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9958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篇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随着 3G 招牌的发放,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出版势必融合数字出版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手机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成员,将引领一个全媒体时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3G 时代下,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联手,是 发展 出版业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3G 传统出版 手机出版 现状 趋势 “2006 中国 数字出版年会” 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做了题为用数字化带动我国出版业 现代 化的重要报告,他指出: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竞争中起到支持枢纽的作用。出版业是数字资源和资产系统的

2、主导行业,是信息生产的专业基地,是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数字出版将是创造传统出版社盈利点的一块新兴之地。 中国论文联盟 WWW.LWLM.COM整理。2009 年 7 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数字出版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成为出版产业中新的增长点。数字技术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新闻出版业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手机,作为数字移动终端,随着功能的增强,通信 网络 的成熟,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无线网络于一体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出版将引领

3、一个全媒体时代。随着 3G 时代的到来,面对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传统出版如仍孤军奋战,已显得势单力薄。 一、传统出版的现状 1.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形势来看 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出版业随着中国 经济 的增长经历了一个长达 30 年的高速增长期,总产值增长了近 30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 15.99%。然而,从 2007 年开始,中国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以低速增长为其基本特征。以图书为例,传统的图书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而新的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 第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改革预示着中国出版业微利时代的到来。随着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

4、,教材出版的竞争程度将大为增加,教材在出版物销售总码洋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 教育 出版利润势必大幅下滑。 第二,大众出版领域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竞争表明现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转型的压力很大。 第三,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员安排、工资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组织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的重新调整都会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增加 企业 的运行成本和负担。 2.从受众特点来看 在我国习惯于传统阅读的 60、70 年代人,如今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工作的压力,责任的重大,他们大多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精力匮乏,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数量必然有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 80、90 年

5、代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电视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海量信息的冲击,对信息选择的随意性,传统阅读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据联合国预测,到 2020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 1.67 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 亿人的 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我国只用了 18 年(1981-1999 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面对受众群的分化和流失,传统出版业还是“朝阳产业”吗? 3.从传统出版业对手机出版的认识来看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做了重要的规划和部署,但是,传统出版业长期以来“以渠道为王”一些观念的根深蒂固,与手机出版

6、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对接,并没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第一,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手机出版缺乏研究和认识,出版业内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领导、职工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手机出版更是持消极态度。 第二,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与整(中国论文联盟 整理)个社会存在着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移动运营商对于手机出版的高度热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出版行业虽然积累了大量信息,知识资源白白浪费。面对盗版和诚信缺失,大多出版单位担心自己的资源在手机传播过程中流失或贬值。比起手机出版的优点,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负面效应

7、,致使他们选择观望甚至不理会。 二、手机出版的现状 纵观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革新,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在手机媒体概论一书中提到:在日本,40 岁以下的人很少读报,其主要信息来源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去年,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称,在日本,33%的用户愿意用手机阅读。 根据中国出版 科学 研究所2007-2008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2007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过 360 亿元。其中手机出版收入就达 150 亿元。2008 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将达到 530 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46

8、.42%。专家预测,2009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将达到 750 亿元。数字出版市场增速连续两年翻番,营收规模增速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手机出版也表现出极强的活力。 所谓手机出版,匡文波教授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和组成部分。从手机出版的物理形态和出版过程而言,手机出版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态为一体,出版社将原创作品或已发表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制作成以手机为阅读终端的数字出版物,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在线阅读或阅读内嵌在手机里的出版物的出版形式。目前,手机出版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如手机小说、手机报、手机杂志等。随着 3G 技术的

9、普及 ,手机出版会散发出更大的能量。 1.从手机出版的特点及优势来看 第一,移动性,便携性。 这是传统出版望尘莫及的,由手机的特点所决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移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 第二,节省成本,零库存,传播范围广。 随着 3G 技术的普及,无线上网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政府的扶持,网络资费的降低,将会发展更多的无线网民。手机出版不仅可以节省传统出版中的纸张费用、印装费用、物流费用,还可以降低因市场预期不足带来的库存风险,避免了发货中的损耗。网络覆盖到哪儿,受众就会定位到哪儿,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影响。 第三,付费便捷。 受众可以通过话费或其他支付方式实现订阅。 第四

