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359569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传媒大学 2014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4 年,中国传媒大学秉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方针,继续落实“十二五规划”部署,始终坚持以传媒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以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监控为工作方针,稳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一、强化教学自检,以评促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一)以“教学质量评估年”为抓手,全面推进质量监控我校于 2014 年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年”活动并启动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在对教育部颁布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和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表内涵及外延进行系统研究,参照兄弟院校参与审核评估的经验

2、及素材的基础上,我校最终形成了中国传媒大学教学质量评估年工作方案(本专科) 、 中国传媒大学本专科教学单位评估要点方案 、 中国传媒大学审核评估要点分工指标责任单位一览表 、 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工一览表及“教学质量评估年时间安排”等文件,印发全校。5 月 9 日, “教学质量评估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党委书记陈文申主持会议,校长苏志武发表了动员讲话,副校长胡正荣、副校长袁军先后就本专科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评估年”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全体校领导,所有职能部门正、副处级干部,各学部(直属学院、中心)党政负责人,负责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学部(直属学院、中心)领导,各学院(研究院、中心、所)

3、负责人,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及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学科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学校评估督导专家,各教学单位负责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教学秘书参加会议。其后,我校所有教学单位和担负测评指标(任务)的职能部门、教辅部门,全员行动,全面推进和落实教学自评工作。7 月,我校召开“教学质量评估年”进展情况汇报会,以学校书记、校长为首的班子成员全体出席会议,听取了全体教学单位和部分职能部门的汇报。各单位先后汇报了本单位推进“教学质量评估年”相关工作的部署举措,总结了评建工作进展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梳理与反思了自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方向和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说明。10 月,我校组织校内评估专家,对所有教学单位

4、提交的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了审阅,并将专家意见正式反馈给各教学单位,要求整改落实。212 月,我校又组建校内评估工作检查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领导班子和校内评估专家,对全校所有本科教学单位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估相关工作现场检查,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翻阅材料、与教学单位现场交流等途径,了解评建及整改工作进展。通过检查发现,自我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年”活动并启动新一轮教学评估以来,各教学单位均能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推进评建工作,落实评估专项检查,完成自评报告撰写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统计汇总,并在接到评估专家对自评报告的反馈意见之后,从 1

5、1 月开始逐步开展自评整改。学校整体评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检查中也发现,各单位评建工作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有些单位确实把教学质量自评自检当成“一把手”工程对待,对评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人员安排、机构配置、资源供给方面都有充分保障,因而自评工作效果明显。个别单位却未能做到全部门、全员、全系统的通力配合,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投入不够,对评估方案及其要求没有研究吃透,自评报告文字和育人工作实践也存在“两张皮”现象。通过检查和交流,各教学单位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确定了下一步整改工作的思路,即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方案为驱动,以数据事实为依据,切实加强以“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 、 “教学环节”

6、为内涵与核心的育人工作。2014 年,我校共 12 个本科教学单位、17 个指标责任单位完成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评建工作进展显著。(二)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自检与分析报告,立足数据分析,把握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量2014 年初,我校系统梳理过去一年以来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经验,汇总统计相关教学数据,检视问题,深入分析,撰写了“中国传媒大学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自检报告”并报北京市教委。在此基础上,我校编写了我校 2013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和 2013 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印发全校。至 2014年 10 月,接教育部高教司的通知,我校又进一步全面梳理有关数据,形成了

7、包含内容更为全面的中国传媒大学 2013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上报教育部,并按照要求向社会公布。此次发布的质量年报,数据覆盖全面,问题检视及典型案例分析深入。除了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课程建设相关数据、各级质量工程有关项目、实践教学、学生获学科竞赛奖、就业率等历年都加以统计的数据内容,还增添了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变化、培养方案变化、国际化办学状况等相关数据。另外,质3量年报对我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新举措进行全面呈现和深入分析,对未来进一步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展望和工作设计。至今已实行 7 年的质量年报制度和数据积累,对于我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保持教学质量数据的完整和有效,确保我校教

8、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配合“质量评估年”工作安排,期中教学检查围绕专项展开,质量监控效果得到优化为了深入了解教学情况,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重点环节的管理水平,我校在 2014 年组织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时,围绕专项进行,优化质量监控工作的效果。春季学期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为“围绕新一轮审核评估开展专题研讨” 、“试卷专项检查” 、 “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专项检查”以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相关材料的梳理检查。检查期间,各单位应组织开展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的专

9、题研讨与学习活动,学习评估方案,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梳理,开展全员交流;同时,按照中国传媒大学考务工作总则中对“试卷存档”的有关要求,组织学部(院/部/中心)自评组,对学生期末试卷进行专项检查评估;另外,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围绕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包括存档)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其规范性开展检查,重点检查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及实际执行效果。秋季学期,我校又要求各教学单位围绕“自评报告专项整改” 、 “试卷论文专项检查” 、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核查”等专题开展教学检查。各教学单位应根据专家对自评报告的审阅意见,结合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

