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275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59727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275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275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275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275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第275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0 页)2019 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1 (1.00 分)下列三幅图片可以探究的共同主题是( )A书写载体的演变 B统一王朝的建立C中国汉字的发展 D早期文明的曙光2 (1.00 分)当某条约若干条款传出后,在京的台湾籍官员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材料中的“ 条约若干条款”包括( )A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C赔款白银 4.5 亿两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3 (1.00 分)近代化

2、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D太平军义和团 同盟会4 (1.00 分) “20 世纪初,当欧洲正笼罩在世界大战的阴云之下时,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 。当时的中国“ 沸腾起来”的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爆发 B辛亥革命的推动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抗日战争的持续第 2 页(共 20 页)5 (1.00 分) “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下列对这段材料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仍处于局部抗战时期B “根据地”指井

3、冈山革命根据地C台儿庄战役是“ 游击战”的典范D “敌人”主要指日本侵略者6 (1.00 分)国民党军队“ 所处的位置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遭遇毫无二致”,而人民军队“ 成功地运用了保存自己实力的运动战,为最后的战略作准备,这个时机由他们自己选择” 。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在( )A重庆谈判之前 B转战陕北之前 C三大战役之前 D渡江战役之后7 (1.00 分)关于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著名的爱国思想家 B都主张向西方学习C都有影响深远的书籍传世 D都直接参与了近代化运动8 (1.00 分)作为现代化的国家,立国就应确立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新中国成立之初,尚不具备召开全

4、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因此不得不采取一种变通方法。这段话中的“ 变通方法” 是指( )A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制定 1954 年宪法C实行改革开放D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9 (1.00 分)随着 “一五”计划完成,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 783.9 亿元,比 1952 年增长128.5%这段话表明我国( )A初步形成合理工业布局 B初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第 3 页(共 20 页)C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0 (1.00 分)表为我国某时期农业产量统计表,这些数据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年份 1978 年 1

5、980 年 1984 年粮食产量 30477 万吨 32056 万吨 40731 万吨油料产量 521 万吨 769 万吨 1191 万吨A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明显 B城乡物资交流日益频繁C国企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11 (1.00 分)香港回归后,人们依然会在固定的时间涌入赛马场,但是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选为立法议员的可能,而后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段话说明了香港回归后( )A “一国两制 ”得到很好执行B市民的政治生活没有任何变化C居民的娱乐活动更加多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2 (1.00 分)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决定性转折,在国际大家庭的外交开始走向正常

6、化。这段话反映的是我国(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万隆会议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重返联合国13 (1.00 分)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凭借地处大西洋的海上优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为英国首先带来了( )A大量的资本 B充足的劳动力C优越的地理位置 D先进的生产技术14 (1.00 分)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村,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段话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了城乡差距 B密切了城乡联系C改变了生产方式 D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5 (1.00 分)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来看,下列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其他三位明第

7、4 页(共 20 页)显不同的是( )A瓦特 B克莱武 C章西女王 D玻利瓦尔16 (1.00 分)下列图片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强化思想控制 B提倡文明开化 C引进西方技术 D兴办近代工业17 (1.00 分) “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 ”与列宁的这段论述直接相关的是( )A十月革命 B苏联成立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18 (1.00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 ”材料中这场“ 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第一

8、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二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三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19 (1.00 分)根据图中内容,可以拟定的最恰当的标题是( )第 5 页(共 20 页)A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 B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C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D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20 (1.00 分)某著作描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为追求财富最终堕落为杀人犯的故事,对“ 美国生活方式”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该著作的作者是( )A德莱塞 B海明威 C达利 D卓别林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30 分)21 (5.00 分)阅读下列

9、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 6 页(共 20 页)(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位历史人物的执政理念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的执政理念对当时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两位历史人物能够至今为人所铭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2 (7.0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 世纪末,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早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的改变现状、寻求民族出路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此时迅速发展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材料二: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实行变法,此后几乎每天都有政令发布,至 9 月 21 日,

10、共发布了 100 多项改革诏令,最多的一天颁发了 11 项诏令。变法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便给了维新派一个下马威。材料三:通过维新派的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1)依据材料一,指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兴起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变法政令频出体现了光绪皇帝的什么心情?变法开始便遭遇强大阻力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派活动的历史价值。23 (6.0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统

11、计,从 1941 年 5 月开始,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援助总计 8.46亿美元。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材料二: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来华访问,中美双方在上海发布联合公报,由此中美两国开始步入关系正常化的轨道。材料三:1972 年1980 年中美贸易简表年份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1972 年 32 60第 7 页(共 20 页)1975 年 156 3041980 年 1059 3755(1)依据材料,指出从 1941 年到 1950 年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2、。(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美关系“开始步入关系正常化的轨道”的含义。(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贸易额不断提升的原因有哪些?24 (7.0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场需求的扩大,使手工业生产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需要。18 世纪 60年代到 80 年代,随着珍妮机的发明,在英国的棉纺织行业中,纺纱和织布两种关联技术相互促动,最终完成了工作机的系列革新。材料二:在机器设备越来越多地用于生产时,原有水动力的不足限制了机器的广泛使用,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1782 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运用到工业各部门及运输业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

13、大活力。材料三: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旅行者” 号火车奔腾向前,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交通业的发展,把商品运到了更加遥远的地方,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的市场。(1)结合上述三段材料,用图示法揭示三项重要发明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介绍。(2)综上所述,你认为促使人类不断进步的因素有哪些?25 (5.00 分)请依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第 8 页(共 20 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

14、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1【考点】2L:文字的演变;3K:纸的发明和改进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该题考查文字的演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解答】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居延汉简是东汉时期重要的书写载体;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三幅图片可以探究的共同主

15、题是书写载体的演变。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文字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2【考点】8B:马关条约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当某条约若干条款传出后,在京的台湾籍官员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为切入点,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材料“ 台湾籍官员”“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了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状况;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第 9 页(共 20 页)3【

16、考点】91:洋务运动;92:戊戌变法;96:辛亥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近代化探索活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故最能体现近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4【考点】96:辛亥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20 世纪初,当欧洲正笼罩在世界大战的阴云之下时,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解答】由“20 世纪初,当欧洲正笼罩在世界大战的阴云之下

17、时”说明事件发生在 1914 年前,排除 CD义和团运动爆发发生在 19 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也不符。排除 A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5【考点】PC:历史文化常识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注意题目强调的时间。【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1937 年 8 月”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1931 年至1945 年) , “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这里的 “

18、敌人”主要指日本侵略者。故选:D。第 10 页(共 20 页)【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抗日战争的时期。6【考点】AI: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AK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 国民党军队所处的位置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遭遇毫无二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处于防御阶段,据“人民军队 成功地运用了保存自己实力的运动战,为最后的战略作准备,这个时机由他们自己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解放军防御阶段已经

19、结束,随时可以给国民党军队痛击,进行大反攻;因而材料所描述的战略形势是在三大战役之前。从 1948 年 9 月到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7【考点】B9: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以魏源和严复的图象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解答】魏源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反对保守愚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编成海国图志 ,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严复主张向西方学习,推行维新改革;译著天演论 ,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在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所以 ABC 是魏源和严复共同点的正确叙述; D 选项不是魏源和严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中考历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