10、,终端分众性和营销精准性。 手机出版具有很强的分众性,能够主动传播产品信息,针对目标读者发送出版物信息,积极开展精准营销。 第五,互动性强。 手机出版促使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打通了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传统出版是传播单向性,属于环状网络;而手机出版则属于星状网络 ,每一部手机都是出版体系中的一环,从而能够实现对出版物销售跟踪、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读者和出版企业都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实现了广泛、迅速的互动。 第六,更新快、自由性大。 由于终端产品功能的强大,民间记者的增多,过去刷新新闻以天 计算 的话,现在就得用秒或是更短时间来衡量。手机出版不受篇幅、长度限制,内容可以随时修改调整,

11、实时更新。 2.从受众特点来看 第一,手机出版受众数量多,呈年轻化、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 2008 年 2 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 56522.7 万户,较 2007 年末新增1794.1 万户,普及率已达 41.6 部/百人。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 2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07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 2.1 亿,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 5040 万人。据艾瑞传媒一项调查显示,无线网民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18 岁以下用户占 18%,18-22 岁用户占 62%,22 岁以上用户占20%。 第二,手

12、机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便捷,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手机出版实现了受众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获取其需要的文本、图像或是多媒体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根据自己的个性,有选择性的获得信息。第三,手机出版受众的角色被彻底改变,具有更强的自主性。 手机出版改变了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是二者处于多维度的传播空间,受众不再是出版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和传播者,而是出版内容的选择者,同时也是出版内容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受众地位的主动性愈发突出。 中国论文联盟 WWW.LWLM.COM 整理。3.从手机出版前景来看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对 2009 年 中国

13、 手机阅读市场及其相关厂商的跟踪研究,分析师张亚男认为,2010 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将进入市场盘整期,但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 (1)用户对手机应用认知的不断提升。手机阅读作为用户认知度较高的重点应用之一,用户数量呈不断攀升的态势。预计 2010 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将至 1.99 亿。 (2)盈利模式日渐清晰。用户付费意愿的不断增强、广告盈利模式及多版权运营等盈利模式的成熟,手机阅读市场收入规模将不断攀升。预计 2010 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营收将达到 5.9 亿元甚至更多,年增长率将达到 13.4%。 (3)阅读内容将日渐丰富,动漫及视听内容将有所 发展 。2010 年,手机

14、阅读将逐步打破单一阅读内容格局,随着中国移动等强势厂商的带动,动漫、视听等阅读内容将有所发展。 (4)手机阅读终端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智能手机终端销量的不断上升,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手机阅读体验。 (5)手机阅读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逐步显现。以电信运营商、大型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为主导的三种力量格局凸显。 (6)手机阅读市场资本涌动。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厂商将通过并购或注资形式蚕食一些拥有内容资源的小厂商;另一方面 ,手机阅读盈利显现将引来资本市场的关注,盘整期的手机阅读市场资本将持续活跃。 中国出版 科学 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表示 ,手机阅读有着原创、普及、贴身、自助的特点,潜力非常巨大。由此

15、看来,手机阅读市场未来前景广阔,手机出版前景无可限量。 三、3G 时代下,传统出版牵手手机出版 ,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工信部 3G 照牌的正式发放 ,中国 3G 时代的真正到来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出版业独树一帜,已显得不相适宜,缺少核心竞争力。出版业要求得大发展大繁荣,产业间的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手机出版,一个全媒体时代的开始,将会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中国论文联盟 整理)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牵手,并非是手机出版对传统出版的简单延伸,而是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互动,取长补短,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市场竞争的选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是正向互

16、补模式。即传统出版的内容+手机出版的技术。出版资源可以分为适合传统出版的资源和适合数字出版的资源。传统出版社主动将核心资源信息化,拥有版权和编辑权,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运营商。此外,运营商通过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整合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并且进行加工处理,最终以合理的形式传递给终端用户。 二是逆向互补模式。即手机原创内容+传统出版的技术。自 2004 年起,手机原创兴起。如广东作家千夫长号称“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的城外和短信写手戴鹏飞的作品集谁让你爱上洋葱的,前者以 18 万元的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后,春风文艺出版社将悉数出版该作品,后者以“中国第一部短信体小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运营