10、评估方案”的深入学习和本单位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自评报告初稿进行修改,推进评建工作专项整改。期间,各单位应进一步对照“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相关数据表格的统计要求,及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教发【2004】2 号)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相关材料进行细致梳理,严格核查并整改。(四)坚持应用评教系统,发挥学生网上评教的督促作用自 2007 年春季学期以来,我校坚持利用“教务在线”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每4学期的网上评教工作,对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意见、及时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加强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 年度,我校针对历年来学生网上评

11、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评教工作开展前期即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和核查,力求在确保学生评教权利正常行使的同时,也确保教师受到公正评价,不断提高学生评教数据的准确性及覆盖面,提升其参考价值。秋季学期(2 月)全校参与网上评教的本科生达 86767 人次,参评率达97.95%。参评课程为 1495 门次,整体平均分为 93.35 分.其中,达到“非常满意” 的课程共 1193 门次,占到所有参评课程的 79.8%,比 2013 年春季学期(69.47%)增加了 10 个百分点;达到“比较满意”的课程共 276 门,占 18.46%,比 2013 年春季学期(27.07%)降低了 8.61%;“一般”的

12、课程共 26 门次,占1.74%,比 2013 年春季学期(3.32%)降低了 1.58%。 “不太满意”的课程以及“很不满意”的课程门次为零。全校所有参评课程的学生评价优良率达98.26%。春季学期(9 月)全校参与网上评教的本科生 74440 人次,参评率达到98.12%;参评课程为 1405 门次,整体平均分为 87.94 分。其中,达到“非常满意”的课程共 565 门次,占到所有参评课程的 40.21%;达到“比较满意”的课程共 741 门次,占 52.74%;“一般”的课程共 97 门次,占 6.9%;“不太满意”的课程共 2 门次,占 0.14%。全校所有参评课程的学生评价优良率达

13、 92.95%。二、优化办学方略,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一)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和北京市共建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继续推进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专业遴选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 年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遴选了动画、计算机、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四个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并向教育部申报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群综合改革、传媒艺术专业群综合改革和经济学专业传媒经济国际化改革这三个 2015 年专

14、业综合改革项目。5在 2014 年本科教学工程的总结工作中,我校对项目进展情况到经费使用情况以及下一步经费的支出预算,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形成了总结报告。开展了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申报与建设。学校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等项目的申报,对项目建设内容、预期成果、经费使用等进行了缜密论证。经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财政局的评审,申报项目全部获批,并获得七百余万元的经费资助。(二)组织编写系列丛书,推广教学改革成果为深入总结学校本科教学建设成果,集中展示本科教学建设成就,2014 年我校组织编写了“校园大课堂”本科教学成果巡礼系列丛书,四本分别为“校园大课堂”本科教学成果巡礼专

15、业与团队建设篇 、 “校园大课堂”本科教学成果巡礼课程与培养模式创新篇 、 “校园大课堂”本科教学成果巡礼名师与教学成果篇 、 “校园大课堂”本科教学成果巡礼实践教学探索篇 。丛书分发到全校所有教学单位,引起广泛关注,对校内教改经验交流和教学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组织申报教育部视频公开课全部成功获批今年,我校组织相关课程团队申报了教育部的视频公开课,三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分别是张育华教授主讲的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匠心 、王晓红教授主讲的走进电视编辑 、路应昆教授主讲的戏曲音乐入门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自 2011 年起由教育部正式启动,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

16、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视频课程。此次三门课程的全部获批,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在课程建设中迈向新的台阶,是我校在新一轮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文法学部的媒介与社会入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素质教育通选课是面向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学生,着力于启发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基本核心能力的通识选修课程。(四)充实公选课资源,提升公选课质量2014 年,我校在完成日程公选课的申报、课程体系调整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引入腾讯公司的优质资源,开设校级公选课网络媒体前沿与实践-网络媒体腾讯课堂 ,引入尔雅视频课程中国社会热点透视 、 从“愚昧”到

17、“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并将我校远程继续教育学院制作的摄影技术 、艺术概论 、 人像摄影 、 电视节目制作等五门课程引入到校级公选课平6台,开设网络公选课。(五)推进教材建设,以优质教材引领教学改革2014 年,我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进入中期检查阶段。 “十二五”期间我校立项建设的 15 个系列共计 162 本规划教材已有 54 本出版(或交稿) ,其余教材项目也在继续推进。同时,我校积极推荐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二次遴选活动。在我校推荐的 8 本教材中,我校教师曾祥敏著的电视采访 (第 2 版) ,袁军、庞亮编著的中外广播电视史及胡智锋主编的影视艺术导论等 3 部教材成功入选第二批

