查的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4、执行者不同: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参加的,推动力度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内审中发现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内部审核是由内审员实施的; 、结果不同:管理评审点输出,内审体系运行情况
8、报告,对策三、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差距和改进建议输入足够适用的信息,评审输入要为管理评审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信息,这是管理评审实施的前提条件,各相关部门应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的当前业绩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及可能改进的建议去提供信息 。,对策四、采取科学、有效、实用的评审方法,评审方法应以应用、有效、经济、科学,最宜达到评审目的和要求为原则,一般采用以下两种。,a)专题研讨审法:在广泛收集输入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对所需评审的项目和要求分成数个专题(可按营销、技术、质量、设计开发、物资、设备、人员、安全、过程.),事先责成组织分管的领导、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题研讨后,分别写出专题报告经汇总后报送最高
9、管理者审定并决议,最后形成集中式的管理评审报告。这种方法专业性强,有一定的深度,适合于大规模的组织。,b)集体讨论评审法:这种方法是在会议前根据各部门提供信息,由质量管理体系主管部门列出所有需要评审的实际或潜在的议题,并事先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通过评审会议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并将讨论、分析、评价和决议的结果形成评审报告。此法如涉及人多面广时,意见往往不易集中,最高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作出权威性的决断。此法适用中、小型组织。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碰头会议。,不管用什么方法,评审结束后要整理一套完整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计划、各种输入信息资料,有关数据统计分析资料、评审记录、管理评审报
10、告、纠正或预防措施表及其验证结果的证据。以及上述有关文件的发放记录等。,对策五、认真实施管理评审后任何改进决定和措施,管理评审的输出是评审活动的结果,是最高管理者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乃至经营宗旨作出战略性的重要基础。需要改进的决定和措施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变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决定和措施;与顾客要求有关产品的改进和措施;有关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可能是针对已发现的,也可能是潜在的问题,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决定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责任部门或人员必须认真分析主要原因,要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着手,要讲主观不要讲客观,讲内因不要讲外因,讲自身不讲别人。然后针对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计划,它可以是短期能解决的,也可以是较长期解决的。计划的可能性、万能性、风险性要经过综合考虑其对组织影响的程度,因此要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在实施过程中有关主管部门和人员要跟踪验证,其内容包括: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完成后的效果如何;实施情况是否有记录可查。并附上相应的证据,如会议分析记录、有效的实体照片、学习记录、责任人检查或处分结果、修改的文件、增加资源的凭证.只有这样才能对管理评审PDCA全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