17、商不仅可以拥有版权,以合理的稿酬提供给出版社编辑出版,也可为手机原创作品的作者和出版社搭建桥梁,根据出版社的特色建立手机出版作者数据库。出版社也可以通过整合手机原创出版物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以纸质出版物发行出去。结合第一种模式,双方可以对出版资源进行重组,各取所需。 三是交易模式。即通过技术平台以增值业务盈利。在数字出版时代,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增值业务的开通,可实现出版内容的动态下载、全文阅读、“流媒体”等特殊功能。在解决了手机付费、安全性能等因素后,手机终端用户可直接下载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内容。这种模式下,手机出版商与传统出版商有望实现共赢。 当然,手机出版目前还存

18、在标准尚无、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弊端。但是,总体看来,3G 时代下,传统出版牵手手机出版是出版业大发展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手机出版,都不可能拥有产业链上的所有职能,二者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资源上都要进行完美融合,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建立起有效互动模式,充分发挥“1+12”的效果,才能开创出版业的新天地。 参考 文献 : 1郝振省.2007-2008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中国书籍出版社. 2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昕.全球化,中国出版业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网(),2009.10.17. 4江翠平.手机出版的受众需求分析.中

19、国出版,2009.8:51-52 。 5手机出版: 数字出版下一桶金.图书商报 . 高速电力线通信电磁兼容技术研究动态关键词】 电力线 EMC摘要:主要介绍各个国际标准组织和部分国家对电力线通信(PLC)中电磁兼容技术的标准要求,并对各种规范中 PLC 设备的标准限值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 PLC 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方向。1 前言近年来,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PLC)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应用阶段。PLC 系统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广泛线路资源,通过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

20、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技术可以在同一电力线不同带宽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但是由于电网中传输的是强电,而且电网的稳定性比传统的通信网差得多,使得电力线通信线路的电磁环境极为复杂。这就给电力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技术也成了实现电力线通信所需的关键技术之一。2 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 PLC 的研究情况在世界范围内,IEC 的 CISPR/I 分会以及 ITUT 等国际组织对 PLC 的电磁兼容相关标准做了大量研究并讨论了相应技术要求。欧洲从 2000 年起开始研究 PLC 系统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相关的国际组织有 CENELEC 和 ETSI,前

21、者侧重电磁兼容问题,后者侧重通信技术方面的统一标准。2.1 IEC/CISPR I 分会PLC 设备属于信息技术设备,应符合 IEC/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但是由于 PLC 设备特殊的工作模式,其传导干扰无法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在 2002 年的 IEC 会议上曾有代表建议对 CISPR22 进行针对 PLC 的修改(会议文件编号:CISPR/I/44/CD) ,增加一个专门针对 PLC 设备的“多用途端口”,其定义为:连接到低压分布式网络,支持数据的传输和通信,结合了电信端口和电源端口功能的端口。对于 PLC 设备,该文件建议要求它的传导干扰既满足现有标

22、准电源端口的限值,也满足电信端口的限值。这样多用途端口的干扰测试就要进行两次:(1)作为电源端口(关闭它的通信功能) ,用通常的 V 型网络(AMN )进行测试,要求满足 CISPR22 中表 1 和表 2 的限值。(2)作为电信端口,用新型的 T 型网络进行测试,要求满足 CISPR22 中表 3 和表 4的限值。这种测试方法基于以下原理:(1)消费类产品的电源是非对称干扰源,它所产生的干扰用 V 型网络(AMN )来进行测试是非常合适的。(2)与之相反,采用共模信号进行通信的电信端口,它所产生的干扰要比差模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小得多。T 型网络很适合用于共模干扰的测量,因为适当的网络参数可以提

23、供从差模信号到共模信号转换所需要的纵向转换损耗(LCL) 。针对以上的理论,该文件建议对 CISPR22 进行较大的修改,增加大量有关多用途端口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测试设备要求、试验布置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但是,这项建议没能获得最终的通过。参加会议的各个会员对这项建议的意见分歧很大,主要有:(1)一部分 CISPR 会员认为 PLC 的相关内容应该转由 CISPR/A 分会负责,一部分会员对此表示反对,认为 PLC 的研究还是应该留在 I 分会中。(2)有些会员对 CISPR/I/44/CD 提出的测试方法能否彻底避免 PLC 设备对其他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怀疑。(3)有些会员认为这一测试方法违

