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组“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宄”课题组北京 100101)摘要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流 价值的导向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和信任, 相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个性化、独立性的发展,在理想信念和价 值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存在诸如态度浮躁、生活迷茫、目标功利等突出问题。为解 决这些突出问题, 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也要通过 推动大学生创新政治
2、价值观,对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发挥网络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等办法,引导大 学生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关键词 :政治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 :D64 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 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是对政治理想、政治现实的 基本评价和价值倾向。政治价值观既涉及人们的 政治理念,又涉及对现成政治制度体制的情感和 认同,以及表现出的某种政治行为。为了解当前首 都大学 生政治价值观状况, 2009年 12月至 2010 年 2月,课题组围绕政治敏感、政治信念、政治认 同和政治参与四个维度展开了调查研究。调研先 后分三次共发放大学生价值观调
3、查问卷问卷 1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1395份,回收率为 93%,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和修正。在验 证的基础上, 2010年 3月,按照等据抽样的原则, 课题组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 4 个年级、大类不同 专业的学生待访,然后由调查人员入班调查。调查 一共发放问卷 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 819份。根 据 2008年北京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的构成 比 例对数据进行加权修正。加权之后的样本基本情 况如下。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730(2010)10-0066-07 注 1:总体特征数据反映的是 2008年的北京 大学生的基本构成。注 2:总体性别构成数据来源于
4、2009年北京 统计年鉴;总体的年级构成数据是根据 2006 2009 年北京统计年鉴中的招生人数整理而成。从上表来看,加权之后的调查样本在性别结 构、年级构成上与北京大学生总体特征一致,调查 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一、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政治关注视野开阔,分析视角趋于 理性,民族自豪感不断増强政治关注度特指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程 度,它既包括对国际局势变化及国际交往活动的 关心,也包括对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重大事件的关心。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获取政治 信息的渠道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网络新闻、网络 电视、网络博客、手机报、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与 传统媒介一起成为他们关注政治
5、的主要信息来 源。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拓宽了大学生的政治 关注面,推进了该群体对现实政治问题,特别是与 其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关注与参与,激发了大学 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 :有 58 %的学生表示“对中国在 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关注”, 29.6%学生表示“关 注”。这表明,成长于“ 90后”的大学生身处经济发 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时代背景下,同时又深 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他们的政治关注和爱 国主义精神的表达方式呈现出该时代大学生具有 的新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学业竞争、就业压 力等现实挑战,他们的政治理念更加自由,表达方 式趋于温和。思维多元化的他们,在政治关
6、注方面 更加趋于理性而不盲从,他们依旧富有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有 70.1%的被调查者对 “中国能成为 一个发达而强大的国家”持“非常有 信心”态度, 22.7%的人“比较有信心”。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每年“两 会”的召开,及其涉及民生的议程己逐渐成为国民 关注和焦点。为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政 治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本次调查设 计了“我对每年两会 (人大、政协全国代表大会)的 召开”一题,结果显示, 18.5%的大学生选择“非常 关注”, 34.6%的学生选择“关注”,关注率达到 53.1%。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焦点正向重大政 治事件和社会现实转移,该
7、群体的政治分析视角 己逐渐从激情关注 ,逐步向更加理性、更加务实的 趋势发展。 1. 高度认同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建设,对 提高政府效能寄予期望政治认同主要指人们对执政党、政治制度、社 会现实等方面的认识、情感与评价。政治认同属于 一定认同主体进行政治实践活动的范畴,它既是 主体对一定的政治对象进行认知、趋同的过程,也 是对自身政治元素确认、实现的过程,还是对一定 政治体系提供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新中国成立 60年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 高,社会环境安定和谐,从应然性和实然性的角度 巩固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调 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给
8、予了高度的评价,37.1%选择了“非常相信”, 40.4%选择了“相信”,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表 示“相信”的达 77.5%。同时,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改 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所取得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成果表示肯定和自豪。有 69.3%的被调 查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 高”持“非常认同”态度, 20.8%的人“比较认同”。大 学生们坚信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才 能更加富裕;只有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才能不断 提高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所带来的公平和效率 程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由社会利益矛 盾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
9、出。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 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营造公平正义的和谐发 展环境,是新时期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关键。调查 显示,大学生对“各级政府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 事”给予了理性的评价,有 11.7%和 29.6%的被调 查者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31.9%“说不清 楚”, 17.2%和 9.6%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和“非常 不满意”。与此相关,在关于对“各级政 府应对突发 事件能力”的调查中,有 17.0%的学生选择“非常 强”, 30.6%认为“比较强”, 34.6%认为“说不清”,而 13.6%和 4.2%的人选择了“不强”和“非常弱”。这 说明大学生对公共
10、政策效能的评价(即以政府效 能评价为代表),随着他们对现实问题、个人利益 问题关注的加深,更加趋于理性。他们一方面对中 国各级政府率领广大群众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工作中展示执政效能、树立的 良好形象表示满意 ;但另一方面在消除腐败、平衡 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对 政府效能提出了质疑 。 2. 主导政治信仰坚定,但随着年龄増长呈现一 定程度的多元化趋向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在调查中,我们选用“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科学真理”和“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 够指导中国科学发展”两题来测评大学生的
