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农村基础教育项目调研报告报告人 林弘宁2010 年 8 月 29 日,我随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的调研小组到达了山东省泰安市。在组长刘志和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共走访了两所农村小学,开展了四天的调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与当地的教育局领导座谈、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座谈、查看学校相关档案、进入农村家庭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现场听教师授课等等。四天下来,有很多感想和收获,而把这些东西写成报告,无疑有利于加深对此次调研的认识,也有利于调研团队对考察成果的系统整合。我们走访的第一所小学是马庄镇彭程明德小学,该校有学生828 人,教师 27 人,是非寄宿制学校。明德小学
2、是台湾台塑集团投资援建的兴学项目,该集团计划在大陆的贫困地区捐资援建上万所小学,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明德小学的教学楼就由台塑集团的 100 万捐款所建。然而,除了那栋台塑集团捐建的教学楼以外,鹏程明德小学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仍旧令人堪忧。由于教学楼的教室不够,一年级的学生必须得在旧瓦房中学习;学校有一大片的空地,但是没有建起任何运动设施,都长满草或者掉满落叶;厕所十分破旧,没有冲洗设施,卫生状况及其恶劣。当看到孩子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开心的学习、玩耍时,我们都十分感慨,对他们充满同情,同时也对工作在农村的一线教师深表敬意。在与该校的领导和老师进行座谈时,我们重点了解了该校使用数学分
3、层测试卡的情况。数学分层测试卡是北师大梁威教授的一个研究成果,该测试卡把数学题目分为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三类对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增强学生信心,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鹏程明德小学正是数学分层测试的实验学校,该校自 2008 年 9 月起开始使用分层测试。经过两次相关培训的李校长称,该校目前在四至六年级使用分层测试,使用前后对比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学校并不担心使用分层测试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反而鼓励教师多进行实验,满足教师的需求,还起用每周例会制让老师相互交流教学和使用分层测试卡的情况,在课上使用分层测试也很灵活,有授新课前用、
4、有边教边用、与学生交流后使用,采用小组批改,教师面批各种批改方式等等。然而,从李校长谈话时的语速、语音、语调和表情来看,情况并不像他所介绍的那么乐观。在座谈中我们还得知由于缺乏师资,学校中有很多老师都得包班授课,就是一个老师负责教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所有科目,而这么沉重的教学任务必然会给分层测试卡的科学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参加座谈的老师还提到他们使用分层测试的一些困惑,比如三层题目之间有时候坡度很大,三层都能通过的学生很少。而且教师们希望有更多的培训机会,希望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卷。9 月 1 日下午,我们在彭程明德小学听了两节数学课。第一节课是四年级的一个班,共有学生 30 人,男生 12 人
5、,女生 18 人。这与我们在座谈中了解的每个班 50 人情况有出入,可以推测这些学生是经过挑选的。授课的是一位姓公的副校长,地点在学校唯一的多媒体教室(平时多用于攀登英语教学) ,讲的内容是乘法分配律。从整体上看,教学过程进行得很流畅,老师以生活中的例子(车辆相向而行的路程问题)为切入点,逐层深入的进行讲解,学生十分积极的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期间我注意到,坐在离讲台较近的一位女生屡次举手跃跃欲试要回答问题,都没有被老师邀请,即使是她举手时目光与老师的目光直接碰面她也没有被提问。讲授完新内容,公老师开始使用分层测试卡对学生进行测评,都是做完一个层次的题目老师讲解一遍,三个层次做完总共花了
6、大约 15 分钟。一节课下来,我的感觉是公老师的教学是较为传统的教学,严肃的表情加上副校长的身份使得学生个个正襟危坐,为他的讲课打下了良好的纪律基础。他的教学层次分明,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能很好的保证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对学优生好处最大,而对需要培养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的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如果课堂气氛能够更轻松更活泼一些,他们会更乐意学习。公老师的课结束后,我们又听了另一位老师的课。他教的是六年级,那节课讲的是“可能性” ,班里有 30 个人,男女各 15 人,在多媒体教室里分六个小组就坐。这位老师先是说要和学生玩一个游戏,以此来引出“可能性”这个数学问题。接着老师讲