24、背了 CISPR22 中 “被测设备应该工作在最大发射状态下”的原则。(4)有些会员认为世界各地的电网状况不尽相同,确定一个合适的 LCL 值是很困难的。随后,在 2005 年的 CISPR 会议上,CISPR/I 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PLT TASK FORCE)来负责 PLC 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该工作组将负责继续研究对 CISPR22 的相关修改,包括定义、限值、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等内容。特别组共准备发表 7 份相关技术文件。2006 年 3 月该组织发表了第一份文件,介绍安装 PLT 设备的电网结构。主要阐述如下内容:1、 电网拓扑结构,尤其是低压电网拓扑结构。 当 PLT 系统工作

25、时,接入终端的传输信道就是低压电力线。对于既有电力线不可能为了 PLT 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必须充分了解低压电力线拓扑结构,特别是农村、市区,居住环境、商业环境、办公环境的拓扑结构。才能进行 PLT 网络规划设计。2、 PLT 接入关键设备 EMC 特性:电网接入设备是 PLT 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由于传统高压、中压、低压电网都是针对工频电力信号设计,所有设备的高频特性研究是十分艰巨的。特别是低压电网设备产生的各种高频骚扰有可能直接通过电网与 PLT 通信信号相互叠加,影响 PLC 网络运行。其他技术文件会陆续发表。2.2 ITUT在 ITU-T 目前发布的 EMC 建议中,电力线通信

26、网络和设备应符合 K.60 电信网络电磁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K.60 规定了从 9kHz 到 3GHz 频段通信网络的电磁辐射干扰限值,给出了 9kHz 到 400GHz 频段的测量方法,还提供了在通信网络中定位和寻找无线电干扰源的程序和一些解决干扰的措施。目前 ITU-T 第五研究组正在加紧研究关于针对 PLC 修订 K.60 的问题。欧洲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等机构的代表递交文稿建议加严 K.60 的限值,从而防止 PLC 对其他广播和通信业务造成干扰,也有代表对此表示反对。各国代表目前正在积极地研究和搜集素材,以便为合理地管制 PLC 的电磁干扰

27、提供依据。K.60 并没有规定电源端口传导干扰方面的限值,因此对于 PLC 网络和设备,符合K.60 要求并不困难,只要在设计制造时适当采取控制电磁辐射干扰的措施即可。2.3 CENELECCENELEC 的 TC205/SC205A/WG10(家用及建筑物电子系统技术委员会 /电源信号产品标准分委员会/高频发射与抗干扰工作组)和 TC210/SC210A(通用 EMC 标准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设备 EMC 标准分委员会)负责 PLC 电磁兼容标准研究工作。其中,SC205A研究物理和 MAC 层。该工作组的研究发现,当考虑接入网络和室内网络共存的情况时,OSI 的传统分层结构将不能满足需求。

2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CENELEC 和 ETSI 两个标准化组织 5 个专业机构联合组成了电信网络 EMC 标准联合工作组( CLC/ETSI JWG) 。2.4 ETSIETSI 专门成立了 PLC 研究工作组 EP PLC,从 2000 年开始陆续公开了两个 PLC 技术规范和 9 个技术报告。EP PLC 主要致力于制定 PLC 产品和系统的技术规范,已列入 ETSI工作计划且与电磁兼容相关的共有如下几项:TR 102 258(2003-09)LCL 回顾与统计分析;TR 102 259(2003-09)EMI 回顾与统计分析;TR 102 270(2003-12)基本低压分布网络(LVD

29、N)测量数据;TR 102 324(2004-05)电力线通信系统辐射发射特性与测量方法技术水平;TR 102 370(2004-11)3MHz100MHz LVDN 基础测量数据。3 各国对 PLC 标准的研究目前定义了130MHz 范围内电信网络辐射干扰限值的技术标准共有4个:德国的 NB30、英国的MPTl570、美国的 FCC Part15以及国际电信联盟于 2003年7 月推出的 ITU-T K.60。其中,由各个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如下。3.1 美国 FCC高速 PLC 系统符合 FCC part 15 定义的载波电流系统。PLC 系统通过电力线以传导的方式传输信号,可认为是无意发射