11、意识 形态信仰状况。结果显示,在“我相信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科学真理”一题中, 41.4%的被调查者选择 了“非常相信”, 34.3%的人选择“相信”,17.3%的人 选择“说不清楚”, 6.3%的人选择“不相信”, 0.7%选 择了“根本不相 信”。在“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科学发展”一题中, 46.0%的被 调查者选择了“非常相信”, 36.5%的人选择“相 信”, 14.0%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2.7%的人选择 “不相信”, 0.8%选择了“根本不相信”。这说明,大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党 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较高的认同度。特别是随着 学习党的十七大
12、精神的深入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 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信念坚定。同样基于“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 真 理”和“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指导中 国科学发展”两题的调查,我们对在校的不同年级 学生进行了信仰群体的年龄差异性群体比较分 析。结果显示,对于“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 学真理”一题,选择“相信”或“非常相信”的一年级 占55.5%、二年级占 50.4%、三年级占 44.3%、四年 级占 44.8%;选择“不相信”或“根本不相信”的一年 级占 13.2%、二年级占 21.2%、三年级占 25.1%、四 年级占 40
13、.5%。对于“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能够指导中国科学发展”一题,选择“相信”或 “非常相 信”的一年级占 56.0%、二年级占50.5%、 三年级占 46.7%、四年级占 46.8%;选择“不相信”或“根本不相信”的一年级占 18.9%、二年级占 20.8%、三年级占 20.5%、四年级占 39.9%。大学生 的年龄结构与主流意识形态信仰呈现出了较为明 显的负相关性。 3. 政治参与热情较高,政治参与行为更加务 实,社会责任意识増强围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评价,我们从 集体主义观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意识和建言献 策意识等具有梯次递进关系的问题展开调查。在 对“我觉得学生应该积极关注自己
14、班集体的事务” 的调查 中, 37.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非常应该关 注”, 42.8%的学生选择“应该关注”, 16.7%选择了 “说不清楚”,仅有 2.4%和 0.2%的人选择“不应该 关注”和“非常不应该关注”。这说明,在校大学生 群体对于人际交往、团队归属和集体荣誉都具有 强烈的需求,在注重发挥个性的同时,更加注意团 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觉得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对 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观念的调查。 结果显示, 5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非常应该参加”, 31.2% 的学生选择“应该参加”,共计 87.9%;另有 10.7% 选择了“说不清楚”, 1.4%的学生选择“
15、不应该参 加”。这说明,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热心社会公益 事业,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正如北京成功举办 2008年奥运会总结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 市委书记刘淇所说的:“ 170万奥运志愿者的微笑, 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全面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活 动,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功不可没。二、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中面临的主要问 题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主流政治信仰调查数据的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呈现出大学生年龄 结构与主流 意识形态信仰的负相关局面,究其原 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大学生在校期间年 级的増长,他们所面临的学业压、就业压力等越来 越大,
1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矛盾明显突出;二是随着与社会接触的日益频繁,价值取向多元 化和世俗化的冲击,动摇了部分大学生主导政治 信仰 ;三是宗教、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在校园的传 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年级群体中的乏 力,是造成大学生政治信仰比低年级大学生政治 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如调查结果显 示, 11.5 %和3.3 %的在校大学生“对每年两会(人 大、政协全国代表大会 )的召开表示“不关注”和 “从不关注”。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学生主观上依 然存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 态 ;另一方面则客观地反映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方面的引导力依然 不
17、足。特别是在提高大学生形势政策知识结构水 平方面,保护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知情权方面,提高 他们对敏感性事件的思想辨别力方面,自觉抵御 各种错误思潮侵袭的免疫力方面,需要有针对性 地加强大学生群体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 事件真相的教育和引导。 2. 先进文化的精神价值构建迫在眉睫在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建设 对一个国家和民 族的发展与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软实力 的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当代青 年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伴 随文化的全球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作 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己经不可避免地受 到了来
18、自正、反两个方面文化的强烈冲击。特别是 进入大学以后所接触的种种西方文化,从方方面 面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从而对他们的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社会行为、生活方 式及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内心产 生剧烈的碰撞,在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等价值选择 问题上异化出众多矛盾的选择。究其原因,尽管网 络文化有着“时域文化”的特性,但只要是文 化 不管它是传统文化还是信息文化,都是具 体的,都必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内容与形态核心,精 神价值取向就是不同文化内容与形态的核心。当 前,社会网络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功利主义、个人 主义、拜金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必将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他们
19、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 感。所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进面向广大学生 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的精神价 值建设和培育,无疑对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 素质养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知与行不统一现象 依然存在 1大学生入党问题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学生政治 参与行为知与行的关系。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 的调查中, 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入党是为了追求 理想和信念, 13%的学生认为是表示对党的执政地 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 14%的学生认为是追求政治 荣誉感,与此同时,认为动机是“谋求仕途发展”、 “増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也有相当比例。部分学 生把入党与自身政治发展、个人发
20、展相联系,体现 了一种更为 务实的价值追求,但入党动机过分注 重现实因素,表明部分学生发展主动性増强的同 时,功利性和实用性也増强了。同时,为推进学校 发展和社会建设建言献策,是大学生群体政治参 与意识的最高体现。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 “我觉 得学生应该积极向学校和政府建言献策”一题, 2结 果显示, 33.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应该”, 40.2%的学生选择“应该”, 22%选择了“说不清 楚”,4%的学生选择“不应该参加”和“非常不应 该”。这说明,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参政议政热情,社 会责任意识较强,但与关心集体、参加志愿者活动 这两种政治参与意识水平相比,持“赞成”意见的 比例略低。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修养 水平有待提高,社会阅历有待丰富,政治参与意志 有待强化,加大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