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猪遗传资源调查报告编写提纲一、一般情况(一)品种名称 现用品种名称,品种曾用名(原名、俗名),如果具有原名或俗名,说明现用名称启用的时间和依据。在第一次资源调查中被重新命名等情况,予以说明。品种经济类型。(二)中心产区及分布详细说明品种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如果产区涉及多个行政区,应注明各地所占比重。如果原产地、中心产区分布发生了变化,同时对品种目前的中心产区及分布情况予以详细说明,并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三)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及对品种形成的影响二、品种来源、形成与发展(一)品种来源包括来源、形成历史(文物考证、民间传说)、猪种流动情况等。(二)品种生物学特性品种适应性、耐粗饲、抗逆性(耐受
2、高温、高湿或高寒等)、合群性等。(三)群体(纯种)数量以调查年度上一年年底数(或本次调查新统计数字)为准统2计群体数量。其他数据根据手册要求进行调查和统计。说明调查数据来源的区域和统计方法。(四)选育情况对选育方法、措施、选育目标和性状等进行说明。选种与饲养管理的经验等。(五)现有品种标准(注明标准号)及产品商标情况(六)近 1520 年消长形势根据调查资料和具体数字分析归纳近 1520 年的变化:1、数量规模变化(前后调查数字要有可比性),按照数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分阶段描述。简述数量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2、品质变化大观对生产方向的变化,性状和特征的发展状况等进行说明,特别注重对品质变化结果的描
3、述(最好用确切的数据来进行描述)。简述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3、濒危程度(如品种发生濒危,按标准进行分级,并说明濒危的主要原因)三、体型外貌按手册上的要求描述品种体型外貌,描述出该品种的特征。如果品种具有不同的地方类型(群),则同时对不同地方类型(群)体型外貌的重要特点进行描述。四、体尺和体重以表格形式列出品种体尺和体重,给出平均数和标准差,注明测定时间、测定数量和测定单位,并进行说明。3五、繁殖性能对繁殖性能及其变化进行说明。以表格形式列出数据,给出平均数和标准差,注明测定时间、测定数量和测定单位,并进行说明。六、肥育性能对肥育性能及其变化进行说明。以表格形式列出生产性能数据,给 出平均数和标
4、准差,注明测定时间、测定数量和测定单位,并进行说明。特殊生产性能应予详细说明。七、肉质性状对肉质性状及其变化进行说明。以表格形式列出生产性能数据,给 出平均数和标准差,注明测定时间、测定数量和测定单位,并进行说明。特殊生产性能应予详细说明。八、饲养管理生活习性、饲养方式与工艺、饲养管理要点、疾病防治等。九、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现状(一)根据生理生化或分子遗传技术手段等测定研究结果分析阐述品种遗传特性、特殊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等,注明引用文献。(二)说明该品种目前是否建有保种场或保护区,是否提出过保护和利用计划。如果有,进行描述。说明保种场或保护区规模、保种方法、群体数量、品种畜群结构等基本情况。一
5、个品种有多个保种场(区)时要同时列出,并按重要性排序,说明保种单位性质,承担保种任务的能力等。注明保种场或保护区地址、联系方式。4(三)该品种目前是否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如果已建立,对登记数量及登记工作情况予以详细说明。附上已有的登记标准、程序、格式及统计结果。十、杂交利用杂交利用开始的年代、外种猪名称;杂种母猪和肉猪占该地区的比例;列举杂交试验和效果(必要时,列表说明)。如已被用作其他新培育猪种(配套系)的亲本或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如优质肉生产),择要说明开发利用情况。十一、对品种的评价和展望该品种主要遗传特点和优缺点,可供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向。十二、附录(一)附编写参考文献。正文中引
6、用文献处以序号标记,相应地在附录中列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为:作者排名(最多列出三位即可),年代,文章名称,期刊名称(书名),卷、期号(出版社),页码。(二)参考文献单独提交电子版全文。(三)附图列出具备品种特征的公、母彩色个体照片及反映所处生态环境的群体照片,注明品种名称和公、母性别。(四)注明本次调查的主要参加单位、参加人员和联系方式等。注:本提纲主要依据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2006 年 7 月第三版)(简称手册)编制,其中未加详细说明的部分仍按照手册要求进行编写。本提纲中提到的“ 品种” 包括一部分 遗传资源。在 Word 文档中附上照片是便于专5家进行审核,照片可缩小处理以减少容量。原始照片请不要压缩,集中提交,注明品种名称和公、母性别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