30、源,因此47CFR15.205的要求对 PLC 不适用。通常来讲满足辐射限值的系统可以保护正常工作的系统不受干扰。但是 FCC 不仅仅强调辐射限值的制定,考虑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FCC 认为一致性检验过程的制定也同样重要。FCC part15规定的 PLC 辐射限值见表1。表1 FCC part15规定的 PLC 辐射限值用途 频率(MHz) 场强 (dBV/m) 测量距离 (m) 测量带宽 (kHz) 检波器载波电流系统 1.705-30.0 29.5 30 9 Quasi-peakClass A 30-88 39.1 10 120 Quasi-peakClass

31、B 30-88 40 3 120 Quasi-peak3.2 德国 RegTP德国 RegTP(The Regulating Administra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Posts of Germany)于1999年1月制定了 NB30标准。规定了9kHz 3GHz 通信系统辐射干扰限值,包括有线电视、xDSL、PLC 等系统。NB30标准的辐射限值见表2。表2 德国 NB30标准规定的辐射限值频率范围(MHz) 场强 (dBV/m) 测量距离 () 测量带宽 检波器1 30 40 8.8 * lg10f (MHz) 3 9 kHz Peak30 100

32、0 27 3 待定 Peak3.3 英国英国于2003 年1月针对 PLC 系统制定了 MPT1570规范,规定了 9kHz1.6MHz 磁场辐射限值,见表3。该标准规定使用满足 IEC CISPR16-1的环天线和接收机进行测量。主要目的是保护广泛使用的广播接收机。表3 英国 MPT1570规范规定的辐射限值频率范围 场强 (dBA/m) 测量距离 () 测量带宽 检波器9150kHz 49-20lgf(kHz) 3 200 Hz Peak150kHz1.6MHz -1.5-20lgf(MHz) 1 9 kHz Peak3.4.其他国家技术要求部分其他国家技术要求见表4。表4 部分其他国家技

33、术要求澳大利亚 ACA 不对 525 kHz 以上频段进行要求奥地利 政府部门已经停止 PLC 试验计划,结论表明 PLC 在2 30 MHz 时引起的干扰不能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芬兰 FICORA 年报(2001 )根据测量结果,决定只有在 PLC 技术解决干扰和安全问题后才能商用。在欧洲标准出台前,采用 NB30限值日本 MPHPT 决定不给 PLC 系统增配许可频率。建议继续进行研究如何减小干扰问题由于 FCC 对 PLC 辐射限值制定较松,从而使 PLC 系统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欧盟一些国家持谨慎发展态度,欧洲各国正在等待欧盟标准的最终制定;BBC 等传统广播通信系统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

34、对PLC 系统提出较苛刻的限制要求。4 结论PLC 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至今仍在缓步进行,对传导干扰进行定义及限值制定等问题至今很难达成一致认识,但是作为一种资源广泛的通信网络技术,电力线通信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 PLC 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关于校园网的开发利用论文摘要:本文从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主要论述了校固网的建设和应用,从而总结提高校园罔作用的途径。论文关键词:校园网 应用软件 教学资源库 交流平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社会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报纸、广播、电视一样,成为了社会主要媒体。在

35、这种环境下,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先后建起了校园网络,投入了很多资金,可是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却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校园网的作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呢?这也逐渐成为各校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总结一下本人的分析和看法。1 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对校园网建设没有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各学校都认识到校园网的意义,但校园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看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很多学校都不愿意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只是很少的投入,在硬件上把校园网建起来,今天填点这个,明天加点那个,没有一个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最终导致在资金上一点没少投入,但整个网络从结构配置到管理都很乱,使得校园网的作用发挥不出来。12

36、不重视技术和管理投入很多学校都购置了网络硬件设备,但在技术人员培训投入却很少或者没有,也没有固定的校园网管理部门。有的学校有专人来管理,但又缺乏连续性。这也是阻碍校园网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13 不重视软件的建设大多学校在软件建设上的投入基本是零,特别是应用软件,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结果校园网只能用来在互联网上聊天、收发邮件、下载等,再就是共享打印,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2 校园网建设的主要原则21 系统的先进性校园网建设要有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也不能盲目追求最新的高价的产品,要采用市场使用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要有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分步地把校园网建起来。22 系统的稳定性在网络的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科学配置,使网络能够可靠稳定地运行,适应各环境的变化。23 系统的安全性在网络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要有效的防范措施,也要最大程度地控制网络风暴,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24 系统的可扩展性在网络建设时,要考虑发展变化,作好为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预留,还要满足因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