7、解了和可能性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玩抛硬币,以验证所学内容,期间老师不断的巡视并与学生互动,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始终都很兴奋。到了使用分层测试卡的时候,把三个层次的题目全做对的同学占了半数以上,可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十分不错。在临近下课时,该老师还用抽取幸运小组的方式,又让学生开心了一回,他先是拿出一个四分之一面积被第 6 组占据,而其余 5 组总共才占四分之三面积的转盘,学生大呼不公平,然后他又不得不拿出另一个 6 组各占相同面积的转盘,在学生们的期待中抽出幸运小组,结束了一节课的讲授。这个老师的课让我十分喜欢,他本人就比较和蔼,看上去学生们十分喜欢他,他的课堂较之公校长的课
8、堂气氛更为轻松,他对教学工具的使用更为灵活更彻底,他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得比较到位。不过,话说回来,像他的民主式课堂也会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懈怠,在抛硬币实验时,我就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开始分心跟旁边同学说小话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去了。距离彭程明德小学不远的马庄镇共青民族希望小学此行的一个目的学校。这所学校有学生 819 人,其中回族学生占 43%,教师 31名,50 岁以上的 19 名,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民族小学的校舍比明德小学要好上不少,而相同的问题是厕所的卫生状况十分糟糕。由于很难听懂方言,参加座谈的老师又不讲普通话,我从座谈中了解到的情况少得可怜,因此无法详细描述座谈内容和信息。在民族小学听课
9、时,讲课的两名教师都是女性,其中一个年轻女教师刚从当地的泰山学院毕业不久。这两个教师讲的课都是中规中矩,但是在时间的把握上,两个人都超时了大约 5 分钟,都把分层测试卡的拓展题部分留给学生课下去做。其中一位女教师明确指出拓展题留给“聪明之星”课后做,还在班上说出上个学期的两个“聪明之星”的名字,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看来她的班级有评“聪明之星”的惯例。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妥当,因为这会给那些学习成绩中等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种暗示,他们不用去考虑做那些拓展题,因为他们不是“聪明之星” ,他们不聪明。这种表面上看是鼓励学生的行动实际上却在给学生分等级,打击了大多数学生的信心,毕竟,学优生是相对较
10、少的。在家长访谈这个内容上,我们走了三个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是六年级。其中,有两个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第一个家庭是化肥经销商,在一楼的屋里看到配有个人电脑;第二个家庭(男主人带着女儿另娶,女儿上大学,儿子读六年级)开了四个工厂,去年新盖的楼房挺有气派。第三个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住矮小的瓦房,父母天天到附近的工厂上班,晚上回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经过访谈,我们知道这里的孩子升初中基本上都按片区分到第二十二中学去就读,只有少数有钱人的家庭才送孩子到泰安市去念书。农村的家庭可能是忙于农活,对孩子的学习较少过问,基本没有给孩子什么辅导,叫孩子碰到问题就问老师、哥哥姐姐或同伴,家长们都表示对学校挺满意,没
11、有什么意见要提。第一个家庭表示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前十名,对他很放心。第二个家庭的女主人甚至不清楚孩子的班主任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分层测试卡这件事情。第三个家庭的爷爷倒是比较关心孙子的学习,可能是出于他是退休中学教师的职业敏感吧。老先生对孩子了解得比较多,知道他的学习兴趣所在,知道他的优缺点。而且老先生还提到了自己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看法,认为这很有好处,能把学生的实力进行区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和学习。虽然走访的家庭不多,但是引发我思考了农村教育的一些现状和问题。比如家长跟孩子疏于交流、代际之间在使用数字媒介时的差异、重组家庭的结构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留守家庭里父母辈在孩子生活中的缺位等问题、农村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关系等等。出行之前,组长刘志一再提醒,我们是带着任务去调研的。几天过后,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同时我们却带了更多的问题回来,所有这些问题不是经过短短几天的调研就能发现症结并找到解决办法的,这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相关知识,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