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排放形势下的脱硝运行优化管理技术-20160328.ppt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课,1 9 9 2,共 和 国 脚 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结构,背景 历史性的跨越 标志 走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十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另一方面,改革面临着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国际形势看,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独联体”),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国旗取代苏联国旗,从国际形势看,从国内形势看,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实现历史性跨越(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背景:,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此影响下, 1989年4月初,北京一些高校的青年学生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潮。……极少数人自由化分子却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在他们的煽动下,首都及地方一些高校的学生大批涌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西安、长沙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了打、砸、抢、烧,学潮迅速发展成为动乱。……这场政治风波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进程,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从国际形势看,从国内形势看,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政治、经济低谷,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并已取得初步成绩的条件下出现这样的局势呢?,一.实现历史性跨越(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十二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进一步提出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十三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党的上述一系列决策反映了怎样的特点?,始终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步子不大,不能跨越计划为主的框架,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的僵化,它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标志:(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时年88岁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巡视,一个春天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时间:1992年春天,内容:,A、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B、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C、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D、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E、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F、关于发展问题,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 深远意义。,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判断实践的标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根据以上内容,再认识邓小平南巡讲话:,判断标准有否背离党的基本路线?,有否背离党的基本路线?,有否背离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主义方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市场和计划:,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两种不同的经济手段,不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不搞形式主义,①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②坚持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江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2.标志:(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70年代的豆腐票、粉票和粮票,80年代的布票、料票,计划经济时代,案例: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和盖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大量的浪费,影响发展,1984年底,张瑞敏调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当时该厂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工人都往红星电器厂(1995年被兼并)跑。厂子一年之内,先后换了3任厂长。张瑞敏回忆说:“(当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比较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资源配置:它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优势: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破坏性。,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制,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 1992.10,,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加快经济建设速度,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a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判断实践的标准,f发展是硬道理,d计划和市场的关系,b改革开放的步伐,e社会主义的本质,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向,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月),(1)内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B、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2)理解:,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向,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创新.深化,中共十五大 (1997,9),(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多样化,(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如: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意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方向,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提出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创新.深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思想上打开了突破口,明确目标,勾画出基本框架,具体解决办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材料一、1989—-2007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11.4%,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材料二、 2007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较1978年增长了近十四倍,超过德国,公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三,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一:历史性的跨越:---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1、背景,国际,国内,2、标志,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1、十二届三中全会,2、邓小平南巡讲话,3、十四大,4、十四届三中全会,5、十五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指导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指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课堂小结构,归纳新中国建立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拓展延伸,,1.(07四川文综)下图所示票证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食物资统一管理,D,2.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识结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曲折发展的十年,“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过度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探索,曲折历程,破坏;两次整顿;沉痛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4特区,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历史性的跨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2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十二届三中全会 南方谈话 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