18、“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我校将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鼓励编写、出版高水平精品教材,同时做好教材选用工作,确保精品教材进课堂,使精品教材在我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拓展办学资源,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提升本科办学影响力(一)辅修/双学位办学模式在探索实践中获得成功,办学水平得到社会高度评价我校自 2008 年 9 月开办第一届辅修/双学位专业,秉承开放办学理念,力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拓展知识面,充实知识体系的平台。目前开设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广播电视编

19、导(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向) 、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四个辅修/双学位专业,及数字媒体艺术、摄影两个辅修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专业于 2009 年 9 月正式面向校外招生。目前生源已涵盖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远程与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由于辅修、辅修/双学位专业学生生源来自校内外各专业,学籍情况较复杂,我校对学生学籍、成绩进行统一管理,并每周末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查课,以及时掌握各辅修、辅修/双学位专业上课情况,保障学生利益。2014 年辅修、辅修/双学位秋季各专业招生工作自 6 月下旬启动,在我校与各开办辅修、辅修/双学位专业学院相互配合之下

20、,至 10 月上旬完成了网上预报名、现场提交材料、校外同学面试、录取、听课证制作与发放、开课等工作,并于 10 月中旬陆续开7课。辅修、辅修/双学位专业共计 660 人报名,最终录取 551 人。(二) “彩虹计划” 、 “高参小”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2014 年 1 月,由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和市教委负责人支持指导的“彩虹计划促均衡、跨学段大中小学美育 6 校联盟”正式启动,在全国教育界引发广泛影响,网上搜索引擎逾千条。该项目与北京市教委 4 月份启动的“高参小”工作进行了打通和资源共享。2014 年 1-6 月,给联盟中小学开展讲座、社团帮扶、课程研发等活动,并于 7 月份组织举办了“彩

21、虹计划促均衡、跨学段美育六校联盟”暨中国传媒大学参与小学体美发展工作暑期教师集训会,开设了 5 场讲座和一场研讨会,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在此基础上,2014 年10 月,高参小师资培训及附小课程研发和开设等工作相继开展,在传媒附小顺利开设了“诵读”和“音乐”两门课程,广受好评。以上项目不但使我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也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成为我校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新举措。(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实践计划三个部分,分为国家级项目和北京市项目。2014 年我校各教学

22、单位积极配合并支持学生的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共立项 55 项,参与学生 201人,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共立项 107 项,参与学生 385 人。前一年度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项工作也于 2014 年顺利完成。评审形式采用现场答辩的形式,其中 18 项被评为优秀,32 项被评为良好。两级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科研能力、创业能力的提升。(四)推动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水平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报送 2013/2014 学年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通知 ,我校认真组织各学院及相关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信息统计工作。本次上报各类教学实验室 27

23、 个,开设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 300 多门次。教学仪器设备台件数为 26230 台,总值达 31001.99 万元,其中 1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为 378 台件。校内各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推动了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促进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014 年,我校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8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参加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验收评审。此次验收目的是以“以验促建”为宗旨,引导各示范中心进一步加强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验收

24、形式采取示范中心自评、各学校自主验收、市教委审核式检查等方式进行。2014 年,学校与常州广播电视台、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校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另外,学校与校外实验教学科研基地共同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6 月 30 日至 7 月 25 日期间组织 143名学生分别到陕西电视台等 9 个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涉及 26 个本科专业。(五)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工作稳步、规范、有效推进在 2014 年,实践教学紧密围绕“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展开,围绕课堂与校园融为一体,教学与实践紧密关联,充分利用全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学生创新

25、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继续规范实践教学的运行和管理,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我校实践教学育人质量。 2014 年“夏季学期”教学工作于 6 月 30 日至 7 月 25 日进行。为了保证“夏季学期”教学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我校发布关于 2014 年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 ,部署 2014 年“夏季学期”实践教学工作,要求教学单位、实习基础地、实践教学中心制定好 2014 年“夏季学期”实践教学计划,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2014 年“夏季学期”实践类共享课程正式启动,校内各实习基地、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依据学校实践类共享课程体系,制定夏季学期实践类共享课程开课计划。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26、,做到了“人人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 。2015 年,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深化学部制改革,推进资源共享,根据 201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以学校“掌上课堂”建设为契机,开展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大力推动实践类共享课程体系建设,继续建设优质的实践类共享课程;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深化传媒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继续深化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工作;优化完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新一轮专业满意度调查推进专业评估和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大9对教学秩序的检查和考评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夯实教学管理工作基础;综合应用多媒体平台,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优化其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